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策略

2018-02-10于红妍

四川体育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上海市问卷

孟 泽,于红妍



基于“互联网+”的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策略

孟 泽,于红妍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20024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组织形式、培养渠道、师资力量、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文化环境等进行研究,采用因果分析法和帕累托分析方法总结发现学生体育素养整体偏低、培养组织形式单一、培养渠道狭窄、家庭和学校培养环境有待提高,媒体环境有待加强、师资力量不足,体育器材、场地缺乏等问题,基于“互联网+”“开放、共享”的基本理念,构建了上海市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模式,主要包括培养模式的内涵、构成要素、运行机制,通过模式构建致力于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互联网+;上海市;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繁荣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晚清时期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谈到“少年强,则中国强”,将国家和社会责任寄托于年轻人身上。此处的少年强,不仅要求青少年拥有聪颖的智慧,最重要的是身心强健。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连年下降,表现为大学生耐力持续下降,超重、肥胖的人群越来越多,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攀升且出现低龄化的趋势。早在2002年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就明确规定,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2012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强调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是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水平[1]。2016年5月,《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别提出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普遍增强青少年体质为目标任务[2]。同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也提出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3]。由此可见,国家对青少年健康的关注非常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和提升指日可待。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调查选取上海市普通高校的在校学生500名,其中包括男生260人,大1(114人),大2(146人),女生240人,大1(126人),大2(114人),男生平均年龄19.5岁,女生平均年龄19岁。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有效回收率95.60%。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电子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以“素养”“体育素养培养”“模式构建”和“互联网+”等关键词,找到与本文相关的文章有70多篇,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和中国政府网查阅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相关文件。目的是整理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体育素养培养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研究成果进行积累,为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和提升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1)问卷的发放。为了解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现状、培养模式和策略的相关建议,本人于2016年10-11月份,发放专家的调查问卷11份,回收11份,有效回收率100%。同时发放学生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8份,有效回收率95.60%。(2)问卷的信度检验。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文章采用重复测验的方法来检验问卷的信度[4],14天后选取120名学生进行重测信度检验,重测的信度为0.873(P<0.01)。(3)问卷的效度检验。问卷效度的检验运用专家评判法,效度检验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和低五级。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的评价结果如下:

表2 问卷的效度检验

1.2.3 专家访谈法 在访谈前,提前制定好访谈提纲,对上海交通大学和其他高校的11位专家教授进行访谈,访谈的方式主要通过现场访谈、电话和邮件等三种形式,专家和学者主要就“体育素养培养”“模式构建”等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宝贵的建议,为自己在文章的写作中提供了思路以及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方法。

1.2.4 数理统计法 文章主要借助spss20.0软件和excel对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寻找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因果分析法,对调查问卷和实际访谈中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因果分析法也叫鱼刺图法,它主要的特点是可以有效、清晰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并按问题的相互关联性把存在的问题整理而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5]。本研究对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个体培养、培养组织、培养渠道、培养条件、培养环境[6]。

图1 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图

由图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在个体培养、培养组织、培养渠道、培养条件、培养环境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多,问题之多,难以抓住关键的问题,解决突出矛盾,对此对体育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运用帕累托分析方法,找出关键的问题或者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找到切实可行的策略[7],为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采用帕累托来分析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一般问题。数据来源11份专家问卷和478份学生问卷以及对专家的访谈,通过Excel对问卷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存在的问题做成帕累托图,横坐标为存在的问题,统计的频数为左侧纵坐标,右侧纵坐标为频率。

表3 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统计分类表

图2 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排列图

从图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存在的众多问题中,组织形式单一、培养渠道狭窄、场地不足、体育设施不健全累积百分比达84.66%,成为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体育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师资力量不足、体育文化环境欠缺、资金投入不足的累积百分比在84.66%-93.87%,成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存在的次要问题,像体育活动少、体育活动宣传不到位等其他问题对上海市普通高校的学生体育素养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2.2 基于“互联网+”的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策略

分析和总结专家访谈结果和调查问卷中对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方面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基于互联网“开放、共享”的基本理念”并结合一些学者提出的可借鉴的观点,本研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策略、构建体育素养培养的模式,其培养模式的内涵、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具体内容如下:

高职院校中毕业的学生虽然可以填补社会中某一领域的人才空缺,但在我国逐渐进入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背景下,这些基础层级的就业市场也逐渐形成了饱和状态。因此高职院校就业难局面便越发凸显。结构性过剩的成因基本都为地域性供需结构失调,故院校在利用师资队伍建设而调整供应力量时,应尽量摆脱人才竞争这一目标,尽量以提升供应质量作为核心视角。

