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8年(第37卷)索引文题索引

2018-02-10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心肌梗死急性

(文题关键词以汉语拼音为序)

A

AKT/FOXO1信号通路 AKT/FOXO1信号通路在心力衰竭小鼠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张聪聪)(1):60

ApoM基因 ApoM基因rs805296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马如超)(9):866

ATF3基因 成纤维细胞特异敲除转录因子ATF3基因的小鼠模型构建(陈博雅)(5):469

A型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初步经验(李建荣)(11):997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左慧娟)(11):953

胺碘酮 胺碘酮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1例(徐迪)(4):352

B

BRAF基因 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Noonan综合征BRAF基因新生突变(郝婵娟)(7):614

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通过P38 MAPK通路参与对小肠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王晓光)(5):478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2基因缺陷促进内皮祖细胞浸润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研究(李玉琳)(7):677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7、33及1-磷酸鞘氨醇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陈礼龙)(2):107

瓣膜病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赵鹏英)(10):940

胞膜小凹 胞膜小凹和窖蛋白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薛紫怡)(4):372

吡格列酮 吡格列酮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和斑块破裂的PET/CT活体成像研究(张明多)(8):78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肺腺癌EGFR19及21外显子基因型与18FFDG摄取程度的关系研究(易婧薇)(3):248

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的价值(史晓娟)(3):218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合并高血压的老年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后血压特点分析(孔祥赟)(9):818

波生坦 术后早期吸入一氧化氮联合波生坦治疗大动脉异位伴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宋海龙)(3):210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卡尼汀应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对心肌功能与内环境的影响(刘 岳)(7):642

椎动脉闭塞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影响(刘 岳)(9):840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肺癌根治同期手术麻醉的对比研究(迟 慧)(11):1010

不稳定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相关循环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任金锐)(11):1038

C

CYP 2C9基因 CYP2C9基因多态性对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高明喜)(5):440

C反应蛋白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应用价值(潘洁丽)(11):972

彩色多普勒 膜性肾病伴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超声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张 蕾)(12):1043

残余畸形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残余畸形的相关因素研究(叶文倩)(12):1099

侧枝循环 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程度与血浆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曹雪明)(4):307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存活心肌及与侧枝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翟光耀)(5):458

差异基因 人肺腺癌细胞超保守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王丽飞)(7):619

超声心动图 尿毒症患者右心室功能变化的超声心动图研究(蒲利红)(5):444

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肺损害的临床价值(王连双)(7):670

鲁登巴赫综合征54例临床分析(严 薇)(12):1109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 超微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对比研究初探(包晶晶)(5):449

超氧岐化酶 血清超氧岐化酶及胱抑素C水平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研究(郭锋伟)(9):847

晨起服药 不同服药方式对糖尿病伴夜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评价(段文文)(8):765

成人Still病 成人Still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和巨细胞病毒肺炎5例临床分析(张 祎)(7):629

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特异敲除转录因子ATF3基因的小鼠模型构建(陈博雅)(5):469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史雨晨)(10):901

成形环 3D成形环置入对二尖瓣环直接的影响(郑 帅)(6):547

持续性T波倒置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持续性T波倒置对心肌损伤预测价值的研究(吴多益)(12):1059

持续性肾替代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持续性肾替代治疗对心外科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周伯颐)(7):650

持续性心房颤动 体位性低血压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施雯)(1):24

川崎病 198例川崎病儿童凝血状态分析(邵 魏)(10):911

床旁快速检测 血小板功能检查在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与进展(赵 帅)(7):700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高分辨磁共振快速定性定量成像技术研究新进展(汪振佳)(7):704

基于心脏CT的细胞外容积量化在弥漫性心肌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周 振)(7):707

D

De Winter ST-T改变 被漏诊的De Winter ST-T改变1例(梁思文)(5):464

DNA甲基化 先天性心脏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赵晓蕾)(11):1033

大动脉炎 冠状动脉及肺动脉同时受累的大动脉炎2例并文献复习(肖 瑶)(3):186

以单纯升主动脉扩张为主要表现的大动脉炎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肖 瑶)(6):52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6例临床分析(李 菲)(3):193

大隐静脉剥脱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艾杨卿)(2):137

代谢综合征 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吕赛)(1):76

代谢综合征组分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关系的研究(匡泽民)(2):112

单侧肺动脉缺如 单侧肺动脉缺如影像学7例分析(陈国良)(9):862

蛋白C 无诱因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天然抗凝蛋白活性缺陷发生率的研究(王增智)(6):518

蛋白质组学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小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膜蛋白的变化特点(尤宏钊)(4):359

基于iTRAQ技术探讨心肌梗死小鼠重塑期蛋白表达特点(王媛)(12):1113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急诊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孙黎黎)(5):406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常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王璐)(5):482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在伴有心血管疾病需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王建宏)(7):666

低射血分数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吕丽萍)(4):333

低氧血症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郭子健)(11):1002

定量定性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高分辨磁共振快速定性定量成像技术研究新进展(汪振佳)(7):704

