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研究

2018-02-14尹俊涛

关键词:信用素质职业

尹俊涛

(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北京 100029)

一、研究背景

马克思在分析技术发展和劳动者关系的时候说:“沃康松、阿克莱、瓦特等人的发明之所以能够实现,只是因为这些发明家找到了相当数量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就已准备好了的熟练的机械工人”。“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为止已知的生产力的单纯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荒地),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技术发明之后的应用需要准备好了的熟练的劳动者,同时技术应用促进了进一步的劳动分工。

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以重大的技术创新为标志,把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50年左右。其中,产业革命时代,蒸汽和钢铁时代,电器、化学和汽车工业时代是熊彼特之前的时代。每一个技术阶段初期,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相应的新职业取代旧职业,生产分工日益走向专业化,职业分工越来越细。熊彼特之后的计算机时代和网络时代,显然也符合这样的技术创新理论,并且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已促使社会形成了庞杂分工的职业体系。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条件下,职业将出现如下变化:一是将产生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职业,以及注重安全、环保的新职业;二是落后的技术、材料、能源等逐步被淘汰,其相应职业也逐步走向消亡;三是新技术、新知识被旧的职业吸收、运用,旧的职业的职业技能、知识结构等也随之进行调整,职业发生了分化,部分具备了稳定性与独特技术性的岗位,脱离原来职业而形成新职业;四是若干职业由于相关技术、知识的发展,其职业内容和特性趋于一致,因此逐步合并。

交通运输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广的重要领域。交通运输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必将导致交通运输职业发生变迁,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结合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现状,研究素质提升理论,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做出有益探讨。

二、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现状

(一)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部关于提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的指导意见》(2015年)指出,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交通运输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和职业认同感低

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体现出很大不平衡,占行业绝大多数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普通船员等低学历从业人员的个人收入低、从业条件差;行业竞争压力大,行业管理措施力度大;社会负面评价多,社会地位不高。这类从业人员把职业看成养家糊口的手段,而不是看成体面工作的事业,对行业和职业认同感低。

2.知识更新渠道少、更新速度慢

从业人员缺乏终身学习意识,学习渠道和机制还不充分,知识和技能更新处于一种被动和无序状态,具体表现在:一是学习内容没有准确地反映市场需求和职业要求;二是从业人员工作、学习时间冲突大;三是许多职业资格尚未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强化继续教育的职业资格注册制度也没有建立。

3.职业信用意识淡薄

本文重点考察了职业信用而没有考察职业道德,这是因为职业道德是内诚于心的要求,只能进行一般性要求,无法进行有效考察,更不能评价和应用;而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引入了大量的信用机制来保障契约性交易正常运转,因此,可以对反映从业人员从业行为的职业信用进行考察、评价和应用。

行为学认为自然人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两种行为特征,Noorderhaven(1999年)提出了人性内核分裂模型:一个可信的人愿意履行承诺,但并不意味着会不惜代价地履行承诺,即便最可信赖的人也有些微的机会主义倾向。造成自然人在信用上采取机会主义而失信的原因,一是信用的资本逐利特性,当守信成本远远大于收益时,从业人员就可能会失信;二是在从业活动中,从业人员比服务相对人更有信息优势,这种信息不对称为失信创造了条件。交通运输作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对象多是一次性的,按照博弈理论,在这种单次博弈中,从业人员更容易作出失信的决策。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但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起步很晚,第一个信用制度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才提出,信用意识传导到从业人员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职业信用意识淡薄是一个必然的行业现象和历史过程,我们不应该把职业信用意识淡薄归咎于从业人员道德滑坡,而是将其看为一个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步建设和完善职业信用体制机制。

(二)提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的政策现状

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提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实施方案》《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方案》,从制修订行业管理制度、加强知识和技能培训、改善从业条件、加强从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推进从业人员职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具体如下:

行业管理制度包括相关业务管理制度、职业资格制度、从业行为规范、职业标准等。加强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加快构建交通运输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制度建设和实施,督促企业开展从业人员在职教育和培训等。改善从业条件包括推进完善从业人员职业保障,进一步改善从业环境,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地位。加强从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定期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开展优秀从业人员评选活动等。从业人员职业信用体系建设包括制定从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办法及评价标准,实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红名单”“黑名单”制度,建立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征集系统、查询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等。

