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野下福建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2018-02-10翁丽芬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莆田厦门福建

翁丽芬

(厦门理工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福建工艺美术以其独特的品类和独树一帜的工艺享誉国内外,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乃至世界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建阳的建盏、德化的白瓷、泉州的“泉缎”、福州的寿山石雕和脱胎漆器、莆田的木雕、同安的珠光青瓷、漳州的克拉克瓷、厦门的漆线雕等,不仅深受国人的喜爱,而且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声名远播海外,成为中外文化经贸交流的使者。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和瓶颈日益凸显。“互联网+”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向福建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发起挑战,也为其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一、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概况

福建省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涵丰厚且独具意蕴。福建传统工艺美术门类和品种大致有:玉石雕类、木雕类、竹雕类、陶瓷类、漆艺类、金属工艺类、工艺画类、日用工艺类、戏剧道具类、玩具类、编结类、织绣类、彩扎类、民间工艺类等。[1]其中,宁德中国剪纸、泉州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宁德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后两者被列为世界级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18年4月,据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站统计,另有宁德地区的银饰锻制技术、莆田市错金银、莆田仙游古典家具制作、莆田木雕等2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艺65项、传统美术27项。[2]

福建工艺美术在不断探索与发展中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目前,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形式有:(1)以博物馆宣传、展示、收藏、保护为主,不以营利为目的,注重工艺美术的发扬与传承。如福州民俗博物馆、莆田市博物馆馆藏金漆木雕等。(2)以产业园区结合商业为主,集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如福州海峡创意产业园的寿山石雕、莆田工艺美术城及莆田市仙游县工艺产业园区的木雕家具产业、惠安雕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石雕产业、福建省建瓯武夷根艺城等。(3)家庭小工作坊。如莆田金银加工、玉雕工作坊等。数据显示,2016年福建全省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832家,比2012年增加264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 270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同比增长7.2%;出口交货值36.9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5.1%。[3]

尽管福建传统工艺美术近年来得到一定的发展,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新技术的不断推广,福建工艺美术产业体现出其产业结构、人才规模、营销模式等局限性。

二、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松散、缺失规划引导

福建工艺美术可谓百花齐放、各自争艳。各产业状态相对较为松散、难成规模,主要在于缺少全局性的规划引导,缺少能够促进行业内部有效交流的行业组织机构。众多小规模企业各自为阵,缺少必要的交流与协作,更无法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人才培养、产品推广等利于行业共同发展的方面协同交流合作。如作为福建工艺美术龙头行业寿山石雕产业,由于多年“重材轻艺”的偏向,导致寿山石开采过量。由于政府下令停止开采原产地矿石,再加上外界石材料(如老挝石料、漳州石等)的冲击,寿山石雕产业的发展步入死胡同。该产业需要政府统一理性规划,引导产业科学用材、注重产品技艺,从而推动寿山石雕产业随国家远景规划一同发展,让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玉石雕刻之乡。

纵观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各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两级分化严重。2017年福建省公布的福建省文化产业重点园区13个候选名单里就包括有仙游县工艺产业园、莆田工艺美术城、惠安雕艺文化创意产业园、福建省建瓯武夷根艺城等以传统工艺美术为产业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然而仍有众多瑰宝级的福建工艺美术在时代的潮流中摸索徘徊。如产自福建建阳市著名古窑“建窑”的建盏、福州的脱胎漆器技术、软木画、漳州木偶头雕刻等。甚至有些门类濒临消亡的危险,令人痛惜。

