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对策思考——以漳州市中小企业为中心的考察

2018-02-09王仁华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漳州高质量企业

王仁华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对策思考——以漳州市中小企业为中心的考察

王仁华

(漳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福建 漳州 363000)

立足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针对当前漳州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阐述促进漳州中小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列举主要做法、剖析存在困难和问题,提出从确立发展战略、完善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实施创新驱动、营造发展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富美新漳州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与探索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质量发展,是指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1]。就漳州而言,中小企业是建设富美新漳州的生力军,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作用无可替代。迈入经济新常态,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更加明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只有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促进漳州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2018年8月20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从福建看,中小企业创造了约57%的税收,61%的GDP,73%的科技成果,82%的就业岗位,99%以上的企业数量[2]。从漳州看,目前中小企业数超6.5万家、个体工商户超28.6万户,创造了60%以上GDP,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占据企业总数99%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培育“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更要重视发展“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对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漳州来说,中小企业遍布一、二、三产业,是经济的血脉、衣食住行的提供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小企业是大企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漳州现有的绝大多数大企业都是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上成长起来,没有中小企业的增长,也就很难有大企业的形成,没有为数众多中小企业的支撑,漳州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足够的后续力量。因此,必须把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漳州经济发展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支持更多个体工商户转企业、规下中小微企业上规模,使其成为漳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二)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漳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一个地方的“经济生态”、发展环境好不好,关键要看中小企业的创新力、活跃度和贡献率。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都把创新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漳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中小企业已成为活跃市场经济的积极因素,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基础和最活跃的主体,70%以上的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创新更加活跃,创新领域不断扩大,漳州目前已形成石油化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四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4+4”产业格局。截至2017年底,全市规模工业企业2 254家,其中大型企业41家、中型企业350家、小型企业1 763家、微型企业100家;中小微企业数量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98.2%,实现增加值985.8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77.2%。由此可见,目前中小企业已占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以上,漳州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就必须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驱动作用,激发释放中小企业的潜力和活力,以此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杠杆。

二、漳州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一) 主要做法

漳州市历来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在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迈向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有力的举措,取得较好成效,值得借鉴。

1.强化政策保障。漳州市历来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先后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扩大融资、创建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开拓市场等方面给以大力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为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破冰前行。比如,2013年出台《漳州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2014年出台《漳州出台关于推动中小企业进入场外市场挂牌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出台《漳州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2016–2020年)》;特别是为推动食品、智能制造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到一业一策、精准帮扶,提升创新能力,出台了《支持食品产业做强做大的八条措施》和《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六条措施》。

2.帮助拓展市场。坚持线上、线下联动,打响“漳州味”品牌。线下方面,组织中小企业名优产品参展,从2009年起每年组织200多家企业赴省内外举办“福建漳州名优产品展洽与订货会”,累计实现现货交易、合同交易和协议交易总金额超30亿元;每年赴境外举办“漳州味•世界行”系列活动,设立国际营销网店,提高我市产品市场占有率。线上方面,重点打造“漳州味网上行”“阿里巴巴•漳州产业带”“淘宝特色•漳州馆”等电商平台,为漳州传统企业与消费者实行网上交易提供了便利通道。

3.强化融资扶持。积极创新对接方式,加大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开展以“助保贷”“小贷险”、无还本续贷为主题的银企对接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召开10场银企融资对接活动,参与产融对接的中小企业655家,拟授信资金额度311亿元,现场签约企业174家,授信金额180亿元;同时,鼓励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规范发展,服务中小企业融资。

4.支持企业创新。实施企业创新发展战略、质量强市、品牌战略,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加强品牌的顶层设计,扩大自己的品牌优势,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环境,支持和引导更多品牌企业走出去,输出优势产能。连续举办三届工业设计大赛和十多场工业设计讲座,2017年起每年组织2场“八闽杯”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推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创新大赛成果落地转化,壮大工业设计产业。截至2017年底,全市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2项,漳州市政府质量奖5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企业5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企业39家;高新技术企业154家,省级企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43家,全市科技整体发展水平位居福建省第四。

