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结构构成方法比较及新方法的生成

2018-02-15陈正英

西部皮革 2018年10期
关键词:款式原型立体

陈正英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引言

当代服装工程主要由款式结构设计、造型设计、工艺设计等构成,具体的服装结构设计又可以叫做纸样设计,是整个服装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款式造型设计的发展、延伸,同时也是工艺设计的基础及准备。为此,本文重点对服装结构的构成方法展开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方法的生成做进一步研究,以确保服装结构方法得以最优化。

1 对服装结构的构成方法展开对比分析

任凭服装造型千变万化,服装结构总是贯穿于服装设计之中一根主心骨,服装造型离不开服装结构的设计,没有服装结构的设计,就没有服装造型的设计。当今我国服装生产已经进入到具有相当规模自动化流水作业和批量生产的时代,服装结构的构成对服装设计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服装结构在来自于服装造型的同时,也决定了服装造型的艺术形式,并且对服装的生产制作整个流程产生重要作用。

第一,立体构成,也叫做立体裁剪,主要将布料直接覆盖在人体或是人体模架上,选择悬垂性能的材料,把布料经收省、折叠、提拉、聚集等手法,绘制成二维立体布样。因整体操作是于人体或人体模架上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同时确保三维设计效果、二维布样、三维成衣等转换变得更加具体,确保布样效果更加直观,方便充分发挥设计思想,并进行及时修正。除此之外,立体构成优势也非常明显,可以较好的解决更多平面构成难以解决的多皱褶、不对称等复杂造型,但是不足指出也表现得非常明显,相关的操作条件(如标准的人体模架、和本料性能相符的坯布、直接选本料时消耗量较大等)要求相对高。加之由于动作随机性较大,对于操作人员的艺术修养、技术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

第二,在服装平面截剪法应用中,将应用广泛程度作为划分依据,将其划分成原型裁剪法、非原型裁剪法等两种,其中,原型裁剪法主要是以人的基本状态作为基形的一个中间载体,而后依据款式要求于原型上做适当的调整而后完成具体的结构设计。此种方法主要将结构设计分成两个步骤,第一,综合考虑人体形态,以得出相当于人体的立体表皮开展的一个中间载体;第二,充分运用自身学习的美学经验、想象力于原型的基础上改变款式造成,以得出最后的服装结构图。

第三,原型法的合理性、科学性是用于测量人体实际尺寸作为依据,原型主要源自立体的紧身试验,因此,经在原型上做好平面变化,可以达到最佳的立体造型效果,并且原型法也是平面和立体的有效结合。

第四,非原型裁剪法又可以叫做定寸法、比例法等,现阶段,在国内大多数的服装企业中均得到广泛应用。比例法属于一种比较直接、简单的方法,该种方法的应用优势较突出,主要表现为能够把绘图步骤明显减少,更加简便的控制尺寸,而且绘制起来非常方便,这也是长时间经验的结果,可保证整个服装结构设计更加有据可循。但仅仅只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款式固定、结构简单的服装。比例法实质上是一种一步式的结构制图,经全面考虑人体、款式,可被直接融入公式,依据公式来绘制具体的结构轮廓、框架。假若服装的款式变化多样,就会使推算公式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服装整体造型。

2 服装结构构成新方法的生成

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同为裁剪服装的两种不同方法,二者有区别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平面的布样整理是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结合点之一,另一个结合点就是立体裁剪的最后体现形式也是平面的纸样,要用这一纸样进行批量成衣生产,就必须结合平面裁剪推档技术来将纸样系列化。单以上两点就可以说明立体裁剪离不开平面裁剪。平面裁剪同样也离不开立体裁剪,为什么要这样讲呢?那要从平面裁剪技术的形成发展和平面裁剪技术的应用这两种方面来分析。平面裁剪主要有比例裁剪法与原型裁剪法,比例裁剪法是大量裁剪经验的总结和人体体型的分析,无论是裁剪经验的总结还是人体体型的分析都是以形态的人体和着装形为基础来进行的,原型的确定就是大量立体裁剪原型结构的分析与归纳。可以说,平面裁剪的形成离不开立体裁剪。平面裁剪中在样衣做好后,一般都要试样、补正,在人体或人台穿着时的立体形态下,观察、修正服装的造型缺陷,以及不合体之处,这就是立体裁剪之一。立体裁剪补正更是为平面裁剪经验的积累提供了源泉。由此可见,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是紧密相连的。