动脉导管未闭 成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溶血1例(徐茁原)(3):229

肺动脉闭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形态学分析(陈国良)(6):559单侧肺动脉缺如影像学7例分析(陈国良)(9):862

动脉粥样硬化 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米拉贝隆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刘梦如)(4):287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史雨晨)(10):90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关注免疫炎症及其标志物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中的作用(程仕彤)(10):883

对比剂 对比剂肾损伤的评估和预防的研究进展(施 超)(4):369

多发性肌炎 血尿酸与多发性肌炎患者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研究(汪 汉)(2):103

多发性肋骨骨折 胸腔镜辅助经胸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效果观察(张迎春)(7):659

多排螺旋CT 急性胸痛“一站式”三联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的应用研究)(陈 岩)(6):576

E

2型糖尿病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王新成)(6):510

脂联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孔祥赟)(10):904

Ewing肉瘤 纵膈原发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李宏芹)(7):675

二甲双胍 18F-FDG PET/CT显像评价二甲双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苏 航)(12):1125

二尖瓣关闭不全 乳头肌悬吊固定技术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的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张富恩)(6):542二尖瓣狭窄 保留后瓣并行前瓣腱索重建的二尖瓣置换术效果分析(彭俊佳)(2):130

3D成形环置入对二尖瓣环直接的影响(郑 帅)(6):547

二尖瓣置换术 保留后瓣并行前瓣腱索重建的二尖瓣置换术效果分析(彭俊佳)(2):130

乳头肌悬吊固定技术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的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张富恩)(6):542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刘国文)(6):571

F

法洛四联症 心肌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法洛四联症胎儿右心功能的初步研究(张笑一)(3):225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残余畸形的相关因素研究(叶文倩)(12):1099

非ST拾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诺肝素联合替格瑞洛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赵烨婧)(8):729

非犯罪病变进展 雷米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非罪犯病变进展的抑制作用(王 健)(3):173

非酒精性脂肪肝 雌激素抑制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 2减少肝细胞脂质沉积(李凤娟)(7):687

非糖尿病患者 绝经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王前伟)(11):97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吕丽萍)(4):33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制品的应用以及脑梗危险因素分析(陈 菲)(5):432

非心脏手术 炎症因子和肌钙蛋白在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宋 辉)(3):206

肥厚性心肌病 碎裂QRS波预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复发的探讨(孙鹏瑜)(4):298

肺孢子菌肺炎 成人Still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和巨细胞病毒肺炎5例临床分析(张 祎)(7):629

肺动脉闭锁 肺动脉闭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形态学分析(陈国良)(6):559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 15例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临床预后分析(王 轲)(2):133

肺动脉吊带 肺动脉吊带的诊断与治疗-附19例分析(戴辰程)(4):343

肺动脉发育不良 15例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临床预后分析(王 轲)(2):133

肺动脉高压 妊娠对肺动脉高压肺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李 月)(3):25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利钠肽活化酶与利钠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张海婷)(12):1079

肺动脉狭窄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狭窄的造影方法分析(陈国良)(10):927

肺动脉左心房瘘 右肺动脉左心房瘘1例(王 刚)(1):58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SIRS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何国庆)(8):757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的临床价值(卓致远)(6):527

肺静脉隔离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技术治疗心房颤动中期临床随访研究(卢春山)(10):907

肺静脉狭窄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外科治疗(王 刚)(6):556

肺静脉异位引流 弯刀综合征术后肺静脉狭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宋海龙)(8):774

肺平滑肌肉瘤 原发性肺平滑肌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孙 茜)(4):325

肺栓塞 回顾性心电门控CT肺动脉成像评估慢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及肺动脉膨胀性的价值(窦瑞雨)(5):452

复合手术 复合手术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降主动脉病变(任长伟)(2):126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诺肝素联合替格瑞洛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赵烨婧)(8):729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狭窄的造影方法分析(陈国良)(10):927

腹膜透析 早期腹膜透析在儿童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临床应用(朱晓丽)(6):563

腹主动脉瘤 miR-22-3p在腹主动脉瘤中对金属基质蛋白酶-9作用的实验研究(戴 楠)(5):474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微穿刺技术建立股动脉入路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何 楠)(7):663

G

GRACE评分 红细胞分布宽度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院内病死率的价值(付 源)(1):33

Graves病 不同性别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对比分析(姬文娜)(9):823

改良体肺动脉分流术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改良体-肺动脉分流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汪晓南)(3):259

钙化斑块 冠状动脉CTA钙化斑块成像的研究进展(李 平)(1):83

钙库操纵性钙通道蛋白 血小板钙库操纵性钙通道蛋白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袁楚婷)(4):273

干扰素调节因子5 干扰素调节因子5通过调节M1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脏重塑(卢 煜)(12):1118

高胆固醇血症 他汀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周志明)(9):831

高敏C反应蛋白 骨桥蛋白对药物代谢酶CYP2C19正常代谢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李爱霞)(10):889

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吕赛)(1):76

高尿酸血症对于35岁以下青年非吸烟人群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吕 赛)(3):182

