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隐喻研究

2018-02-12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托比艾米丽隐喻

张 凌

(宁德师范学院语言与文化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引言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的作品,一直以来被国内外学者从各种角度研究,解读作品的深刻含义。小说中的隐喻含义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在小说的艺术张力上起到很大作用,通过对作品隐喻思想进行深入探究能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艺术性和深邃的思想内容。

一、认知语言学与作品隐喻

自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问世以来,众多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开始致力于对隐喻理论的研究,隐喻表达属于一种文学现象,是一种对语言的创造,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不同于言外之意,而是结合了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综合而成的一种语言表达,是文学作品的深层次内涵。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内心独白、行为举止等抽象的概念结合作品中的深层次含义后就会形成大量的隐喻,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手法能够对作品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隐喻手法相比直接阐述更加赋予了更高的感情色彩,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讲,作品中的隐喻通过人们日常生活的想象,对作品和生活进行重新编码的组合的过程。例如《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并未对玫瑰进行详细的描写,但作者却在题目中提到了玫瑰这一意象,说明玫瑰对于整篇小说存在着很深的隐喻含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分析者的思想高度,玫瑰的隐喻含义会被解读成不同的意义,玫瑰可以是主人公艾米丽的象征,高贵神秘、却孤独的死去,是小镇人们心中残缺的美丽玫瑰;玫瑰可以代表西方文明中广义的爱情,代表着主人公轰轰烈烈的爱情;玫瑰可以代表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象征一种勇敢的精神。玫瑰的深刻含义也可以是指作者对于艾米丽的同情,玫瑰是作者送给艾米丽的,是对艾米丽的怜悯与美好祝福。这种对文学作品隐喻思想的深入分析,丰富了文学作品的阅读性与开放性。

二、作品中的人物隐喻

1、艾米丽

作者以隐喻揭示社会的奥秘,其中艾米丽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代表着守旧的南方思想,在艾米丽在世时,她是南方没落文化的代表,活在父亲的重压之下,同时承受着小镇人好奇、同情、审视的目光。艾米丽与世隔绝,有着贵族式的骄傲,尽管时代变迁,艾米丽依旧坚守着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在第二任镇长上任时,艾米丽依旧只认同萨特里斯上校说过的为她免去纳税的诺言,拒绝交税。通过细节的刻画都显示出南方的实力怎样用尽最后的力气与先进的文明进行抗争。作者对南方女性的刻画通常带有一种同情,同情她们最终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作者将艾米丽描写成一个丰碑式的人物,尤其还有一种敬佩,敬佩其不遗余力的守护南方的传统,同时怜悯其悲情的命运,为其献上玫瑰,艾米丽是南方思想的代表,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南方思想的深深的悼念。

2、荷默·伯隆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直接联系着小说的主旨,小说中女主人公倾慕的北方男子荷默·伯隆就是北方闻名的代表,而艾米丽是守旧传统思想的代表,艾米丽对荷默·伯隆爱得无法自拔,显示了文化冲击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作者在描写荷默·伯隆时表达了对北方文化的担忧,荷默·伯隆缺乏责任感,自由不受控制,这就像北方文化富有活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艾米丽对这种年轻的、新鲜的感觉渴望不已,这也从侧面写出了北方文化的知名吸引力。同时,荷默·伯隆并不能自始至终的爱着艾米丽,展现了其始乱终弃的一面,这与南方女性以家庭为中心的宗旨背道而驰,隐喻出南北方文化的矛盾差异,艾米丽曾尝试冲破这种矛盾,最终酿成了将恋人亲手杀死的悲剧。

3、托比

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意象含义,艾米丽的佣人托比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托比一直生活在艾米丽身边,他是艾米丽身边唯一的生命迹象,自始至终维持着艾米丽作为贵族的尊严。托比是南方奴隶制的象征,作者将其刻画成了一个善良、忠诚的形象,她保护着艾米丽的安全和隐私,执行着艾米丽奇怪的指令,托比对小说的主题起到烘托的作用,托比的消失是一种必然,随着南方文化的衰弱,贵族消亡,奴隶制也将不复存在,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粟。在艾米丽去世后,作者这样写道:“托比穿过屋子,走出后门,从此就不见踪影了。”意味着,随着南方文化的消亡,奴隶制度也应该被打破。

