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的探索

2018-02-08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艾滋病公共卫生传染病

吴 波

公共卫生事业(Public Health Business)作为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的健康及正常的工作学习,同时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存在一定的影响。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主要涵盖了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监管和医治[如结核、艾滋病、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对药品、食品及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管,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例如,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职能范畴就是对 SARS的控制、预防及治疗。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的一类疾病[1-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一般具有免疫性,部分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区域性。自20世纪以来,新、旧传染病不断肆虐,生物恐怖袭击及人类不当的活动也造成了传染病的流行及爆发,这些都给人类的健康、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良好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死于传染病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4以上[3],其发病和死亡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传染病是目前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如果可以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必备三个环节中任一环节,都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减轻个人及社会的负担。

1 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现状

1.1 新发传染病患者不断增多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善、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抗生素的滥用,严重破坏了微生物界的平衡,使得许多传染病本身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甚至出现了很多新的传染性疾病。因其自身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传播的范围广泛、速度快,对社会经济的危害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染病新发患者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目前,我国相继出现的新发传染病有10多种,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非典型性肺炎、甲型 H1N1流感、人禽流感、肾综合征出血热等[4]。其中,自1985年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确诊患者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近些年由于综合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上升趋势有所减缓,但是艾滋病依然以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并且在同性之间的传播速度显著上升。随着流行模式的日益多样化,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群不断增多。另一方面,未发现而国外已有报道的拉沙热、裂谷热、西尼罗病毒性脑炎等,随着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活动及全球贸易而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正在不断增加[5],给社会和公众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目前,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新发传染病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

1.2 基层传染病防控力度弱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各地区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各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传染病本身的特性来说,大部分传染病的发病都是由基层患者开始的,在发病之初,由于基层单位对传染病的防控能力相对薄弱,采取的措施不得当,使得传染病的扩散蔓延有了可乘之机。究其原因就是基层传染病防控网络不健全,并且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流失,导致人员配置也不是十分合理,医务工作者及人民群众都缺乏相应的防疫意识,相关的教育宣传力度不够,进而使得传染病的控制效果不明显。

1.3 社会影响因素复杂

1.3.1 国际化及旅游的普遍化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不满足于本土地区间的旅行,而是寻求国际间的旅行,这也就催生了旅游事业尤其是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的快速发展。而旅游事业、公务旅行等的快速发展、移民数量不断增多也放大了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扩散能力,例如目前已有报道传播过的 HIV、军团病、病毒性出血热、肺结核等传染病。值得一提的是[6],在旅行中导致患者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是疟疾,而出现频率最高的传染病是腹泻,登革热和伤寒次之。

1.3.2 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流动人口的队伍越来越大,这就给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为流动人口大部分来自于不发达地区,其医疗卫生环境相对较差,人口居住的密度也相对较高,使得传染病的暴发相对变得极为容易,并在人口流动及空间集散过程中将疫情进一步扩散。此外,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性,在传染病爆发流行后,这部分人群是极为容易被感染的脆弱群体,也是最难得到有效控制的群体。有研究[7]对流动人口的健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流动人口的患病风险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相似的研究[8]也揭示了流动人口中病毒性肝炎、梅毒、麻疹、痢疾、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发病率也显著高于常住人口。总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流动人口的贫困、居住环境不断恶化、城市人口的需求不断超出其相应的服务能力,这些都给传染病的快速传播带来了有利条件,但是却给传染病的有效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1.3.3 其他因素由于地域及经济水平的限制,各医院的医疗水平不尽相同,导致有些患者在发病初期的就诊过程中被漏诊和误诊,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威胁,也延误了传染病的最佳诊断时机,加快了传染病的蔓延。此外,由于公众对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9],为了提升自身免疫能力,许多人投入到了大量使用保健品的行列。五花八门的保健品效果也是不尽相同,使得更多人群成为了传染病的潜在威胁对象。

