APP下载

晏殊诗词内容及艺术风格分析

2018-02-18刘芮池

中文信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思想内容晏殊艺术风格

刘芮池

摘 要:身为北宋初期文坛佼佼者的晏殊,在诗和词两方面都有建树。本文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晏诗和晏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两个大方向、八个具体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晏诗和晏词大致呈现这样一种特点:诗更正式一点,倾向于描绘众所周知的外部世界和太平盛世;词则更随意一点,注重表现生活中的闲情雅致和作者家中的内部世界。

关键词:晏殊 诗词 思想内容 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2-0-01

随着历史的发展,晏诗并没有像晏词那样享誉后世。《珠玉词》自是不必说,一直闻名于世,这也是晏诗不太为人知的一个原因,词的名气太大,而诗却没有专门的文集,直到清朝,胡亦堂曾收罗晏殊的遗篇,并编成《元献遗文》一书,可惜还是不甚为人所知,后来《全宋诗》主要参考了胡的这一著作和晏殊其他散落的诗文,相互补充,此时晏殊的诗才得以比较集中的呈现出来。

一、思想内容

1.应制之作

晏殊自入仕以来,一路高升,直至宰相,所以他的作品自是少不了歌功颂德之作,这类作品大多数无真情实感,但也有一些不仅仅是来粉饰太平的诗作,譬如他在《奉和圣制除夜》中就以“送寒旁磔迎和令,率土群生仰昊旻”。来委婉的提醒皇上肩上责任重大。当然,这些只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同一般的应制诗一样,此处不做赘言。

2.咏花之作

还有一种在晏诗和晏词中都出现的作品是咏花之作,然而晏诗中的花和晏词中的花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晏诗中的对象多以金灯花、金凤花、牡丹花以及海棠这样色彩鲜艳的花卉为主。而在晏词中,则多以荷花、莲花这样清丽的花卉为主。笔者认为这样的差异是由于晏殊的诗学思想和词学思想存在差异以及诗词本身的特点带来的。

3.宴饮之作

前文我们说过,晏殊好宴饮,每有佳客必留,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的记录也能佐证这一点,即 “晏元献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性豪俊,所至延宾客,一时名士多出其门”。由此,我门可以看出晏殊交友广泛,并且大家经常坐在一起喝酒行乐,所以与朋友之间的唱酬之作也是晏殊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然则晏殊的这类作品只体现在晏诗中,如《次韵和王校勘中秋月》、《和王校勘中夏东园》等。

4.抒情之作

第四种是抒发闲情逸致和人生感悟的作品。晏殊一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所以在他的作品里也沒有什么特别激烈的情感在,一般这种作品很难为后人称赞,但是晏殊却在他的作品里注入了一种理性的思考,作者是一位细腻又敏感的观察者,官居高位,浸淫宦海浮沉使得他对周围的一切有着敏锐的感知,并且能够做出冷静的思考,带入他的作品中。这样一来,他作品的价值就高很多了。在这类作品中,晏诗多是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悟。如《癸酉岁元日中书致斋感事》写的是在一月里的一天,作者做完八节斋之后到很长时间不去的“金闺署”留宿,夜里听着外边传来的钟声,正在研读史书的晏殊从书中世事的兴衰变化不由得联想到人事的复杂多变。

二、艺术风格

1.富贵气象

说到晏殊,就不得不提“富贵气象”这个词。晏殊被称为北宋的“太平宰相”“富贵词人”,他的词也有“富贵词”之称,然而晏殊对富贵的理解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吴处厚在《青箱杂记》说道:“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晏殊作品的富贵是一种天然的富贵,是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不是刻意堆砌,极力用金玉之语去表现的富贵。

2.珠圆玉润

关于晏殊作品的风格,还有一个词也特别能体现——珠圆玉润。晏殊的一生很圆满,即使仕途中有两次被贬,在失意时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很乐观,如《和王校勘中夏东园》是作者在第一次被贬时创作的,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会感到愤愤不平,而在晏殊的笔下,只有一种很淡的惆怅,并且作者前边还认为很快乐,因为作者在这里看到的景色很舒服,有随意生长的野竹,有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鱼儿,这样简单的生活让晏殊感到很轻松,这样他的作品自然就有一种珠圆玉润的感觉。

3.语言艺术

在语言运用方面,晏诗和晏词还是如晏殊在政坛上的态度一样,圆润自然,浑然天成。对于喜欢的句子,晏殊丝毫不避讳重复出现,因为喜欢,他甚至故意再把同样的句子拿出来再用,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历来被当做经典,这一联对仗工整,晓畅流利,并且还蕴含着时光流逝这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作者自己也对这两句情有独钟,所以他把同样的句子用在他的诗作《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中。

4.情景关系

借景抒情,直白的说即是借助景物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在这种情景关系中,作者是先有情,再通过景物有意识地来抒发,其感情是主动产生的。晏词里,这种情景关系用得较多,晏诗则较少。如《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一改前人先写景再抒情的风格,而是反其道行之,上来直接抒发自己的想念之情,然后再写秋日萧索之景,作者用梧桐、西风和淡月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最后末句“好梦频惊”再次加强上片抒发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恨。

参考文献

[1]欧阳永叔.欧阳修全集 下[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1039.

[2]宋祁.宋景文公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5.

[3]宛敏灏.二晏及其词[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64.

猜你喜欢

思想内容晏殊艺术风格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曹操诗歌的内容与思想
晏殊《完溪沙》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