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失地农民体育研究综述

2018-02-10秦尉富李志清

四川体育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中村成果

秦尉富,李志清



中国失地农民体育研究综述

秦尉富1,李志清2

1.钦州学院体育教学部,广西 钦州,535000;2.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530000。

对失地农民体育成果进行搜索、分析和总结,发现失地农民体育研究日渐受学界关注,方兴未艾,但存在成果研究方法较单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比例失衡及研究内容重复过高相对集中的问题,建议注重基础研究,综合多学科开展失地农民研究;研究注重“实事求是”,突出“服务性”;把研究置身社会发展新形势中,借势拓展新领域。

失地农民体育;城中村;村改居;综述

城市化是我国发展的主旋律,迅疾的城市化把大量的农村卷入城市生态发展之中,由此诞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保守估计失地农民数量在一亿左右,并每年以数以百万递增,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深化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失地农民的数量和增速只会有增无减。近十年来,失地农民这一弱势群体受到了学界各方关注,体育亦是如此,笔者从确定失地农民体育的概念范畴,进而对失地农民体育的现有成果进行检索、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建言献策。

1 失地农民体育研究综述

失地农民,词义即完全失去了耕地的农民,失地农民是上位概念,含有下位概念,如城中村和村改居社区的原住民,均为失去了耕地的农民,属于失地农民范畴,而城中村体育和村改居社区体育理应属于失地农民体育范畴。经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网以“失地农民体育、城中村体育、村改居社区体育”为主题、关键词检索到论文82篇,根据内容特点,或从失地农民体育上位概念统一或分解为三个独立主题进行剖析,从成果的发表时间、数量、质量、研究者的基本情况、研究方法、内容及代表性观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1.1 成果发表时间、数量和质量分析

如表1所示,从发表时间上看,失地农民体育成果呈逐年增加态势,近5年尤甚;从分类数量和发表时间上看,以城中村体育为主题的论文42篇(04年首发),失地农民体育为主题的为35篇(10年首发),村改居社区体育为主题的4篇(13年首发),数量与首次发表时间早晚成正比,成果发表时间越早,数量上也占优;从成果质量上看,失地农民体育共有82篇成果,硕士学位论文有12篇,核心刊物刊发论文有25篇,总体上看,失地农民体育成果质量是比较高的。

表1 成果发表时间、数量和质量分析表

1.2 第1作者年龄、职称和所属机构

从第1作者年龄分布看,51-55岁(2人)45-50岁(9人),40-44岁( 10人),35-39岁(13人),26-34岁(25人);从职称上看,教授(4人),副教授(19人),讲师(18人),助教(3人),在读研究生(17人),中级教师(2人);从研究者所属机构来看,研究者均来自学校,除高中和职校各占1人外,其余56人均来自高校,总而言之,研究者多以年富力强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高校教师为主,部分学者从求学阶段从事失地农民体育研究并延伸到工作后,这是很好的习惯延续。

1.3 研究方法和主题内容

表2 成果研究方法与主题内容情况表

如表2所示,从研究方法上,成果主要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实地访谈、观察、考察及逻辑分析法为主,缺少个案研究和实证性的研究,导致研究成果在某种程度上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从研究主题内容上看,体育开展现状、体育权利/保障、困境发展模式/对策研究、公共体育服务及特殊人群是学界的关注热点,大部分研究者热衷于现状调查、权利保障和宏观发展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失地农民体育已经形成系列成果,并形成以湖南几所高校间,以学缘为联系互动关系的研究团队。

1.4 研究成果各领域代表性观点

1.4.1 失地农民体育现状的研究 失地农民体育现状研究在研究成果中所占篇数最高,纵观现状中体育人口、体育动机、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消费情况分析,现状普遍不理想。

现状中对于体育人口的研究认为失地农民中体育人口普遍不达标。如“长沙市失地农民中运动负荷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只有4.1%,非体育人口高达95.9%”[1];“体育人口的比例在失地农民较低,但参与体育活动的失地农民居多,只要合理的引导,失地农民应是我国体育人口比例扩大的一个良好群体”[2]。