2 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对策

2.1 积极预防传染病,加强宣传,提升公众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绝大多数的传染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因此积极预防是传染病控制的关键所在。多数患者在传染病发病初期,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在情绪、心理上的反应过激,致使疾病不断恶化,甚至在传染病向他人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对公众进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健康教育宣传,让公众对传染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减少疾病发生时的恐慌,促使公众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提升,避免传染病的发生,进而有效控制传染病。其措施主要包括由专业机构工作人员对公众进行的健康教育宣传讲座;根据传染病的特点、流行规律及相关控制措施,对公众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传染病控制基础知识,特别是在传染病容易发生的季节和地区进行正面积极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公民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还可以通过宣传板、横幅、标语及墙报等新形式对传染病防治进行主动宣传。

2.2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强力控制传染源营造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条件有利于公众的身体健康,特别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及水资源环境与人民健康密不可分。对于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生活垃圾与污水、卫生死角、人畜排泄物等)予以有效控制,及时清理,消灭老鼠、蚊虫等。杜绝因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动物病原体向人类转移,一旦发现传染病,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找出传染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切断传染源,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2.3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研制新发传染病疫苗在传染病的控制过程中,对公众及专业防控工作人员的教育宣传很重要,但是其他方面同样不能忽略。由于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抗生素的应用,使得现在的传染病在发病的过程中不断变异,导致出现在患者身上的症状也随之变化,这就给医务人员在疾病治疗上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传染病防控过程中要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科技力量的投入,合理分配人力、财力等资源,并且要注意人才的培养,对现有的常规力量进行强化,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动态传染病监测网,共享资源,做到及时、快速、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同时,也需要加快研制传染病控制疫苗,并积极推广科研成果,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2.4 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严格落实各部门要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严格落实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时刻将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同时也要健全传染病控制组织的建设,各级人员职责明确,分工细致,当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对基层医务人员及相关传染病防治工作人员要做好培训工作,依据不同需要做到分层培训和定期培训及测验,提升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的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使命感,力争从多方面、全方位地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新进职员进行包括传染病管理知识、报告、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等相关传染病业务综合能力的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在公众及医务人员的心中树立一种信念:传染病并不可怕,只要正确认识、防范得当,就能使得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其流行及蔓延,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传染病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能完全治愈。

2.5 特殊传染病特殊处理传染病由于其不同的传播方式,其相应的控制措施也不尽相同,对重大传染病要做到重点监测,认真做好宣传、预防及相关治疗。例如,每年定期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关怀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及家属,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定期的发放艾滋病宣传资料,提供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努力帮助公众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慌,增强自身的保护意识。此外,对常见的结核病也要加强宣传,使公众了解并认识结核病的传播方式、危害因素及相关症状、得了疾病要去什么地方进行检查和相关治疗等,让公众真正认识到结核病不可怕,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且要坚持治疗,结核病就可以治愈[10]。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传染病控制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自然和社会因素错综复杂,身为公卫人,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能满足于现状。因此,要不断优化治疗手段,相关部门加大投入,研制疫苗,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应用现代化技术构建完善的卫生应急系统,切实做到从文明、意识、道德以及制度上有效控制传染病,保障公民的身心健康,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1]王昌峨.关于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的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182-183.

[2]张兰.关于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的探索[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0):29-30.

[3]冯雨明.关于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的探索[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0):212-212.

[4]于英丽.关于我国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的探索及建议[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4):26-27.

[5]杨颖.关于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的探索[J].医学信息,2012,25(11):333-333.

[6]杨静,张昕鑫,刘娣,等.关于朝阳区卫生社区传染病控制工作的基本情况与思考[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4):412-413.

[7]杨晓旭,祝合军.关于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的探索[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6):1178,1180.

[8]唐敏.基于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的分析[J].医药前沿,2017,7(6):81-82.

[9]包桂萍.浅谈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的措施及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5,9x(18):67-67.

[10]牛玉芬.基于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对策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12):371-371.

猜你喜欢

艾滋病公共卫生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 世界艾滋病日》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