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相关的中考考点

2018-02-11丁洁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8年1期
关键词:平分线数轴度数

作为初中平面几何的开篇,“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以概念为主,对后续几何学习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下面以近年来各地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中考题为例进行系统归纳、共性提炼,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考点1 线段的长

例1 (2017·扬州)若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分别是A和B,则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是( ).

A.-4 B.-2 C.2 D.4

例2 (2014·徐州)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的长为 .

【考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应用.

【解析】2017年扬州中考题考点为两定点间的线段,不易出错;2014年徐州中考题考点为已知点和未知点的线段,易出错,题中“BC=2”,因数轴为直线,两端可无限延伸,所以点C可在点B的左侧,也可在点B的右侧.若点C在B点左侧则表示-1,此时AC=2;若点C在点B右侧则表示3,此时AC=6.

2014年徐州考题,多数同学容易漏解.如何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在初一阶段就应强化概念的理解,切实理解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区别.针对这一题型,我们可以通过一组变式训练加以深化.

【变式】

(1)线段AB=8cm,点C在线段AB上,M、N分别是线段AC与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2)线段AB=8cm,点C在射线AB上,M、N分别是线段AC与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3)线段AB=8cm,点C在直线AB上,M、N分别是线段AC与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点评】三道背景一致的题通过渐变,呈现线段、射线、直线最本质的不同,再次深化概念.

考点2 角的度数

例3 (2016·西宁)如图1,将一张矩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则∠ABC的度数为( ).

A.73° B.56°

C.68° D.146°

例4 (2014·黔西南州)如图2,将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AB、CB均落在线段BD上,得到折痕BE、BF,则∠EBF= .

【考点】角平分线的概念及应用;简单的翻折变换.

【解析】两题共性很明显,都是通过翻折的方式考查角平分线的基本概念,我们不妨以例4为例,寻求通解:∠DBE=[12]∠DBA,∠DBF=[12]∠DBC,故∠EBF=∠DBE+∠DBF=[12]∠DBA+[12]∠DBC=[12](∠DBA+∠DBC)=[12]∠ABC=45°.

【變式】

(4)如图3,O是直线AB上的一点,OD是∠AOC的平分线,OE是∠COB平分线,求∠DOE的度数.

(5)如图4,∠AOC=m°,∠BOC=n°,OD是∠AOC平分线,OE是∠COB平分线,求∠DOE的度数.

[图3][图4]

(6)如图5,∠AOC=m°,∠BOC=n°,OD是∠AOC平分线,OE是∠COB平分线,求∠DOE的度数.

【点评】变式题运用一连串变形的方式,揭示了问题的本质,由变式(4)到变式(5)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而变式(6)则体现了角的和、差的不同求解.

考点3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例5 (2016·淄博)如图6,AB⊥AC,AD⊥BC,垂足分别为A和D,则图中能表示点到直线距离的线段共有( ).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考点】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分析】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对“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切实理解,能否有条理地找出表示某一点到某一直线的距离的线段.

例6 (2016·南通)如图7,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AB,∠COE=60°,则∠BOD= .

【考点】余角、对顶角的概念.

【解析】∵∠AOC与∠COE互余,

∴∠AOC=30°.

又∵∠AOC=∠BOD,

∴∠BOD=30°.

【变式】如图8,AOB是一条直线,从点O引射线OC、OD、OE,OC⊥AB,OD⊥EO,若∠AOE=m°,(1)求∠COD的度数;(2)图中互余的角有哪几对?(3)图中互补的角有哪几对?

【解析】(1)∵CO⊥AB,DO⊥EO,

∴∠AOC=∠BOC=∠DOE=90°.

∴∠AOD+∠DOC=∠DOC+∠COE=∠COE+∠EOB=90°.

∴∠AOD=∠COE,∠DOC=∠EOB.

∴∠DOC=(180-m)°.

(2)由题意易得∠AOD分别与∠DOC、∠BOE互余;∠COE分别与∠COD、∠BOE互余,共4组.

(3)∠AOE分别与∠BOE、∠DOC互补;∠BOD分别与∠AOD、∠COE互补;∠AOC、∠BOC与∠DOE两两互补,共7组.

【点评】这道变式综合了余角、补角等考点的难点及易错点,同时也可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体现了数学的承接性和延续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的增长主要是依托问题的解决,如果习题的处理只停留在表面认识,容易导致同学们机械性练习过度,深陷题海.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考题功效,抓住经典题犹如抓住题根,从而真正帮助同学们走出题海,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河埒中学)

猜你喜欢

平分线数轴度数
玩转角的平分线
角平分线形成的角
图形中角的度数
数轴的作用
多用角的平分线证题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折叠莫忘角平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