高频超声 高频超声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头静脉血流量的监测价值(刘广会)(8):779

高碳酸血症脑病综合征 无创正压通气在高碳酸血症脑病综合征中的应用(叶晓芳)(4):375

高血压 代谢综合征组分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关系的研究(匡泽民)(2):112

中国人脂联素基因rs224176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的Meta分析(李 浪)(2):147

高盐饮食对血压影响的研究进展(王 松)(2):169

Mfn 2基因SNP位点rs17037564与肥胖型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金永鑫)(3):244

城乡社区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应用特点分析(苏江莲)(6):491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症状改善的情况分析(宋素莉)(8):714

高血压起搏器置入术 合并高血压的老年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后血压特点分析)(孔祥赟)(9):818

高盐进食 高盐饮食对血压影响的研究进展(王 松)(2):169

高脂血症 阿托伐他汀对兔主动脉瓣钙化性病变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任 瞳)(4):364

膈肌支气管源性囊肿 膈肌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田永彦)(2):146

骨骼化乳内动脉 骨骼化乳内动脉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于建波)(4):329

骨桥蛋白 骨桥蛋白对药物代谢酶CYP2C19正常代谢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李爱霞)(10):889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早期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曾令军)(12):1066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腔内影响(吴思婧)(2):162

高尿酸血症对于35岁以下青年非吸烟人群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吕 赛)(3):182

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程度与血浆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曹雪明)(4):307

缺血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心血管病医生的挑战(韩智红)(5):381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CRISIS临床研究(彭 丁)(5):388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尿酸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联性研究(王建龙)(5):398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女性患者绝经状态调查(马 茜)(6):496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王新成)(6):510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心源性死亡的临床特征(刘芳会)(6):513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吴 震)(7):64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生活质量多维度分析(王宏涛)(8):769

脂联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孔祥赟)(10):904

冠心病患者促炎因子IL-1β和抑炎因子IL-10的全身水平与病变局部水平的关系(许 涵)(11):968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CTA钙化斑块成像的研究进展(李 平)(1):83

冠状动脉及肺动脉同时受累的大动脉炎2例并文献复习(肖瑶)(3):186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刘娜娜)(2):117

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李 勇)(5):384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存活心肌及与侧枝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翟光耀)(5):458

冠状动脉慢血流 双嘧达莫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分析(王 颖)(10):89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痛复发的特征分析(李嘉辉)(3):178

骨骼化乳内动脉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于建波)(4):32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出血对术后心肌梗死风险的影响(刘 巍)(5):420

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后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分析(金琪琳(5):429

成人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苏文君)(5):436

冠状动脉桥血管远端支撑装置在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的应用(李 波)(6):53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生活质量多维度分析(王宏涛)(8):76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乳内动脉损伤类型与处理(陈 密)(10):919

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高雅芬)(10):935

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生 伟)(11):1007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术期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心肌肌钙蛋白I变化规律的研究(刘春明)(12):1088

冠状动脉造影 2203例心肌桥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贾静静)(8):78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联合药物治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状况及疗效观察(王建龙)(4):3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 降钙素原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李秋敏)(4):278

H

H型高血压 布洛陀壮族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江 洪)(9):827

合成与代谢 肿瘤坏死因子对体外循环肺损伤与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王鹏程)(3):264

红细胞分布宽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院内病死率的价值(付 源)(1):33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与缺血性心脏病导致急性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张 倩)(6):502

后循环梗死 S100b蛋白对不同类型眩晕的诊断价值(刘艳青)(2):122

呼吸窘迫综合征 驱动压在保护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的重要性解析(张 颖)(8):800

呼吸衰竭 重症肌无力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撤机困难6例分析(郭伟)(12):1084

呼吸系统疾病 膈肌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田永彦)(2):146

华法林 CYP2C9基因多态性对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高明喜)(5):440

患者特征 2001、2006和2011年北京市三家医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情况趁势—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朱志鸿)(1):19

J

机械通气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机械通气的呼吸管理策略(王 菲)(6):587

驱动压在保护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的重要性解析(张 颖)(8):800

机制研究 临床与基础研究双向转化-未来医学研究模式(柳景华)(4):271

肌钙蛋白Ⅰ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徐智虎)(6):506

肌浆网钙泵 SERCA2a在糖尿病心肌病中表达与调控研究进展(贾昊)(2):165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徐智虎)(6):506

基因多态性 新疆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308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高 云)(6):532

ApoM基因rs805296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马如超)(9):866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主动脉瘤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黄 琦)(11):1023

激酶非催化的C-叶域蛋白质1 激酶非催化的C-叶域蛋白质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作用的影响及机制(姬劲锐)(2):156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致截肢1例的治疗体会(徐连彬)(8):787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重度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曹亮)(9):851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郭子健)(11):1002

急性ST段拾高型心肌梗死 雷米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非罪犯病变进展的抑制作用(王 健)(3):17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置入辅助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分析(祖晓麟)(9):807