5.发挥产业联盟作用。为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整合提升产业链,促进产业有序良性发展,组建了模具、钢铁、汽车汽配产业联盟,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促进联盟会员共同开发市场、共享产品、技术、信息资源,实现抱团发展。2016年,成立了汽车汽配、钢铁产业联盟;2017年,成立了漳州市模具、家居产业联盟。如汽车汽配产业下属会员企业36家,钢铁产业联盟会员企业33家,模具产业联盟会员企业90家,基本涵盖本行业的上、中、下游企业。

6.推进校企合作。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拓展校企合作成效,破解企业用工难、技术难问题,促成大通互惠、明鑫智能等企业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点对点用工对接,推动产学研深度对接融合。目前漳州有58家企业与省内外54家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对接关系。其中:2017年,漳州市经信委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公布第一批16家包括机械、汽车、电子、食品、化工等领域的校企合作试点示范企业。

(二) 存在问题

通过深入部分中小企业调研,发现漳州中小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以下四个主要不足:

1.科技创新驱动不强。一方面,漳州多数中小企业仍以劳动力为主,机器换工水平不高,技术上迫切要求加快创新。“两化”融合步伐迈得不快,自动化应用水平不高,企业迫切降低劳动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应用进程偏慢,影响企业竞争力提升;产学研方面薄弱,科研成果转化成效不明显。以漳州食品企业为例,截至2017年底,食品工业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仍空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高新技术企业12家。另一方面,漳州电子商务发展起步晚,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整体发展电商氛围不浓,企业应用电商触网升级意识不强,特别是跨境电商偏少,一定程度影响产品销路。

2.企业资金压力较大。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制约漳州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难在银行收贷压贷现象依然存在,金融产品不够创新、不够多样;漳州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水平低、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资信不透明,上市步伐迈得不够快。部分企业反映当前生产正常、订单充足,但因资产重组、房产办证等因素影响了上市进程。如经摸底调查,目前漳州全市涉企未补办不动产权属登记的地块有600多宗,截至2018年9月底,仍有300多宗在持续跟踪办理,一定程度影响企业融资。贵在融资成本、用工成本不断上涨,漳州中小企业承担着过重的融资成本负担,直接融资比例过低、渠道过窄、成本过高,部分企业反映当前银行对企业资产评估偏低,企业固贷额度抵押率偏低。如漳州机械装备中小企业属于典型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当前银行信贷趋紧、民间融资成本偏高、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滞后等因素,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特别是处于初创期的企业资金尤为紧张。

3.创业环境不够优化。漳州企业用人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周边生活配套不够完善,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企业高级专业人才的子女上学难问题依然存在,校企合作办学不够精准,特别是漳州石化技术管理和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石化高层次人才。各级政策覆盖不够全面,企业没有真正读透用足,有些要求地方配套的资金扶持政策不够到位。漳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由于起步晚、缺经验、少人才、底子薄,资源整合不够到位,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至今仍未能真正把经信等经济部门相关服务企业资源整合进平台,与县一级经信部门、开发区、行业协会联动不够紧密,对企业调研不深、企业需求不明、针对性措施不强。

4.竞争能力有待提升。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技术差、产品低端、基础薄弱、发展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市场议价能力弱,竞争能力不够强。漳州中小企业大多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或服务附加值低,面对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弱,一旦行业周期波动,无法应对和消化上游各类投入成本的变动和增加,在用工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很难将上升的成本转嫁出去,造成利润下滑、压缩甚至亏损。如漳州食品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基本以初级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为主,处于产业链价值分配的低端,遭遇中美贸易战时深受影响。钟表企业在国内同行中竞争激烈,为了生存甚至出现平进平出进行销售。