三、作品中的空间隐喻

1、白色长方形木屋

根据认知语言学,隐喻包括来源域和目标域两个方面,在这篇小说中,艾米丽居住的白色长方形木屋就是来源域,结合空间隐喻的“容器模式”,白色长方形木屋注定成为一个密封的容器,囚禁了艾米丽的一生。这座房子孤独的矗立在小镇上,与小镇其他的建筑格格不入,就像一个思想封建的人,不肯接受变化,也代指了南方贵族守旧的文化和思想。整座房子呈现出腐朽、陈旧的氛围,这座房子孕育了艾米丽,见证了贵族的守旧思想和最终衰弱,也见证了艾米丽最终消亡的爱情。艾米丽的老房子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这座房子见证了格里尔逊家族的兴衰变化。在最开始小说对房子的描写是:房子装点着七十年代的圆形屋顶和尖塔,阳台有一种轻盈的气息,同时带有美好的涡形花纹,这样的房子,象征了艾米丽家族曾经的盛世以及富有。在艾米丽父亲去世后,房子变得阴冷潮湿不透气,光线都变得微弱。到最后,这座曾经奢华的房子成为丑中之丑。艾米丽在其中杀死了自己的情人,隐喻整个家族彻底衰败,贵族阶层对社会地位的病态维护,是禁锢了艾米丽的牢笼,注定了悲剧的结局,这个房子永远锁住了艾米丽与情人的爱情和她今生的贵族思想,但同时永远锁住了她的灵魂,以高傲的姿势孤独的姿势在仅剩的房子中结束了生命。

2、杰斐逊小镇

杰斐逊小镇是《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整个故事发生的地点。作品的主人公是没落的南方贵族小姐,小镇上的人十分关注艾米丽的日常生活和一举一动,他们好奇心极强,想尽办法对艾米丽进行拜访,却都失败了。他们好奇艾米莉的一切事情,却对艾米丽十分冷酷,他们瞧不起艾米丽卑微的爱情,却将她视为美丽的玫瑰,即使残缺也拥有别样的魅力。从认知语言视角分析,杰斐逊小镇是隐喻的来源域,与艾米丽的木屋形成鲜明对比,艾米丽木屋指她固守的贵族思想,而杰斐逊小镇代表着一种新兴的文化,作者用较为温柔的手法对当时背景下的新旧文化的斗争融入在作品中对于白色长方形和杰斐逊小镇的描写上。小镇上的人经常将“可怜的爱米丽”挂在嘴边,对于艾米丽存在着一种病态的同情,但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对于艾米丽的生活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生活,似乎在寻找艾米丽生活中的不快乐,将艾米丽的悲哀当作自己的快乐。这象征着新文化对旧文化的不断渗透,在小说中,艾米丽父亲骨子中的高傲使得她驱赶了所有艾米丽的追求者,作者着重描写了房子的前门,前门是艾米丽的家与小镇的连接通道。随着家族的衰败,前门也逐渐关闭了。艾米丽坚守的房子是南方文化的象征,不容许别人踏足,小镇上的人在艾米丽的父亲去世后第一次踏足了她的房子,隐喻的表达了南方文化的衰败,第二次则是在艾米丽去世的时候,表达了南方文化的消亡,象征着新兴的文化取代了传统老旧的文化,是小镇所代表的新文化、新思想的最终胜利。

四、作品对现实的隐喻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全文以房子为主线,写出贵族的衰落和新旧文化的更替;同时小说以艾米丽的容貌为主线,将容颜的变化隐喻为心理的变化。小说同样以小镇人们的猜测为主线,写出镇子上的人对艾米丽无穷尽的好奇心。在小说的开头,作者写到:“我们”把艾米丽小姐看成是“一座纪念碑”,艾米丽和父亲始终在捍卫南方文化的尊严,她的父亲一直在保护南方文化,而艾米丽在人们的心早就和南方文化融为一体,是无法分割的两部分。她却爱上了被北方文化熏陶长大的人,并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这个恋人最终被艾米丽毒死,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作者想用南方的爱对北方文化进行报复,同时又不能忽略南方文化的病态,就像艾米丽独断专行的父亲,为了守护一文不值的贵族的高贵,始终傲慢、缺乏同情心,对自己的女儿也是一样。父亲的守旧思想使得艾米丽孤独的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房子里,形成了病态的心理,导致之后遇到喜欢的人时,会不顾一切的抓住希望。作者笔下的南方女性大多被父权主义所控制,同时也是南方封建思想的牺牲品,一部分女性会勇敢的追求爱情与自由,但最终逃不掉走向毁灭的悲剧。这是作者对传统的、腐朽的思想的抨击,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结语

本文通过对认知语言学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探究得知,在作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三位主人公艾米丽、荷默·伯隆、托比都有着深层次的隐喻,同时小说中描绘的白色长方形木屋和故事发生的地点杰斐逊小镇都存在深层次的空间隐喻。同时作者通过象征手法、倒叙手法等在作品中体现了对现实的隐喻与反思。

参考文献:

[1]宋瑶.旧南方的腐朽玫瑰——《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文体解读[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

[2]李慧.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三种认知解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8).

[3]屈小铭.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D].辽宁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托比艾米丽隐喻
你穿得真好看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今夕何夕
托比
托比
托比
托比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