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研究生转化医学理念的培养策略※

2018-02-08李晋秦颖罗果王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研究生基础医学

李晋 秦颖 罗果 王欢

(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生物学研究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3)

自1996年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正式提出“转化医学” (Translation Medicine)概念以来,转化医学研究已成为国际生命科学发展的新趋势。所谓转化医学,是将医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服务于临床实际应用的新兴科研思路,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枢纽。转化医学的核心是冲破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加强科研与实际的结合,一方面实现实验室到病床边(from bench to bedside)的转化,把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到临床应用领域;另一方面,把临床研究者在转化成果的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转回基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from bedside to bench),实现双通道效应的“B to B”(B-B——Bench to Bedside)模式[1]。目前,转化医学已经对包括医学研究生教育在内的新时期医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探索适应现代转化医学要求的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别是转化医学理念的培养模式已迫在眉睫。

1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最高端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最前沿,其规模和质量标志着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的程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经过20多年的教育实践,无论在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规模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2]。在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随着医学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鸿沟不断加大。基础医学研究生其培养的侧重点在于医学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临床医疗实践的机会较少,许多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不知道可用于解决哪些临床问题,科研结果仅停留在论文的发表。他们虽然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但这些成果并没有迅速给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福音,与临床实际应用脱节;临床研究生为了增强自身的临床技能,大部分时间跟着导师出门诊、做手术,还要负责查房、写病历等。这些临床工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他们往往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查阅专业文献资料,不能及时了解专业领域内最新进展,更不可能进行深入的基础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这就造成了临床研究生在临床中遇到困难时,不知道怎样利用现有的基础研究成果解决。而医学研究远比任何一种生命科学研究都要复杂,人的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不可能在实验室被设计或者重复出来。如果没有临床医生的努力,没有临床医学的突破,任何重大疾病研究都不可能取得真正突破。缺乏临床患者验证的研究是不切实际的,基础和临床的密切结合将是未来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为解决目前的这一矛盾,转化医学应运而生。转化医学的出现,为消除基础与临床的屏障,提高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培养全新的医学人才提供新的平台和途径[3]。

2 医学研究生转化医学理念的培养模式探讨

2.1 搭建多学科交叉的转化医学平台 转化医学研究主张打破以往研究课题组单一学科或有限合作的模式,强调基础与临床等多学科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是跨专业的集合体。刚入学的基础研究生研究能力低下,而临床研究生临床实践经验缺乏,独立进行转化医学研究将极其困难或难以实现。研究生导师由于研究领域的限制,大多并不了解从基础到临床的所有知识,只是在某一方面经验丰富,这些因素限制了研究生转化医学理念的形成。而当前的体制往往忽略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为了推动和实施转化医学,需要构建合理的多学科交叉的转化医学平台。只有强大和稳定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设施和平台并配备合理的转化医学科研指导团队才能把实验室发现的有意义结果转化为能提供临床实际应用的手段。近年来转化医学是我国重点支持项目,2011年7月,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发布提出了“强化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系统推进转化医学平台的建设”“建立转化医学等研发平台”。2011年7月1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提出了“重点支持转化医学以及整合医学的研究”[4],科研院校需抓住时机,依托国家大力扶持转化医学项目的政策,以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为中心,以临床生物样本库为基础,建立具有先进仪器设施的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平台。推进转化医学的研究和平台建设,另一个关键是搭建合理的转化医学科研指导团队。需要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学、药学、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科学家及研究生导师,各成员知识技能互补,临床和基础学科交叉,其目的是为了打破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及药物研发等专业之间的屏障,通畅各领域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B to B”模式。这一平台既为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合作提供机会,也增加了基础研究生对临床知识的了解和重视,同时为临床研究生提供了进入基础研究的实验室,了解基础研究现状的机会,增进基础和临床的研究生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切实保障研究生转化科研工作的展开,共同促进医学全面、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研究生转化医学意识的培养 当前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形式日渐突出,研究生不仅要掌握自身专业的理论和技能,还需了解相关交叉学科的现状和知识,形成宽广的知识面,重视研究生转化医学教育,需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培养转化医学意识。首先,必须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改变课程教学内容局限于基础知识或专业技能知识的现状,从专业化、单一化、传授型课程向综合化、多样化、创新型课程转变。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多参加转化医学的教育和培训,基础医学的研究生导师要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临床医学的导师则要对发现的临床问题进行反馈和深入研究,只有提升自身的转化医学理念,才能在课堂讲授时将基础和临床知识融会贯通,交叉互融,才能达到增强研究生基础和临床等交叉学科课程学习效果[5]。其次,开展丰富的转化医学交流活动,如邀请国内外转化医学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进行讲座,基础与临床学科定期合作举行医学交流会,增加医学社团活动,保证学术交流的多样化、兴趣化。在学术交流中培养基础与临床研究生相互了解对方的研究领域,拓宽研究思路,培养研究生对交叉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接受更多、更新的医学信息,不断增强学生的转化医学意识。最后,尝试增加基础研究生到临床观摩和学习的机会,同时鼓励临床研究生走进实验室,多了解最新的科研发展动态,并针对自身的研究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找到感兴趣的交叉点,通过查阅文献,寻找既贴近临床,又能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课题研究方向。要让学生认识到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从实际出发,建立转化医学理念。

2.3 多角度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转化医学要求科学研究应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针对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等临床工作的多个方面提出科学问题,确定科研方向,转化医学的科研能力培养不应只是简单的实验室操作技术、方法的培训,探索适应转化医学理念的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十分必要。一方面,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可或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我国高校在培养研究生时,前半年用于讲授基础课程,研究生应利用这个时间积累专业基础知识,才能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进入实验室后,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另一重要要素。研究生在这一阶段,应掌握常用的经典实验技术,了解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加强阅读文献的能力,只有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了丰富的研究背景知识,才能在科研工作中少走弯路,而在大多数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则缺少这一阶段。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应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到自己的研究课题中,为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提供更多的科研实践机会。在协助导师进行科研活动的同时,研究生的学术得到成长,科研能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在掌握了常用实验技能的同时,应增加基础研究生走进临床的机会,让他们能多接触临床病例,对疾病的临床症状及发生发展有更深切的认识和理解,在同临床医生学习诊治患者的同时发现问题、寻找思路和研究方法解决问题,为研究生阶段的科研选题打开视野,使选题贴近临床实际问题。对于临床研究生,除了临床诊治能力训练方面,还应鼓励他们抽出时间多走进实验室参与到科研当中。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实验技能,熟悉科研课题从申报、立项到实施、结题的全过程。通过科研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对于基础研究有较全面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在未来转化医学研究中,所提临床课题及设计的可行性。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形成这种基础-临床-基础的良性循环,会使得研究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上形成扎实的科研能力[6]。

综上所述,转化医学在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及医学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基于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实践,这里归纳总结了医学研究生转化医学理念培养的思路和策略。从搭建多学科交叉的转化医学平台、加强研究生转化医学意识的培养、多角度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医学研究生转化医学理念的培养途径和实施策略,提出了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只有从真正意义上将转化医学理念融入到研究生教育阶段,才能培养出具有转化医学素养的医学高端人才,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基础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医学、生命科学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五抓五促”夯基础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