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功能减退中医病机探讨

2018-02-14潘赐明,吴元洁

新中医 2018年5期
关键词:胰岛血瘀病机

糖尿病(DM)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11.6%,提示糖尿病已成为中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亦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西医对糖尿病的治疗除胰岛素处理外,尚无特异性方法。中医单方、复方、针灸等疗法在降低血糖、抑制并发症等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因此,探讨其病因病机,积极改善糖尿病胰岛功能减退,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现代医学对胰岛功能减退的认识

胰岛功能减退是糖尿病发病的核心机制,从糖耐量异常(IGT)、空腹血糖升高(IFG)到2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胰岛素抵抗(IR)程度逐渐加重,胰岛β细胞早时相分泌和基础分泌功能逐渐衰竭,晚时相分泌代偿能力功能减弱,总体分泌功能逐渐减退[2]。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根据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结构形态的改变可分Ⅳ期[3]:Ⅰ期(代偿期):为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β细胞数量增加;Ⅱ期(轻度失代偿期):β细胞数量的增加不能控制正常的血糖水平,血糖开始升高到诊断水平;Ⅲ期(严重失代偿期):β细胞功能显著下降,并发症出现;Ⅳ期(失代偿并且伴结构损害期):β细胞功能衰竭、凋亡的速率增快,胰岛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进一步导致昼夜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增大,临床血糖大幅度波动或极度升高、出现严重酮症以及众多并发症,失代偿并且伴结构损害。而波动性高血糖是DM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诱发因素,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可进一步诱发DM加重[4]。

2 中医病因病机

2.1 气虚阴亏 气阴亏虚为糖尿病胰岛功能减退的根本,而本病气阴亏虚与脾肾尤为相关。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明确指出:“盖膵为脾之副脏”,并认为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与中医学之脾密切相关。黄元御[5]亦指出“热中消中乃高粱所生”。因此正常的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可理解为脾气的功能。各种原因如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思虑过度、劳逸失度等伤及脾胃而致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四肢肌肉失于充养,则四肢酸软乏力;脾失健运,痰湿中阻,痰湿郁而化热,更伤其阴,加重燥热之象;脾失于散精,津液不能上归于肺,则肺津无源,肺阴干涸,化生燥热,见口渴欲饮。脾与肾是先后天的关系,脾虚日久及肾。《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微小为消瘅。”黄元御引《难经》注:“小,肾脉也。”故肾阴不足,阴虚内热,津液亏损,上燎于肺,中燔脾胃则烦渴大饮,多食善饥;若肾阳虚衰,气化无力,津液不布则多饮、多尿;肾失封藏,水谷精微直趋下泄则尿多味甜,或混如脂膏。糖尿病初期胃强脾弱、阴虚燥热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进一步发展脾失于散精,精微物质外泄,气阴两虚;最后阴阳两虚,胰岛功能丧失。从阴虚燥热,经气阴两虚,至阴阳两虚,血糖的升高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呈增恶的倾向性,并见脂代谢紊乱和肾功能损害加重[6~7]。国内外调查样本分析表明,将糖尿病患者按中医证型分类,气虚阴亏证是当代消渴病最常见的证型[8~9]。

2.2 痰浊血瘀 《素问·奇病论》云:“夫五味入于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消渴的病因为多食肥甘厚味,内热中满,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而上溢口甘,发为消渴。《医贯·消渴论》云:“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津液故渴。”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脾不升、胃不降,中焦斡旋失职,则水谷精微聚为痰浊,诚如《医宗必读》云:“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凝聚为痰。”因此在脾虚为本的基础上,痰浊则贯穿于整个病程。痰浊壅于脉中,血行不畅又成为瘀,痰瘀阻滞脉络,气血运行受阻,津液更加失于布散,使脏腑衰退,又可产生各种并发症[10]。楚淑芳等[11]严格辨证后,确定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各25例。临床比较发现,同一证型的血瘀组比无血瘀组病情更严重。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可能存在更为严重的脂肪代谢、氨基酸代谢紊乱以及能量代谢障碍。血瘀可加重病情,活血化瘀疗法可减轻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肾功能。罗云波[12]研究发现,胰岛功能与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证型积分呈负相关,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比较,胰岛功能较低。

2.3 郁、热、虚、损的病机演变 从非糖尿病进展至糖尿病低减期、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有学者将其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13]。第一阶段为郁期。高热量的食物、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运动的缺乏使脾胃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脾失健运、食郁化热,此时含有消化酶的胰液分泌增加,β细胞数量增加,主要消化郁积食物。气郁也是现代2型糖尿病发病的潜在因素,2005年墨西哥抑郁障碍流行病学统计结果表明,抑郁障碍者糖尿病患病率为4.6%[14]。《灵枢·五变》提出“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郁者,气机失调,不得升降出入,致有形或无形之邪停积。气机不畅,结聚体内,致痰、瘀、浊、毒诸邪产生,郁久化火,耗伤津液,以致消渴。吴喜喜等[15]结合《丹溪心法》六郁之病机,指出气郁、湿郁、痰郁、热郁、食郁、血郁均可导致消渴,消渴又能产生湿、痰、瘀、浊、毒等病理产物。故一有怫郁,百病生焉,相互为因,使疾病更加复杂。第二阶段为热期。仝小林[13]指出,六郁之后热势渐盛,此阶段之热为以肝胆胃肠为核心。饮食积滞,郁而化热,此时临床以胃家热为主证。叶天士认为“情怀悒郁,五志热蒸”“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证大病。”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此时肝胆胃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或肝火犯胃,肝胃同病,出现胃家燥热,肝火上炎等一派热象。这一阶段或火热熏蒸,或迫血妄行而兼见血瘀。第三阶段为虚期。经过郁而化热之后,一则耗伤正气,一则热久伤阴,因此这一阶段临床初起以阴虚或气阴两虚为表现,继则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两虚,或者以阳虚更明显。笔者认为,若气滞肝郁,肝郁化热,热伤精液,或炼血为瘀,则临床表现以阴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为主;若郁而化热,阴损及阳,病位在肾,则临床表现以阴阳两虚或阳虚为主。中医学认为,虚处留邪,这一阶段也就是血瘀、痰浊形成的主要时期。第四阶段为损期。这一阶段阴阳决离,主要临床表现为器质性损坏和其他多种严重的并发症,此时虚实夹杂,病情复杂。

