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有效教学的深化策略

2018-02-09张中友

中学语文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课堂效率

张中友

笔者认为:所谓课堂有效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下,所进行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某种启迪或精神愉悦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密切甚至完美配合的课堂教学。所谓“深化”,就是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是教学效果尽可能的最大化。所谓“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化策略”,就是在中学语文课堂里,老师使用的一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或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那么,中学语文课堂使用哪些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投影仪、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投入使用,因它本身的先进性、直观性、便捷性等特点而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2017年,我在论文《给语文课装上有力的翅膀——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中说过,“我觉得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因其形象生动,视听结合,增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积累量和学习效率。”由于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投入使用,一些教学课件因使用了动画等技术而变得十分精美,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耳目为之一新,兴趣高涨。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想偷懒都不行,想不学都做不到。

二、借助信息技术,加大教学容量

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度的,因而这样的有效课堂或者高效课堂也是不完美的,因为单位时间里的效率不高。所以,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最好借助信息技术,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加大教学容量,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执教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最后拓展延伸时,就把这首词与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阅读,让同学们明白二者的异同点,掌握了二者使用语言的特点和所表达感情的异同。

三、巧用教学艺术,增添课堂魅力

巧妙设疑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不错的艺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学生都有好奇心理和求知的渴望。通过巧妙设疑,可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迫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激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推动教学进一步深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例如,我执教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在分析完下阕之后,巧妙设疑,适时抛出一个问题:寄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而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为什么?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一般游子的忧愁是不能回到故乡;而这首词中的游子,却是能回故乡,但由于故乡战乱的原因不能回,这种愁苦就比一般游子更为深广。这首词的主旨,是在描写江南好的背景上,述说作者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正是突出了这个主旨。

四、优化教学语言,打造诗意课堂

一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课堂上一定要斟酌并组织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精准激情、清晰精炼、诙谐幽默、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这对于提升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精准的语言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量;教师激情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调动课堂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幽默的语言能够增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中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记忆所学的知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联系生活、顺口溜或歇后语、夸张的表演以及故意设置陷阱,先扬后抑等方法来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打造诗意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立足素质教育,着眼学生未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来进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乃至终身发展服务。所以说,中学语文课堂如果能够立足素质教育、着眼学生未来的话,就等于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突出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学生也就会积极投入而全神贯注,这样的课堂能不高效吗?

总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果能够综合运用上述一些教学策略,就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使效率尽可能最大化。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语文课堂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迈进中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真境地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跟踪导练(一)2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