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为元神之府”对深层心理学的贡献

2018-02-0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练功弗洛伊德深层

刘 宏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脑为元神之府”学说曾引起现代中医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热议。为了使这场学术讨论更具积极意义,有两个问题应该加以注意。其一,必须明确“元神”的概念。其二,必须把讨论的范畴从单纯的中医学扩展到心理学。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认识到“脑为元神之府”学说的深刻学术价值。

明代医家李时珍(1518—1593) 认为:“鼻气通于天。天者,头也、肺也。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1]。就目前已经查阅的资料来看,这是中医文献中最早提出“元神”的概念。

元神这一概念,原本出自道家养生实践(古代称为“丹道”“修仙”等)。由于医道同源的缘故,中国古代很多医学家如晋代的葛洪(284—364)、梁代的陶弘景(456—536)、唐代的孙思邈(581—682) 等,都通晓道家养生经典和养生实践。李时珍也是如此。他的《奇经八脉考》就是涵盖医道两家的作品,其中说:“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霈妄行,流于湖泽,此发灵、素未发之秘旨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时珍不敏,参考诸说,萃集于左,以备学仙、医者,筌蹄之用云”[2]。

道家养生著作中明确提到“元神”的是《太乙金华宗旨》。该书在第二章“元神识神”中详细论述了元神、识神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该书认为,人有两种神,一种叫做元神(原始之神),一种叫做识神(认知之神)。元神属于先天,能够自动化地调节全身各部功能活动;识神属于后天,能够认识外部世界的变化并对其做出反应。二者相反而相成。元神被比喻为君,识神被比喻为臣。君明臣忠则国安,君弱臣奸则国乱。一般说来,识神的过度活动对元神形成了强烈的干扰,是造成人体健康问题的主因。此即所谓:“下识心,如强藩悍将,欺天君暗弱,便遥执纪纲,久之太阿倒置矣。今凝守元宫,如英明之主在上,二目回光,如左右大臣尽心辅弼,内政既肃,自然一切奸雄,无不倒戈乞命矣”。道家养生实践的目的,就是要排除识神的干扰,恢复元神的正常活动。

元神这一概念曾在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心理学界引起过轰动性的关注。1929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G.Jung,1875—1961)收到了他的好友魏礼贤(Richard Wilhelm 1873—1930) 寄来的《太乙金华宗旨》的德文译本,阅后内心感到十分震撼。他为该译本写了前言,后来又写了长篇评述。荣格说:“我所要强调的是,正是《太乙金华宗旨》这部著作,第一次把我推到了正确的方向上。”并且认为:“西方人将第一次理解并受益到一个可以满足我们精神上一切要求的东方智慧”[3]。荣格对东方文化有着特殊的兴趣,他认真读过《易经》,读过老子的《道德经》,也读过孔子的书,并且研究过道家炼丹术,也研究过佛教的禅宗。

荣格是现代深层心理学 (Depth Psychology)的著名学者,他曾师从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弗洛伊德是现代深层心理学的创始人。当初,弗洛伊德从事癔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他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每个癔病病人都有一个诱因,只有让病人认识到这个诱因,才有彻底治愈的希望。然而在大多数病例中,病人对其诱因一无所知,因为它被深深地掩埋在意识的最底层。弗洛伊德用自创的“自由联想法”帮助病人找到并确认这个诱因,获得很好的疗效。

例如,有一次,一名女性患者来找弗洛伊德看病,她的症候很奇怪,只要她接触橡胶制品,无论是刀柄、门把手、橡胶手套或其他什么东西,凡是橡胶做的,她就会立刻产生不可名状的恐惧。弗洛伊德称之为“橡胶制品恐惧症”。弗洛伊德用他独创的“自由联想法(the talking cure)”为她诊治。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在无干扰的环境中,并在放松的状态下,畅所欲言。经过一段时间,那位女患者终于说起了一件早已遗忘的往事。那是一段患者幼年的经历。她小时候曾强烈地妒恨她的小妹妹,因为妹妹的降生夺去了她独享父母关爱的特权。有几次她走到妹妹的床前时,都想伸手掐死她。这种妒恨终于爆发了。有一次父亲买来两个气球,姐妹俩一人一个。她趁没人注意的时候,把妹妹的气球放在地上,心想这就是妹妹的脑袋,用脚狠狠地踩下去,“砰”的一声,气球爆裂了,她的内心同时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长大以后,姐妹之间十分要好,那段儿时的经历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弗洛伊德分析了这件往事,并指出这就是她的“橡胶制品恐惧症”的症结所在。从那以后,她的病症就完全消失了。

由此弗洛伊德得出推论,人的心理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人能够察觉到的部分,称为意识 (consciousness);另一个是不能够察觉到的部分,称作无意识 (unconsciousness)。他曾用冰山来比喻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认为意识相当于冰山露在水面的部分,而无意识相当于冰山潜藏在水下的部分,以此说明无意识是人的整个意识领域中最深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1900年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公布了他的“意识与无意识”学说,奠定了现代深层心理学的基础。弗洛伊德本人也因此在现代心理学领域中获得如日中天的地位。

《太乙金华宗旨》一书令西方学者感到震惊的原因在于,意识与无意识这个被心理学界认为是石破惊天的发现,早就存在于中国古老的中医和道家养生著作中了。他们终于认识到,弗洛伊德所说的意识相当于中国古人所说的识神,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相当于中国古人所说的元神。

《太乙金华宗旨》在西方有多个译本,有的说原作者是吕洞宾,有的说是王重阳,其实都不对。真正的作者是生活在清朝康熙时代的修炼家潘易庵,1668年,他在江苏常州白龙精舍设坛扶乩,称得吕祖(洞宾)启示而集成《太乙金华宗旨》,其中详述识神与元神以及它们在修炼中所起到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深层心理在中国的存在要早于弗洛伊德两百三十多年。当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成于1552年,比《太乙金华宗旨》早116年,所以说“脑为元神之府”这一学说是对深层心理学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当然,表述深层心理学原则性见解的书不只有《太乙金华宗旨》,还有很多,而且更早,只是西方人由于语言的关系无从得知而已。