早期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曾令军)(12):1066

急性肺栓塞 简化Wells评分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门诊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李继萍)(11):98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施超)(5):393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研究进展(李艳萍)(10):944

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分析(龙 盼)(12):109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黄立学)(10):923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刘 燕)(1):39

急性排斥反应 大鼠心脏移植物排斥反应时心肌瞬时外向钾电流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研究(贾一新)(1):66

急性肾损伤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重度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曹 亮)(9):851

急性心肌梗死 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关系的研究(柳江海)(4):28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临床特征分析(陈凌霄)(4):294

被漏诊的De Winter ST-T改变1例(梁思文)(5):464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程 诚)(6):567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T波早期倒置对预后的影响(高红丽)(8):74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因子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研究(禹海文)(10):89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应用价值(潘洁丽(11):972

基于iTRAQ技术探讨心肌梗死小鼠重塑期蛋白表达特点(王媛)(12):1113

急性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分析(龙 盼)(12):1091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循环microRNA-26b-5p水平与血糖水平变化的观察性研究(成万钧)(7):601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T波早期倒置对预后的影响(高红丽)(8):743

急诊重症监护室 急诊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孙黎黎)(5):406

疾病认知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调查分析(彭 洁)(4):320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因子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研究(禹海文)(10):893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调查分析(彭 洁)(4):320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心血管系统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武文峰(7):635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跟腱厚度与颈动脉狭窄相关性分析(张爽)(12):1053

甲亢性心脏病 不同性别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对比分析(姬文娜)(9):823

简化Wells评分 简化Wells评分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门诊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李继萍)(11):989

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李秋敏)(4):278

窖蛋白 胞膜小凹和窖蛋白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薛紫怡)(4):372

结节病 66例结节病首发表现与首诊科室回顾分析(张建雄)(1):29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机械循环支持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的应用(于 坤)(9):87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吴 震)(7):64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相关血小板减少1例临床观察(汪云鑫)(12):1129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是否同期处理的对比研究(翟光耀)(7):597

经胸超声心动图 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薛 超)(3):221

精胺 精胺对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张聪聪)(6):582

颈动脉斑块 血管超声在膜性肾病与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自体动静脉内瘘及血管先天变异的应用价值(勇 强)(12):1041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相关循环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任金锐)(11):1038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跟腱厚度与颈动脉狭窄相关性分析(张爽)(12):1053

颈动脉先天性变异 超声诊断颈动脉先天性变异1例(周 伟)(12):1058

颈动脉粥样梗化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张 凯)(3):20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刘 燕)(1):39

颈迷走神经刺激 颈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氧化应激和细胞自噬的影响研究(雷玉华)(2):153

颈内动脉 超微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对比研究初探(包晶晶)(5):449

颈内静脉 经颈内静脉可调弯鞘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分析(郭建洲)(1):46

颈总动脉缺如 超声诊断颈动脉先天性变异1例(周 伟)(12):1058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及伴心脏受累病的临床病理分析(付 稳)(1):9

救护流程 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救护流程的效果分析(付朝江)(8):747

局部脑血氧饱和度 幼猪体外循环脑灌注血流/压力动物模型的构建(姚婧鑫)(3):235

K

颗粒细胞瘤 支气管颗粒细胞瘤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聂 姗)(9):835

可调弯鞘 经颈内静脉可调弯鞘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分析(郭建洲)(1):46

髋部骨折 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分析(安学志)(10):931

扩张型心肌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冯婷婷)(8):735

扩张性心肌病 胺碘酮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1例(徐 迪)(4):352

L

老年患者 3D胸腔镜技术在治疗老年患者二尖瓣病变中的应用研究(张向立)(7):655

冷冻球囊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技术治疗心房颤动中期临床随访研究(卢春山)(10):907

离子通道 SCN10A在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心电生理中的作用(段嘉霖)(5):466

联合药物治疗 联合药物治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状况及疗效观察(王建龙)(4):303

临床研究 临床与基础研究双向转化-未来医学研究模式(柳景华)(4):271

鲁登巴赫综合征 鲁登巴赫综合征54例临床分析(严 薇)(12):1109

氯吡格雷 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与出血事件风险的影响(马素霞)(2):91

M

microRNA-26b-5p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循环microRNA-26b-5p水平与血糖水平变化的观察性研究(成万钧)(7):601

麻醉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肺癌根治同期手术麻醉的对比研究(迟 慧)(11):1010

马方综合征 马方综合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进展(蔡 彤)(8):72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赵瑞芬)(2):9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吴春婷)(5):4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的临床价值(卓致远)(6):527

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刘国文)(6):57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叶晓芳)(10):94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利钠肽活化酶与利钠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张海婷)(12):1079

体质量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杨金艳)(12):11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SIRS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何国庆)(8):757

弥漫性反洗支气管炎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6例临床分析(李菲)(3):193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体验(李建荣)(9):843

米拉贝隆 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米拉贝隆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刘梦如)(4):287

免疫 关注免疫炎症及其标志物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中的作用(程仕彤)(10):88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中诱发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蒋 乐)(7):697

