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喝茶的虚与实

2018-02-16于群

茶道 2018年9期
关键词:儿茶素弯路茶农

于群

习茶是要走许多弯路的,也就是很多过来人俗称的“交学费”,这些过来人中有些人还在交学费,有些人已经交够了学费。但是无论如何——对于习茶的进步,这是个几乎逃不过的过程。

我饮茶的时间并没有太久,但是茶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整天都泡在茶的世界里,与茶为伍。要么在出汤,要么在分杯,要么就在洗杯。我见过太多饮茶的人,听过太多的故事,也走过很多弯路,最后才悟出一些道理,想分享给大家。

篇首,源自《道德经》。它的大意是把自己从一件事中抽离出来,极力保持内心的平静,丢掉所有的虚荣心、所有的纷扰荣辱。万物蓬勃生长,循环往复。好的东西和不好的东西就在那里,只要保持平静的心态,仔细观察万物的变化,变能回归到事物的本质。

习茶最旧的就是陷在泥沼里。

我刚接触茶的时候,知识是从茶艺老师那里获取的。抱着对茶最纯粹的喜爱和好奇,我贪婪地汲取各种茶知识。从茶具的名字到茶的分类,从茶文化到泡茶的方法,从儿茶素讲到氨基酸。我每堂课都听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遗漏了什么重要的内容。让我开心的是,我很快认识了很多茶,知道了很多茶名。去逛茶店,看到一款茶,我几乎脱口而出它的故事,在朋友羡慕的目光下,还能跟茶店老板谈笑风生,顺便聊聊儿茶素。在老板的恭维下,虚荣心便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儿茶素、氨基酸、茶多酚,是我最得意的武器。我觉得自己对茶特别了解,各种茶叶知识我张口就来。但好景不长,很快,第一次打击就降临了。

学茶的课程很快就要结业了,我也觉得没什么要学的东西了。老师说结业的时候要拿出一泡好茶来给我们喝,我跟老师关系不{昔,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忍不住提前问了她:“老师,你要给我们喝什么茶啊?”老师说:“我珍藏多年的老班章”。我开心极了,于是又嘴贱问了一句:哇!是真的老班章嘛!好想喝!老师说:“我也不知道,我当初去收茶,茶农告诉我是真的”。

忽然之间我觉得内心深处有什么东西开始崩塌了,心中一凛。开始隐隐有种不安的感觉。是啊!我这么懂茶了,但还不如老师懂。老师都不知道这老班章是不是真的,我能知道嘛?

答案显然易见。接下来的半年里,我带着一种不安的心去逛各种喝茶的场所,希望寻找内心的安宁。说要老班章,人家一下子甩出来一片茶,上面都赫然写着“老班章”三个字:“诺,这就是啦,八百元一片。”我紧紧地盯着这片茶,用尽了先前所学,结果除了知道我拿在手里的是普洱茶,别的一概不知,这让我既恐慌,又羞愧难当。

这事过后沉寂了好一段时间,我决定要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机会很快就出现了,一位同样爱好茶的朋友开始带着我去听某位大师讲课。我开始频繁混迹于高端雅集和茶会。一条长长的长桌,房间内遍布精致的摆设和插花。每个在场的人都笔直而坐,脸上表情严肃异常,气氛凝重,眼神中又充满渴望。穿着打扮十分妥当应景,身上的装饰品也能令人印象深刻。—位在中间侃侃而谈,剩下的人都认认真真的听着讲话人所说的每—个字——如同在听高僧讲解经文,唯—遗憾的是,虽然大师口若悬河,但是老天爷不赏脸,没有赐点儿霞光映衬。

我闭上眼睛,过去的一幕幕如同电影一般在脑海中浮现。也就是这个阶段,我开始混资历,频繁地把听过哪位大师的课挂在嘴边,参加过什么茶会挂在嘴边,以名人来唬人,还颇为自己的这种狐假虎威沾沾自喜。喝茶在这个阶段更多的是在追求一些玄乎的东西。因为别人证明不了你是错的,所以你就可以是对的。喝茶开始喝山头,开始喝年份,开始喝海拔,开始喝名字,还可以喝它生长的地方是阳面阴面。我感觉真相应该离我越来越近了,最起码判断茶叶的方法多了很多。而且在茶叶圈子里也有了很多互相认同的朋友。除此之外我也会看很多茶叶书籍,与平日所学互相印证。待到我感觉时机差不多成熟了,我动身去了一趟茶山。

