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待故宫的“慢作为”?

2018-02-09曹保顺

中学语文 2018年35期
关键词:养心殿匠心故宫

曹保顺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为“八朝天子寝宫,皇朝权力中枢”的故宫养心殿,历来游客如织、研究者众。 故宫博物院在养心殿修缮工程中,一“闭关”就是两年多,其间对参与修缮的工匠进行层层选拔、培训,表现出一种极为审慎的态度, 一种饱含匠心的精细, 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从容,这与一些地方的雷厉风行、 火急火燎、大干快上截然不同。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本作文题有助于学生透过当下“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社会表象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深入思考,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从思维训练来说,快与慢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正确认识快与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在写作本作文时要学会辩证分析, 既要突出重点,又不可偏执一隅,不及另一个。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1)慢工出细活。这种慢不是怠慢、轻慢,而是审慎、专业, 不是漫不经心而是做足功课。相对于文物承载的数百年漫长历史, 一两年的准备工作并不算长。所有工匠都经严格选拔、培训、考核、淘汰,最后才“持证上岗”,单单这一条就足见其专业和匠心。(2)欲速则不达。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 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 正所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就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3)切莫乱作为。 盲目重视不如不重视,盲目修文物不如不修。不修,文物的本貌还在那里,待到技术手段成熟会有更优的修缮方案。 以“高度重视”之名胡乱动手,造成的破坏很可能难以挽回。在文物修缮和保护上,务须牢固树立“想好了再动手”“非专业莫轻动”的共识。(5)想好了再动手。文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物质遗产,是不可复得的艺术瑰宝,对文物的修缮应该保持一份手捧珠玉的细致、一种如履薄冰的虔敬,想好了,准备充分了,有把握了再动手。 近年来,一些地方也开始重视文物修缮、保护。但这种“重视”有时过于功利,这种“保护”有时异化成了一种破坏。 (6)时代召唤工匠精神。当今一些企业与个人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 而忽略产品的品质灵魂。事实上,不仅企业发扬了“工匠精神”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头军,全社会都需要“工匠精神”,等等。

【佳作展示1】

该“慢”时就要“慢”

张宇梦

故宫博物院在养心殿修缮过程中时间之久,要求之高,深刻体现出其对文物之审慎,对文化之尊重, 这虽与当今快节奏社会不符,但这种做法却值得肯定!

弘扬大国工匠精神,重视文化的传承。故宫博物院是古人留下来的,里面珍藏着重要文物,凝聚着优秀的中国文化,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地方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背后,体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故宫的修缮,就是文化传承的过程。 此时,就必须要贯彻大国工匠精神,有必要对参与工匠进行层层选拔、培训,因为不论是故宫, 还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都需要我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值得细细打磨。可现在一些地方雷厉风行的做法非但没有对文化进行传承,反而是对文化的摧残,更谈不上大国工匠精神。

不可过分讲求经济效益,而忽略其修建本质。不论何种建筑修建的本质该是修得尽善尽美,可雷厉风行的做法可能会使修筑成果很粗糙, 只是大体上是那么个样子,究其微小之处, 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源头就是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只考虑了修筑此项工程的成本及利润,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文化的传承。近年来一些地方也开始重视文物修缮,但这种“重视”有时过于功利,这种“保护”有时异化成了一种破坏,比如,“最美野长城” 遭水泥硬化,清代古桥“五孔变四孔”等。所以,要像故宫修缮一样,追求细微、极致,不可盲目追求速度。

故宫博物院这种不受外界干扰的从容更是值得肯定。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尽管往事如流,只要我们消除杂念,便寂静安然。”当今社会的主流是“快”,而故宫博物院却没有受世俗的影响,不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故宫博物院能耐下性子来去修缮,并没有违背主流精神,相反,它是这其中的一股清流,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它抛开了世俗,抛开了经济效益,不在乎外界如何看待,在心中修篱种菊,秉承着自己的信念前行。坐的住冷板凳,才能取得不一样的成果。

“两年多的闭关”,其中凝聚着大国工匠精神、文化的传承,以及来自内心的真正平静。它没有大干快上,而是选择了尽善尽美! 它没有选择经济效益, 而是尊重了文化!所以,该“慢”时就要“慢”。

