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优秀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

2018-02-10冯德森余文禄赵元吉

四川体育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吊环体操规则

冯德森,余文禄,赵元吉



世界优秀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

冯德森1,余文禄2,赵元吉1

1.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2.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10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梳理里约奥运周期的3次世界锦标赛和里约奥运会吊环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32套动作进行研究,旨在对其动作组别、难度价值和编排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2013年和2017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探析世界优秀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的规律。研究得出:(1)动作组别的变化使动作选择趋于丰富,屈伸上类动作的选择更加趋于明确;“后摆上成静止”类动作深受运动员喜爱;“力量动作和静止动作”使用频率最高;(2)下法动作较为单一,E组以上难度的下法还需多加创新和挖掘。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要充分平衡,“以技术难度打天下”的理念要向以“力量、难度和艺术三者的完美结合”转变;(3)新规则的评分要求更加细化,动作组别由5变4,难度价值有升有降,动作选择愈加丰富,成套动作的编排将会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合理化、艺术化以及高难度化;(4)在东京奥运周期内,吊环项目的成套动作D分也将会出现5%左右的降幅。

竞赛与训练;优秀运动员;吊环;成套动作;编排;特征

体操是一项以难和美共存的体育项目,“吊环王”陈一冰曾在国际赛场上获得28枚金牌。而后起之秀的刘洋、尤浩、邓书弟、林超攀也成为这个项目的焦点,在里约周期中崭露头角[6]。里约奥运会后国际体操联合会发布了2017-2020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标志着2020年东京奥运会备战冲锋号的响起。但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队在吊环项目上的低迷表现实在让人叹息,与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相比。中国体操队走下了不败的神坛[3]。根据运动训练学理论,竞技成绩由自身表现、对手的表现和裁判评定结果3方面决定。由于体操属于难美性项目,其竞赛成绩由裁判打分决定。因此,一出现失利都归结于裁判因素。但是,自2013年引入参考裁判后,每一位运动员的评分都会更加的公平、公正。忽略了对手和自身竞赛能力,而纠结于裁判因素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如何看待“里约之殇”,如何“再续辉煌”,是研究的主要目的[8]。以里约周期内的体操比赛为研究对象,以2013、2017年男子竞技体操规则为依据,从动作选择、成套编排、难度价值、规则变化等几个方面对吊环项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期望能为中国队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依据国际体操联合会(FIG)2013、2017年颁布的国际体操评分规则,以里约奥运周期的第44、45、4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31届里约奥运会(共计4次世界大赛)吊环单项决赛前32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调查 通过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吊环项目发展趋势及成套动作编排等相关文献;登录中国体操网、国际体联、美国体操在线官方网站收集4次世界大赛相关统计数据和信息。

1.2.2 录像观察 通过观看第44、45、4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31届奥运会吊环单项决赛电视直播和录像资料,对32套吊环单项决赛成套动作组别和内容等进行观察、记录和解析。

1.2.3 数理统计 运用Excel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4次世界大赛吊环决赛32套成套动作编排的动作类型选择、难度动作选用、动作编排形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1.2.4 逻辑分析 通过文献的二次研究、录像解析、官网数据的核实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为相关阐释提供逻辑前和分析依据,在此基础上,尝试对世界优秀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成套动作编排的发展趋势等进行归纳和总结[12]。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套动作分析

“动作结构就是动作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排列和相互关系。”[1]成套动作结构是指运动员按照规则,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和特点将各单个难度动作进行科学、高效的搭配和排列[7]。“吊环成套动作由摆动、力量和静止动作组成。这些动作和连接是通过悬垂、经过或成支撑,经过或成手倒立来完成的,以直臂完成动作为主。”[2]从表1来看,里约周期内的4届比赛成套动作结构比较趋于一致,主要难度涉及B、C、D、E、F组难度的动作共计324个。其中B组难度动作4个,占1.23%;C组61个,占18.83%;D组142个,占43.83%;E组72个,占22.22%;F组45个,占13.89%。由此可以看出,D组、E组动作是运动成套动作结构中主要的难度动作。而C组、F组比例较小,特别是F组动作在成套动作结构中是运动员竞技实力高低的直接表现。据统计,成套动作结构比较紧凑的有5名运动员,他们动作结构相对集中。就获得过前3名的运动员成套动作看,中国、俄罗斯、希腊、美国、巴西实力较强。特别是中国队表现尤为突出,4届比赛均有运动员进入决赛,并获得了4块奖牌,成套动作结构也比较精炼,难度主要集中在D组、E组、F组等动作上,充分反映出中国在吊环项目上的实力。同时,美国、巴西、希腊、俄罗斯、法国等运动员实力也比较接近,是有力的奖牌争夺点。