2.2.1 “互联网+”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的内涵 “互联网+”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培养和提升新时期大学生体育素养为目标,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基于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技术优势,以互联网作为体育素养培养过程中的核心要素,通过线上互联网平台和线下传统教育要素进行深度融合来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形成以家庭-学校-社会-企业-政府多方联动、必备的物力和人力资源做支撑、“多组织、阶段式、全方位”的体育素养培养模式。

图3 “互联网+”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模式

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的内涵是:“多组织”是指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组织形式,一方面强调各责任主体的协同合作关系,构建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个体为主体、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平台、政府为支撑、互联网为导向的多元化的培养路径。另一方面,强调培养系统外部环境创建对培养系统的影响,如资金的投入、场地设施的建设、师资力量投入等服务保障。“阶段式”是将大学生的体育课程合理分配到大学4年的学制中去,根据体育素养形成的规律,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情感、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融入到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开始阶段、形成阶段、巩固与提高阶段,分阶段、层层递进的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情感和体育精神[8]。“全方位”即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构建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形成“020教学方式、物理平台和虚拟平台融合、课内外互相学习、校内外资源优势整合”的全方位体育素养培养系统。

2.2.2 “互联网+”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的要素 “互联网+”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科学、多元化的培养系统,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组织、培养渠道、场地设施、师资力量、服务保障六个方面,而六个方面又包括不同的子要素。他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共同服务于培养具备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情感、体育精神的高素质体育素养人才。其中体育素养的培养目标是顶层设计,培养组织、培养渠道、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等是体育素养培养的外部条件,多渠道的学习方式相互配合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体育素养培养重要通道,服务保障是体育素养培养和提升的基础保障,包括资金、人力、信息、物质等方面。

(1)培养目标。“互联网+”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大学生整体体育素养为目标,其目标包括学习体育知识-形成体育意识-建立体育技能-具备体育道德-养成终身锻炼的能力。互联网嵌入式的教育思维、共享的教育理念要求大学生要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努力提升自己的体育素养。“互联网+”新时代体育素养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思维多方面的提升自己的体育意识,形成体育完备的知识体系,能够熟练的掌握2-3项体育运动技能,具备高尚的体育精神等优秀的体育品质,普遍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9]。

(2)培养组织。“互联网+”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模式运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和政府“五位一体”的多组织形式。在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支持下,各组织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多方面的互动联系,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情况下,展开多方面的活动和协作。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体育活动,邀请社会、家庭来参与,体育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不同的分工,各单位各负其责,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体育素养提升。学校和体育企业展开合作,体育企业可以给学校提供实习的岗位,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机会,发现自己体育方面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势和长处,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合作获取资金和物质的支持;学校可以与政府合作获得更多的体育优惠政策等。

(3)培养渠道。在“互联网+”的时代,通过互联网共享技术的优势,学习者无时无地的进行学习。在“互联网+”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下,翻转课程成为学生课前学习的亮点。翻转课堂是学生利用课前老师提供的音频、视频、电子材料进行学习,在体育课上进行答疑、有效进行重点讲解的教学方式[10]。翻转课程的优势颠覆了过去“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学生对课前老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不懂或者不会问题可以给老师回复,老师可以通过后台程序对学生提出重难点进行归类总结,在体育课上通过体验教学法、和个性教学法等多种形式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互动,在促进体育课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增加了体育课的乐趣。“互联网+”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站和服务平台对自己喜欢运动项目在网上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在网上预定自己运动项目的老师,约定时间在线下进行学习,学习结束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既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另外体育服务机构也可以根据学生评价的好坏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有利于服务机构更好的长期发展。总之,多途径的培养渠道可以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4)师资力量。“互联网+”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应当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的体育师资力量,建立多学科交叉、理论型和实践型多元化的师资力量。学校应当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多样化的体育师资库,师资库不仅包括学校的老师,同时也应该包括校外其他院校的老师和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企业、政府的体育工作者。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可以实现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教学,校外体育专家、健身教练等都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学,或者是通过网络社交进行一对一的教学等,在学校或者企业的官网上教师或者健身教练可以通过身份注册、审核通过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挂名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对老师进行选择,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填写的问卷,选择合适的学生进行教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可以提出建议参加其他运动项目或者推荐其他项目老师。通过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对老师的课程进行评价,学校或者企业可以根据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作为教师评估的一部分,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素质。

