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实施情况及效果调研分析

2018-02-14徐伟吕佳慧庞瑀锡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实施研究生对策

徐伟 吕佳慧 庞瑀锡

摘 要:自研究生全面收费制度实施后,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已实施三年。作为新奖助体系中重要奖项之一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否发挥了其特有作用、是否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针对北京高校近三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并对所显露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行政教师、研究生导师、学生三个群体出发,提出改善建议,为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政策的细化与完善提供事实依据,以便国家奖学金更好地发挥激励、资助和育人等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实施;对策

研究背景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任。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引领良好学术风气、营造积极向上学术氛围的重要手段。国家奖学金政策的实施工作还处于摸索实践与逐渐成熟的阶段,许多制度还有待完善。目前,对于国家奖学金政策体制的研究多从总结经验的角度进行定性研究,缺少对整体情况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的实施效果、运行现状等方面缺乏调查;对北京各高校特点与运行现状等方面缺少系统、全面的总结,缺少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因此,本课题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总结了新形势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政策工作中的难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为今后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调查情况

此次课题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在2017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走访调研北京市15所高校,收集有效问卷628份。

通过与研究生导师和奖评负责人等相关人士进行交流访谈,以及对问卷的整理分析,调研结果发现:所涉及的学校均严格按照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政策中有关文件的要求对评选工作进行了落实,且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在评选过程中较好地发挥了国家奖学金的指挥棒及育人作用。教师和研究生群体对国家奖学金政策的了解程度、认可程度较高。尽管多所學校还设有其他类别奖学金,且其奖励金额甚至高于国家奖学金的奖项,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普遍对国家奖学金表示出了更高的认可,并认为该奖项的设立能够激励个人在学术科研上取得更大进步,积极表示期望获得此项荣誉。91.54%的调查对象认为国家奖学金能激励个人在学术科研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对此奖项的满意度也很高,并在调查研究中表示国家奖学金的设立确实激励了学生们对学术科研投入更多精力这一结论,契合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设立的初衷。

问题分析

本次调研还从评选方案制定、过程实施等方面凸显出北京高校在国家奖学金评选中所存在的部分共性或个性问题,具体总结归纳如下:

1.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强。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获得国家奖学金,但大多数学生对评选政策、要求及流程都只有一般性的了解。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研究生对国家奖学金政策的细节条款了解程度不够,存在“只知其金额,不知其意义”的现象。针对此种现象,学校可以在下一步对国家奖学金制度、政策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采取更加符合研究生特点、便于其接受的形式,如开展政策宣讲会、网络平台推送、获奖者经验分享会等,从而把学生这一主体积极地纳入奖学金评选的全过程中来。

2.评选体系和标准需进一步优化。根据调查结果,国家奖学金评选过程中,各个高校都设有现场答辩环节。导师表示,评选过程中较注重学生的答辩环节;而研究生群体则提出,临场发挥的状态会对评选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从而认为评选结果不够客观公正。对于评定小组的人员组成,学生的满意度略低于导师。调查结果显示:有33.85%的研究生认为评选制度非常合理,其余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评选标准不够合理、各项评选指标占比不够合理等方面。各学校在评选过程中,主要评选标准包含课程成绩、科研学术、思想道德、社会任职四部分。部分学生反映,因学科专业的不同,所以在评选中应注重不同的侧重点。例如:理工科类应注重科研产出、学术成果转化等,而文科类应侧重成果提炼、社会实践等方面。调研过程中,也有学生提出社会任职情况已经在优秀研究生干部等奖项中进行了着重的考查,这部分指标成绩再用于评选是否存在重复等问题。

对于评选指标中的量化指标不够明确,是研究生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例如:很多高校的评选标准中SCI文章的发表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专业,有些学科相对容易发表SCI这类高水平文章,有些学科则是实验周期较长,短时间发表SCI文章较为困难,或是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侧重不同、产出周期不同、学术成果多样等问题,都是可以在评选标准中进一步协调统一的内容。

3.导师作用需进一步挖掘。调查结果显示:16.67%的导师认为学校制定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选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得较为紧密;在参加国家奖学金评选的研究生中,有34.1%的研究生导师提出并未被征询过意见;超过60%的研究生导师不认为或不确定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是最优秀的,并表示作为对研究生学术成长情况最为了解的人,导师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评奖过程中。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领路人,若要进一步发挥好国家奖学金的导向作用,只有将导师培养研究生的整体目标与国家奖学金的育人目标相结合,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培养体系与培养方案。

