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做法

2018-02-18罗利雄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思维

罗利雄

【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尝试从发动搜集资料、激发大胆想象、鼓励标新立异、提倡质疑问难、训练读写迁移、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这六个方面进行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创新 思维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2-130-01

0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而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修订后的《语文新课标》在“教学目的”中特别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的要求,是刻不容缓的,下面我就围绕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发动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今世界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时时冲击着人们,只有培养出主动搜集并有选择性地接受当今各种信息资料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中才会有创新的意识,也为今后他们思海中创新之花的盛开准备了肥沃的土地。

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我看到学生在学完文章后还意犹未尽,于是趁机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看哪个同学搜集的资料最多?手段最快捷?于是,在那段时间里,学生们有的看书,有的读报 ,还有上网查找资料。就让我们来看看学生在信息介绍会上的情况吧:人类通过观察,从蜻蜓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直升飞机;人类从鱼的鱼鳔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人类从青蛙的眼晴上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这一活动,学生不但乐于参与,而且在搜索信息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创新的意识。

二、激发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旺盛,在接触周围事物时,其求知欲和好奇心会更强烈,并且在头脑中产生许多新鲜、奇异、与众不同的想法。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掘教材留白,进行想象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荷花》那一课中文章写到“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在这里,作者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极易使学生思绪万千。这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蜻蜓有什么快乐事要告诉我呢?”学生们听了之后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他们翱翔于想象天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标新立异是对固定思维的否定,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更能体现人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小学生喜欢求异,他们喜欢表现得与众不同。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探索知识,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的见解,点燃他们心中求异的火花。

在教《燕子专列》一课时,我提出:同学们,瑞士政府是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除了这种方法,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呼吁人们呢?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办法,我给予肯定及赞扬。学生不但在发言中获得了成功,而且使他们的思维更富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学生的潜能素质才会被挖掘出来,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的思维。

四、提倡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每事问》中说:“发明千千萬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好问,会问,对学生十分重要。

如在学《尊严》时,一个学生就提出:老师,杰克逊大叔年纪比哈默大许多,为什么杰克逊大叔却在说话称呼哈默时用“您”,而不是“你”呢?是不是作者写错了呢?我微笑着说,其他同学认为呢?这时,班上的学生议论纷纷,不一会儿就分成了两派激烈地争辩起来。我不失时机地抛球:带着问题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再次深入走进文本,细细品味后才幡然醒悟:虽然哈默年纪轻轻,但是他做人有尊严,不肯不劳而获的精神深深打动大叔,在大叔的心目中,哈默值得他尊重,所以说话称呼哈默时用“您”!这样,通过质疑问难,激发了学生的探求兴趣,又为叩开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加了一把力。

五、训练读写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介绍新科技的文章占课文课本的份量也较多,在教学此类文章时,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维,通过读写迁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学《新型玻璃》时,我引导学生:同学们,除了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外,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结果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千奇百怪的想法流泻于笔下,通过训练读写迁移,使学生学以致用,又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促进了他们大脑中创新火花的迸发!

六、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学生向老师挑战时,我们要冷静,不要勃然大怒地学生去打压学生,要切实保护好学生“不畏权威”的思想,鼓励他们和教师“抬杠”,鼓励他们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在学《夜莺的歌声》时,黄一辉同学提出:文章第三自然段写小夜莺光着头,可是语文书第54面的插图中小夜莺却是有头发的呢?是不是搞错了呢?我听他一说,立刻表扬他是个爱动脑、会观察、敢于质疑的孩子。我提醒他说,这里的光着头也许是指小夜莺没戴帽子而已。黄一辉同学又说,这样没写清楚,会不会让看书的人产生疑问呢?于是我鼓励他向编者写信,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是啊,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质疑、解疑,鼓励他们敢于吹毛求疵,发现问题,主动探索,不过分迷信课本和权威,培养他们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的精神。

事实证明,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中的各种手段,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中华民族才有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参  考  文  献 ]

[1]陈菊先.语文教育学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03期.

[2]张京民.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科技资讯,2005年23期.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创新思维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