(5)场地设施。在体育设施、场地的建设方面,政府或者学校的有关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众筹和众包的方式满足学校体育设施场地的建设。众筹是指以政府或者学校体育的有关部门为发起人,借助网络平台依靠社会各方募集资金。应当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设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专项投资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众包指体育相关部门通过网络做产品的开发需求调研,以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真实体验为出发点购买或建设体育公共设施[11]。这样可以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体育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购买多种体育设施,来满足学生对体育的运动需求,场地的建设可以满足学生运动空间,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学校和企业合作,获得体育场地赞助资金,学校和政府合作,获取对体育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

在场地设施管理和运营方面,学校和企业应当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广告宣传,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首先,学校尽可能多的开放体育场地设施,其次要延长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时间;企业应尽可能多的开放优惠的活动,吸引大家对其场馆的关注度,像首单免费体验、节假日半价优惠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站或者手机App软件对学校或者企业附近的体育场馆检索进行场地预定,下单支付,通过在线支付的方式在线下进行体育锻炼,学生运动体验结束后可以对场馆的服务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人性化发展。

(6)服务保障。“互联网+”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的服务保障需要全社会力量来共同构建。社会组织应当承担责任,为大学生体育素养提供必要的物质、资金和人力服务等。政府部门可以出台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扶持政策。资金方面,除了政府拨款和学校的教育资金外,可以借助社会多方面的组织通过众筹的方式筹集资金。人力资源方面,通过校内与校外的师资力量构建多元化的师资格局;物质服务方面,通过互联网的集成和优化作用,对大学生体育所需的物质进行整合;信息服务主要是指高校或企业通过媒介对体育的政策信息和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的宣传。

2.2.3 “互联网+”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是科学、有效的促进学生提高体育素养的完整体系。培养目标是顶层设计,通过对体育素养培养目标进行细分定位为: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情感、体育精神,在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将培养体育素养的各要素进行有效的分配,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有效促进培养体系的运行。培养组织、培养渠道、师资力量、场地设施、教学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五个方面通过线下和线上平台的整合,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同样,根据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过程分为开始、形成、巩固和提高阶段。最后通过互联网平台筹集资金、物质和人力资源,为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提供保障,总之“互联网+”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是为了实现大学生体育素养提升的目标,统筹校内外资源,建立和完善多组织、多渠道的大学生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以课程、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线上与线下结合,科学调配培养过程中的要素,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层层递进的培养过程。

图4 “互联网+”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3 结 论

(1)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整体水平较低,连年下降,通过因果分析法和帕累托分析法得出,组织形式单一、培养渠道狭窄、场地不足、体育设施不健全成为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师资力量不足、体育文化环境欠缺、资金投入不足成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存在的次要问题,像体育活动少、体育活动宣传不到位等其他问题对上海市普通高校的学生体育素养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2)针对体育素养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基于“互联网+”“开放、共享”的基本理念,构建了上海市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模式,主要包括培养模式的内涵、构成要素、运行机制,通过模式构建解决了培养组织形式单一、培养渠道狭窄、师资力量不足,体育器材、场地缺乏等问题,进而有效的促进上海市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Z].2012-10-30.

[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 [2016-05-05]. http://www.sport.gov.cn/n10503/c722960/content.html.

[3]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EB/OL]. [2016-06-1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23/content_5084564.htm.

[4] 蒋雪莱. 体育社会调查问卷信度检验的方法学探索——基于中文核心体育期刊163篇文章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06):6~10.

[5] 石 岩,牛娜娜.我国体育领域风险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4,35(05):54~58.

[6] 陈爽超.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1:4~45.

[7] 潘丽英.因果图和层次分析法在体育课程改革风险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01):82~86.

[8] 陈雪钧,李 莉. 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1(24):19~21.

[9] 国务院.《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 [2016-05-06].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10] 邹香玲. “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4):82~85.

[11] 邹月辉,谭 利. “互联网+”对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引导路径[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04):39~43.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Literacy based on “Internet +” in Shanghai

MENG Ze, YU Hongyan

Dept. of P.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o on, organ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hanghai City Sports literacy training channels, teachers, sports facilities and sports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using the causal analysis and Pareto analysis method of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overall is low, single form, tissue culture culture channel, family and school culture environment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media environment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sports equipment, lack of venues and other issues, based on the “Internet plus” “open, sharing” concept, build Shanghai City College Sports literacy training mode, training mode mainly includes the connotation, elements,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through the model construction is committed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Shanghai;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quality

G811.5

A

1007―6891(2018)01―0096―05

10.13932/j.cnki.sctykx.2018.01.23

2017-08-24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上海市问卷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问卷网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