3 中医治疗

3.1 辨证用药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郁、热、虚、损四个阶段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或阳虚等病机进行辨证施药,若兼痰浊血瘀,则辅以活血化痰。杨建宇等[16]总结指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的经方有:脾肾阳虚型,治以金匮肾气丸;气血不足型,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肝脾气郁型,治以四逆散;阴虚血瘀型,治以血府逐瘀汤;痰热壅滞型,治以小陷胸汤加减。《施今墨对药》[17]中指出:上消诸证明显宜用绿豆衣配薏苡仁,清虚热解热毒;玄参配麦冬,养阴生津、上下既济。中消明显者,黄芪配山药,益气生津、补益脾肾。对于下消症状明显者,可根据阴阳虚损的程度,生地黄配淫羊藿;或熟地黄、山茱萸配伍;下焦热明显者可知母、黄柏、肉桂三药配伍。对于血瘀临床表现突出者,葛根配丹参以活血化瘀。

3.3 根据中药药理用药 有降血糖,改善胰岛功能的单味中草药有几十种。若能根据药理实验研究成果,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特定靶点的药,则可事半功倍。研究发现,中药单体类三萜皂苷、黄酮、生物碱等多种类型化合物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单味中药如丹参、杜仲、枸杞子、党参、卷柏、黄芪、罗汉果等均有降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多糖类具有降血糖作用,主要影响胰岛细胞的不同程度的修复,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有效降低小鼠血糖并改善血液生化指标。皂苷降血糖作用主要为抗氧化应激,如三七总皂苷可抗氧化应激。中药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能很好地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辣木叶总黄酮可减轻高血糖反应而减少并发症[19~20]。

4 结语

糖尿病发病从正虚到标实,环环相扣,任何环节出现诱发因素都可能发病。糖尿病发病主要因为饮食起居不当,或积食化热、情志郁积,因此要在个人习惯上防微杜渐,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现代医学认为从糖耐量正常到糖耐量减低再到糖尿病的发病进程中,胰岛细胞功能呈进行性减退,而痰浊血瘀是胰岛细胞减退的重要环节,因此当祛邪以保护胰岛细胞。中西医对糖尿病本虚标实的病机认识是一致的,因此治病求于脾肾,祛邪勿忘扶正,才能保护胰岛或缓解胰岛功能的减退。

[参考文献]

[1]Xu Y,Wang L,He L,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2]张俊清,董斌,郭晓蕙,等.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的差异[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2):68-71.

[3]Weyer C, Tataranni PA, Bogardus C, et al.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sul in secretory dysfunction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worsening of glucose tolerance during each stage of type 2 diabetes development[J].Diabetes Care,2001,24(1):89-94.

[4]师林,柯斌,罗晓莉.从脾虚痰湿角度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研究思路[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2):336-338.

反思性教学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理查德在其《第二语言课堂的反思性教学》一书中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发展的一个技巧。教师通过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问进行反思,教师收集教学的数据,审视自己的态度、观点和教学实践,以这些信息为基础进行批判性反思[2]。

[5]黄元御.黄元御医学全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02.

[6]闫巍.妇科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因病机的初步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8):189-190.

[7]闻智鸣,陈晓雯,方朝辉,等.糖尿病中医辨证和实验数据相关性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6(1):4-5.

[8]冷雪,谷丽艳,朱芳.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732-735.

[9]谢文皎,丁喆,李军.2型糖尿病痰(湿)浊证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6):106-107,115.

[10]吴元洁,方朝晖,李玉梅,等.2型糖尿病本虚标实中医病机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13-1714,1747.

[11]楚淑芳,李惠林,刘德亮,等.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特征[J].中医杂志,2017,58(8):664-668,672.

[12]罗云波.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血瘀证关系的临床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学院,2006:2.

[13]仝小林,赵昱,陈良.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的中医认识与对策[J].中医杂志,2006,56(12):888-890.

[14]Belló M, Puentes-Rosas E, Medina-Mora ME, et al.Prevalence and diagnosis of depression in Mexico[J].Salud Publica Mex,2005,47(18):S4-11.

[15]吴喜喜,柴可夫.从六郁论治消渴浅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2):31-33.

[16]杨建宇,李杨,曹伯龙,等.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简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2):125-127.

[17]吕景山.施今墨对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7.

[18]柳燕,方朝晖.从脾论治糖耐量减低的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2013,54(12):1007-1009.

[19]史秀明,徐国良,黎宇,等.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5,46(5):64-70.

[20]李娜,胡正芳,江振洲,等.中药抗糖尿病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19(4):343-347.

猜你喜欢

胰岛血瘀病机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话说血瘀证
血瘀体质知多少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受损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