对体育动机研究观点不在少数,如“月亮湾社区群众锻炼的动机呈现多层次和多元化的趋势。(1)人们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提高抵抗力少得病;(2)是兴趣爱好和消遣娱乐”[3]。“失地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排在首位的是健身健体,其次是休闲娱乐,再次是缓解压力,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来治疗疾病、增强社会交往、减没减肥以及表现自我的人数并不多”[4]。

对体育场地设施研究集中存有量和选择上,如“经过调查发现,西安城中村的体育场地设施少,质量差,相对需求而言,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居民体育活动和健身的需要”[5];“失地农民选择的活动地点主要集中在村内的免费场地、马路空地上分别达到了50.70%和49.65%,具有明显的村内空间聚集特征”[6]。

对体育消费的研究,如“长沙市失地农民总消费各项支出和体育内部各项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呈显著性关系,支出随收入的增减而增减”[7];“就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以前他们认为买一些专业的体育用品、体育器材是浪费金钱,无意义,但现在他们会拿出一部分钱进行体育消费,体育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8]。

1.4.2 失地农民体育困境、发展模式/对策研究 失地农民体育困境、模式和对策研究是热点之一,如“失地农民体育参与困境的三个问题为:(1)经济问题造成的体育参与边缘化;(2)原社会背景对体育参与的影响;(3)文化、心理认同的阻碍。建议:重新构建失地农民的体育参与意识,一方面需要我们有意识地“破坏”他(她)们原有的关于体育的认知,另一方面则必须引导他们进入现代城市文明,认同现代体育观念,参与相应的活动”[9];“街道社区社团连锁”轴型模式,是以最基层的街道社区为连锁模式,以社团的力量作为社会资源的支持,以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作为支撑[10]。

1.4.3 失地农民体育权利/保障研究 失地农民体育权利/保障研究热点集中于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上,如“失地农民的体育权利未能得到合理保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征地补偿不公平、政策法规不完善、政府履职不到位、失地农民自身原因等”[11];“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体育权利的保障和措施有:培育体育权利保障意识、构建全力保障制度、配备体育场地设施、完善体育权利保障的监督体系”[12]。

1.4.4 失地农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 失地农民弄体育公共服务研究热点在问题及对策上,如浦义俊[13]等人认为失地农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两个非正义缺失问题:(1)失地农民被排斥都市公共体育服务之外;(2)失地农民游离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边缘;“影响太原市城中村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子:外在因子、内在因子、基本因子、性别与资源共享因子和意识形态因子五种因子”[14];霍赞东[15]认为失地农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供给主体单一和攻击范围局限等问题,建议通过突出政府作用,供给模式多元化,强化供给目标,丰富失地农民体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来改善现状。

1.4.5 特殊群体体育研究 失地农民特殊群体研究集中在老年人和妇女群体上,如“城中村老年人参与锻炼寻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主要是为了排解孤独;城中村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锻炼,时间已不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是缺乏社会体育指导人员”[16];“缺乏场地设施和家务繁重是制约渭南市“城中村”妇女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所在,工作忙、缺乏技术指导也是影响 “城中村”妇女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17]。

2 评 价

2.1 失地农民体育研究方兴未艾,研究内容有待拓展

失地农民体育研究日渐受到学界关注,成果近年来急速增加,现有成果中,有系列成果,优秀成果所占比例较高,研究者多以年富力强的高职称高校教师为主,研究小团队初步形成。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必进一步提升学界的关注热度,加之,现有成果中研究内容多以现状为主,涉及的面相对窄,研究可拓展空间巨大,有待后人努力。可以说,失地农民体育研究方兴未艾,前景大好。

2.2 失地农民体育研究方法较单一

失地农民体育研究成果采用方法以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实地和个案研究法运用不充分,研究者多数是工作在高校,生活在城市,缺乏对真实农村生活环境的现实认识,方法运用不当,造成远离失地农民研究失地农民体育的现象,进而导致研究成果可信度和说服力不高,建议和对策突显乏力,操作性不强。

2.3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比例失衡

从失地农民体育研究成果上看,学界存在“轻基础重应用研究”的现象,对于失地农民体育(包括城中村、村改居社区)相关的概念、范畴、性质、功能,以及失地农民产生历史、发展及变化规律的历时性研究缺乏研究,而现有成果大多热衷研究成果见效快、可迅速将成果投入到实际运用的应用研究,如现状研究和宏观发展对策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正确的,但缺乏对基础理论的热情投入,易造成失地农民体育研究的后劲不足。