《中和集》,作者是宋末元初的修炼家李道纯。书中说:“炼神,炼元神也,坎离合体成乾也。元神凝,则思虑之神泰定。其上更有炼虚一着,非易轻言,贵在默会心通可也。”这是七百多年以前的事情。

《紫清指玄集》 ,作者是南宋的修炼家白玉蟾。书中说:“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这是八百多年以前的事情。

《黄帝阴符经》,作者为黄帝,有可能是托名之作。不过据《史记·苏秦传》记载,苏秦曾读此书,所以成书不会晚于战国时期。书中说:“人知其神之神,而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事情。

《黄帝阴符经》是与老子的《道德经》同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经养生典著作。《黄帝阴符经》所说的“人知其神之神,而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意思是:人们都懂得“神”是奇妙的存在,却不懂得“不神”是更加奇妙的存在。实际上,这里的“神”指的就是识神;这里的“不神”指的就是元神。宋代道士白玉蟾曾指出:“其神不是思虑神,可与原始相比肩”。这是对《黄帝阴符经》的“神”与“不神”的进一步解释。在白玉蟾看来,前者是思虑之神(识神),而后者则是原始之神(元神)。

中医气功学的实践也证明了识神(意识)、元神(无意识)的存在。

有一名中年女性患者,她练功一个月左右的时候,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于是练得更加用心了。有一天练功时,她的右小腿突然疼了起来,一连三天都如此。经过医学常规检查,证实腿部没有病变,嘱咐她坚持练功。又过了三天,腿疼消失了。后来通过深入了解,从患者的母亲那里得知,该患者四岁时,右小腿被牛踩断,由于是闭合性胫腓骨横断性骨折,再加上治疗及时得当,痊愈后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但这件事患者本人已经完全记不得了,是练功归根触动了这个四十年前的信息,使这个深深潜藏的信息由隐性转变为显性。

还有一名青年男性练功者,他练功近三个月。有一天练功时,突然眼前出现黑乎乎、毛茸茸的一张大脸,样子有些像老虎,心里十分害怕。从那天开始,每练功时,这张脸必定出现。他有一个武术师傅,说这可能是冲撞了“黑虎星”,带他去了太清宫请道士破解,但不管用。后来在咨询中,他母亲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在厨房做饭,把他留在厅里。突然,厅里传出“砰”的一声响,接着是猫叫孩哭。母亲到厅里一看,原来是家里养的一只大黑猫把花架上的一盆吊兰蹬翻,一齐落到孩子的面前。显然,所谓的“黑虎星”,不过是儿时惊吓中所见到的一张猫脸。事情解开之后,“黑虎星”就无影无踪了。

看来弗洛伊德是对的。人的根确实像一个容量巨大的仓库,堆放着自有生以来所有的经历。这些经历,作为事件,可能早已忘记;然而,作为信息,却从未丢失。

深层心理学原则性见解在中国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却没有进入中国心理学家们的视线,倒是西方心理学家率先发现了这个事实,并给予高度的重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存在于中国古代的深层心理学有着更大的格局。很多修炼实践表明,元神的内涵,不仅延伸到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也延伸到荣格的集合无意识,更延伸到宇宙万物之始,诚如明代修炼著作《性命圭旨》所言:“若吾身亦一小天地者,周天行之健也”。

李时珍说“脑为元神之府”是有充分根据的。在道教修炼实践中,识神和元神各有所属之性,亦各有所居之府,二者相反而相成。识神属于后天,所居之府在胸中,被称为凡心。这一点与中医经典的认识是一致的,就是中医所说主神明的心。元神属于先天,所居之府在头,被称为天心。这一点中医经典没有详细论述,而在晋代著名的道家养生经典《黄庭内景经》中则有明确的描写。

《黄庭内景经》中指出:“一部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其中”。道家养生实践中最重视的部位是泥丸,那是元神所居之所。陈撄宁道长(1880—1969)在解释这段话时说:“泥丸即上丹田,在头顶中,针灸家名百会穴,乃脑也,为修炼家最重要之关键。当行功时,运周天火候,必后升前降,升到泥丸终,降自泥丸始,所谓还精补脑是也”[4]。所以,“脑为元神之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道家养生实践还有一个重要的常规,就是二目垂帘、凝视鼻端,即《黄庭内景经》所说的“天中之岳精谨修,云宅既清玉帝游”。天中之岳是指鼻,云宅是指泥丸,玉帝则是指元神。正因为如此,李时珍才说:“鼻气通于天。天者,头也、肺也。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

道家的养生实践经验也是中医的养生实践经验,在理论上,两者都是以“脑为元神之府”为纲;在实践上,两者都是以“凝神入气穴”为基本方法;同时两者都在贯彻《黄帝内经》关于“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法则。

道家和中医的养生实践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这不仅是对中医学的贡献,同时也是对现代心理学、尤其是深层心理学的贡献。因为迄今为止,现代深层心理学疗法还在沿用弗洛伊德所创立的基本法则,即以医生为主导、帮助病人被动地深入自己的无意识,以取得疗效。道家和中医的养生法则是让病人自己成为主导、主动地深入自己的无意识。这种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能够为深层心理学疗法的深入发展提供历史的和现实的借鉴。所以,认真研究“脑为元神之府”学说,对于中医学和心理学两方面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猜你喜欢

练功弗洛伊德深层
练功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练功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画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
练功
·智 珠·
电视节目低俗化的深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