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新疆“互联网+农业”初探

2018-02-13

新疆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供给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农业信息中心,乌鲁木齐830049

当前,农产品供给结构不平衡,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乏力等矛盾依然突出,亟待解决。要实现新疆农业跨越式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是补齐发展短板、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新疆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6年,全区地方粮食播种面积230万hm2,总产量1500.9万t。棉花播种面积156.53万hm2,总产量265.8万t,棉花总产、单产、商品调拨量连续22年位居全国首位。预计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 640亿元,较上年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历史性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 180元,增长8%。但农产品供给结构不平衡,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乏力等矛盾依然突出,亟待解决。

面对农业农村的一系列问题,党中央作出了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2016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针对新疆农产品品类多样、幅员辽阔、交通运输不便等特点,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是补齐发展短板、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1 “互联网+农业”发展概述

“互联网+农业”是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方式。“互联网+农业”并不是互联网和农业的简单加法,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解放农业规划、生产、销售、科研、管理、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生产力的创新和变革。

1.1 “互联网+农业生产、管理”

积极探索并助力农业实现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强大内涵以及外延力,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以及精准管理。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收集涵盖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关键信息。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加以归类整理,探索规律性以期对农业生产实现智能决策。通过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互联网技术,在实现农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同时,积极实现覆盖农业人口的信息化教育服务体系。通过互联网+的高效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业生产人员信息化理念,从反方向促进农业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

1.2 “互联网+农用物资、产品”

优化配置统筹农用物资、产品市场资源。互联网+技术基于开放式数据平台,促进了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同时,更能够进一步优化统筹农产品市场资源,并最大程度地消除由于信息壁垒造成的市场风险。作为互联网+技术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涉农电商日益成为农产品市场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通过互联+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支持与反馈,智能机器学习技术能够从已有数据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合理预测农产品市场未来的走势。根据市场预期,合理配置优化农业生产。

1.3 “互联网+农业创新、发展”

助力农业科研领域的方法创新与技术革命。“互联网+”代表了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不断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农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平台。以信息化的手段克服时空障碍,追踪国内外最先进、最成熟的科研成果。并将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以及农业生产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以往农业科研中数据不足的瓶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获得农业科研所需的海量数据信息,助力农业科研的大跨步式发展,实现农业科研领域的方法创新与技术革命。

2 新疆“互联网+农业”发展概述

2.1 “互联网+农业”各类尝试方兴未艾

由于互联网技术推广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具备的强大张力,“互联网+农业”已经悄然浸润到新疆农业的各个环节之中。利用“互联网+农业”理念改造推动现代农业的飞跃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新疆自治区多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农业合作社甚至个体农户都早已开始“互联网+农业”的多种尝试,点燃了现代农业变革的希望之火,并在全疆形成了“星火”遍布的格局。例如:昌吉州、哈密地区、呼图壁、特克斯等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伊犁州、昌吉州、塔城等地运用天猫、亚马逊、阿里巴巴、1号店等电商平台,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伊宁、塔城、昌吉等地运用互联网及相关信息技术为农户提供生产、农技、销售等信息服务,同时建立生产、生活资料的网络销售渠道,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巴州和静县双丰马铃薯合作社、呼图壁县永红辣椒合作社和胡门塞王合作社、鄯善县新果葡萄合作社、沙湾县葡萄园子村大学生村官魏晓刚等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及个体农户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农业创业已发挥出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2.2 新疆“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互联网+”已经在新疆农业的生产、经营、农业服务、农业管理、农业创新等方面得到了多形式、多角度、多方向的应用。但是,互联网在新疆农业产业规划、农业金融、农产品物流方面的应用还明显不足。全区的“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还处于各地自主发展的阶段,缺乏战略规划。另外,还面临缺少品牌牵引,专业人力资源匮乏,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等问题。

3 新疆“互联网+农业”发展初探

面对新疆“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所遇到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新疆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条件出发,找准定位,着眼全疆农业发展未来,从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形成全疆一盘棋的发展合力;通过政府搭台、政策扶持、金融支撑提供新技术、新模式生长发育的牵引力。同时,还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本身强大的自主变革能力和市场的自主能动作用,为农业这样的传统行业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3.1 挖掘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产品

“互联网+农业”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发展、改造农业,根本还是农业本身,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新疆农产品的特色和优势,找准农业发展定位,如库尔勒香梨,在提高品质的同时在打造过硬品牌、延伸香梨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如特色红枣,在避免同质竞争的同时,根据区域特点突出差异化特色,区分鲜食、制干、食品加工等不同品类。

3.2 强化移动端发展力度,积极推进农业新媒体营销

虽然农村网民数量增长快速,但由于新疆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农民电脑操作水平有限,信息公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农村还是特别突出。随着手机在农村的普及,农村手机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手机的普遍和简便的操作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手机、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推广形式在消费者圈子里流传开来,它突破了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摒弃了以往菜场买菜,电话沟通的形式,自媒体的运用,为解决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带来信息的契机。新疆电话信号农村覆盖率达到96%以上,每百人使用移动电话近70%,有发展移动端农业新媒体的基础条件,积极推进农业移动端新媒体营销,有助于缓解新疆农业信息不畅,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3.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人才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力度;大力支持和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和在外毕业大学生回乡创业;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为农业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在当前土地颁证确权的基础上,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营大户、工商资本等开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创新丰富农村休闲旅游、体验、民宿、产品销售等复合型新业态。

3.4 积极适应粮食结构改变趋势,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人们不仅要求吃得饱,而且要求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对食物种类和品质的要求不断增高,这必然改变以往粮食的供给单一、数量需求连年增加的情况,这就迫切要求新疆把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和农业生态服务供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利用“互联网+”信息沟通迅速,联结供给方和消费方紧密的特点,在提供订单式的优质供给上下功夫,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减少无效供给和盲目供给,推动加快形成供需两旺,供需合理的新型种植业结构。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供给新疆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