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位一体化管理社区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18-02-12年伟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患者

年伟

[摘要] 目的 分析四位一体化管理社区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该社区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纳入管理组与常规组(n=31)。常规组实施一般社区糖尿病管理,管理组则实施四位一体化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总体管理满意度。结果 相较于常规组患者,管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对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对较高,与常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且管理组患者总体管理满意率为96.77%,常规组患者的总体管理满意率为83.87%,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位一体化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应用的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 四位一体化管理;社区糖尿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b)-0189-02

近些年来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以控制患者血糖,预防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为主。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在糖尿病防治与疾病控制中发挥的影响较大,全面、主动且科学的社区综合管理方式,成为了糖尿病控制效果提升的重要方式。为了全面了解四位一体化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期间应用的价值,文章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该社区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纳入管理组与常规组,比较不同社区管理方式下糖尿病患者的机体状态改善情况,明确社区管理的方式与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于该社区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纳入管理组与常规组(n=31)。常规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6:15,患者年龄在35~83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60.82±2.11)岁。糖尿病病程时间在1~17年之间,病程时间均值为(5.14±1.33)年。管理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7:14,患者年龄在35~82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60.81±2.07)岁。糖尿病病程时间在1~18年之间,病程时间均值为(5.12±1.25)年。组间年龄、病程时间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讨论价值。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一般社区糖尿病管理,全面记录患者的个人资料,定期实施随访、指导与健康宣教。管理组则实施四位一体化的社区糖尿病管理,具体方式如下。

1.2.1 优化选择责任医师 为每一位社区糖尿病患者设置专门的社区责任医师,责任医师需要达到各项考核的标准,比如为糖尿病专科护士,具有至少3年以上工作经验,实践技能考核高于85分等[1]。在上岗前每一位责任医师均需要参与技能培训活动,按照糖尿病规范化治疗的内容进行指导。

1.2.2 实施健康教育活动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每月最少一次到社区进行糖尿病专题知识的讲解,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基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情况,实施科学的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等,介绍日常饮食中注意的各类问题,使患者认识到定期复诊的重要价值[2]。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发挥家属的监督作用。

1.2.3 定期检查健康行为 定期上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情况进行检查,由责任医师、糖尿病专科护士上门进行检查,与患者、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为患者实施个体化的专业知识,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主护理能力[3]。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总体管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应用SF-36量表予以评价,包含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健康及社区职能4个方面内容,分数与患者的生活状态具有正相关关系,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为理想[3]。总体管理满意度则在社区管理3个月后,组织糖尿病患者自主对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总体管理满意率=满意率+比较满意率)[4]。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统计工具,通过[n(%)]代表计数数据,且以χ2检验;以(x±s)形式记录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与管理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对比

相较于常规组患者,管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对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常规组与管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管理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对较高,与常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常规组与管理组患者的总体管理满意率对比

管理组患者总体管理满意率为96.77%,常规组患者的总体管理满意率为83.87%,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严格的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方式下,有助于保证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总体效果,避免糖尿病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也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家庭的社区压力与精神负担等,管理与干预的价值较高[5]。

四位一体管理方式是一种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管理模式,能够通过社区医师的指导与管理,专科护士的干预与帮助,患者家属的配合与监督以及患者自身的努力等方式,全面提升糖尿病管理的总体效果,在多方面努力的前提下更好的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6]。

基于数据对比的结果来看,相较于常规组患者,管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对较低,证实了四位一体化的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切实有效,能够提升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管理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对较高,管理组患者总体管理满意率为96.77%,常规组患者的总体管理满意率为83.87%,各项数据比较的结果均证实了社区糖尿病患者对四位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认可程度,其实践应用可行性与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四位一体化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应用的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建议广泛融入到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为患者带来全面且科学的干预与指导,避免社区糖尿病患者疾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静,王旭红,李爱华.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2):3413-3414.

[2] 李冬梅,鲍艳江,陈亚娟.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1):200.

[3] 刘芳,杨玲凤,李乐之,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互动管理模式建立与应用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7210-7212.

[4] 于平,杜雪平,董建琴,等.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后血糖指标变化及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2):1423-1426.

[5] 姜莹莹,毛凡,张惺惺,等.我国六省份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干预活动的效果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5):400-404.

[6] 汤春红,韩昌绍,王纲,等.上海市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现况调查及对英国质量与结果框架管理模式的借鉴[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9):2255-2258.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区糖尿病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优化饮食结构结合运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为了患者 永远前行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