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贸易强国建设与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02-08丽,梁

中国流通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流通强国贸易

李 丽,梁 鹏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市100048)

为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加快促进中国流通产业由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探讨贸易强国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指导下,2018年10月20日,由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共同主办,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经系承办的“第四届贸易强国论坛暨中国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商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商业联合会、香港冯氏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北京物资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湖南商学院等40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为新时代贸易强国建设和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现将会议内容及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贸易强国建设的基础和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那么应当如何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谢志华教授:改革开放,开放是改革的前提,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正是由于贸易走向全世界,正是由于互联网把贸易信息带到了全世界,才能获取最高的效益和最低的成本。中国要强大,唯其贸易可以强国。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不会持续下去,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全球一体化不是简单的不同产业的分工,而是同一产业内不同环节的分工,全球一体化不是简单地凭借某个国家的优势,而是动用一切资源交给全球最优秀的企业去生产,让生产的产品成本最低、质量最好。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教授:贸易不强大国家不可能强大,贸易发展以后产业才能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市场需求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而消费市场需求在现实市场上通过贸易交换去实现。六百多年来,世界上出现了若干个贸易强国,如荷兰、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这些国家贸易和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是贸易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最终推动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日本在美国市场开放和产业支持之下,成为亚洲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贸易强国。相比欧美国家而言,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与中国的情况比较接近,即都是在贸易流通和市场体系落后的情况下推进工业化,然后再补流通的短板。因此,日本发展贸易的经验更值得中国借鉴。

日本的流通革命主要是零售业变革,并没有全面涉及贸易及流通业的整体发展,只是整个商贸流通发展的一个维度。实际上,日本能够成功实现现代化,包括流通革命在内的整体贸易体系建设及贸易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日本用50年时间完成了流通革命及贸易体系建设,使日本的工业革命和流通革命同步推进,实现了现代化。进一步说,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强国,其核心的经验之一就是它的工业制造业是建立在贸易强大的基础上,所以它才能实现现代化。苏联工业非常强大,但是因为没有贸易,所以无法强大。日本贸易强国的路径依赖先后进行了四次变革,50年代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推行消费革命;60年代推行零售连锁革命;70年代推行物流革命,基本上建立了国内的贸易体系;80年代到90年代推行全球供应链革命。日本贸易体系有三大特征,即内外贸一体化、消费内需主导、贸易流通与生产协调发展。

日本贸易发展战略的核心,就是强调贸易主导权、渠道控制权、商品定价权和市场话语权。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国土意识、民族意识、危机意识,因此它的工业发展、贸易发展一直注重这四大权力。无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对东南亚的产业转移还是后来在全球的投资,它一直不放弃贸易主导权;无论是对家电、服装还是对后来的大宗农产品、铁矿石,它一直在追求定价权和渠道的控制权。

中国建设贸易强国,从日本经验中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目前我们谈贸易强国,大多强调贸易规模,一直在强调做大,而实际上,这远远不够。我们不能仅仅只考虑把商品销售出去,而且更要考虑如何卖,谁来卖,卖给谁,要像香港利丰集团一样,把自己的店开到世界各地,而不只是卖给外国人,卖给外国企业。我们需要贸易的主导权、渠道的控制权、商品的定价权和市场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卖得好价钱,才能构建自主贸易体系,真正实现贸易强国。我们要有一流的贸易企业,尤其是内贸外贸融合发展的一流企业;要有理论支撑,盲目地凭着情绪打造贸易强国是不行的;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政策引导。