N

Noonan综合征 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Noonan综合征BRAF基因新生突变(郝婵娟)(7):614

N-末端钠尿肽前体 血清尿酸联合N-末端钠尿肽前体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陈 俊)(4):316

N末端前脑钠肽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N末端前脑利钠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刘一炫)(12):1070

难治性结节病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难治性结节病的研究进展(张健雄(9):876

脑保护 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顺行性脑灌注在大体重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王晓朦)(5):424

脑梗死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不同亚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李莉霞)(5):41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制品的应用以及脑梗危险因素分析(陈 菲)(5):432

脑血流自我调节 幼猪体外循环脑灌注血流/压力动物模型的构建(姚婧鑫)(3):235

年龄 年龄对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与冠心病关系的影响性研究(李秋敏)(8):751

尿毒症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刘娜娜)(2):117

尿酸 血清尿酸联合N-末端钠尿肽前体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陈 俊)(4):316

牛颈静脉 牛颈静脉材料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近中期临床效果观察(王 轲)(12):1095

脓毒症 应用便携式超声心输出量监护仪监测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价值)(罗吉平)(8):771

女性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女性患者绝经状态调查(马 茜)(6):496

P

P38 MAPK 白藜芦醇通过P38 MAPK通路参与对小肠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王晓光)(5):478

PET/C吡格列酮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和斑块破裂的PET/CT活体成像研究)(张明多)(8):789

平滑肌细胞 miR-22-3p在腹主动脉瘤中对金属基质蛋白酶-9作用的实验研究(戴 楠)(5):474

Q

气管狭窄 肺动脉吊带的诊断与治疗-附19例分析(戴辰程)(4):343

髂静脉压片 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综合治疗临床分析(张 杰)(11):1014

全弓置换 分支优先联合阻断弓部术中支架血管避免深低温停循环的全弓置换手术(李 勇)(6):551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前QRS-T形态筛查对双心室起搏反应性的预测研究(安学志)(9):812

缺血性脑卒中 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郑雄伟)(3):197

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心血管病医生的挑战(韩智红)(5):381

5例妊娠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麻醉分析(董秀华)(11):1030

缺血再灌注损伤 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TC染色方法的改进及蛋白酶体作用机制的探讨(田 翠)(1):14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小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膜蛋白的变化特点(尤宏钊)(4):359

白细胞介素-12基因缺陷促进内皮祖细胞浸润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研究(李玉琳)(7):677

18 F-FDG PET/CT显像评价二甲双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苏 航)(12):1125

Toll样受体4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进展(高雅芬)(6):590

R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激酶非催化的C-叶域蛋白质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作用的影响及机制(姬劲锐)(2):156

妊娠 妊娠对肺动脉高压肺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李 月)(3):25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监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胎儿左右心纵向整体功能的初步研究(王连双)(4):348

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肺损害的临床价值(王连双)(7):670

乳内动脉损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乳内动脉损伤类型与处理(陈 密)(10):919

S

3D打印 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李墨琦)(8):803

3D胸腔镜 3D胸腔镜技术在治疗老年患者二尖瓣病变中的应用研究(张向立)(7):655

S100 b S100b蛋白对不同类型眩晕的诊断价值(刘艳青)(2):122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体验(李建荣)(9):843

ST段拾高型心肌梗死 2001、2006和2011年北京市三家医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情况趁势—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朱志鸿)(1):19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是否同期处理的对比研究(翟光耀)(7):597

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救护流程的效果分析(付朝江)(8):747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持续性T波倒置对心肌损伤预测价值的研究(吴多益)(12):1059

噻托溴铵 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赵瑞芬)(2):98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程 诚)(6):567

射频消融术 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后复发类型对再次消融的影响(郭雪原)(7):604

压力感应导管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发生心脏压塞风险的研究(刘念)(11):963

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急性期治疗的应用初探(康铁朵)(8):740

深静脉血栓 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分析(安学志)(10):931

深静脉血栓形成 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综合治疗临床分析(张 杰)(11):1014

肾损伤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治疗进展(贾高鹏)(1):79

对比剂肾损伤的评估和预防的研究进展(施 超)(4):369

升主动脉扩张 以单纯升主动脉扩张为主要表现的大动脉炎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肖 瑶)(6):5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人肺腺癌细胞超保守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王丽飞)(7):619

18F-脱氧葡萄糖 肺腺癌EGFR19及21外显子基因型与18F-FDG摄取程度的关系研究(易婧薇)(3):248

室间隔缺损 脉压变异度在双向Glenn术后容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姚俊平)(1):49

成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溶血1例(徐茁原)(3):229

室性心动过速 17岁男性猝死运动员新基因位点报道(李十红)(9):87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赵鹏英)(10):940

双嘧达莫 双嘧达莫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分析(王 颖)(10):897

双向Glenn术 脉压变异度在双向Glenn术后容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姚俊平)(1):49

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关性研究(王锦纹)(11):959

睡前服药 不同服药方式对糖尿病伴夜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评价(段文文)(8):765

