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一个人种一片森林

2018-02-09代蕊

莫愁 2018年2期
关键词:沙地树苗竹子

文/代蕊

种下种子也种下梦想

故事发生在印度东北部。那里有一条大河,每年雨季,这条河都会发大水,淹掉沿岸的不少民居和农场。大河当中有一个小岛,叫马久利岛。贾德夫·派恩就出生这个小岛上,很小的时候,他经常和玩伴一起到马久利岛上玩耍。他们一起躺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丛中,听着鸟鸣,畅谈梦想,觉得这就是天堂的样子。

1979年,随父母移居的少年派恩回到了久违的马久利岛。为了重温小时候的场景,他一个人兴冲冲地划着小船到岛上去散步,但映入他眼帘的却是一副衰败景象:流水冲击,使得岛屿一片狼藉,许多蛇被洪水从洞中逼出后,死在没有树荫遮盖的暴晒中。派恩坐在岸边抚摸着早已干枯的蛇的尸体,眼泪顺着脸颊滑落。

回家后,派恩从长辈那里得知,马久利岛在每年季风时节都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河流岛屿,河水上涨后,冲毁房屋和农田,流水和沉积物正从岛屿两岸慢慢吞噬着岛屿。在过去的70年里,它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二,而且有专家说,再过20年,这个小岛就会从大家眼里完全消失。

派恩跑去找当地政府,政府官员说他们已经做了很多的规划和防洪策略,并在岛上用沙袋和混凝土修建了堤坝。派恩问:“好好的河滩,怎么就不种上点东西呢?”很显然,大家对于他的问题并不重视,“沙地上什么也种不了,我们也没有办法啊!”

派恩认为,自然的方法会比政府的防洪计划更为有效。当地森林管理部门告诉他,沙洲上无法植树,可他仍然决定试一下。

回家后,派恩缠着村里的长辈说:“这样下去不行,长此以往,马久利岛会彻底消失啊。”长辈们并不能理解派恩的想法,安慰性地给了他几十棵竹子苗:“在河滩上种点竹子,也许蛇就不会死了。”派恩暗自发誓,要种出一片新世界。

从那时候开始,乡亲总能看到派恩在河边沙地上种树的身影,他拿着木棍在龟裂的土地上抠出个小洞,然后插入幼苗,再浇水。竹子、木棉、凤凰木,这些在印度十分常见的植物,在派恩的努力下,第一次在马久利岛上扎根。

派恩早晚给树木浇水、修剪,从长得快的竹子到价值高的柚木,他种得越来越多。慢慢地,沙地竟出现了树林的模样。

种出一片森林

随着种植区域的不断扩大,派恩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灌溉树苗成为派恩最头痛的问题。每天他都早早地提着水桶依次去灌溉树苗,很多时候他一整天才灌溉了几百棵小树苗。

一天傍晚,派恩没有像往常一样结束工作后就回家,而是一个人沿着马久利岛走。“水的问题不解决,再耐旱的树苗也撑不了多久!”他抚摸着这些蓄势待长的树苗喃喃自语道。不远处,有几只小鸟不时地在破裂的竹子槽边跳来跳去,派恩走进一看,原来是竹子槽里蓄了一些雨水,小鸟们正在喝水呢。

派恩一拍脑门,望着眼前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心满意足地笑了。第二天,他提着刀进了竹林。他在每株树苗上都搭了一条竹轨道,上面放着泥巴做的罐子,罐底有洞,盛在罐子里的水滴在竹子做的轨道上,再慢慢流到树苗上。他把这称为“竹子浇水系统”。

“竹子浇水系统”的运作,大大减轻了派恩的劳动,派恩每天要做的就是继续不停地种植新的树苗。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派恩发现,树苗长到一定程度就不长了,而且枝干也变得非常细小。从小跟着父亲种植的派恩知道,这是因为泥土不够肥沃。他把红蚂蚁和蚯蚓引入树林,让它们钻进硬邦邦的泥土表面,让底下的泥土充满小孔,令土地变得肥沃。当森林面积进一步扩大后,其他各种各样的动物“闻风而来”。迁徙的鸟定期来到这里,帮他播撒种子。后来一个大象族群每年都会来此度假,舒适地度过三个月。

日复一日,本来干旱死寂的沙地,慢慢演变成了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环境,生态的平衡造就了动物栖身的理想之地。

一直种到生命的尽头

随着大象的到来,人类与动物间的矛盾也渐渐出现。大象跟着酒香闯入了村民聚居的村落,不仅偷酒喝,偷粮食吃,还踩坏了不少庄稼。同时,村民还发现了老虎的踪迹,圈养的家禽也被猛兽叼了去。村民们气得跳脚,要找派恩算账,嚷嚷着把树都砍了,一了百了。

派恩一听也急了:“砍掉这些树对你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你们要想砍树,就先砍倒我!”他守卫森林的架势震慑住了村民。派恩对天发誓,一定会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这才劝退了愤怒的乡亲。他了解到大象爱吃香蕉,就在森林里种了很多香蕉。这招果然管用,贪吃的大象被吃不尽的香蕉吸引住了,不再走出树林骚扰村民。猴子也跑来分一杯羹,候鸟在林间叽叽喳喳,河马和鳄鱼共居于水中,小鹿时不时地来到河边映照自己美丽的身影,看到越来越多的天然美味,老虎也不再离开树林猎食。

这件事解决后,派恩的生活有了意料之外的变化。政府部门追踪野象群,追着追着就发现这一片沙洲之上有着这样茂密的森林,无不感到惊叹和钦佩!而派恩的事迹也因此广为传播,这片森林以派恩的宠物穆莱命名,叫作穆莱森林。阿萨姆邦的首席部长更是称赞派恩是“一个真正的环保主义者,他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可以带来的改变”。

2012年,印度前总统卡拉姆在尼赫鲁大学对派恩颁发荣誉奖章,称他为森林之子。2013年,来自加拿大的纪录片导演深受派恩的事迹感动,把派恩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片《Forest Man》(森林之子)。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盛名,派恩并没有想象中高兴,相反,他还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我们应该放弃那种野蛮的发展方式,和大自然和谐共处。人们永远只关注我的事迹,而对我的建议视若无睹,他们只是看热闹的旁观者。”

派恩今年已经53岁了,当年的青葱少年,如今已两鬓斑白。他仍然住在森林里,依旧每天凌晨3点准时起床,渡河前往马久利岛。照顾好自家在岛上饲养的一百多头牛后,上午10点他会走进岛上的这片森林。

最近派恩又定下新的目标,要把旁边150公顷的不毛之地种成森林。他认为这个世界依然有希望。他梦想让更多像马久利岛一样的沙地再次被森林覆盖。他说,他会一直种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猜你喜欢

沙地树苗竹子
塞罕坝地区沙地云杉引种试验及培育要点
沙地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考量
沙地迷宫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大熊猫吃竹子
合影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三棵桃树苗
风滚草
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