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超声改变

2018-02-12朱慧程荣昆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空腹胆固醇下肢

朱慧+程荣昆

[摘要]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超声改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5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对两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下肢动脉病变率进行对比,观察组(70.91%)明显高于对照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足背动脉、股动脉等处收缩期峰值流速、血管内径等指标进行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出下肢动脉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超声改变;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b)-0034-02

临床中,糖尿病属于常见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增高[1]。相关研究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几率明显较高,因此针对糖尿病与下肢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研究就非常有必要[2]。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作为当前比较常用的诊断方式,超声检测一定程度上可明确诊断出。为了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超声改变情况进行分析,该组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55名健康人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5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6岁,平均(55.8±5.3)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8年,平均(6.3±1.7)年;对照组中,男性31名,女性24名,年龄最小37岁,最大74岁,平均(55.2±4.9)岁。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参与该次研究的患者及正常人群下肢动脉均采用TOSHIBA Apio 500彩色超声诊断仪诊断,探头频率7.5 MHz,包含股动脉、足背动脉及腘动脉等。检查过程中,检查对象取仰卧位,由1名操作人员对患者血管壁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及斑块大小等进行观察与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对象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及下肢动脉病变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血脂包含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两组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血管内径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与对比。病变判断: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及分级标准,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0级:回声均匀,内密正常,且厚度小于1.0 mm;I级:回声稍有增强,内密有局限性增厚,且增厚低于1.3 mm;II级:回声明显增强,管腔不规则,内膜有局限性增厚,且增厚大于1.3 mm;III级:出现粥样斑块,内膜显著增厚,伴有管腔溃疡、钙化及狭窄等[3]。病变率=(II级+III级)/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超声检查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与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在血脂、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等指标对比中,各项指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通过对两组相关动脉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血管内径等指标进行对比,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下肢动脉病变情况对比

在下肢动脉病变率方面,观察组为70.91%,对照组为5.4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下肢动脉病变,而动脉造影检查是以往最主要的检查方式,但是该检查方式具有有创性,而且检查过程比较复杂,很多患者对动脉造影检查不愿意接受,导致了临床中对患者的诸多血管疾病无法准确、及时的做出判断,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最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下肢坏疽发生[4]。近些年来,在血管病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的应用越来越多,应用效果也非常明顯。据陈建芳[5]对动脉造影方法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检查下肢动脉病变的研究结果下式,超声诊断的特异性为85%,敏感性为91%,诊断准确率达到95%以上,尤其是在腘动脉以下的病变诊断中,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动脉造影。可见,目前在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从该组研究结果来看,该组针对5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55名健康人通过超声检查方式对下肢动脉情况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两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动脉病变率进行对比,观察组(70.91%)明显高于对照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足背动脉、股动脉等处收缩期峰值流速、血管内径等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研究结果看,与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可能性更高,并且与患者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直接关系[6-7]。在采用超声观察时,患者动脉内膜回声增强,内膜怎后、管腔多阶段性狭窄、不规则及形成斑块等影像学表现,表明了血管存在病理性变化,进一步表明了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发展速度更快,发生率更高,且病情发展程度比较严重[8]。而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的效果明显优于以往动脉造影检查,且超声诊断方式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及重复性好等优势,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发展阶段等能够持续进行监测,对疾病发生部位能够准确定位,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病变检出率较高,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改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5):98-100.

[2] 刘芳芳.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行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5):172-173.

[3] 张丹乔,戚以勤,冯琬婷,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7,38(5):732-737.

[4] 李丹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2):115-116.

[5] 陈建芳.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行超声检查的意义评述[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2):47-48,102.

[6] 江航,林江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3):1248-1250.

[7] 孙建浩,来永飞,诸纪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116-118.

[8] 徐萍,袁国跃,陈军建,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检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3):314-3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空腹胆固醇下肢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采血为何要空腹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空腹喝水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