速度向量成像 心肌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法洛四联症胎儿右心功能的初步研究(张笑一)(3):225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监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胎儿左右心纵向整体功能的初步研究(王连双)(4):348

T

Toll样受体4 Toll样受体4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进展(高雅芬)(6):590

TTC-Evans blue双染色法 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TC染色方法的改进及蛋白酶体作用机制的探讨(田 翠)(1):14

胎儿心律失常 经胎盘转运地高辛治疗胎儿快速心律失常6例临床分析(杨 冬)(11):985

胎盘转运地高辛 经胎盘转运地高辛治疗胎儿快速心律失常6例临床分析(杨 冬)(11):985

糖化血红蛋白 绝经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王前伟)(11):976

糖尿病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腔内影响(吴思婧)(2):162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痛复发的特征分析(李嘉辉)(3):17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施 超)(5):393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尿酸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联性研究(王建龙)(5):398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心源性死亡的临床特征(刘芳会)(6):513

糖尿病前期 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关性研究(王锦纹)(11):959

糖尿病心肌病 SERCA2a在糖尿病心肌病中表达与调控研究进展(贾 昊)(2):165

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持续性肾替代治疗对心外科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周伯颐)(7):650

体外循环 肿瘤坏死因子对体外循环肺损伤与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王鹏程)(3):264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黄立学)(10):923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施 雯)(1):24

替格瑞洛 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与出血事件风险的影响(马素霞)(2):91

替米沙坦 乌拉地尔注射液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炎性因子的影响(齐 刚)(8):761

田阳县布洛陀壮族 布洛陀壮族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江 洪)(9):827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相关性(刘彦伯)(2):95

头颈部肿瘤 低分子肝素在伴有心血管疾病需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王建宏)(7):666

W

弯刀综合征 弯刀综合征术后肺静脉狭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宋海龙)(8):774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外科治疗(王 刚)(6):556

用压力记录分析法分析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侯宇希)(9):857

晚钠电流 SCN10A在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心电生理中的作用(段嘉霖)(5):466

微小核糖核酸 5种血清微小核糖核酸在主动脉夹层患者表达变化及联合诊断价值研究(芦 洁)(4):337

微血流显像 超微血流显像与超声造影评价极低回声区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的研究初探(牛宏珍)(12):1046

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心脏瓣膜钙化情况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姜爱凤)(7):639

围手术期 炎症因子和肌钙蛋白在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宋 辉)(3):20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出血对术后心肌梗死风险的影响)(刘 巍)(5):420

维生素C 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共聚酯材料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李海洋)(8):796

维生素D 肿瘤坏死因子对体外循环肺损伤与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王鹏程)(3):26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吴春婷)(5):410

胃肠道症状评分 主动脉夹层手术前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变化的研究(余 英)(10):915

吻合口远端支撑装置 冠状动脉桥血管远端支撑装置在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的应用(李 波)(6):538

乌拉地尔注射液 乌拉地尔注射液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炎性因子的影响(齐 刚)(8):761

无创正压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在高碳酸血症脑病综合征中的应用(叶晓芳)(4):375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薛 超)(3):221

无诱因肺血栓栓塞症 无诱因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天然抗凝蛋白活性缺陷发生率的研究(王增智)(6):518

误诊 66例结节病首发表现与首诊科室回顾分析(张建雄)(1):29

X

X线计算机 回顾性心电门控CT肺动脉成像评估慢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及肺动脉膨胀性的价值(窦瑞雨)(5):452

细胞外容积指数 基于心脏CT的细胞外容积量化在弥漫性心肌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周 振)(7):707

下腔静脉变异 超声影像诊断下腔静脉变异畸形及并发症(黄景)(12):1049

下肢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艾杨卿)(2):137

下肢缺血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致截肢1例的治疗体会(徐连彬)(8):787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心房异构及其合并心内外畸形的病理学分析(商建峰)(1):1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神经智力发育随访测试(林栓同)(1):53右肺动脉左心房瘘1例(王 刚)(1):58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改良体-肺动脉分流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汪晓南)(3):259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机械通气的呼吸管理策略(王 菲)(6):587

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李墨琦)(8):803

先天性心脏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赵晓蕾)(11):103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N末端前脑利钠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刘一炫)(12):1070

心房异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杨 静)(12):1074

牛颈静脉材料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近中期临床效果观察(王轲)(12):1095

先天性主动脉弓病变 先天性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新生儿期手术的临床分析(朱晓丽)(3):214

线粒体融合蛋白2 Mfn2基因SNP位点rs17037564与肥胖型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金永鑫)(3):244

相位分析 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评估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对室壁瘤患者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赵 敏)(2):140

消融术 心大静脉消融外膜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特征(钱 坤)(11):980

小儿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的价值(史晓娟)(3):218

小鼠胚胎干细胞 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共聚酯材料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李海洋)(8):796

心大静脉 心大静脉消融外膜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特征(钱 坤)(11):980

心房颤动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杨 丽)(2):87

碎裂QRS波预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复发的探讨(孙鹏瑜)(4):298

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后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分析(金琪琳)(5):429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常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王 璐)(5):482

