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品《昆明的雨》

2018-02-09

中学语文 2018年30期
关键词:韵味杨梅汪曾祺

黄 强

汪曾祺的散文,常常用淡而有味的文字,细致逸趣的语言,诠释了对生活诗意的关照,从平淡中现真情,对民族的生活、民族的思想和民族的文化进行诗意化表达。在《昆明的雨》这篇文章里,文章语言别具匠心,不事雕琢,平达质朴,极具语文的韵味和情致。

一、不事雕琢、质朴平达,文章极具韵味

民族的文化精神即民族的语言,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的诠释。文学作品必须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用“有意味”的语言关照生命的独特,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表达。在这方面汪曾祺先生作出了很好的回答,他用“现代语言观表达了文学作品的民族化表达”。汪曾祺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云淡风轻的诗意语言。读汪曾祺《昆明的雨》这篇散文,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语文之味。

汪曾祺的散文语言是流动的,一旦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东西被触碰,在语言的表达上,如何运用繁复的修辞反而显得华而无实。如在对昆明的杨梅的描写这一段:“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这一段有犹如大白话一样平铺直叙的描写,拆开来看,让人觉得很平淡。但如果反复体味、咀嚼,用“有意味的语言观念”角度去审视,就会感觉到,这正是汪曾祺对昆明怀念之情最平达质朴的表达。在汪曾祺的内心深处,“杨梅”在文本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怀念,由此可见,汪曾祺特有的文化意识深深的蕴含在语言之中。

二、信手拈来、含蓄传神,语言富有流动感

汪曾祺的散文中,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看似信手拈来、无所顾忌、任意平淡。但仔细研读,却会感到意味无穷、含蓄传神。这主要是源于作家创作视角的独特。他创作的源泉,主要是挖掘平民的生活。一个作家,只有深刻的理解某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品牌文化,他的语言才能越有特点。文本中对昆明的特色文化进行了描述,如杨梅、缅桂花、女房东、卖花的小姑娘、各种菌的形状及味道、有关仙人掌的风俗,还提到了了有关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正是运用“闲话式”的表达昆明的烟火生活,才在文章中和谐统一了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使人感觉到宁静、淡薄、平等与和谐。汪曾祺曾经形象的比喻文章语言的运用手法。语言就像“揉面”:“面要揉到了,才软熟,筋道,才有劲儿。”汪曾祺《昆明的雨》中,将写作视角放在“生活世界”,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事物信手拈来。让生活充满了情趣。通过对语言的内在节奏的娴熟地把握,使得语言富有流动感。

三、收放自如,音韵和谐,使文章耐人寻味

在《昆明的雨》中,汪曾祺赋予昆明音律美和节奏美,他甚至将昆明卖椒盐饼子有腔有调的吆喝声谱出曲来。《昆明的雨》语言音韵和谐,对文化自信进行了彰显。汪曾祺认为文学语言的精髓,就是字句的读音,所以他对字句的读音非常重视。昆明的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这个口语化的描述,看似不事雕琢、回环往复,读来却是朗朗上口、音韵和谐。通过组合使用三个形容词,既“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对昆明的记忆进行了直接、简洁和鲜明的表达。一字一顿的“滑,嫩,鲜,香,很好吃”等。不单单对味道进行了强调,还能对文气作了很好的舒张。就连讲的笑话,都是收放自如、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音韵。内容隽永多味、文字简洁精练,是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如对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描述那一段,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的动词,描写了苗族女孩子的语言、动作和外貌,对昆明雨季的柔美,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跃然纸上。由此可见,一篇文章的节奏要贯穿全文,就要揉透文章的主旨,写好每一句话。才能使文章有了劲道,使文章真正耐人寻味。

四、读《昆明的雨》带给我们的启示

《昆明的雨》这篇散文,之所以能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用“以小见大”的视角,审视“凡人小事”。对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进行了极好的诠释,表达了作者对昆明深沉的爱。利用越小的载体寄托感情,就越发凸显了爱得醇厚。在文章中,作者承载感情的载体,有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这些平凡的小生命,都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表达了汪老对昆明生活的热爱。美无处不在,蕴藏在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这些细小的美进行了捕捉,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让人读来妙趣横生、韵味无穷。读完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那丝丝雨滴浸润着我们的心灵,顷刻间,读者会对昆明心驰神往。他在画旁题下的那段文字虽长但很有诗情,如实描绘昆明风俗世态。用一颗真诚的心,对他所生活过的那片土地感受和深深的热爱,不是故乡却胜过故乡。并在文章里,融入了全部的爱与真情,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语文之味。

读汪曾祺《昆明的雨》,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对景物进行观察和描写,如何像揉面那样,反复攒弄,使文章更有劲道,读来更有韵味,真正体会和感知语文的味道。

猜你喜欢

韵味杨梅汪曾祺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清欢杨梅酸
咸菜慈姑汤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杨梅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腊月杨梅红
杨梅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