香港冯氏集团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利丰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第九届至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张家敏:从企业角度来看,现代化的供应链体系已经囊括了产品和服务背后的所有环节。贸易企业不仅仅是卖产品,还要帮助生产者设计、生产产品,帮助商家布局、陈列商品,同时贸易一定包括对外贸易,包括经销、批发和零售。贸易强国包括很多方面,产品从工厂出厂到销售,要考虑中间物流、经销、仓库各个环节如何压低成本。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美国企业并不希望继续下去,它们认为中国的市场很重要,所以中国搞好内需实际上是最为关键的。智能化给传统的零售商带来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变革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数码化的创新,最快速地理解消费者的需要,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直接的短期影响较小,主要是中国出口产品中外国增值比重大,近年来也已改变了过多倚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然而,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则会对中国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投资和贸易紧密相关,贸易增长速度会影响投资的增长速度;二是资金会出现外流现象,并影响相关的汇率走势;三是影响股票市场;四是香港的金融风险增大,香港很多公司在内地都有公司,内地股价下跌,香港的股价也随之下跌,资金可能外流;五是影响就业形势,目前中国内地的劳工成本比东南亚国家高一倍;六是产业链重组,中间生产环节转移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空心化。另外,持续的贸易摩擦会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带来两难问题,即稳增长、保就业与清理债务间的平衡问题和人民币是否贬值的问题。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正面作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促进新一轮改革开放;二是使中国更坚定地走向消费型经济;三是加速突破科技瓶颈,腾笼换鸟;四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世界多边贸易的引领者,将来会出现更多的自由贸易区和更多的自由贸易项目。

商务部政研室贸易处处长郑胜利:商务部专门成立了推进贸易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即将出台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指导意见,着力搞好“三个统筹”和“四个促进”,推动内外贸市场高质量融合。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国内外和境内外商品市场,主要包括以促进消费升级为重点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完善进口商品的境内流通体系建设,扩大消费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培育面向全球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以外贸高质量发展引领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贸易平台建设;二是统筹境内外服务市场,主要包括扩大服务进口,增强优势特色服务出口能力,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完善境内外服务市场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拓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三是统筹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四个促进”即促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境内外经贸规则有序对接,促进跨国经营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促进内外贸监管方式有机衔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祝合良:贸易强国需要具备经济规模大、贸易规模大、外贸依存度高、贸易条件好、国际竞争力强、贸易结构比较合理、贸易附加值高、国际化程度高、拥有国际话语权、国际经贸参与度比较高这几点。新时代要成为贸易强国需要做到以下六点:第一,要不断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贸易是一种方式,贸易的对象是产品和服务,产品的背后主要是产业。贸易能不能强,关键在于产业强不强。从中美贸易摩擦可以看出,中国出口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使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也大多属于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则比较少。增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从1750年到2017年两百多年来世界强国相关的一些指标来看,强国一定是产业强国,包括当年的英国,后来的美国,美国制造业在1953年达到世界总量的44.7%。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的影响也比较大,占到28.6%的份额,但是第三产业还比较落后。建设贸易强国,还要从产业方面来发力,通过产业优化产品结构。第二,在新时代能不能实现贸易强国,供应链十分重要。经济贸易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要以供应链为纽带,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全球的市场共同体,把中国推向世界。第三,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中兴事件说明没有科技作为支撑的产业和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产品背后的关键是科技。第四,大力实施品牌强国战略。第五,掌握货币的话语权。要建设贸易强国,就必须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而在全球众多商品中,目前只有黄金是采用人民币标价的。第六,要加快世界中心市场的建设。