三、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理论和方法

(一)职业研究是了解从业人员素质需求的有效工具

只有进行深入的职业研究,了解职业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了解对从业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才能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美国职业信息网络以就业指导为目标,以萨柏、金兹伯格、迪德曼职业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美国帕森斯教授创立的特性因素理论、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等心理学理论为技术支撑,以273个指标描述职业,通过指标值区分不同职业,实行职业标准的数字化,职业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职业信息网络的基础是职业内容模型,它包括从业人员特征、从业人员要求、经验要求、职业要求、劳动力特征、职业特定要求六个反面,较为全面描述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一是要求从业人员能力、职业兴趣、价值观、工作风格偏好等内在特性与职业特性相吻合;二是要求从业人员的技能、知识、教育程度等外在能力符合职业要求;三是具有一定培训和工作经历,具有入门的基本技能,获得相应资格等外部条件。

(二)职业资格是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有效载体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环境、安全的社会需求增大,国际上经济性规制呈放松趋势,但社会性规制整体上一直呈加强趋势,而且越是市场化程度高的经济和社会,社会性规制越得到强化。职业资格规制作为一种激励性的社会性规制,使被规制者受到约束的同时,也提高了被规制者素质,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这使得职业资格具有行业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双重功能。

作为一种具有终身教育意义的手段,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和在次要劳动力市场都建立职业资格,为劳动力在从业前和从业过程中的所有阶段提供了针对性的教育和就业导向,满足不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同时,它可以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和隔离体制,通过有针对性的考试和继续教育,为劳动力从次要劳动力市场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提供通道。

(三)马克思教育思想是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运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在改变自然的过程中,同时在改变着自己,要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必须努力提高人自身的素质。而这离不开教育、培训等,因此有必要了解有关职业教育思想,为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寻找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要坚持“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指出:“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以下三件事:第一:智育。第二:体育,即体育学校和军事训练所教授的那种东西。第三:技术教育,这种教育要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对儿童和少年工人应当按不同的年龄循序渐进地授以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课程”。

马克思之后的德国凯兴斯泰纳提出了“劳作教育思想”,强调了职业熏陶、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把知识学习和工业劳动结合起来,反映了德国在欧美在工业革命之后对合格劳动力的思考和实践,奠定了职业教育的基础。劳作教育要求以极少的知识材料,得到极多的适应力、本领和工作兴趣,要求在亲身观察和体验中获取知识,积极发挥学生的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与从业人员在职教育特性和要求基本一致。

1965年,法国人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在网络时代,在交通运输行业,技术革新及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从业人员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知识和技能。若要与之适应,必须终身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

四、提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的相关建议

(一)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目标,一是把好入门关,选择素质合适人员进入交通运输行业;二是持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使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与交通强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治理体系相适应,进而实现从业人员的全面发展。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指导思想,一是遵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思想和规律,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二是按照马克思教育思想,结合从业人员成人教育的特点开展技术教育和终身教育;三是真正发挥市场在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建设知识和培训体系、从业人员职业信用体系中充分发挥市场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四是以创新引领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作,按照“互联网+”思维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效率和质量。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应该遵循如下原则:系统原则。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是交通运输基础性、全局性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与政府、企业、学会协会、从业人员都密切相关,必须系统地而不是局部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动态原则。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网络时代新知识、新技能层出不穷,必须动态而不是静态看待从业人员素质状态,既看到素质提升中的成绩,也要看到素质提升中的差距和不足;开放原则。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必须秉持开放而不是封闭的态度,从别的领域、别的行业、别的国家吸取先进的理念和做法。

(二)总体框架

以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以及在职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使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与交通强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治理体系相适应,进而实现从业人员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配套行业管理制度、知识和技能培训体系、改善从业条件措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职业信用体系为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措施,构建完整的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框架。本文将对其中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体系、从业人员职业信用体系建设展开论述。

(三)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体系建设

1.深入理论研究,构建在职教育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覆盖了在职教育的两个方面: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其中职业教育的方略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继续教育的方略是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与马克思教育理论重视生产和技术教育是一致的。

马克思教育思想、终身教育和劳作教育都强调在工作中提升素质,但多从学历教育着手。有必要以马克思教育思想为基础,结合国外的终身教育思想和劳作教育思想,针对我国交通运输及从业人员实际情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结合网络时代知识及其更新特点,整合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按照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在职教育的要求,进一步丰富、细化在职教育理论,作为持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理论基础。

2.加强职业研究,构建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响应机制

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发挥整个行业的优势,建立信息采集系统、信息更新机制,集中力量快速建设交通运输职业数据库,并在交通运输行业内进行共享。

通过职业数据库,跟踪国内外交通运输职业变化,密切跟踪交通运输各个职业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应用情况,并将这种变化及时反映到职业资格和职业教育的考试大纲、培训教材、试题试卷中,为从业人员职业知识和能力培训注入新内容,提出新要求。