(二)缺乏合理有效的行业规范

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大部分为个体经营企业或小工作坊,缺少有效合理的监管,在自由开发的市场利益诱惑下,恶性竞争、打价格战的后果即是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长久以往自然影响整个行业的信誉及发展空间。另外个体企业对产品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导致产品抄袭、模仿现象盛行,产品创新受阻,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如福建莆田仙游木家具产业,荣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目前单就莆田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就拥有大大小小数百家木雕家具厂,这些企业间无序竞争剧烈,产品质量、价格千差万别。更有部分商家以次充好,影响整个行业的信誉。如此恶性竞争、无序发展严重影响“仙作”古典家具的品牌效应,阻碍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莆田木雕家具出现当前惨淡困境的另一原因在于其产品样式雷同,基本以仿明清家具为主。市场销售更多依靠木材原材料的价值定价。如此“重材轻艺”的发展状态,必然影响产业的创新性发展。

(三)人才储备不足

工艺美术是人与物结合的产物,人才是保护和发展工艺美术的首要。这里的人才包括技艺传承人与产业管理人。据统计,截至2018年4月,福建省共有传统美术传承人61名,其中最年轻年龄段(70年代出生的)仅有5名。传统技艺传承人128名,其中最年轻年龄段(70年代出生的)仅有8名。[4]当前传承人的老龄化,传承人年龄结构比例不协调等现象,是福建工艺美术产业不可回避的问题。以福建金漆木雕为例,据作者走访发现,目前仍坚持从事金漆木雕的大都为老一辈手工艺师,年轻人极少。

除了传承人的老龄化现象以外,福建工艺美术在发展与销售上产生滞后现象的另一原由在于,懂行又懂经营管理的企业领导者的缺乏。当前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大都以家族企业为主,企业领导者主要是工艺美术传承人,并不具备经营管理经验,从而影响整个产业的运营发展。

(四)网络营销不足,产业配套服务不健全

笔者通过百度搜索“福建省工艺美术”字样,仅有“福建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促进中心”“福建省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平台”“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网站对福建省的工艺美术稍作介绍,然而其中部分信息更新滞后。福建省各地市工艺美术宣传上,部分产业园区拥有自己的网站宣传。如“福州工艺美术网”“莆田工艺美术城”“宁德文化产业园”等,其中网站版面模块设计较为详细的“莆田工艺美术城”官网,也仅有部分文字宣传资料,众多板块设计如“服务大厅”等版块并未开启使用。可见福建省工艺美术在利用互联网传播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经随机走访,大部分福建本地人对福建省工艺美术门类的了解屈指可数,且多为通过传统工艺美术自身流传的名气而得。仍有数百种福建工艺美术种类不为大众所熟悉。

另福建工艺美术产业中微小企业居多,大多为小工作坊的加工型企业,产品研发、技术交流、人才培训、售后服务、市场信息统计、市场调研、信息咨询、物流储运等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是阻碍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五)跨界融合不够,产业创新受限

福建省作为文化强省,其文化资源丰富多元,经济形态多种多样。虽然当前有部分地域已经意识到了“跨界”将给传统产业带来生机。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跨界”融合并不多,这极大阻碍了产业的创新发展。如厦门漆线雕作为中国漆艺文化宝库的瑰宝之一,堪称中国一绝、艺苑奇葩,是厦门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之一。然而在产业运营过程中,并没有和厦门这一旅游城市的旅游文化相结合。据笔者调查,厦门鼓浪屿与中山路作为厦门旅游的热门景点,然而这两个景点均没有厦门漆线雕展示店及销售店。通过高德地图搜索“漆线雕”字样,厦门岛内共有27家漆线雕经营店铺,均分布在远离旅游景点的路段。可见,厦门漆线雕产业在运营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厦门作为旅游大城市这一良好资源。另外,厦门漆线雕在造型设计、题材设计上同样没有以厦门本土旅游文化为主题的设计。其造型、题材守旧缺乏创新发展,没有充分与其他产业跨界合作的意识,同样的情况亦存在于莆田木雕、漳州木偶头雕刻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5]福建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同样需要积极应对时代的转变、适时调整,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下,抓住时代的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三、“互联网+”视角下福建工艺美术产业传承与发展新构想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深刻影响着各行业,并以不可逆转的态势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管理体制、生产方式、经营模式、消费方式。福建工艺美术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实现产业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政府顶层把控