经对服装结构的构成方法作如上分析,对所涉及到的各种方法,如原型法、比例法以及立体法等结构当中积累的服装结构数据、服装款式、着装状态等进行针对性的分类积累,充分利用计算机等当代技术来构建具体的数据库、结构款式库、相关的服装着装状态库等,从而开发出相符的服装结构的经验训练软件,以完成由理论至实践,再由实践至理论的一个过程,尽可能的在较短的之间内积累实际的打板工作理论,提升其熟练度,不断丰富实践经验。

比如,通过先构建立体裁剪立体设计(也就是人体或是模拟人体),二维纸样,三维成衣(或者是人体)的立体着装状态,平面结构图当中的关键点与线,服装的立体造型等,具体方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通过构建和普通人群的体表特点相符的数据库十分重要,比如,在使用比例裁剪法的过程当中,应该确定好整个胸高点,具体操作为:将胸围线、胸宽线当作参考依据,同时确定好相对部位,但由于胸围线、胸宽线会随着款式改变而变化,这样所得出的结果并不精准。但是在原型裁剪法操作过程中,胸高点主要由乳高、乳距来确定,将人体作为参照标准,不仅科学而且还非常精准。乳高指的是由侧颈点直至胸高点距离,而乳距则指的是左右胸高点之间的距离,依据体型的差异,可以直接由以下所提及的数据当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乳距、胸高,而后在确定具体的胸高点。

第二,可以按照当前的流行趋势、个人喜好、职业习惯等因素来构建加放量的数据库。

第三,构建常用款式、常用部件的数据库,比如,肩斜量就可选择定寸法、角度法(或是公式法)来接进行确定,三种方法之间所产生的结果无明显差异。通过定寸法进行计算可得出,普通衬衣的前肩斜是5cm,后肩斜是4.5cm,有垫肩外衣的前肩斜是4cm,后肩斜的是3.5cm。胸省大小主要依据人体来确定。通常情况下,一般人胸省量主要在2.5至3.5cm之间,3cm为最佳。而胸省量也可以依据款式的变化进行调整。胸省量和服装胸部造型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比如,胸省量是3cm的时候,就会使得胸部造型的立体感明显增强,当胸省量是2cm的时候,则立体感就一般;当胸省量是1cm的时候,表明立体感非常差;当胸省量是0的时候,则表示没有任何立体感。

第四,选择立体构成的结构设计与平面构成的结构设计,最后所设计出的着装穿着款式的图像,可利用计算机来构建相关的服装结构款式库、服装着装状态库等,这样便于理论结合实践来展开强化训练。

3 结束语

经对服装结构的构成方法展开对比,可清除的知道原型法、比例法及立体裁剪法等方法间存在何种联系及区别所在,尽管各种服装结构的设计方法原理有偏差,但都有相同的目标,也就是对人体乍看科学、有内涵、有个性的包装。为此,仅仅掌握单一的原型裁剪法,又或是掌握单一的其他的服装结构方法,均很难满足现代服装对于小批量、个性化、短周期等方面的需求。而且,在整个服装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通过不断利用、总结结构设计经验数据库,可明显增强不同服装结构设计方法之间的联系,这对不同裁剪方法转换起来也相对容易。只有经不同服装结构设计方法之间融合运用、优势互补及去粗取精,方可完善且生成新的服装结构方法,打破国内服装生产“瓶颈”,从而创建独具特色的服装品牌,这对推动国内服装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艳红.胖体服装结构与比例裁剪[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阳川.《服装结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方法[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3] 杨周敏,李媛.服装结构造型变化与发展的思考[J].大家,2012年07期.

[4] 严燕莲.对人体和服装结构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惠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猜你喜欢

款式原型立体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包裹的一切
念个立体咒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Dream Bag
立体登陆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最火的单品款式
原型理论分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