表1 4次大赛吊环单项决赛运动员成套动作结构统计一览

从动作难度价值来看,B组难度基本稳定,常用于过渡和调整动作;C组难度先升后降;D组动作是成套动作的支撑,E、F组动作是成套动作的亮点,在奥运会时明显增加,这样难度的选择与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和比赛要求完全一致。从44-46届世锦赛到31届奥运会来看,C组动作的选择波动幅度较大,D组动作的选择呈“V”字形变化趋势,E组动作在奥运会前夕达到了最高点,而F组动作基本呈曲线上升趋势。每一届奥运会结束后都是一个新老交替的过程,所以运动员在动作选择上难度较低,以锻炼新人为目的。而奥运会前夕的世锦赛一般是奥运会入场券的争夺,运动员为了保证进入奥运会,一般不会选择难度较大的难度动作,以稳定发挥为主。奥运会比赛是运动员的最高荣誉,为了能够获得奖牌,都会将自己的D分尽量提高,已获得较高的起评分,提高自己获得奖牌的实力。

图1 4届比赛吊环单项决赛运动员动作难度选择变化趋势图

2.2 难度动作使用情况分析

由于2017-2020版新规则发布以来尚未举办过世界大赛,故本文以里约周期4次大赛动作为研究依据。参考2013-2016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和2017-2020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进行分析。为了便于分析,文中对动作组别分类仍然采用2013版规则分类进行数据统计。2013版规则将吊环项目动作分为了5个组别:第1组别(屈伸上和摆动动作),第2组别(摆动至手倒立动作),第3组别(摆动至力量静止动作),第4组别(力量动作和静止动作),第5组别(下法动作)。据表2,4次世界大赛力量动作和静止动作使用比例频率较高,达到了38.2%;其次是摆动至静止动作,占21.4%;第三是摆动至手倒立动作,占15.8%;最后是屈伸上和摆动动作,占14.6%。

2017版新规则将吊环动作组划分为:(1)屈伸上和摆动动作及摆动经倒立或成倒立(2s);(2)力量动作和静止动作(2s);(3)摆动至力量静止动作(2s);(4)下法等4个组别。原有的第2动作组即摆动成倒立(2s),并入第1动作组内;原有的第4动作组即力量动作各静止动作(2s)移至第2动作组;而原来属于第1动作组的屈伸上/前摆上成直角支撑动作,则移至第3动作组。同时,以前的组别难度加分也将会由2.5分下降到2.0分[2][4]。

表2 4次大赛各组别动作使用情况一览

注:文中仅统计了C组及其以上难度的动作。

2.2.1 屈伸上和摆动动作使用情况 2013版规则上共有34个动作屈伸上和摆动动作。主要涉及“李宁、古佐基、宏马、雅玛瓦基、乔纳森以及屈伸上和支撑摆动等类型动作”。据表3,该组别动作在大赛中使用的主要有5个,分别为“古佐基(2)、奥尼尔(3)、雅玛瓦基(12)、乔纳森(30)”4个类别动作[2][4],使用率分别占该组别动作的4.3%、6.4%、25.5%、63.8%。其中,向前空翻动作比向后翻动作使用频率更高。从动作完成角度考虑,向前空翻动作更容易发力,配合悬垂后摆动作,更加有利于运动员较高质量的完成。特别是乔纳森,雅马瓦基这两个动作成为每一位运动员的首选动作,也是周期的潮流动作。像兰伯特斯(荷兰)、刘洋(中国)、阿布梁齐(俄罗斯)、杜拉奇(英国)、伊格纳蒂耶夫(俄罗斯)等将这两个动作同时编排在一套动作中。吊环动作的完成主要靠运动员上肢力量来完成,因此在编排成套动作时,从体力角度都不愿选择高难动作。一些“A”“B”组别的动作所使用的频率也较高,仅在成套动作中以过渡或调整使用,如“向前慢转肩、前转肩、本间、大回环”等。至2017版规则将摆动经或至倒立动作划入第I组别后,整个屈伸上和摆动动作并摆动经或至倒立动作涉及33个,有部分动作被划入到摆动至力量静止动作如“前摆上成直角支撑”等。这也使得每一个动作组的动作更加趋于一致,运动员选择动作也更加明确。

