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疆若羌县生态环境建设

2018-02-13

新疆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塔里木河红枣林地

若羌县红枣科技服务中心,新疆巴州841800

1 若羌生态建设概况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中国几乎1/3的国土遭受荒漠化影响,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8%,新疆是全国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而巴州又是新疆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地区,其中又以若羌、且末两县为首。新疆若羌素有“华夏第一大县”称号,是全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西接且末,北邻尉犁县及鄯善县和哈密市,东与甘肃省、青海省交界,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行政面积20.23万km2,其中阿尔金山高寒山区、罗布泊高温荒漠面积约占70%,沙化土地面积10.35万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1.16%,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1 353.7 km2。

新疆若羌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被沙漠分割成若羌、瓦石峡、米兰(36团)等小片绿洲,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独自抗争着塔克拉玛干、库木塔格、库鲁克三大沙漠,是全国沙漠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县之一,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面积达33万km2;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干流全长1 321 km,它不但养育着南疆几百万各族人民的母亲河,更是阻挡沙漠侵进绿洲的生态河。因上世纪塔里木河上游开荒造地,开发利用不合理,加之气候变化,从1972年开始,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363 km的河道长期断流,尾闾台特玛湖干涸,造成下游片区天然胡杨林等林木大面积枯萎干死,造成生态恶化越来越严重。

如果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木塔格两大沙漠最终交汇合拢,塔里木河、车尔臣河下游两条由天然荒漠胡杨林和灌木林组成的近400 km(塔里木河200 km、车尔臣河200 km)绿色长廊将消失,若羌绿洲将会沦为沙漠中的孤岛,6万多人民群众受到生存威胁,连接新疆与内地的第二通道218国道将彻底被阻断,巴州首府也将被沙漠的包围,严重影响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预防、减缓甚至阻止库木塔格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全面合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进入20世纪末,引起中央、新疆党委、巴州、若羌县的高度关注重视,国家财政先后投入107亿元,实施塔里木河输水工程项目,加快防沙治沙工作程建设,全面治理土地沙化,改善和保护若羌脆弱生态环境,确保各族人民生产生活安全的紧迫任务。

2001年以来,新疆若羌将发展林业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等一批重点林业工程作为改善若羌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科学规划确定红枣产业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干群联动、政策扶持、科学管理、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品牌营销”的发展思路,按照农业“四化”要求,始终不渝,常抓不懈,扎实推进红枣产业稳步健康发展,不仅改善若羌生态环境,更增加农民收入。

新疆若羌县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显著,先后被授予“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园林县城”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佳卫生县城”、“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红枣之乡”、“若羌红枣”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兴新”标志性工程等荣誉称号。

2 若羌县生态保护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坚持红枣产业与绿色生态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

2001年以来,新疆若羌县以构建生态和谐绿洲为目标,以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为重点,全方位推进以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发展,大力推行“枣草结合、粮草结合、林禽结合”的套作、间作生产模式,推动枣、草、畜、禽良性循环,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红枣生产要求,强力推进有机红枣生产基地认证、出口注册果园登记申报工作。目前,新疆若羌县已经成为中国最优红枣生产基地,2017年红枣种植面积15 346.7hm2,栽植模式4 m×1 m、4 m×1.5 m、4 m×2 m矮化密植,主栽品种为灰枣,辅以冬枣、骏枣等品种,2016年红枣总产量9.93万t(干枣6.95万t),产值达10.5亿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的比重达到68.54%以上。在红枣产业的强势拉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持续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2 216元增加到2016年的30 076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连续8年居西部12省市区首位,红枣产业成为若羌农民致富的“红色银行”和“摇钱树”。“若羌红枣”以其上乘品质,先后被评为“中国红枣优质产品一等奖”、“中国(国际)首届枣业博览会金奖”、“2008年奥运果品推荐奖”、“2009年新疆名牌产品”等称号。