4.学术道德需进一步把关。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政策的实施,旨在挖掘优秀榜样,激励研究生努力学习,积极投身科研。部分学生认为国家奖学金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认为,身边存在部分学生为了获奖花钱购买论文、盲目追求论文数量等消极现象;部分学生为了获奖随意撰写无意义的论文,没有严肃对待学术与科研;还存在部分研究生虚报、谎报材料等现象。这些不良现象严重背离了国家奖学金奖项设置的目的和意义,应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5.心理辅导环节需进一步完善。国家奖学金的评选,给多数研究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学业和人际关系压力,对少数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评选后心理辅导、思想引导等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参评国家奖学金所带来的学业压力,有3.08%的研究生认为压力很大,26.15%的研究生认为压力较大,这组调查数据要高于教师群体对学生所承受压力的判断。在人际关系压力方面,有26.15%的研究生认为国家奖学金评选会影响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其中参加但未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占比高于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同时,部分研究生反映会存在同学之间不能坦诚相待、不愿共享学术资源等现象。

对策与建议

1.加强国家奖学金宣传工作。在进行常规评选工作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提高宣传实效。各学校可通过组织研究生新生群体在入学时集中学习《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方法,进一步加深研究生对国家奖学金的了解,增强研究生对评选办法的认同感。另外,可在研究生招生环节加入关于国家奖学金的宣传,让更多学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国家奖助政策,吸引优秀生源。同时,可运用微信平台推送、获奖者交流会等手段,树立校园优秀榜样,扩大国家奖学金影响力。

2.优化评定工作标准。调研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多数人都倾向于将奖学金根据各个学科优劣、强弱及重要程度进行名额分配,名额向优势学科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具体评选程序及标准由二级学院把控这一评选办法。评选方法的制定与名额的分配,要综合考虑到学科特色与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评选制度。

建议进一步加强校、院两级管理系统的统筹与协调,由学校制定评选原则及指导意见,各学院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评选细则;建议在评选过程中规范、完善流程,对候选人的思想道德考核进行长期跟踪及量化,同时采用自评、班级及专业互评相结合的方式,阶段性了解群众意见,公开考核结果。

3.优化评定工作体系。截止到2015年,我国在学研究生191.14万人。近200万人中,每年只有3.5万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必然导致竞争的加剧,继而竞争的負面影响也逐渐显现。评选过程要公开化,候选人提交材料环节,评定小组应对候选人支持材料进行严格审核与认定,严把成果质量。评选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对参选人的申报材料和量化认定进行公示,评审及候选人现场答辩环节,现场评定小组中应至少保证一位专家评审为候选人所在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提升评定小组的学术专业程度。评审答辩应允许其他学生旁听,并将最终评选结果予以公示。评选结束后,公示期间应设立信访机构与投诉通道,及时受理学生意见。

4.挖掘导师作用。针对研究生导师开展学校奖学金体系的宣传教育,鼓励导师将国家奖学金的思想政治、学习成绩、社会活动、学术科研各方面的要求加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培养年限、目标,对照评选要求作出符合实际的调整;在评选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导师在国家奖学金评选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提升导师的话语权。

5.完善学术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北京高校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基本上都将重心放在了宣传、组织、评选上,鲜有关注学生评选前后心理思想的变化。在评选前,学生是否对国家奖学金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评选中是否有学生认为自己遇到了不公平现象;评选结束后,如何发挥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纳入评选过程的思考和解决中。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群体的学术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参与评奖前后心理健康情况的变化。

结语

国家奖学金政策实施时间不长,本次的调查研究也很难在各高校的政策中评价优劣。在整体横向比较下,分析了现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政策的实施情况、研究生群体的实际感受与建议,整理出了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的依据和方案,希望能为有关政策制定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力求国家奖学金的评审实现进一步的公平与公正,根据学科差异制定出更能体现学生品学能力和可操作性强的细则。本研究相信国家有关部门将不断地实践创新,逐步完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体制,使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能在育人、树人中发挥出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向兴华,肖秋霜,施亚玲,等.基于满意度调查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分析与改进建议[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6):63-69.

[2]周佳栋. “双一流”建设新常态下研究生奖助体系浅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206-207.

[3]孙雪颜,张悦刊,韩宝坤.全面收费形势下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1):39-41.

[4]朱嫚嫚. 教育公平视角下研究生资助政策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7.

[5]常方圆,黄海.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27):20-21.

[6]陈艳华.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政策执行状况探究—基于江西省内六所高校调研情况[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5(5):87-91.

(作者单位:徐伟、庞瑀锡,北京林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吕佳慧,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实施研究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