在实现福建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及行业协会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充分发挥其宏观把控的作用,与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分析市场动向及行业发展情况,细化落实现有条例、政策。通过贷款倾斜、减税等形式鼓励企业创新技术发展。通过政府政策引进相关行业高层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当前各工艺美术产业领导人进行企业管理培训。通过对福建工艺美术分门别类,科学分析,设立整体产业发展战略方针,鼓励发展较强的企业以大带小,加大薄弱产业的资金等扶持力度。比如木雕、陶瓷、石雕等可以大规模加工生产,以工业园、大企业带动整体的发展模式。而对于一些受到原材料限制的产业,如寿山石雕、玉雕等,则以高端、精品定位,鼓励技艺创新、控制产量、开拓新材料设计,保护资源合理利用,注重技艺传承发展。又如宁德中国剪纸、泉州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宁德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濒临绝迹的,则以保护传承为主,并加大政府的政策倾斜力度。

(二)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传统工艺保护、振兴政策与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为工艺美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发展空间和政策保障,然而在行业发展规范上关注不多。如前所述,当前福建工艺美术部分产业出现恶性竞争、仿制成风、粗制滥造等现象,极大阻碍了福建工艺美术产业的良性发展。鉴于此,政府与各行业协会、企业应同心协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1)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政府与行业协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宣讲,设立知识产权咨询专栏或知识产权保护周,甚至可以出台相关专利申请的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及时申请品牌商标、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2)鼓励创建自主品牌。各行业包括政府鼓励自主创新研发,引导企业加强研发队伍的建设。如政府引领的众创空间,鼓励行业的创意思维碰撞,为福建工艺美术注入新鲜的血液。通过政府战略引导、行业协会协助、大企业带头的平台共享、资源支持、技术孵化的产业孵化模式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创新繁衍平台。通过不断创新尝试,寻求产业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方向,从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3)建立福建工艺美术的评估标准、设立工艺美术评论平台。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均可以通过现有的网站、微信平台、手机APP设立工艺美术评论平台,通过推广优秀设计作品、批评剖析不良艺术作品,引领福建工艺美术的良好发展方向。

(三)健全人才储备模式

据笔者调查了解,目前福建工艺美术主要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的方式为主。从业的技术人员大都美术基础薄弱。比如有着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美称的莆田木雕,目前从事雕刻人员极少有全国八大美院毕业的学生。莆田木雕的创作需要绘制设计与雕刻技术。艺术的魅力在于传承与创新,而创新需要创作者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基础及勇于拓新的思维。故而企业与各美院高校协作的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设立高校传承人培养项目、企业工艺师培养基地、互联网工艺传承人互动课程等。另外,高水平产业管理层人才的储备也是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可以由政府协助行业协会、企业共同解决这一问题。比如,企业管理层线上培训、行业协会组织的短期管理运营培训、微信等移动终端设立管理层经营交流群等。还可以通过政府建立高层次产业管理人才引进机制,由政府引进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管理人才短期或扎根福建,协助产业运营管理。以此提升福建传统工艺美术管理层的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现代技术结合的工艺创新

传统工艺美术主要以传统手工艺加工为主。从设计到创作到成品的完成需要漫长的时间,所谓慢工出细活。然而有些慢工是可以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三维数字处理技术、3DS MAX等技术的结合可以很好的将设计者的想法快速直观加以呈现,而3D打印技术则可以将设计进一步转化为立体展示。大大节省了从创意构思到定稿的时间。再则,通过三维数字技术处理亦可以对部分传统工艺技术进行科学数据分析记录保存,更有利于传统技艺的创新与传承。如通过德化陶瓷烧瓷技术中的用料、烧制温度等记录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可以以更科学的方式寻求最佳的烧制技术、达到最优烧制结果,甚至在传统烧制技术上获得突破。