表3 4次大赛屈伸上和摆动动作使用情况一览

2.2.2 摆动至手倒立动作使用情况 摆动至手倒立动作属于摆动至静止类动作,吊环又是所有器械项目中唯一没有固定的。规则规定在成套动作中,静止动作要直臂完成,必须直接到位,不应有姿势和位置的调整;环绳不能有交叉;环绳不能有过多的摆动等。由于吊环的摆动半径较大,最后的动作又是倒立状态的静止,因此难度较大[10]。2013版规则在“摆动至手倒立类”动作组别中仅有6个动作,其中B组2个,C组3个,D组1个。这样以来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编排时可供选择动作有限,如表4所示,4次大赛中“后摆成手倒立”使用总计39次,占76.5%;“前摆上成手倒立”使用共计12次,占23.5%;就45、46最近两届世锦赛来看,“后摆成手倒立”的频率增加明显,仅个别运动员没有编排此难度动作。2017版周期将“屈伸上和摆动动作”和“摆动经倒立或成倒立(2s)”合为第Ⅰ类动作,无疑将扩大了运动员的动作选择面。而在动作编排上,“摆动成手倒立动作(2s)必须在被认可的最好10个动作中。”2013年规则,此类型动作仅仅是满足组别要求,为了0.5的加分。而在2017年规则改为编排上的要求,如没有完成该动作,D裁判组将扣中错0.3分,这些新的规定,使运动员更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不同风格的成套编排,在新周期内这个类别的动作可能会更加集中。

表4 4次大赛摆动至手倒立动作使用情况一览

2.2.3 摆动至静止动作使用情况 就“摆动至静止动作”难度动作价值观察,主要分为3个类型动作,(1)悬垂摆动类,如:“前摆上成静止,后摆上成静止”;(2)(向前/向后)屈伸上成静止,如:“屈伸上成水平十字、屈伸上成前水平十字、莫利纳里”等;(3)支撑摆动成静止,如:“直臂后翻上成水平”[2][4]。表5所示,“悬垂摆动动作”中“后摆上成静止”类动作共有4个。4次大赛中占到整个动作组的半壁江山,占76.7%。第2类和第3类动作几乎无人问津[9]。在新规则中,限制了该组别动作最多能够连续使用3个,如果再做这类组别动作,中间必须完成一个至少是B组难度的摆动动作(屈伸上/向后屈伸上除外),同时,该B组难度动作必须是计算在10个有效动作中,这样才能获得D裁判的认可。这样的限制会使运动员更多的去选择其他组别的难度动作,以此来使成套动作的编排多样化。

表5 4次大赛摆动至静止动作使用情况一览

2.2.4 力量动作和静止动作使用情况 “力量动作和静止动作”是吊环所有动作组别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难度组别(据表1、6),4次大赛分别占全部动作的36.6%、40%、37.5%、38.75%。其中“阿扎良十字、水平十字落下成十字”是该难度组别中排名第一,分别有20人次、28人次,占该组别动作总数的16.3%、22.8%。另外,巴兰丁(1、2)、直臂直体后滚慢翻成水平支撑、直臂直体后滚慢翻成水平十字支撑、从背水平压上从水平十字支撑等以不同支撑动作结束的动作都是该组别的热点动作。从难度价值看,整个组别难度为“24D43E28F”,E、F组高难动作是运动员的主力动作,也是运动竞技能力水平的表现。在完成该组别动作时,运动员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控制能力,从摆动动作开始到静止动作结束,或者直接由力量动作完成,要求相对比较高,环上的轻微晃动都会被扣分。而且对于水平十字和水平支撑动作来讲,要求身体必须在一个平面上。从动力性动作开始到静力性动作结束,在水平类动作上难度较高,很容易出现失误,而以前水平为结束动作几乎无人使用。因此,运动员在选择这一类动作时一般完成后摆上成十字(水平十字)、以纯力量的慢拉上成十字等类型动作是主流选择。

