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考

2018-02-09王碧宝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理想信念信仰

王碧宝

坚定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考

王碧宝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坚定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使之坚定不移跟党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在读大学生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第一批进入高校的学生,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性,在读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党的十九大;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信仰之于中国共产党、之于新中国、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从2018年9月起,在未来二三年内,在读大学生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独特群体将成为高校校园的主力军。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究在读大学生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实质上回答了如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几个优势

第一,生逢新时代。在读大学生出生于 21 世纪,“信息化”“人工智能”等之前各个历史时期从未出现过的词汇,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时代特征[2]。他们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第一批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在十九大精神的要求引领下,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成为他们开启大学生活的全新“装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幕在他们面前徐徐拉开,时代的荣光与历史的重任迎面扑来。这种超强的时代画面感,与入学教育、2018年开学第一课中时代新人、“工匠精神”“中国制造2025”等高职院校大学生特有的体验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于他们的内心深处激起了一股强大的动力,激扬青春梦想。

第二,思想更自信。虽然在读大学生受国际社会多元社会思潮以及自媒体快速发展带来的时代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三观”是正的,主流意识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或自发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描述:“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开阔、开放自信,是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他们用亲身经历感知国家的发展强大,感受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生机勃勃的强大生命力,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三,体系更健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题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讲话,深刻地回答了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在2018年五四青年节做了《把最美的青春答卷献给人民》及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照亮人类历史进程的壮丽日出》的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为什么要以及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寄予了厚望;教育部于2017年印发了《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8年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组织召开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等,对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战略性、思想性和针对性的部署要求。这一份份殷切的期望寄托和一份份严格的规范要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健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逐步完善了青马工程培养顶层设计。

第四,阵地更坚固。思政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阵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以来,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纷纷在原有思政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使得思政理论课教学从教师队伍建设到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有了有力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有了明显提升。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抓好思政理论课教学这一主责主业基础上,还承担起了学校新思想大学习、大宣讲、青马工程、地方红色文化研究、工匠精神研究等有关学校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大量工作,拓展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为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培养拓宽了渠道。

第五,活动质量更高。校园文化活动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不断加强,各高职院校进一步严格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审批程序,逐步规范文化活动的内容、方式,活动效果明显增强,改进了以往高职院校文化活动散乱杂等长期存在的问题。这种改进净化、美化、优化高职院校文化环境,为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创设了有益的空间。

二、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困境

中国大学生必须坚持的唯一的正确的政治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倡的[2]。在长期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通过对比,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对在读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既有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由于当前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带来的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明确、对马克思主义本质认识不足、以及高职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会呈现出复杂的现象包括情绪反感与理智默认的交杂、抽象反对与具体赞成的不统一、口头上抛弃而行动上坚持的表象上的矛盾性等[3]。而这些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有关。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城乡、民生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也跟着发生明显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尚未完全定型。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在读高职大学生面临政治意识形态多元性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唯一性存在的矛盾。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

二是与在读高职大学生青年自身个体有关。从总体上看,高职大学生普遍存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情况也不尽相同,产生了不少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如认为只有入党才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员才信仰马克思主义等功利性思维。

三是与高职院校长期存在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关。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定位、办学理念的影响,长期存在重视技术传授而轻视人文社科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边沿化,学校不重视、学生没兴趣、老师没热情的恶性循环,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差。

三、坚定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探析

尽管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是国家、社会、高校,乃至大学生自身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但高校的作用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探索坚定在读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尽快改变以往重技能传授而轻思政教育的传统弊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进行系统重构,以帮助在读高职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以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引人生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4]。

第一,占领主阵地,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基。当前,思政理论课仍然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阵地,必须牢牢占据。但不可否认,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形式单一”“理论难度大”“课程安排不合理”等原因使得学生接受程度不高[5],甚至产生厌倦逆反情绪。从总体上说,要上好成为主力军的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如果不解决“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前提性问题,就难以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在理论自觉与自信基础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实际,讲深讲透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等基本问题,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夯实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基。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氛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在读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严格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形成大思政格局为目标,整合党工部、思政部、学生处、团委、院系等各方资源,推进青马工程。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正面宣传,加大对网络平台管理,形成有利于帮助高职大学生确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良好局面。

第三、实现融会贯通,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成就出彩人生。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已经成为时代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一系列内容,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对技术人才综合素质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大学生必须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武装自己,既要脚踏实地学习本领增长才干,又要仰望星空涵养精神提升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第四,以实践为载体,创设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活动空间。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能增进现实的理解,深化理论认识。党的十九大以来,各高职院校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举办了很多旨在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比如暑期三下乡实践、组织新思想学生宣讲队、表白马克思、马克思著作读书月、地方红色文化传承、工匠精神评选等。这些主题实践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主渠道的有力补充,在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空间的同时,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增进了认同感,提高了精神境界。

第五,创新工作方法,提升高职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效性。高职大学生处在一个物质、精神、文化上充满选择的时代,他们个性鲜明、思想独立、自我意识强烈、极具竞争和创新意识,但他们又缺少辨别力、抗压能力差,这些特点决定了坚定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包括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社会阅历、个性特点的前提下, 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制化”教育引导;不断强化教师自身素质,开始无障碍沟通平台;与本校实际相结合,通过“定制化”“人性化”管理、服务、教育,真正帮助学生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确实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坚定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长期系统的研究课题,必须要加强对在读大学生群体研究,尊重教育规律,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激发起他们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让马克思主义信仰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1] 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2] 贾劲松.加强“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学周刊, 2018(34):26-27.

[3] 孙婉,杨坤,许勇.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J].经济师, 2018(10):197-198.

[4] 徐梓彦,双传学.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魅力何在?评《马克思主义魅力与信仰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8(5):131-132.

[5] 沈壮海, 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35.

(责任编辑:黄文丽)

A Few Thoughts On The Marxism Belief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ANG Bi-bao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jian, Zhangzhou, 363000, China)

He ideal guides the direction, the faith decide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To strengthen the marxist belief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nd make them follow the party unswervingly is the top priority of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st-2000" is the first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entered the university after the convening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research of "post-2000"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arxist belie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arxist Beliefs; The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new era

2018-09-20

王碧宝(1979—),女,福建漳浦人,讲师,公共管理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673-1417(2018)04-0008-04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8.04.0002

G711

A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想信念信仰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