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对医联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8-02-12李乃萍

现代医院 2018年8期
关键词:口腔医院颌面联合体

李乃萍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常态下医疗卫生机构迎来了新挑战与新机遇。为了能在新一轮医改过程中进一步推进医院建设和发展,我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上联”全国知名三甲医院,“下沉”优质资源到基层,不仅增强了医院自身的服务能力,提升了服务水平,同时,也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方便了人民群众就医,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 我院医联体建设背景

1.1 策应医疗改革的需要

2013年,卫生部首次提出在全国建设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也可称为医疗集团)的工作思路,因而医联体也成为当年医改工作的重要热门话题[1]。当年1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上下联动的医疗联合体体制机制”。2015年9月,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推进纵向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医疗机构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探索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建立集团化、托管型、技术协作型等不同类型的紧密型或松散型医联体。2016年12月,国家卫计委下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卫医发〔2016〕75号),要求各地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17年初,郭玉卿[2]在《国家卫计委:开展医联体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文章中提出,经济新常态下,开展医疗联合体(下称医联体)建设,是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发展医院联合体,合理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以应对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是国际医疗体系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新措施[3]。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建设医联体是推进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

1.2 促进医院发展的需要

1983年,我院建院时是一所二级口腔专科医院。2010年初,医院被盐城市人民政府列入三级口腔医院建设规划,同年10月,江苏省卫生厅将我院纳入三级口腔医院创建规划单位。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医院的规模和功能得到了完善,基础设施、医疗水平、服务能力、医院管理等均有了较大提升。2014年11月,医院通过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现场专家评审,并正式确认为三级口腔专科医院。尽管我院纳入了三级口腔专科医院管理,但与上海、南京等其他地区三级口腔专科医院相比,在医疗技术、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医院要加快发展,除了靠自身的努力以外,借助于更强专科医院的优势来推动和促进医院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1.3 满足群众就医的需要

近年来,尽管我院己发展成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为一体的三级口腔医院,口腔医疗技术水平在本地区也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但是医院的口腔内科、口腔外科、正畸科、修复科等各科的发展水平还存在着不均衡,尤其是口腔颌面外科,其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尤为薄弱,新设的口腔颌面外科病区,接受住院病人甚少。盐城市的大多数口腔颌面疾病患者都跑到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接受治疗。加强医联体建设,既可以提升我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又可以让老百姓能就近享受上海、南京专家的医疗服务,做到让政府、职工、群众三满意。

2 我院医联体建设实践

作为解决日益凸显的看病难问题的一个方法,医联体在医改的大背景下被提出来[4]。随着医联体走上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医联体[5]。医联体的含义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它是医疗联合体的简称,主要是指由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近年来,我院不断深化医疗卫生合同制改革,积极探索医联体建设模式,取得较好成效。我院的具体做法是:

2.1 深入开展调研,查找医院短板

根据三级口腔医院标准和医院服务功能定位,我院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一方面自己找差距、查短板。医院专门成立调研小组,了解全省所有三级口腔医院的基本情况、医疗技术、服务能力、科研学术、综合实力等,并对本院各科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能力在全省中的情况进行排序,掌握医院各科技术、服务、能力等在全省中所处的位置,查找医院服务短板。另一方面借助外力查找短板。如广泛征询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患者的就医需求,借助患者查找短板;组织召开同行专家座谈会,邀请省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徐州市口腔医院、淮安市口腔医院等省内同行专家来我院,帮助查找不足,找出医院服务短板等。通过“自己查、借力找”,排出我院口腔种植、口腔正畸等科室为市级重点专科,在全市名列前茅,省内处于优先地位。而口腔外科,尤其是口腔颌面外科则是医院的服务短板。医院虽然设立了口腔颌面外科病区,但至2014年底,病区收治病人数每年不足百人。

2.2 设计合作模式,制定建设方案

为了既能补足医院短板,提高医院服务能力,又能下沉自身优势资源,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水平,我院决定组建医疗联合体。作为一种组织实践,医联体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组织形式[6]。我院本着口腔专科医院特点,与上、下医疗机构探索形成专科联盟,即医疗联合体内的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各医疗机构间以专科协作为纽带,以签署长期协作协议为方法,相互协作,共同发展。设计了“跨区域、跨隶属、跨资产”的托管型和技术协作型2种合作模式。医院在确定拟组建的医疗联合体合作模式后,精心制定方案,确立指导思想和组建原则,列出组建目标和任务,明确“上联”上海、南京等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口腔科或口腔专科医院,引入先进技术和人才,补足医院短板。“下沉”医院自身优质资源到县(市、区)口腔医院或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发挥我院优势技术的引领辐射作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同时,对组建医联体工作进行分工,并层层落实。