现在想来,这种虚无缥缈的学习只是让人徒有一个华丽的外壳。脱离了茶叶的传统工艺,脱离了茶叶的生长坏境,脱离了茶的好坏而大谈特谈茶叶,会让人深陷泥沼之中。茶叶的判断全凭自己的臆想,是站不住脚的,会多走很多弯路。

我去到武夷山,找到核心产区的茶农那里。点名要试试牛栏坑肉桂,其实那时我是信心满满的。刚开始试茶,我便主动要求要“坐杯”,来显示我对岩茶的了解。果然,茶农表情有些惊讶,我暗地里着实开心了一下。喝茶的时候又迫不及待地回吸,发出“嘶嘶”的声音,我一遍吸着,一遍偷偷看茶农的表情,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喝茶!在茶农的夸赞中,我更加有自信了,又转到别家去试茶,发现这些茶都跟自己平时喝的茶差不太多,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分辨好坏,心里又开始没底了!于是只是在没有明显问题的茶叶里,挑出一家看上去人实在一些的去买,仅此而已。我相信很多茶友也有和我一样的经历,只是选择相信了这个人,而不是茶叶本身。唉,于是我买了很多价格不菲的“牛肉”开开心心回了家。

喝了一段时间的牛肉,我想:我对茶叶的好坏心里还是没底。我心里也很清楚,只不过是不愿意承认罢了。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改变我对茶叶理解的一位贵人。当时恰逢找工作,看到他在网上招人,我冒冒失失的就进去了。简单聊了几句后,他拿出一泡茶,让我;中泡。我坐下来,开始泡茶。泡了两泡之后,他问我,“你觉得你泡茶怎么样?”我说还行啊,他看着我,轻轻地说了一句“你不会泡茶”。其实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有一些生气的,但是瞬间就释怀了。我心里明白,过去所学的一切都如同缥缈的云烟,浮在空气中,抓都抓不住。心里都没底,但是报几个茶界大咖的人名,再把该做到表面的动作做足,得到的就会是夸赞。这些和茶究竟有多大关系呢?我意识到我可能终于找到茶叶最真实的一面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泡茶,只是把壶高高提起,然后注水出汤。茶泡的怎么样,你从来没去想过。一泡茶值一千块,你就要把这一泡茶一千块的价值体现出来。你了解它,摸索它最让人享受的那个点,然后保持它。每个茶都不一样,形态不一样,松散不一样,泡法肯定不—样。这泡茶压的比较紧,你一直快进快出,茶叶前三、四都泡不出茶昧,忽然间又会变得很苦,给人毫无享受感,这款茶也就泡的很失败。”

我从未听过别人跟我说这些,而且完全是干货。我记得他问我愿不愿意留下,我一直在点头,告诉他“我愿重新开始”。

后来,喝茶反而简单了很多。记得我刚开始一段时间仍喜欢猜茶名。一喝茶,立马說,“老班章”、“景迈”、“易武”。我会追问是不是,他总是笑着摇头。问多了这是什么,他就会说,这是普洱茶。后来他告诉我,喝茶不要有这些杂念,这些东西虚无缥缈毫无意义,喝茶总想着这些,反而就不关心茶叶本身了。先学会分辨“好喝”、“不好喝”。有了这个判断能力,再去追名山名寨。如果什么叫好喝都不知道,那无论这茶是真是假,无非都是一张包装纸。喝茶喝的是茶叶,不是那张包装纸。

这些日子一晃而过,令人唏嘘。习茶虚虚实实,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如今,来我这里学茶的朋友还有很多如同当时的我一样,陷入茶叶里面种种怪圈而心烦意乱。我总是告诉他们:致虚极守静笃,把杂念抛开,专注茶叶本身。

我认为所谓的茶道,绝非繁琐的礼节。它指的更多的是茶叶的道理。为什么好,为什么差,多对比,多思考。少听,多喝,真正的学荼其实很简单,但是需要多用心罢了。

猜你喜欢

儿茶素弯路茶农
老党员“卖”茶忙
喝多少绿茶才有健康效应
每天至少喝3杯绿茶才有健康效应
HPLC法评价储存温度对茶叶中3种儿茶素含量的影响
画与理
“早春茶”开采
每天喝多少绿茶才有健康效应?
茶乡人家
弯 路
武夷山茶农采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