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猪饲养管理要点

2018-02-14许爱华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公猪种猪养猪

许爱华

(安徽省芜湖县畜牧兽医局,芜湖 241100)

0 引言

种猪的科学饲养与管理关系着养猪企业的收益和发展,因此其是养猪场或者养猪企业必须给予重视的一个关键环节。科学的饲养与管理不仅能够增加商品猪的出栏数量,而且还能够大大改善种猪的生产能力,从而为养猪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种公猪的饲养和管理,目的是提高其配种的能力,而种母猪的饲养与管理,其目的则是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增加窝产活仔猪的数量,并有效控制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提高其抵抗能力。由此,种猪的饲养与管理对于我国养猪企业乃至养殖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重点对种猪饲养管理要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1 种公猪的饲养与管理要点

1.1 科学饲喂与管理

首先,针对种公猪的饲喂要坚持“定时定量”原则,而且其日粮要坚持以精料为主要组成部分[1]。为了提高种猪精液的品质,日粮必须含有钙、磷等矿物质、粗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钙在饲料配比中要占0.75%~0.9%。钙磷比率为1.25∶1,粗蛋白占13%~15%,同时也要含有13.65 MJ/kg的消化能。针对配种旺盛时期,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一定要有所提高,尤其是要含有一定的赖氨酸、维生素A、D、E,这些营养元素不仅是种公猪必不可少的摄入物质,同时在其睾丸发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如果日常缺乏维生素A,则种公猪容易出现睾丸萎缩或者肿胀的状况,甚至不能产生精子;如果缺乏维生素D、E,则容易降低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如果种公猪因能量饲料过多而过于肥胖,则容易导致其性欲低下,从而大大降低其配种能力,这种状况一般是由于日粮中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蛋白质含量较小而引起的;如果种公猪因精料、营养不足或者配种过度而导致过于瘦弱,则容易降低其精液的品质,从而大大降低母猪的受孕率和受胎率。因此,在进行日粮的配制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合理的能量供给,从而确保种公猪性欲持续旺盛且体质健壮。

为种公猪提供充足饮水并促进其适度运动,尤其是夏季和秋季,必须确保种公猪摄入充足的水分,提高其饮水质量,保障其健康。同时,为了提高种公猪的新陈代谢,还要促进其进行适度的运动,从而帮助其改善食欲,并增强其体质,进而提高其性能。另外,对于种公猪还要坚持合理使用的原则,避免因采精过度而降低种公猪的性能。因此,要对其精液品质进行定期检查,从而能够据此来适当调整营养供给。

1.2 种公猪的精细护理

要注意对种公猪进行科学饲喂和管理之外,还要对其进行精细护理。首先,进行单圈饲养,且将圈设置于向阳、安静的位置,确保每间猪舍不少于9 m2的面积。同时,为了确保种公猪免受气味以及母猪的影响,应当尽量让种公猪舍远离母猪舍。其次,为了确保种公猪远离病菌和细菌的感染,还要对猪舍进行日常打扫和消毒,对猪体进行刷拭,从而确保猪舍的卫生情况。另外,为了充分发挥种公猪的繁殖性能,并有效延长其种用年限,要对其营养状况、配种频率以及运动情况进行及时关注,随时调整[3]。

2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2.1 种母猪的科学饲养

2.1.1 空怀阶段种母猪的科学饲养

在进行配种之前,母猪需要增强体力并恢复体重,从而达到种用体况。因此,针对这一阶段的母猪,要合理配制其日粮组成,使其中的粗蛋白质、食盐、钙以及赖氨酸的含量分别达到12%~15%、0.5%~0.6%、0.8%~1.2%以及0.55%的标准,同时还要达到12 MJ/kg以上消化能标准。每头猪平均每天饲喂2.0~2.5 kg的混合料,采用湿拌料。并供足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以满足这一阶段种母猪对营养的需要[4]。

2.1.2 妊娠阶段种母猪的科学饲养

妊娠前期,每头猪每天可以饲喂1.8 kg的混合料,而妊娠后期则可以提高至2.8~3.0 kg。除了要确保胎儿生长之外,初产的种母猪自身也要生长,因此可以适量增加饲料。另外,夏季种母猪采食量减少,因此为了提高这一阶段母猪的采食量,可以将维生素C、E以及碳酸钠适当的加入到饲料中,具体添加标准为1~2 kg,从而改善种母猪的夏季采食量。

2.1.3 临产阶段种母猪的科学饲养

这一阶段的种母猪应当采取哺乳期的母猪料标准来进行喂养,而且为了通便,还要适当提高混合料中麸皮的比例,具体饲喂标准为每头猪喂1.5~2.0 kg/d。同时,合理控制喂料量,如果太多,则容易导致死胎;如果过少,则容易导致产弱仔,甚至会提高猪仔出生后的死亡率。针对产仔当天,为了避免粪尿污染产床并有效控制乳房炎的发生,要尽量减少喂料量。

2.1.4 哺乳阶段种母猪的科学饲养

当种母猪产仔之后,当天10 h之内只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饮水,不要喂料,冬季则提供温水。在产仔后的2 h之内要让仔猪尽快进行初乳的吸取,同时也注意保持种母猪乳房的清洁卫生。种母猪产后的前6 d,其喂料量应保持每头猪喂食1.5~2.5 kg/d,而6~10 d之内可以根据带仔数量适当添加喂料量,待10 d之后则逐渐增加喂料量,一直到产后1个月停止加料。为了促进仔猪快速生长发育,要在产后1个月后训练其开食。针对缺乳以及泌乳不强的种母猪,要满足其采食量,并进行人工催乳工作,同时还要添加蛋白质丰富的饲料,从而增强其泌乳量。

2.2 种母猪的精细护理

2.2.1 妊娠时期种母猪的护理

首先,为了防止出现胚胎着床失败的状况,要在配种前7 d进行喂料量的合理控制,从而防止其影响产仔数量。其次,为了减少胚胎出现早期死亡的状况,要保持种母猪舍周围环境的安静,并对其进行加强护理。另外,为了增强种母猪的体质,要适当提高其活动量,但在临产之前必须停止运动。同时,避免种母猪受到拥挤、惊扰的影响,从而避免出现机械性流产。

2.2.2 临产时期种母猪的护理

首先,在产前对母猪产床、固定架、饮水用具以及仔猪地板等周围的一切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其不受细菌感染。其次,在种母猪分娩的前7 d,对其体表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感染。再次,制定应急处理方案,为难产母猪做好准备,同时提前准备好接产所用工具。另外,为了促进种母猪子宫内容物的排出,要在其产仔后注射缩宫素20~40 IU,从而加快其子宫恢复并有效促进泌乳。

2.2.3 哺乳期间种母猪的护理

首先,冬季注意对哺乳期的种母猪进行防寒,夏天也要注意防暑,总之要确保猪舍干燥、舒适、清洁,为哺乳期间的种母猪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其次,保持猪舍通风和采光,让哺乳期的种母猪和仔猪呼吸新鲜空气。再次,对哺乳期的种母猪乳房进行日常检查,确保其不受伤,一旦发现症状要及时治疗。另外,为了方便仔猪吮吸,要训练种母猪形成两侧交替躺卧的习惯。

3 结束语

种猪的科学饲养与管理不仅关系着种猪的生产力,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养猪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的发展。因此,今后一定要加大对种猪饲养管理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并具体针对种公猪以及种母猪分别采取针对性的饲养和管理方式,提高种公猪的配种能力,并优化种母猪的年生产力。同时,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地区,培育出适宜的地方品种猪,促进区域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公猪种猪养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养猪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