3 建 议

3.1 置身社会发展新形势,拓展失地农民体育新领域

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十三五规划”树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16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健康中国”的建设理念,这些与失地农民体育研究息息相关,学界应与时俱进,紧跟发展潮流,置身融入社会发展新形势,借势谋求自身发展,借此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从发展方向上看,失地农民体育政策、失地农民体育组织、社会转型与失地农民体育关系之研究和不同地域失地农民体育对比研究等是失地农民体育研究今后发展的新热点。

3.2 研究需“实事求是”,加强研究的“服务性”

失地农民体育研究需“实事求是”,突出实证性和实用性,不应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应扎根到失地农民中,把研究“落到实处”,真正探求失地农民体育的“原始性”,进而加强研究的“服务性”,以失地农民为主体,强调研究服务于失地农民,为提升失地农民体质,丰富失地农民体育生活,改善失地农民精神面貌而服务。

3.3 重视基础研究,综合多学科开展研究

失地农民体育的研究时间尚短,成果积淀尚不足,一些基本、基础理论尚未形成,因此,加强基础研究建设是首要任务,如加强失地农民体育概念、演变历史、性质、特点等定性的理论研究,夯实基础理论为后期研究增强基础底蕴;运用跨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增强失地农民体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人类学、文化学和民俗学等学科,借此优化失地农民体育发展研究,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构建失地农民体育长效发展路径。为失地农民的深入发展提供助力。

[1] 郭希伟.城市化背景下失地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研究——以长沙市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4.7:16.

[2] 王 可,王岐富.城镇化语境下“城中村”失地农民体育活动现状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3):6.

[3] 官玉苗,刘一民.城市化进程中山东省部分村镇“村改居”社区体育研究——以临沂市月亮湾社区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2(1):14.

[4] 王岐富,吴真文.失地农民体育参与效度分析[J].体育科技,2015,36(5):80.

[5] 雷 敏,张 鲲,郑传锋,等.我国“城中村”居民体育健身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11):951.

[6] 刘 娜,姜同仁.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失地农民体育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2):133.

[7] 王 新,王冬冬,曾小玲.失地农民两阶段体育消费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20.

[8] 吴真文,杨凯,王岐富.文化转型背景下我国失地农民体育生活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4):25.

[9] 兰孝国.失地农民体育参与困境的三个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5):124.

[10] 曾小玲,王岐富.城中村失地农民体育健身轴模式探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6):114.

[11] 王 可,王岐富,吴真文.法伦理学视角下失地农民体育权利保障研究[J]伦理学研究,2016(01):127.

[12] 吴真文,王岐富,吴 琛,李艳翎.城镇化进程中体育权利的保障路径——以失地农民为例[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8):18.

[13] 浦义俊,宋惠娟,邰崇禧.正义理论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2):26~27.

[14] 贾雅婕,韩雨梅.太原市城中村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证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32(1):50.

[15] 霍赞东.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失地农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研究——以长沙为例[J].体育科技,2015,36(6):94.

[16] 李显国,许秀风. 皖北地区城中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及对策——以宿州、蚌埠和淮北为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2):68.

[17] 王 蓓,员莜薇.渭南市“城中村”妇女体育活动参与状况调查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1,1(4):60.

A Review of Sports Research of Land-lost Peasants in China

QIN Weifu1, LI Zhiqing2

1.Teach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Qinzhou University, Qinzhou Guangxi, 535000, China; 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0, China.

Through searching,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sports achievements of land-lost peasants, it is found that sports research of land-lost peasants gradually catches the attention of the academic world and is developing rapidly. However, the ways of achievement research are lacking in variety and the proportion of basic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is unbalanced. Besides, the contents of research are duplicated and relatively focused.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basic research and multi-subject methods should be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land-lost peasants. In addition, we should b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in the research, highlight the serviceability and place the research in the new circumstance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 expand new areas.

Sports of land-lost peasants; City village; Village-to-community; Review

G80-051

A

1007―6891(2018)01―0011―03

10.13932/j.cnki.sctykx.2018.01.03

2016-09-26

2017-02-21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体育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5CTY005。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城中村成果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方向研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