表6 4次大赛力量动作和静止动作使用情况一览

2.2.5 下法动作使用情况 在下法动作的选择,国际体操评分规则规定,所有单项下法动作组别符合D组或D组以上难度的下法才完全满足获得0.5的加分。[5]就4次大赛下法动作看,里约周期32位运动员所使用的下法动作只有三个,分别为: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D组)、占下法动作总比例的65.6%;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下(F组)、占下法动作总比例的28.1%;团身后空翻转体720°(E组)、占下法动作总比例的6.3%。而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D组)被大多数运动员所使用。在2017版国际体操新规则中,已经有了更多F组和更高一级的动作选择。从赛事和项目发展的角度来看,下法的多样性、新颖性、个性化能够给整套动作编排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必将成为吊环发展的重点和任务,而落地的稳定性是运动员制胜的关键之一。[2][4]

2.3 成套动作成绩分析

体操规则规定:“D”分的内容是10个难度动作的价值之和,包括最好的难度价值动作加上下法,计算动作组别价值。“E”分从10分开始,以0.1分为单位进行扣分。在44届吊环世锦赛最高难度为6.9分,最低6.7分,难度分的平均分值6.825分;45届吊环世锦赛最高难度为7.0分,最低6.6分,难度分的平均值6.8分;46届吊环世锦赛最高难度分为7.0分,最低分为6.6分,难度分的平均值为6.8分;第31届奥运会最高难度分为7.0,最低难度分为6.6。第44、45、46届世锦赛和第31届奥运会吊环单项决赛“D”分最大差值分别为0.2、0.4、0.4和0.4;“E”分的最大差值分别为1.334、0.433、0.4和0.867。

表8 44、45、46届世锦赛和31届奥运会吊环决赛32名运动员成绩统计一览表

从表8统计显示,运动员在追求难度的同时不得不考虑“E”分在成套动作分值的作用,就第46届吊环冠军佩尔罗尼亚斯(希腊)来讲,他的“D”分为6.8分,而他的“E”分高达9.0分,因为他在获得第46届世锦赛冠军之前,参加了不少国际大赛,先后获得欧锦赛和欧洲运动会两枚金牌。并在“科特布斯”和“多哈”世界杯与巴西名将同场对决,最终收获银牌。佩尔罗尼亚斯的金牌主要就是依靠完美的“E”分战胜了拥有“D”分为6.9和7.0分的全部运动员。从而获得了希腊历史上第一枚世界锦标赛体操金牌。在2015年赛季中,2013金牌和2014银牌获得者扎内蒂(巴西)也是底气十足,为了准备2016里约奥运可谓饱经沧桑,六次比赛获得五枚金牌,其中最好成绩是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获得金牌成绩,“D分”为6.8,“E分”为9.1。这一成绩均超过了三届世锦赛的所有成绩。2016东道主的扎内蒂对“D分”“E分”的准确把控,再次证明“E分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队在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刘洋和尤浩分别获得金牌和铜牌,其中刘洋“教科书”般动作获得裁判和业内人士的一致赞誉。虽然尤浩的“D分”都要高于刘洋,但其“E”分出现失误,特别在结束动作的稳定性上稍差一些,导致与金牌无缘。在2016里约奥运赛场上,尤浩的“D分”依旧是唯一一位最高的运动员,落地时的不稳定就充分显示出“E分”在成套动作完成中的重要性[11]。难度的发展是在高质量动作完成的基础上才能够体现出价值,“D分”越高无形之中也增加了运动员失误的几率。鼓励运动员结合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创新,编排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成套动作,并充分衡量难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将是东京奥运周期需要密切关注和探讨的关键问题。

2017年新规则的实施,动作的编排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组别数量的改变,难度动作的合并(“悬垂前摆上与李宁前摆上进行合并”涉及4个动作、“李宁及李宁 2 进行合并”涉及3个动作),动作难度价值的升级与降级(如:“李宁2成十字支撑或直角十字支撑(2s)”由D组降为C组;“李宁2成锐角十字支撑(2s)”由E组将为D组;“从悬垂直臂垂直拉上成倒十字支撑(2s)”由E组升级为F组;“后团三周下”由F组升级为G组),E组裁判扣分的特殊要求(如:“没有摆动成手倒立动作”和“2 次以上古佐基或 2 次以上李宁动作:的扣分由E裁改为D裁扣分。“环绳过多的摆荡”由一个动作扣0.1变为每个动作扣0.1分。而2013年规则的“姿势错误”改为“编排错误”进行扣分)对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完成有重大的影响。而且由于体操发展理念的错位“以技术难度打天下”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加上动作组别的加分从最高 2.5 下降至 2.0,以及各种新的编排限制,预计 D 分会略下降5%-15%不等[3]。