(五)信息化技术结合的运营模式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7]我国的手机移动终端用户与日俱增。手机客户端的大量顾客群是工艺美术产业不可忽略的潜在消费人群之一。当前有部分小物件工艺美术产业已经通过微店、微信公众号推送产品信息并销售。而贵重精品及大型工艺品也可以探索“O2O”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如顾客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手机等在线了解产品,通过虚拟产品体验及以往顾客点评等,初步了解相关产品信息后确定购买意向,结合线下实体店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能使消费者达到最优的消费体验,也让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更精准。如莆田仿古木雕家具,可以结合互联网上虚拟体验设计。通过使用AR(扩增实景)技术,让用户在家就可以通过3D视觉效果感受到家具摆放在家里的效果和情景,更精准地确定个人所需。

(六)建立工艺美术数据库

互联网与由此而来的数据库密不可分,传统工艺美术数据库可以包括工艺品数据库与市场信息数据库。(1)市场信息数据库。市场信息数据库可以囊括商品销售情况、消费者情况、产品的评价、售后评价、顾客满意度等的统计。如通过消费者情况、顾客满意度等分析可以直观了解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的信息,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也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创作者提供更准确的方向。(2)传统工艺美术数据库。传统工艺美术数据库可以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静态数据库主要以文字、图片的方式记录。动态数据库包括制作影像资料、虚拟场景呈现等。传统工艺美术数据库是运用最新技术手段记录和记载传统工艺美术的技术、艺术、文化等,也是对传统工艺美术最好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一部分濒临消失的传统工艺美术种类的技艺记录,更是极好的传承方式。所以,传统工艺美术数据库的建立意义非凡,当然也是任重而道远。

(七)相关产业的跨界合作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产业转型升级,而跨界合作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跨界合作是指两个不同领域的合作,即指让原来毫不相干的元素,通过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达成互补的效果,从而使产业达成全新的经营模式、产业形态,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动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福建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具有经济形态、产业多样化的特点。福建工艺美术产业的跨界多元发展,自然将带来行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据调查,厦门漆线雕目前发展之所以遇见瓶颈,原因之一在于其题材守旧、造型单一。目前市面上的厦门漆线雕基本是千篇一律的龙凤呈祥题材,造型则以瓶状或盘状居多。厦门漆线雕如要突破目前的困境,可以寻求与厦门旅游文化跨界融合。其创作题材可以拓展,如以厦门城市地标建筑、厦门文化特色标志等为题材的表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赋予其一定的地域文化故事,增加其当代文化内涵。此外,如前所述,厦门漆线雕在运营设计上并没有与旅游产业有效合作。厦门漆线雕行业可以寻求与厦门旅游局达成合作双赢的模式,在一些较为热门的旅游景点如鼓浪屿、中山路设立漆线雕工艺及产品展示区、漆线雕游客体验区等提升产业知名度。这种传统地域文化与旅游文化的有效跨界结合自然将赋予厦门漆线雕以全新的生命。福建工艺美术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将传统工艺美术相关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通过影视、动画作品的形式展示。依托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其知名度,达到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双赢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工艺美术产业内部的创新发展,如德化陶瓷与金银工艺结合的创意设计;莆田木雕可以与石雕或者玉雕相融合的设计,在使用用途上可以由原来的生活日用品、宗教用途、摆设饰品拓展到服装配饰、灯饰装饰上。实现传统工艺美术与产品设计、传统工艺美术与时装设计、传统工艺美术与建筑设计、传统工艺美术与特色乡村建设等众多跨界合作,也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四、结 语

互联网时代是个推陈出新的时代,互联网思维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将作用并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互联网+”这一互联网发展新业态,将继续推进社会经济形态、产业模式不断创新突破。福建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在这一视野下,面对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7],“互联网+”不仅仅是利用网络平台的展示,对于福建工艺美术产业来说更是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福建工艺美术产业的完美转型与跨越。

猜你喜欢

莆田厦门福建
厦门正新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偶”遇厦门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莆田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