2.2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

新疆若羌县结合三北四期工程建设,加快了植树造林的发展力度,在农区外围建设以胡杨、沙枣为主的防护林网,若羌县提出大力发展红枣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举全县之力推动红枣产业,彻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截止2017年已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6 820 hm2,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 5 934 hm2,荒山荒地造林 7 753.30 hm2,封育3 133.3 hm2,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42 033人次,涉及全县退耕还林农户近3 109户,人均增收2 000元以上。2014年国家提出了关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总体方案,若羌县2015年至2020年退耕农户申请退耕还林的总面积约为7 020 hm2。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451 393.3 hm2,其中:天然林433 218.66 h㎡,人工林18 174.7 hm2(红枣经济林15 346.7 hm2,防护林2 828 hm2),全县绿洲面积逐年扩大,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0.56%提高到现在的2.07%。曾经的“沙漠边城”,如今绿树环绕、树木成荫的“生态绿洲”新姿态,展现出城在森林中,人在花园行,嬉戏绿荫下,乐在芳草间的美好景象。

2.3 加大生态输水力度,塔里木河下游重现生机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国家总投资107亿元的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全面启动,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为中心,项目实施,为新疆塔里木河向下游输水打下坚实基础。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先后组织实施了18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截至2017年10月19日,共累计输送生态水67.5亿m3,年均下泄生态水3.72亿m3,2010-2016年治理工程投入运行后,每年平均下泄水量为5.04亿m3,超过了规划报告确定的年均下泄3.5亿m3的生态输水任务,水头14次到达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新疆若羌县),台特玛湖最大形成492 km2湖面。目前,塔里木河干流下游植被恢复面积达1 000 km2,植物物种增加29种,大量的盐渍化耕地得到改良,沙地面积减少204 km2,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塔格沙漠合拢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2.4 大力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植被得到有效保护

若羌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国家及自治区2015年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工程试点县(市)的相关要求,根据《若羌县国道218沿线罗布庄段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2014年度实施方案(初步设计)》规划,加快防沙治沙进程,改善沙区生态状况,稳步、有序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构建防沙治沙生态屏障。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后,有效促进封禁保护区内植被的自然恢复和地表结皮的形成,拯救现有天然荒漠植被,保护绿洲,遏制沙尘暴发生频次和强度,保障218国道安全畅通,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实现生态受保护、民生得改善,促进若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5 狠抓若羌县周边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大力实施 “枣业富民、矿业强县、文化塑县、生态立县”战略,以建设精美绿洲为目标,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城乡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从2009年起,新疆若羌县还大力开展了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按照“拆墙透绿、拆房还绿、见缝插绿”的要求,结合城市建设加强庭院绿化管理,大力实施园林绿化精品工程,城镇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老城区绿化面积达107.5 hm2,绿化率达39%,绿化覆盖率达到 45.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22.2 m2。2012年,在县城以西建设城市新区,当年新区新增绿地面积67.9 hm2,绿化覆盖率21.4%。

2.6 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若羌县坚持以实现农田林网化为目标,建设完成农田防护林2 828 hm2,农区内部防护林框架基本形成,农田林网化率达96%以上,有效降低了大风沙尘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地改善了农区生产生活条件。空气湿度明显增加,农区内大风沙尘天气明显减少,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新疆若羌气象局统计,2011年大风、沙尘暴等极端恶劣天气比1980年减少12 d;2017年大风沙尘极端恶劣天气同比2011年降低7 d,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3 新疆若羌县生态建设思路

新疆若羌县针对土地荒漠化、沙化等严峻形势,继续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坚守生态红线,努力恢复植被,增加林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牧民收入。紧密结合退耕还林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三北”五期造林、重点公益林保护、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构筑起新疆若羌外围以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车尔臣河下游天然植被保护,县城周边人工造林为主的生态防护体系。重点实施县城规划区外围大型骨干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和铁路、公路绿化,建成覆盖规划区外围闭合完整的人工防护林屏障。农区内部加大农田防护林新植配套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实现农田林网化、村庄道路林荫化。

3.1 以宣传舆论为指导,动员全社会力量搞绿化

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大力宣传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进一步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和绿化意识,提高公民履行植树义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动员社会各行各业都来重视林业,支持林业,真正形成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一起上,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社会风尚。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签订造林绿化责任状,建立领导干部绿化点、责任田、示范林,并实行严格的考核评比。

