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2018-02-13张亚兵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饲养场患猪体病

张亚兵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农牧局, 河北 承德 067300)

1 流行特点

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是附红细胞体,很多畜禽都可感染发病,生产中常见的牛、羊、猪、犬、猫等都对附红细胞体病具有易感性。任何年龄段的猪都可感染,但是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感染之后具有比较高的死亡率,如果母猪发生感染在生产中会表现比较严重的症状。患病猪和呈隐性感染猪是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其直接传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交配和胎盘而传播;间接传播的方式在生产中比较多见,造成的损失也就相应的比较大。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是在每年的夏秋或者雨水多的季节流行的情况比较多,我国南方也有冬季发生附红细胞体病的情况出现,但是我国北方的冬春季节气温偏低,所以生产中很少能见猪群发生附红细胞体病。附红细胞体病流行于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一旦感染发病就会导致猪场在经济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生产中应该对该病加以重视。

2 主要危害

2.1 影响生长发育、育肥及繁殖

妊娠母猪如果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就会直接传染给胎儿,传染方式主要就是通过胎盘,母猪腹中的胎儿会出现异常的死亡,如果产出仔猪也会是弱仔或是在出生后3~10天出现下痢症状。生长育肥猪在110~130天时受到应激刺激,就非常容易出现亚急性型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生产中可见育肥猪掉膘或是育肥期延长。公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之后表现精液数量降低且品质受到很大的影响,性功能出现障碍或者功能减弱,最终会因为丧失了授精力而被迫淘汰,不再留作种用。哺乳母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之后表现为分泌乳汁品质差,量很少呈稀薄状,哺乳期结束后会抑制卵子的发育,导致发情延迟或者不再发情,甚至是有假发情的表现,最终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

2.2 诱导或并发其他传染病

目前在实际的生产中,单一疾病发生的情况较少,而混合感染疾病的情况更加多见,通常都是两种或多于两种疾病出现混合感染的情况,几种混合感染的疾病之间相互干扰影响,会加重疾病感染的程度。

2.3 危害食品安全

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病时间长便会表现出亚健康的症状,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患猪通常需要15天左右的潜伏期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所以对食品安全和无公害猪肉的生产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3 预防措施

实际生产中,附红细胞体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一旦发生流行或者蔓延就会导致饲养场在经济方面遭受损失,所以饲养场应该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治措施,减少相应的损失。

3.1 把好引种关

饲养场应该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原则,尽量不从外场引种,避免其存在隐性感染带入舍内。如果必须引种,就一定要确保产地检疫工作落实到位,检疫之后也不能马上混群饲养,必须严格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饲养之后,确保没有异常即可进行混群饲养。

3.2 严格卫生操作

生产中为避免出现人为传播附红细胞体病的情况,应该重视消毒处理和相关的防疫手段,将感染该病的猪和接触患猪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隔离,病死猪应该进行无害化的处理。猪日常采食的饲料原料都应该严格的把控治疗关,保证猪采食饲料的品质优良,强化猪群的正确管理方式。

4 治疗方法

饲养者要勤观察猪群,一旦发现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患猪,就要立刻采用相应的合理方式消灭传染源,同时还要实施紧急消毒处理,力争从根源切断该病的传播途径。要求饲养者应了解紧急的治疗方法,发病初期对患猪采取治疗的效果相对会比较理想,而且要求发现一头猪患病就要对全群进行综合的防治处理,生产中采取注射给药的救治方法比较有效。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患猪通常都会呈现体质瘦弱,因此日常饲养时应对其增加营养,并且口服补液盐。感染相对比较严重的患猪可以静脉注射药物,通常会采用添加有适量碳酸氢钠的葡萄糖溶液。为了避免患猪继发贫血的症状,对于慢性感染的患猪可进行肌肉注射200 mg葡聚糖铁注射液(元素铁)、1~2 mL维生素B12,约15天肌肉注射1次,这样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饲养场患猪体病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
猪副伤寒的诊断及防治
浅谈动物饲养场标准化生产
猫和鸡
我在干校饲养场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摄影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