3 结 论

(1)从44、45、4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31届奥运会吊环单项决赛32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结构特征来看,后摆前空翻类动作(雅马瓦基、乔纳森)是运动员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动作;“摆动至手倒立类”中“后摆成手倒立”使用总计39次,占76.47%;“前摆上成手倒立”占23.53%;“摆动至力量静止类动作”中后摆上成静止类动作占据了整个第Ⅲ组别的半壁江山;“力量动作和静止动作”是吊环成套动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动作;“后直两周360°下”是运动员下法动作的主打,E组以上难度下法是运动员的追求。随着2017版新规则的逐步理解,东京奥运周期的成套动作将会呈现个性化、简约化、多样化和高难度等趋势。

(2)E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动作之间的衔接、选择和落地稳定性成为取胜的关键。“以技术打天下”的项目发展理念将以“力量、难度和艺术”三者完美结合的理念转变是吊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处理好成套动作难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依然是东京奥运周期需要密切关注。

(3)为适应新周期的规则变化,吊环成套动作的编排都有着清晰的结构特征,为遵循规则的方向性,动作类型多样化,充分展示出运动员的能力特点、技术风格和竞技水平,根据运动员自身条件和特征将是吊环成套动作编排参考和借鉴的长期道路。

(4)2017年新规则中,动作组别的合并及变化,E、D组裁判扣分项目的细化对吊环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12]。预计在东京奥运周期中吊环项目的成套动作编排会愈加符合运动员的个性特征,D分难度价值也将会出现5%-15%之间的降幅。

[1] 肖国梁.体操动作结构之我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29~31.

[2] 国际体操联合会.2017-2020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S].2017:76.

[3] 袁家强.2017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简析[DB/CD]. http://gymnastics.sport.org.cn/cga/inland_gymnastics/505663/.html,2016-07-04.

[4] 国际体操联合会.2013-2016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S].2013.

[5] 徐益雄,胡 磊,熊文齐,等.新周期男子单杠成套动作的“D”分价值与编排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3):68~73.

[6] 张涵劲,马海涛.我国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价值与编排研究——基于南昌城运会与新加坡青奥会[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6):48~56.

[7] 赵元吉,常德庆.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双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6):41~47.

[8] 李思民,于 涛.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吊环成套动作编排特点与趋势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4):299~302.

[9] 肖 春.第43届世锦赛男子自由操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4(7):74~77.

[10] 黄 旭.优秀体操运动员双杠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1202~1206.

[11] 郑湘平,袁卫华.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6):41~47.

[12] 赵元吉.世界优秀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5):16~21.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lete set of Action Choreographies of the World's Elite Rings Athletes

FENG Desen1, YU Wenlu2, ZHAO Yuanji1

1.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2.P.E.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6, China.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video observ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32 sets of movements of the three Olympic championships of the Rio Olympic Games and the top 8 athletes of the Rio Olympic Gam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ules of the action group, the difficulty value and the arrang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s the rule of the elite athletic gymnastics scoring rules in 2013 and 2017. The study shows that: (1) the change of the action group makes the choice of action rich, the choice of the type of action is more clear; "after the put on the static" class action by the athletes love; "force action and static action "The use of the highest frequency; (2) the next action is more single, E group above the difficulty of the law also need more innovation and mining. The difficulty of the set of action and the completion of the need to fully balance the "technical difficulty to conquer the world" concept to "strength, difficulty and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artists";(3) the new rules of the score requirements more detailed; (4) in the Tokyo Olympic Games period, the number of sets of action will be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personalized, rationalized, artistic and highly difficult; (4) in the Tokyo Olympic Games , Rings project sets of action D points will also be about 5% decline.

Competition and training; Excellent athletes; Rings; Complete sets of movements; Arrangement; Characteristic

G832.6

A

1007―6891(2018)01―0042―06

10.13932/j.cnki.sctykx.2018.01.11

2017-10-25

2017-11-02

成都体育学院科研项目(课题编号:17YJ08)。

猜你喜欢

吊环体操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体操
翻身吊装设计中的吊环载荷分析
让规则不规则
思维体操
水上吊环
思维体操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20钢吊环螺钉断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