【点 评】

本文紧扣“故宫修缮养心殿闭关”的任务要求,将材料任务自然代入,紧密联系社会现实,鲜明地提出了“该‘慢’时就要‘慢’”的观点, 展现出青年一代学生社会、生活与文化的思考,立意可谓是准确而鲜明。 文章主体部分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从“文化的传承”“修建的本质”“不受外界干扰”三个维度对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文章前呼后应,浑然一体。

【佳作展示2】

细工巧做“慢”经典

谢子莹

故宫养心殿修缮工程历时之长,用心之细,与一些地方的大干快上形成鲜明对比,强烈的差异冲击使我对故宫的敬意油然而生。

瑰宝非一朝一夕,珍藏怎能疏忽大意? 江南的灰白小楼,北方的黄土窑洞,我们的宝藏很多,可真正被珍藏的却寥寥无几。像故宫一样的古建筑绝非一日之功,一砖一瓦都经过先人的精心计算,所以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用十倍的耐心去修补岁月的痕迹。 故宫方的严谨态度,着实可歌可泣:吾拼尽全力,只为你流芳千古;吾熬炎暑寒冬,只为你永垂不朽;吾读古往今来,只为你风韵犹存。 不仅仅是对故宫,对待我们每一份传统文化都应如此。沉在昔日的经典中,潜下心去,感受那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品读瑰宝深处的艺术魅力,既是一份给先人的答卷,也是一盏给后人的指明灯。 故曰:耐过岁月,方得始终。

态度乃成功之本,匠心怎能泛起涟漪?故宫的修缮工匠怀着对文物的敬意, 怀着强烈的使命感,怀着中华儿女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爱意,在研究几晚的位置上钉下一枚钉子,这是何等的严谨,何等的认真。 他们不为外界纷纷扰扰所动,一心只为眼前这座古物,只为使中华文化的大河源远流长。他们不仅仅是一名工匠更是时代前进的指明灯, 纵然信息传递越来越快,纵然世界发展脚步从不停歇,我们也要以工匠精神对待每一件事,以一种严谨不苟的态度对待文化,对待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维修古物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国风的体现,用态度营造严谨的氛围,养成社会对文物的敬畏,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故曰:态度为本,传递匠心。

文化乃国之底蕴,传承怎能草率敷衍?故宫以及每一个瑰宝都是中国名片,在国际的舞台上,文化散发出的魅力使我们大放异彩,正是这些古香古色的文物,使中国的锦缎丝绸翻飞起舞,镂窗拱门暗香盈袖,金戈铁马勇往直前,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这些古人用心血筑造的建筑也是我们的文化, 是绝不能轻视的一部分,是要我们传承的历史珍宝。倘若每一处文化都可得到像故宫修缮一样的保护,我们又何需愁文化丢失的发生呢?故宫对待文化的态度需要我们去发扬、去传承。 为打造中国名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国之魅力添一缕暗香,为历史长河添一支小舟,为传承而严谨求实。 故曰:文化之深,国家之魂。

耐过岁月的沉淀,保持严谨的匠心,尊重历史留下的经典。

【点 评】

这是一篇富有诗意、情感真挚的高分作文。 作者深谙作文之道,以总分总合的结构形式行文,思路严谨,脉络分明;文章主体部分紧扣材料的含意,巧妙地运用在不念旧恶反问句式, 从 “瑰宝”“态度”“文化”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使得文章的观点鲜明而突出。作者十分重视语言的修饰,在形象的描绘中抒发情感,在情感的抒发中渗透诗意,充分显示了考生不菲的才情和深厚的文化功底。

【佳作展示3】

慢者,善也

石梦雅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是否还能像修缮故宫养心殿一样不惜耗时费力、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一件事?而慢者,又善在何处呢?