三、推进漳州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时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并一直在想办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从经济学意义看,在微观层面,主要是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中观层面,主要指产业和区域发展质量;在宏观层面,主要指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通常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从投入产出关系来看,高质量发展指的是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的发展[3]。因此要实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依靠中小企业提供强大动能,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转变企业家理念思维、激发企业创业热情,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1.确立中小企业优先发展战略。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确定“中小企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原则,加快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国家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明确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促进中小企业的职责和任务,并首次明确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法定地位,对各部门各司其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出工作要求。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成立了由刘鹤副总理担任组长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福建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省长担任组长、常务副省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副省长担任副组长的福建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的落实,研究协调全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漳州也应尽快成立由市政府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的漳州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协调全市中小企业工作,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综合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作用和漳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职能,针对性配套出台中小企业扶持措施,在财税支持、融资促进、创业辅导、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权益保护等方面予以全力保障。

2.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法律法规范围内,为中小企业的设立、生存及发展提供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网络[4]。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上完成了中小企业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福建省构建了“1+9+32”(1个省枢纽平台,9个设区市综合平台;32个产业集群平台)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经过两年多运营服务,取得较好成效。在这方面,漳州相对底子弱,起步晚,目前仅搭建1个市级综合平台和云霄光电、漳州电动门窗2个产业集群平台,其余服务平台较为分散,特别是县一级平台基本空白,尚未形成合力。国际经验告诉我们,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下阶段,要深入贯彻《关于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有效运营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7〕187号),在做大做强市级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推动县区各地经信部门和开发区建设相应的综合服务平台,与全省平台网络互联互通,把服务延伸到县一级、到企业,让服务网络体系覆盖全市中小企业。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资金是企业发展血液。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多层次融资平台,加强政银企合作交流,大力扶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要加大财政支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企业创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和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全市工业企业的融资,积极参与运作企业的并购、重大改制等改革事宜,参与全市工业园区的经营资本运作,推动漳州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二要鼓励中小企业场外上市融资。尝试改变当前单一依靠银行贷款融资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进入新三板,进行场外融资,撬动资本市场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基金投融资“四两拨千斤”作用,推动更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落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融资服务,让更多的企业上新三板、上股市。三要创新融资产品。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并以漳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搭建“产融云”平台,重点签订一批类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及时提供针对性融资方案,拓展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效,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政银企对接会”。

4.实施技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推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当前,漳州工业内生动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必须实施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双创” “互联网+”为驱动,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增强对制造业的服务支撑能力,打造经济升级版。一要创新技术和产品。注重企业创新能力培养,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选好优势产业,差别发展,防止趋同。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引导中小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增强技术创新活力,加快技术创新进程,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更多企业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技术中心。二要创新品牌培育理念。大力投资能够崛起的本土品牌,引导企业扩大自己的品牌优势,加强品牌的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环境,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三要倡导工匠精神,引导各行业下大力气把产品做专做精做优,在全社会弘扬以质取胜的价值取向,同时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扩大市场的占有率,为漳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分。

5.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漳州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强市,需要大项目、大企业支撑。中小企业是区域产业集群和商业集群的核心力量,而每一家大企业也都是从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为此,要破解中小企业竞争力弱、抗风险低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把中小企业作为工业强市的一支生力军,在优势产业中培育一大批有成长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一方面,要立足一批骨干中小企业,上牵动性强的大项目、高附加值项目,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工业项目,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层次。另一方面,要克服现有基础、资本、技术、人才等局限以及本土企业的自长性等不足,走招商引资的道路,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大力兴办一批中小企业,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如持续用好省民企对接平台,改变“捡进篮子就是菜”“是菜捡进篮子里”理念,主动“提着篮子去挑菜”,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龙头100强企业,有效落项目、引企业、补缺失,力争用较短的时间使漳州的产业链更加完整。