3.开展远程培训,创新在职教育方式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开展在职教育,一是有效解决从业人员的工学矛盾,从业人员可以根据工作和生活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二是缓解成年人时间碎片化带来的学习压力,随时随地接受远程培训;三是多媒体化教学内容契合从业人员成年人学习特征,通过视频、图表接受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目前越来越多的培训通过互联网开展。

开展远程培训,一是解决培训课件问题。从内容上讲,培训课件应该反映职业研究的成果,应该重点关注职业新增的知识、技能、技术等,根据职业研究成果指引课件选题和开发。从技术上讲,以前远程培训课件多是三分屏格式课件。随着互联网带宽提高,为了提高远程培训效果,要多采用大尺寸课件,同时开展互动式培训;二是解决培训平台问题。远程培训从行业总成本上极大解决了从业人员差旅费和培训费,但建设远程培训平台有一定技术难度,涉及到网络、服务器、应用系统、课件、安全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建设费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尤其是其中的网络带宽费用很大。有必要建设平台性质的行业远程培训平台,使行业内各个部门、单位都有机会使用这个平台,降低行业远程培训信息化总成本;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在“互联网+”浪潮下,各种直播、社区技术层出不穷,拓展了远程培训的思路。现在网络直播平台打破了原有广播电视的平台垄断,原有的大众化传播频道分解为专业化的传播频道,十分适合职业的专业特点。可以借鉴“网红+直播”的模式,建立以职业为类别的社区,在社区内开展直播培训,通过提高专业频道的知名度和用户的粘度,提高从业人员的学习兴趣。

(四)从业人员职业信用体系建设

1.交通运输职业信用建设现状

交通运输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没有引入职业信用的概念,对人员信用的信用指标、评价方法多参照企业信用。其一般做法是:选择若干指标进行打分,对这些指标分数进行累加,根据总分数划分等级。这种做法继承了传统金融信用的做法,方法简单。但由于没有金融借贷这类关键指标,指标之间也难以进行折算并累加。

由于各子行业根据本子行业情况建设信用体系,因此建设理念、评价指标、评价方法都有所差异。从各自独立的“事”的角度而言,这种差异是允许的;但是从流动的“人”的角度而言,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差异性,导致职业信用数值、等级不具备可比性,影响信用这种资本在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流通。

各子行业信用体系从政府角度开展建设,许多仅仅涉及到政府监管机构和信用主体,指标体系不充分、不平衡。多是以违规处罚、投诉、质量等负面要素进行扣分,扣分累加形成信用评价,重点解决了“黑名单”的问题,较少涉及“红名单”评价,更没有处于两个名单之间的广大从业人员的职业信用评价问题,信用体系覆盖面严重不足。

2.交通运输职业信用体系建设要点

一是设计职业信用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应该充分体现了职业信用的多元特征,除个人基本信息、教育信息、从业信息、消费信息外,还应该加上监管部门的检查、处罚、表彰信息,评价机构的考试、注册、继续教育信息等;二是设计一个兼顾各方利益、采集正面职业信用信息为主的机制,把职业信用相关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学会协会、服务对象都主动提供职业信用信息,如企业提供从业人员年度考核结果、先进评选结果,从业人员主动更新个人信息,学会协会提供企业信用情况;三是设计一个体现信用激励的职业信用信息应用机制,在行业管理和服务中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如给予继续教育优惠措施,向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和服务对象推介信用好的从业人员,对职业信用高的从业人员给予优惠和便利,使守信者在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和实惠;四是尽快建设统一的职业信用信息系统。职业信用信息系统是是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发挥职业资格注册对于信息归集的作用,发挥行业、地方、市场的力量和作用,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

3.以“互联网+”思维建设职业信用系统

交通运输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要按照“共商、共有、共建、共用”的原则,吸引职业信用相关方主动上传职业信用数据。这种开放性信息系统建设、运营方式必定与以往信息系统建设、运营方式不同,需要创新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区块链是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分布式应用模式,它按时间顺序将数据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为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其中采取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多种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彻底的“去中心化”的应用模式。交通运输行业可以借鉴区块链的思路有:

按照时间顺序相连的方式组织从业人员的从业信息,形成职业信用区块链,将从业人员完整的从业经历展现出来,形成了一种有结构的大数据,以展现从业人员从业经历方式展现职业信用。

职业信用区块链由职业信用相关方共建共用,通过加密技术保证数据安全性、不可抵赖性,避免数据不稳定、不及时、可抵赖等诸多问题。

同时,交通运输职业信用信息系统应该摒弃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方式,通过物理集中、逻辑分布的方式存储数据,也就是在一个平台上,不同相关方都可以建设自己的职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然后汇总到区块链上,从而提高职业信用信息系统的计算效率,降低多节点存储的费用。

猜你喜欢

信用素质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职业写作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我爱的职业
信用消费有多爽?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