慢,向来因其词性似褒似贬而颇受争议。 觉其褒义者,喜欢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慢悠悠地做事;觉其贬义者,无法容忍慢节奏,总觉得高效的快节奏才是王道。而我认为,慢是一种态度,一种从容不迫、淡定自若的态度。虽然慢比不上快的高效率,但它会带来比快更高的质量。 故宫,是一项伟大的建筑工程,气势雄伟,华丽壮观,是我国古代皇权的象征,意义非凡。 所以故宫的修缮, 尤其是作为天子寝宫、皇权中枢、 游研者众的养心殿,更容不得半点马虎。参与修缮的工匠不仅要层层选拔,还需进行严格培训,耗时两年多才开始动工。 这种审慎认真、从容不苟的态度,即慢之意义所在。

慢, 能给心一个放松的机会,让紧绷的神经松缓下来;也能给人一个从容认真的态度,去高质量地完成一件事。 修缮故宫的养心殿,不追求高效,但追求高质,所需的正是这种从容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何谓养心,慢者养心。热茶需慢品,煎药亦文火。捧一杯热茶,轻抿小口,香味从舌尖散开,沁人心脾。倘若大口吞下,且不说烫了舌、喉、胃,那一杯香茗需慢品才能知晓的妙处,也只得白白浪费。 古代药方“将药用文火煎”中的“文火”即为“小火”“慢火”。 只有慢火,才能将药中的精华慢慢萃取出来,浓缩在那一碗药汁中,恰到好处。 若用大火沸煎,一味求快,抛开是否煎糊不说,煎出药的质量也不能与文火相提并论。

慢,当然也需要时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故宫养心殿不是一日盖成的,也不是一夜就能修缮完工的。只有肯花时间,肯下功夫,才能尽善尽美。而这时就要有人质疑了:现在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慢腾腾地做事呢? 假如这样的话,应该早就被老板开除了。 而我的意见是,在工作中,无法慢下来做事那就保持一种慢的态度,一种镇定从容、遇事不慌不乱的态度;在工作之余的生活中,再利用闲暇去慢悠悠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把心交给时间,管它地震海啸还是山崩,全都置之度外,心无旁骛,把神经那根弦慢慢调松, 再松……悠闲地散步、泡澡、读书、购物等也不失为让自己缓解压力、慢下来的好方式。

慢者,善也。慢,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还有很多很多。在快节奏的生活中, 你是否能让自己不再紧张、不再焦虑、不再彷徨,在心中修篱种菊,筑一座自己的养心殿,慢下来,慢下来……

【点 评】

这是一篇分析透彻的议论佳作。文章采用了议论文中“层进式”的结构模式,文章开篇,作者即紧扣题目引用俗语,从而话题一转联系现实,运用问句概述材料,引出文章的论点。 文章主体部分,作者结合材料辩证分析了什么是“慢”、为什么应该慢以及如何慢下来,结构清晰,论证严密。 文章结尾再次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文章的语言也自然流畅, 富有表现力,既使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又体现出自己的文笔风采。

【佳作展示4】

闭关修行以“养心”

景含笑

故宫养心殿因修缮工程闭关两年,工匠更是精挑细选,从而展示出故宫惯来的气质, 沉稳宁和,“潜心修行”。

“闭关”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在将代价付给时间和付给利润之间,故宫选择了前者。 不论是疾风骤雨般快速修好,还是和风细雨精心修整,宫殿都在那里,所以不必过于急躁。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将宫殿视为一道视觉盛宴,倘若心急,可能导致“佳肴”无法下咽。《渔歌子》 中的渔翁与故宫颇为相似了,本处俗世,这份悠然使其超然物外;故宫如今作为一景区,虽意为让众人了解其底蕴,难免沾些世俗气。 然而底蕴终究是深厚的,不戚戚,不汲汲,秉着对文化的尊重,“悠然”地“治疗”,间接地稳固了其文化地位。 何况,修缮态度影响修缮结果,从容地做,成品总会被熏陶出些“气质”。

“闭关”是富贵如浮云的淡泊。提及当代社会, 马上会有人想到“效率至上”“利”“忙”等词,故宫博物院也许考虑过急处理、 短闭关,但最终拒绝了这一方式。他们认为比起养心殿获取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其本身的文化价值, 应精工细活,慎重待之,因为修补的不仅是文物,更是历史。反之,因急躁带来疏忽就等同于破坏历史影像,这也是背叛! 伟人之伟,在于做到旁人不能做到的事;故宫之工,在于抛掉别人不能抛掉的利。从现代经济角度思考,舍利换名,从而获取较大的利益, 不失为一种商业手段。可以此类比故宫, 倒显得 “小人”了。三十功名尘与土,淡然地做,多少会激发人们对这座建筑的尊重与认同。