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与瘢痕的心脏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李晓丹)(6):594

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后复发类型对再次消融的影响(郭雪原)(7):604

压力感应导管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发生心脏压塞风险的研究(刘念)(11):963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切除与左心耳封堵的随访研究(孙 鹤)(11):993

心房纤维化 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与瘢痕的心脏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李晓丹)(6):594

心房异构 胎儿心房异构及其合并心内外畸形的病理学分析(商建峰)(1):1

心房异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杨 静)(12):1074

心功能不全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相关性(刘彦伯)(2):95

心肌梗死 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李 勇)(5):384

急性高侧壁及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发亚急性心脏破裂致急性心包填塞存活1例报告(尚翠秀)(6):580

精胺对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张聪聪)(6):582

冠心病患者促炎因子IL-1β和抑炎因子IL-10的全身水平与病变局部水平的关系(许 涵)(11):968

干扰素调节因子5通过调节M1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脏重塑(卢 煜)(12):1118

心肌桥 2203例心肌桥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贾静静)(8):783

心肌缺血再灌注 颈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氧化应激和细胞自噬的影响研究(雷玉华)(2):153

微小核糖核酸-223-3p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脏重塑的影响(李芸芸)(3):231

心力衰竭 AKT/FOXO1信号通路在心力衰竭小鼠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张聪聪)(1):60

血管生成素-2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研究(陈 英)(4):311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CRISIS临床研究(彭 丁)(5):388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冯婷婷)(8):735

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汪言芬)(9):873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汪言芬)(9):873

心内畸形 先天性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新生儿期手术的临床分析(朱晓丽)(3):214

心血管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刘泽英)(8):711

心肌梗死长链非编码RNA-相关转录本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马如超)(10):942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左慧娟)(11):953

心源性猝死 17岁男性猝死运动员新基因位点报道(李十红)(9):871

心脏 心脏及心包脂肪瘤临床病理观察(崔亚艳)(1):5

心脏瓣膜钙化 围绝经期女性心脏瓣膜钙化情况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姜爱凤)(7):639

心脏毒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中诱发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蒋 乐)(7):697

心脏平滑肌瘤病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及伴心脏受累病的临床病理分析(付 稳)(1):9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术期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心肌肌钙蛋白I变化规律的研究(刘春明)(12):1088

心脏移植物 大鼠心脏移植物排斥反应时心肌瞬时外向钾电流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研究)(贾一新)(1):66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前QRS-T形态筛查对双心室起搏反应性的预测研究(安学志)(9):812

心脏肿瘤 心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李 倩)(1):12

微小核糖核酸-223-3p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脏重塑的影响(李芸芸)(3):231

新生儿 应用便携式超声心输出量监护仪监测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价值)(罗吉平)(8):771

星状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肌损伤的影响(高德鸿)(12):1104

胸部C16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分析(王增智)(7):623

胸痛 急性胸痛“一站式”三联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的应用研究(陈 岩)(6):576

胸主动脉病变 复合手术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降主动脉病变(任长伟)(2):126

血管超声 血管超声在膜性肾病与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自体动静脉内瘘及血管先天变异的应用价值(勇 强)(12):1041

膜性肾病伴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超声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张蕾)(12):1043

超微血流显像与超声造影评价极低回声区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的研究初探(牛宏珍)(12):1046

超声影像诊断下腔静脉变异畸形及并发症(黄 景)(12):1049

血管紧张素II 自然杀伤T细胞在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高血压中的作用(侯翠柳)(1):72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急性期治疗的应用初探(康铁朵)(8):740

血管平滑肌细胞 p42/p44 MAPK上调炎症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IRT1的表达(张慧娜)(7):682

血管生成素-2 血管生成素-2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研究(陈 英)(4):31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家族在脂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朱苗苗)(5):486

血管性痴呆 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郑雄伟)(3):197

血尿酸 血尿酸与多发性肌炎患者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研究(汪汉)(2):103

血气胸 胸腔镜辅助经胸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效果观察(张迎春)(7):659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研究进展(李艳萍)(10):944

血栓弹力图 198例川崎病儿童凝血状态分析(邵 魏)(10):911

血小板分布宽度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联性研究(傅明洁)(7):608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功能检查在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与进展(赵帅)(7):700

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 年龄对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与冠心病关系的影响性研究(李秋敏)(8):751

血小板减少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相关血小板减少1例临床观察(汪云鑫)(12):1129

血液透析 高频超声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头静脉血流量的监测价值(刘广会)(8):779

血脂异常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李 娟)(8):725

Y

Ⅰ型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诱发脂质蓄积的实验研究(胡蒙亮)(7):692

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实验研究(胡蒙亮)(11):1019

压力记录分析法 用压力记录分析法分析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侯宇希)(9):857

亚急性心脏破裂 急性高侧壁及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发亚急性心脏破裂致急性心包填塞存活1例报告(尚翠秀)(6):580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心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李 倩)(1):12

炎症损伤 p42/p44 MAPK上调炎症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IRT1的表达(张慧娜)(7):682