2.3 引入优质资源,补足医院短板

优质医疗资源是指在整体医疗服务体系中质量较高的资源,包括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和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高品质的服务设施、良好的医学教育体系以及先进的医疗信息系统[7]。为了能引进上海、南京等地知名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我院领导班子先后10多次前往上海、南京等地,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等三甲医院领导进行沟通协商,寻求他们在技术、人才和科研学术方面的支持。盐城市委市政府、市卫计委领导也多次帮助协调对接。2015年6月,我院与南京市口腔医院建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技术协作关系,成立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盐城协作中心,采用托管的形成建成医联体,由南京市口腔医院派驻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疗技术骨干担任协作中心主任,负责中心的行政、医疗、经营等管理工作,并长年派驻口腔颌面外科高级职称专家到中心开设专家门诊、开展择期手术、组织疑难复杂病例会诊;定期开展业务学习、讲座与教学查房,帮助和提高我院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和诊疗能力,每年帮助我院开展1~2项口腔颌面外科新技术和新项目,推广适宜的相关医疗技术;我院因条件受限不能诊治的重症病人转入南京市口腔医院诊治,南京市口腔医院将给予优先安排。2016年2月,我院又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挂牌成立上海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博士团队工作室,开展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为主的口腔颌面外科技术,博士团队共有5名专家,每月1次,每次至少1~2天到我院开设专家门诊、开展择期手术等业务,对疑难复杂病例予以会诊,并开展讲座与教学查房,帮助提高我院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和诊疗能力,每年帮助我院至少开展1~2项口腔颌面外科新技术和新项目,指导我院开展科研,全面提升我院科研能力,两院之间实现双向转诊。上海九院博士团队专家每年还到盐城地区组织2次大型义诊。

2.4 实施技术辐射,提升基层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三级口腔专科医院在区域内的技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让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基层老百姓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我院牵手东台协和口腔医院,与之形成医联体,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在东台协和口腔医院挂牌成立盐城市口腔医院东台分院,利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定期选派专家到东台协和口腔医院开展专家门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提供医院管理、医疗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组织开展学术讲座,帮助基层培训口腔专业技术人才;接受东台协和口腔医院骨干来院进修、培训;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不仅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也满足了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

3 我院医联体建设成效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建设和发展医联体,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重点任务,是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合理配置资源、使基层群众享受优质便利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我院自建设医联体以来,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均取得较好成效。

3.1 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借助上海、南京等地三甲医院高精尖人才优势,通过传帮带教,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尤其是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治疗水平明显提升。与上海九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建立医联体后,我院口腔外科接受的大中型手术患者明显增多,近1年多来,我院实施了近10例在苏北地区相对较少开展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手术。

3.2 医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依靠上海九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强大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引进实用型新技术、新项目,补齐医院短板,使医院口腔外科与口腔内科、正畸科、种植科等科室并驾齐驱,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推进了医院科学可持续发展。

3.3 科研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上海九院博士团队专家、南京市口腔医院专家按照协作要求,定期对我院医务人员开展科研教学培训,实施传帮带教,带动我院医务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指导医院学科建设和重点专科建设,进一步提高我院科研学术水平,增强了医务人员的科研教学能力。

3.4 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我院2015年前,病区收治病人数每年不足百人,建成上、下联动的医联体后,通过双向转诊,原准备到上海、南京等地治疗的患者到我院住院治疗。东台协和口腔医院的疑难复杂病例患者也转入我院,使我院病床周转率明显加快,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明显提高。

3.5 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

自我院与南京市口腔医院、上海九院建成医联体后,许多原本需要到上海、南京等地就诊的疑难复杂病例患者,只要到我院就可以享受上海、南京专家的医疗服务,不仅减少了患者到异地的舟车劳顿,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自与上海、南京建立医联体以来,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病人数增长近2倍。

3.6 医联体各方互惠互利

对上海、南京等三甲医院而言,形成医联体,可以提高大医院优质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通过双向转诊,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病床不够用、资源紧张等压力,也有利于大医院口腔专科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我院而言,不仅可以得到大医院的技术、管理、科研等支持,增强医院综合实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又可以将自身的优质资源下沉,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水平,满足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

不可否认,在医改之途中,医联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8]。组建医联体,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进一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在这方面,国内已有诸多实践[9-10]。我院结合口腔专科医院特点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新常态下,如何持续整合优质资源、建立紧密协作关系,找到最优医联体模式,仍需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不断总结。

猜你喜欢

口腔医院颌面联合体
我校附属口腔医院完成福建省首例机器人口腔种植手术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医联体签约 牟平区口腔医院迈出资源共建共享的新路子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
创新思维——打造智库联合体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颌面软组织创伤160例急诊整形修复的护理观察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工程联合体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