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媒体在自然灾害事件报道中的使命担当
——四川泸定广电媒体在自然灾害报道中的新闻实践

2018-02-09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渡河汛情防灾

(泸定广播电视台,四川 泸定 626100)

一、发挥地方媒体优势,做好灾害预警和灾情报道,疏导公众焦虑情绪

自然灾害事件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对当地政府危机应急和处理能力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地方媒体与自然灾害事件和身处困境中的社会公众联系最为直接,在自然灾害应对中,特别是在灾害发生后的信息传递和中后期灾害处置、缓释公众焦虑情绪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2018年7月份,由于受一个多月持续强降雨影响,泸定大渡河水位持续上涨,严重威胁大渡河沿岸群众的生命安全。7月9日14时30分,大渡河流量达4830立方米/秒,水位达1312.11米,超出保证水位,泸定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将应急响应级别调整至二级。7月11日晚,泸定县大渡河流量达5760立方米/秒,泸定大渡河流域再迎洪峰。两次汛情造成泸定县10个乡镇直接经济损失约250余万元。

刻不容缓的汛情,不仅考验党委政府的应急处置能力,更考验媒体快速应急报道机制。对于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报道,首先在第一时间发布灾害的地点、强度、伤亡、进展和救援等具体信息,所以报道体裁在初期总体上以消息为主。泸定电视台及其新媒体红色泸定微信平台、泸定县委宣传部《泸定之声》微信公众号等立即作出应急反应,派出多路记者,赶赴县委办、政府办、防灾减灾局、气象台、水文站等相关部门了解气象讯息、防灾减灾预案等,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消息及防灾减灾知识。

7月11日,泸定普降暴雨,加之泸定电站泄洪,洪峰过泸定境内,大渡河激浪滔天。“上游电站泄洪,泸定城将万复不劫。”“持续强降雨,洪水已淹没泸定桥。”一时间,网络朋友圈谣言四起,泸定人心惶惶。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如果传统主流媒体信息缺失,受众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自然会将信息获取的第一选择转向网络或手机等新兴媒体,这样的后果除了导致流言四起外,还会造成主流媒体公信力的丧失。泸定主流媒体牢记职责和使命,坚持从舆论引导效果出发,健全新闻报道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采写能力、策划水平和传播效果。突出时效抢占主动权,当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时,谁能够第一时间进入现场,谁能够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谁就能先入为主占据信息影响高地,把握住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泸定地方媒体在全力以赴做好防灾宣传报道的同时,联合甘孜日报社、甘孜州广播电视台等州级媒体参与泸定抗灾救灾报道,形成了州、县主流媒体共同发声,权威、主流报道的宣传大格局。

二、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正确引导,打赢救灾抗灾舆论战

“目前,大渡河泸定段流量达到5700立方米/秒,根据有关水文信息,今晚10至11时,峰值将达到5900立方米/秒,请联系各乡镇的县级干部马上到乡镇指导巡查和群众安全撤离工作,绝不允许有半点松懈和侥幸。……”7月11日晚6时,泸定电视台和泸定县官方微信公众号立即发出预警新闻,引导全县群众科学避险。

与此同时,泸定主流媒体与甘孜日报社、甘孜电视台多路记者连夜奔赴汛情较为严重的乡镇采访。汛情紧急,泸定县委书记陈廷全连夜组织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分析研判大渡河上游和县域内雨情、水情,了解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急准备情况,安排部署应急防御工作。要求全县上下加强值班值守、巡查检查和应急避险工作,确保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泸定县政府县长祝邦文要求县乡村党员干部和民兵等应急力量加大沿河巡查,随时待命,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已经连续3天持续工作的县级干部全部连夜奔赴各自的联系乡镇。为应对自然灾害,泸定县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组织指挥体系,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依托县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和防灾减灾部门开展信息预警发布工作,组织乡镇、村组上下联动,开展防汛抢险救援。依托当地民兵、党员先锋队、基层组织等成立了应急队伍,提前储备了机具、抗灾抢险物资等,建立了完整的抗灾抢险预案和乡镇重点险工险段监测人员明白卡制度,确保了信息畅通、组织有效、预防到位。

泸定县加郡乡安家湾村是大渡河泸定段距离河面最近,从7月9日开始,大渡河水位猛涨,该乡沿大渡河的5个村受到威胁。但由于做到了监测预警到位、物资储备到位、队伍组织到位、转移疏散到位,并在最危险的安家湾村设立了三个观测点,组织人员24小时值守,提前转移了7户村民。接到县上的通知后,全乡投入应急抢险人员200余人,紧急转移了4户村民,实现了小损失、零伤亡。乡上整合乡村两级力量,采取电话、微信、鸣锣、喊话等种各方式进行预警,确定了通讯畅通和通讯中断后两种不同的预警方式,有效提高了预警的准确率。在全乡16个地灾隐患点安排了专人值守,做到有的放矢。

“这是20多年来我见到的最大洪水,11户村民之所以能成功避险,主要得益于县乡村组织有序、信息畅通和平时的预警演练。”安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倪勇告诉媒体记者,县乡村防汛微信群里发布的实时信息是这次避险成功的关键,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县上每年都要组织乡村开展应急演练。两个月前,安家湾村就成功举行了一次防灾演练。

在这次自然灾害应急报道中,泸定州县传统媒体和官方新媒体平台共发送60条新闻稿件,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示了泸定干群万众一心抗大灾,大汛无大灾的抗灾防灾经验。在这次报道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新闻从业人员迅速、准确地查明基本情况,并立刻采取行动,以最快的速度发出及时、恰当的报道,因为事发现场的很多场景、情节、图片影像素材转瞬即逝,错过了便没有重现的可能。新闻从业人员只有率先到达事发现场,获得第一手材料,才有可能在媒体报道竞争中胜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缺一不可。

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时刻牢记社会责任,及时、全面、客观地进行报道,充分满足民众的知情权,避免因信息不明导致谣言流传、民众恐慌。同时,媒体还要加强与公众及政府间的交流、沟通和理解,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仅要及时报道灾情,还应报道地方政府抗灾救灾处置能力及各级干部在抗灾救灾中的表现,从而提高媒体的美誉度和公信力,为及时传递信息、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编辑:古缘)

猜你喜欢

大渡河汛情防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大渡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化及环流特征分析
相比1998,今年汛情有哪些新情况
汛情形势严峻,各地受灾严重
水电样本:大渡河的智慧化应用
汛情严峻,环保部门全力确保环境安全
国家防总:有力有序有效应对超常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