盐酸戊乙奎醚 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高雅芬)(10):935

氧化应激 血清超氧岐化酶及胱抑素C水平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研究(郭锋伟)(9):847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发支架内血栓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周 阔)(5):402

药物治疗 抗肿瘤治疗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马 越)(4):291

城乡社区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应用特点分析(苏江莲)(6):491

一氧化氮 术后早期吸入一氧化氮联合波生坦治疗大动脉异位伴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宋海龙)(3):210

易损斑块 血小板钙库操纵性钙通道蛋白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袁楚婷)(4):273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16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分析(王增智)(7):623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神经智力发育随访测试(林栓同)(1):53

营养不良 体质量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杨金艳)(12):1135

影响因素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杨 丽)(2):87

右美托咪定 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生 伟)(11):1007

右心室功能 尿毒症患者右心室功能变化的超声心动图研究(蒲利红)(5):444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转录因子Tbx18导入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构建起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王 芸)(4):354

预防性 预防性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在高危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移植手术中的作用(吕 晓)(1):42

原发性 原发性肺平滑肌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孙 茜)(4):325

原核表达 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实验研究(胡蒙亮)(11):1019

孕妇 5例妊娠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麻醉分析(董秀华)(11):1030

Z

再发支架内血栓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发支架内血栓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周 阔)(5):402

早发冠心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心血管系统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武文峰)(7):635

造影剂肾病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治疗进展(贾高鹏)(1):79

长链非编码RNA 心肌梗死长链非编码RNA-相关转录本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马如超)(10):942

支架内再狭窄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联性研究(傅明洁)(7):608

支气管 支气管颗粒细胞瘤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聂 姗)(9):835

支气管哮喘 白细胞介素17、33及1-磷酸鞘氨醇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陈礼龙)(2):107

脂代谢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家族在脂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朱苗苗)(5):486

脂滴包被蛋白 雌激素抑制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 2减少肝细胞脂质沉积(李凤娟)(7):687

脂肪肝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诱发脂质蓄积的实验研究(胡蒙亮)(7):692

脂肪瘤 心脏及心包脂肪瘤临床病理观察(崔亚艳)(1):5

脂联素基因 中国人脂联素基因rs224176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的Meta分析(李 浪)(2):147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关系的研究(柳江海)(4):282

肿瘤 抗肿瘤治疗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马 越)(4):291

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对体外循环肺损伤与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王鹏程)(3):264

肿瘤坏死因子-α 新疆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308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高 云)(6):532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难治性结节病的研究进展(张健雄)(9):876

重复经颅磁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不同亚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李莉霞)(5):415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撤机困难6例分析(郭 伟)(12):1084

重症先天性心脏病 早期腹膜透析在儿童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临床应用(朱晓丽)(6):563

主动脉瓣膜 阿托伐他汀对兔主动脉瓣钙化性病变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任 瞳)(4):364

主动脉瓣狭窄 机械循环支持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的应用(于 坤)(9):879

主动脉根部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主动脉瘤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黄 琦)(11):1023

主动脉弓部手术 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顺行性脑灌注在大体重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王晓朦)(5):424

主动脉夹层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张 凯)(3):201

5种血清微小核糖核酸在主动脉夹层患者表达变化及联合诊断价值研究(芦 洁)(4):337

主动脉夹层手术前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变化的研究(余英)(10):915

主动脉瘤 微穿刺技术建立股动脉入路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何 楠)(7):663

孙氏手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初步经验(李建荣)(11):99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预防性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在高危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移植手术中的作用(吕 晓)(1):4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临床特征分析(陈凌霄)(4):29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置入辅助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分析(祖晓麟)(9):807

主动脉外科 分支优先联合阻断弓部术中支架血管避免深低温停循环的全弓置换手术(李 勇)(6):551

转录因子Tbx18 转录因子Tbx18导入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构建起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王 芸)(4):354

椎动脉闭塞 椎动脉闭塞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影响)(刘 岳)(9):840

自然杀伤T细胞 自然杀伤T细胞在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高血压中的作用(侯翠柳)(1):72

纵膈肿瘤 纵膈原发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李宏芹)(7):67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症状改善的情况分析(宋素莉)(8):714

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左心室结构与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刘 伟)(8):718

他汀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周志明)(9):83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刘泽英)(8):711

马方综合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进展(蔡 彤)(8):72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李 娟)(8):7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叶晓芳)(10):94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左心房重构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马晨瑶)(12):1131

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肌损伤的影响)(高德鸿)(12):1104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成人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苏文君)(5):436

左卡尼汀 左卡尼汀应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对心肌功能与内环境的影响(刘 岳)(7):642

左心耳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切除与左心耳封堵的随访研究(孙鹤)(11):993

左心房重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左心房重构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马晨瑶)(12):1131

左心室 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左心室结构与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刘 伟)(8):718

左心室不同步 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评估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对室壁瘤患者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赵 敏)(2):140

左心室射血分数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与缺血性心脏病导致急性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张 倩)(6):502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心肌梗死急性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