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创新技能型人才评价制度

2018-02-15唐汉

西部皮革 2018年4期
关键词:技能型岗位分类

文/唐汉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飞速发展,让各类人才尽快脱颖而出,我国将对现行的人才评价机制进行改革,革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人才评价机制,根据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责绩效、创新成果,积极倡导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健全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坚持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分类建立健全涵盖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

《意见》提出,实行分类评价机制首先要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合理设置和使用论文、专著、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实行差别化评价,鼓励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作出贡献、追求卓越。评价各类人才不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而是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遵循不同类型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科学合理设置评价考核周期,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克服评价考核过于频繁的倾向。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评价考核周期,鼓励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对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着重评价其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等。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才,着重评价其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对从事社会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务和实验技术的人才,重在评价考核工作绩效,引导其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支持能力。

《意见》为健全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指出了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要求,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突出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要求,对复合技能型人才突出掌握多项技能、从事多工种多岗位复杂工作要求,以引导鼓励技能人才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强化了对人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等综合评价考核,以倡导诚实守信,强化社会责任,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和学术不端行为。

猜你喜欢

技能型岗位分类
分类算一算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分类讨论求坐标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