“闭关”是仰之而弥高的敬重。故宫管理人员以故宫为出发点,体现着 “日久生情”。 孔夫子的学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说此话的人,定是先前仰过、钻研过,了解得深入,方觉其博大。 故宫的人整日与故宫接触,耳濡目染也好,特寻资料也罢,心底衍生出本能的赞叹和敬意,愈深陷,愈甘愿。“故宫”不将故宫仅视为“圈钱工具”,才以近似照料的方式修缮。思想可以通过行为及结果表达,在工匠的挑选与闭关时间上传达出的, 是其审慎、尊重。 文章要打动别人,作者要先流几行泪,才有可能;故宫要唤起游客内心的情感,自身需怀揣着敬畏,去扩大这种可能。欲速则不达,追求速度,敬意在何处呢?

社会动如风雷,这份历史遗产以其“慢”,在教我们拾回人的某些本质,学会一种宁和而用心的生活。

【点 评】

文章结合作文材料,以“闭关修行以养心”为题,使得整篇文章富有文学意味。 作者根据文题要求, 结合故宫修缮养心殿的做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从“闭关”和“效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入地剖析了“快”与“慢”的辩证关系,有理有据,材料丰富。另外文章词采飞扬,书卷气浓,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

【佳作展示5】

欲速则不达

赵一博

文明中外的故宫养心殿进行了两年的闭关准备,期间处处显露着审慎的态度与匠心的精细,究其根源“欲速则不达”的理念深入人心。

当今世界,毋庸置疑,肯定是一个快的时代。一些地方对各个工程进行得雷厉风行, 火急火燎,这也进一步反映了时代“快”的特征。但是,在这特色鲜明的“快”中,我们也需要学会静下心来, 慢下步来, 去悉心品味这个时代的内涵,去踩下更加坚实的脚印。就如同故宫养心殿的长时间修缮,时间的长久并不意味着对工程的怠慢,而是去追求更深层次的内涵。审慎之态度,匠心之精细,这些更应成为人们当今的追求,心中的目标。 一味地快只是变相地在拖慢,而一步一个脚印确是快的另一种表现。静下心来吧,欲速则不达!

快与慢其实是相对而言的。人们心中所认同的快多数是任务的短时间完成。但这忽略了完成的效果与意义。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对公路的修建非常重视,尽管拥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但仍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去修筑,其结果便是长久的怡人怡民。但在我国某些地方一味追求效率,换来的却是不久后的“满面疮痍”和人民的强烈抱怨。 这其中的快与慢已经很明显了。放眼我们的故宫养心殿,长达近三年的准备,再加上历时两年的修缮,其结果注定是怡人的,注定在几年后大放光彩!在快的时代追求的是难以达到的“匠心”,是难以拥有的“审慎”。在快中我们更需要显现出“树叶在风中迷乱, 而我却能视而不见”的风姿!

追求精诚的品质,是对我们目标的一种升华。故宫的修缮工程亦是如此。在达成目标后更是对我们精神的一种愉悦。 快中寻慢,是对高品质、真质量的一种坚信,一种期许,为了达成这个要求,那就需要想想我们最初的目的是什么,想得到的又是什么。 “不忘初心”,这句话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因为这样我们才可能拥抱“方得始终”。当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时,这时你的关注点将不再是何时才能完成,而是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细心地去完成每一个环节。 匠心精神,是当今国家繁荣富强的一个主要因素,一个强大助力。

快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我仍拥有一颗不躁动的心,因为“欲速则不达”。

【点 评】

本文很好地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条分缕析,文思流畅。开篇紧扣材料和标题,引出议论的话题;然后文章主体部分,作者联系当今的“快”的社会现实,对快与慢进行辩证分析,指出“一味地快只是变相地在拖慢”“快与慢其实是相对而言的”“快中寻慢”,最后再次点题,升华观点。综观全文,纵横拓展,捭阖自如,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猜你喜欢

养心殿匠心故宫
养心殿
雪中故宫
记录养心殿
养心殿修缮二三事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致敬匠心
老艺人的匠心
故宫
故宫大探索
宝岛上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