3.2 以严格保护为前提,确保林地规模适度增长

通过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严厉打击毁林开垦和违法占用林地等措施,防止林地退化,减少林地逆转流失数量;通过生态自我修复和加大对沙化土地、生态重要区域的治理等,有效补充林地数量,确保全县林地资源动态平衡、适度增长。

3.3 以增加森林面积为重点,确保实现森林覆盖率增长目标

采取重点生态工程带动、激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措施,加快宜林地造林绿化,加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治理,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实施退化林地修复工程等,增加森林面积,为实现森林覆盖率目标、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提供基础保障。

3.4 以科学经营为核心,大力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

加大投入力度、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科学利用林地,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实施森林质量工程和红枣产业工程,挖掘林地增产增收潜力,大幅度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和产业系统。

3.5 以优化结构布局为手段,统筹区域林地保护利用

围绕我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分区、分类、分级确定林地保护利用方向、重点、政策和主要措施,保障重点公益林、重点工程建设、木材及林产品生产基地、国家生态屏障等对林地的需求。对不同区域林地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别化保护利用政策,规范林地利用秩序,促进林地利用的区域协调,确保全县林地保护利用整体效益最大化。

3.6 以创新管理制度为突破,形成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新机制

完善用途管制、定额转用、分级保护、差别管理等林地保护利用制度和差别化补偿政策等;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改革和完善林地保护利用机制,形成有利于保护林地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管理机制,提高林地保护利用宏观调控能力,强化规划实施的执行力。

3.7 以强化措施为保障,加强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工作

大力推行森林采伐公示制度,实行采伐现场监督制度,建立健全采伐档案管理制度,做到伐前有调查,有采伐公示公告,伐中有监督,伐后有验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目标管理,使管护职责和任务得到明确;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林业违法行为,针对乱采滥挖、乱捕乱猎等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制度,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积极改善管护人员工作生活条件,稳定重点公益林管护队伍;加强重点公益林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做好重点公益林资源监测工作,准确掌握森林资源的生长情况,确保县域内近451 393.3 hm2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扎实做到林区内无火灾、乱砍滥挖、滥捕滥猎、毁林开荒等事故发生。

3.8 以坚定不移发展红枣产业的决心,确保红枣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立足国内外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充分认识到全国红枣产能大于需求的现实, 高度重视现阶段新疆羌红枣提质增效工作的重要性,将若羌红枣定位于“国内外高端市场”,打造“中国最优红枣生产基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农民培训、红枣种植、技术服务、质量检测、病虫害防治、龙头企业、包装标识、原产地保护认证、有机肥使用等方面从严抓起,严格按照绿色有机要求管理,严厉打击假冒若羌红枣行为,全力保护和确保若羌红枣品质,坚持实施品牌营销和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引资策略,坚持“龙头”企业带动,不断拓宽红枣营销网络,加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解决农民对红枣销售顾虑,扎实推进红枣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9 以争取生态造林用水指标,扎实推进人工造林工作开展

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环塔防沙治沙等林业建设要求,切实做好植树造林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改善若羌生态环境。计划用7年时间,分期实施人工造林,到2015年,打通米兰 (农二师36团)-若羌-瓦石峡-塔什萨依、若羌县城北面兰干公安恰点---塔里木河下游台特玛湖315国道、218国道两边(600 km)绿色长廊,再营造防护林6 666.7 hm2,需向水管部门申请增加生态造林用水指标5 600万m3(塔河下游造防护林面积2 666.7 hm2,需水量2 000万m3;国道315、218线若羌县境内造防护林面积4 000 hm2,需水量 3 600万m3。 )。

3.10 加强塔里木河下游部分河道工程改造,确保生态输水安全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重点胡杨林区应急补水暨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近年也存在因塔河输水,有时导致218国道交通中断,若羌县委、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将积极向新疆塔里木河流管理局协调解决,争取在塔里木河主河道英苏、阿拉干、考干等两边,增设生态输水闸和输水支流,使河水向主河道两侧漫灌,扩大河水灌溉面积,确保输水高峰时期河道畅通无阻。

猜你喜欢

塔里木河红枣林地
一颗大红枣
我爱家乡的红枣
红枣期货价格大涨之后怎么走
图片新闻
永远的塔里木河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塔河生态输水 胡杨风景更美
分红枣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