6.突出企业人才为先。中小企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还是靠企业人才的支撑,取决于企业人才的竞争力。针对当前中小企业高端人才引进难、技术工人难留住问题,必须清醒正视漳州与厦门等先进地区的差距,切实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上下功夫,想办法让人才和技术工人想来漳、留得住、做得好。一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人才引进的政策文件,对高端人才、技术工匠、大学生引进要舍得给政策、给待遇,主动关心关怀,特别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方面要给予倾斜,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创业创新。同时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区的配套功能,优化工作环境,丰富园区业余生活,让他们干得欢心,住得舒心。另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围绕4+4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加快培养漳州产业转型升级急需人才。比如,针对工业企业用工难、“工匠”少等问题,组织工业企业进校园举办专场人才对接会、招聘会,为企业招纳人才提供平台服务;深化校企双向交流合作,支持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企业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到工业龙头企业挂职任职;坚持企业需求导向,深入开展产学研用互动对接,推动工业园区、产业联盟与职业院校、职教集团深度融合,加快培养特色产业技能人才,促进政校企、产学研的精准对接和有效融合。

7.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良好的创业和经营环境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只有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才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壮大。一要加强政策引导。深入贯彻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及省市有关精神要求,建立漳州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绩效考核体系,从政策支持、财税支持、金融服务、市场开拓、权益保护以及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二要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落实一系列惠及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的税费政策,大力整治违规涉企收费行为,保护中小企业正当权益。贯彻《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涉企检查活动的通知》(闽政办〔2016〕48号)精神,根据漳州实际,制定可操作性的贯彻意见,如建立涉企检查备案机制,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行为。三要打造“市政府政企直通车”。引导企业通过“省政府直通车”表达诉求、反映问题,推动开通“漳州市政府政企直通车”,探索推动搭建县级政府直通车,让中小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打通解决企业问题的“最后一公里”。四要推动中小企业“上云”。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是当前大势所趋。为此,要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加快推动中小企业大胆尝试运用信息化软件和工业互联网,通过全面实施企业数字化实现升级转型,增强企业的持续性核心竞争力,打造漳州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8.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小企业能不能持续保持高质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家精神是内涵实质,作用特殊。漳州有着悠久的工商文化和深厚的工商精神,形成了“闯天下、重实业、善经营、守信用”为特征的漳州海商文化。漳州海商文化的核心和实质,闯天下、重实业、善经营、守信用,这就是一种创业文化、市场文化、创业精神,对当今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为此,政府要着重挖掘和宣传以“闯天下、重实业、善经营、守信用”为核心的漳州海商文化,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弘扬漳州企业家精神,全面提升企业家素质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进一步加大企业家培训投入,如将企业家培训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分行业、分重点进行培训,大力支持和全面提升企业家素质,力争至2020年, 培育一批代表漳州制造业新形象的名牌产品、名片企业和集群品牌,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和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大企业强国,小企业富民。实践经验表明:中小企业是经济的摇篮,做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就是为中国经济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建设富美新漳州,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中小企业为基础,提供强大动能,全力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1] 李伟.人民日报财经问道:高质量发展有六大内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1-22(3).

[2] 林先昌.福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措施解读[E].东南网,2018-09-17(原创新闻).

[3] 王一鸣.高质量发展十策[N]. 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完成三个转型—高质量发展十策,北京日报:2018-04-02(13).

[4] 郭玉冰.山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1):52-55.

(责任编辑:黄文丽)

Practice, Countermeasures and Consideration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SMEs ——A investigation of SMEs in Zhangzhou

WANG Ren-hua

(Zhangzhou SME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Zhangzhou.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roles of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Zhangzhou, carries out the importance practice, analyzes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establish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improving service system, increasing financial support, implementing innovation-driven and creating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ich,Beauty and New Zhangzhou”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2018-10-15

王仁华(1977—),男,福建漳浦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1673-1417(2018)04-0058-06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8.04.0012

F276.3

A

猜你喜欢

漳州高质量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南康漳州龙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福建漳州面煎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