二、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趋势和诉求

建设贸易强国,离不开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商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邓立:新时代中国流通产业将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并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和特征:一是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二是消费升级对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将产生重要影响;三是创新成为新时代中国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四是流通产业的发展环境日益健全和完善。推动新时代中国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一些理论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比如新时代中国特色流通产业理论、流通产业供给侧改革理论、流通产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理论、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理论、平台经济理论等。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会长王晓东: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商品流通规模很大但流通体系不健全,市场化程度很高但渠道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国家对商品流通宏观调控并不尽如人意。目前已经确定了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整体方向,会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布局完善、城乡通开、内外贸一体化、产供销相互衔接的开放式可控型的商品流通体系”。实现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解决好去中间化和再中间化的问题。如果再中间化的问题解决不好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零供冲突两边不对等导致离不开中介,农超对接发展过程中超市和农户能够对接的并不多,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批超对接、农企对接,结果还是离不开一些中间环节。目前流通费用很多,除了物流成本以外,还有商流成本。虽然商流环节带来的成本在生产者中可能转瞬即逝,但把这些在流通领域的费用累加起来同样惊人。而这些费用是由环节多所导致的,现在搞工业化、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市场半径在逐渐扩大,产销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中间商如果是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化的中间商,就可以把两边对接起来,但目前中间商的组织化程度都很低,规模也很小,小微环节过多,导致商流成本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再中间化基本上有三种模式:一是制造商和品牌商主导的区域分销体系模式,如海尔模式,这种模式的流通费用高昂,对企业来讲渠道可控,但并非整个社会成本降低;二是零售主导模式,如沃尔玛、家乐福模式,零供冲突就是由这种模式引发的;三是批发商主导模式,计划经济时期批发商主要有商品集散功能,而在互联网、大数据、产销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商品越来越多地按照订单来组织生产,产需越来越匹配,生产和消费联系更加密切,批发商作为供货窗口的作用已经减弱,不需要储存更多商品,但是需要服务,需要信息和产能聚集,高质量的流通产业发展应该是商品经营与服务运营的叠加。

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副理事长、国家粮食储备局原局长高铁生:流通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由流通起基础作用向消费起基础作用转变,由传统流通产业向现代流通产业转变,由引进型流通产业向引领型流通产业转变,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由赚取差价为主向多元增值为主转变,由高环境成本向绿色环保型转变,由重物质化内涵向物质文化内涵并重转变。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方式整体发生了变化,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主体发生了变化;二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市场起主导作用,市场在流通中的分量无形之中加大;三是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四是流通发展规律出现变化。现有的流通产业、现有的商业如果不能降低交易成本,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诉求:第一,要密切关注流通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第二,勇于创新理论,不要热衷于解读政策;第三,对西方流通模式理论要采取学习和勇于超越的科学态度,不妄自菲薄,勇于创新我们自己的理论;第四,要从“一带一路”、从对国际战略推进、从中美贸易摩擦、从各种类型的自贸协定和国内的自贸区不断吸取理论的营养来创新理论。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丽:推动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要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之外,它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创新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首要手段,流通产业的创新重点应该放在流通功能的创新上。具体来讲,可以通过流通组织创新、流通技术创新和流通制度创新来增强流通的功能,以促进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流通产业的创新必须紧紧抓住流通产业的本质,要讲究传承。比如商业首先是商业理念的传承,商业的本质是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出现很多新的概念,但不能丢掉商业的本质。其次是组织的传承,线上与线下要融合发展,如果没有组织的传承,任何新的创业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流通产业协调发展包括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业态结构协调发展、网络布局协调发展、线上电商和线下实体店协调发展、商品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需求协调发展、消费升级和商品(服务)有效供给协调发展等。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经营绿色商品,坚持绿色物流,坚持绿色店铺,坚持绿色商品包装,坚持绿色消费,满足人民对绿色、安全商品的需求以及对绿色生态环境的需求,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坚持开放发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鼓励流通企业“走出去”,完善流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机制等。坚持共享发展,让生产商共享流通产业提供的畅通的销售渠道和便捷高效的物流与供应链体系,让消费者共享便捷的消费渠道和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让流通产业的从业者共享高质量的就业、较高的收入和优良的工作环境。

三、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农产品流通发展息息相关。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农产品贸易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一)农村电商发展的四大问题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院长王小平教授: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四大问题:一是要素问题,包括物流体系、农村电商人才、特色农产品的品种确定等。二是消费者问题。消费者对不同种类的农产品体验不同,对同种农产品的评价不同。评价是用户购买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电子商务的难度。三是竞争问题。农产品上行的电商平台和形式越来越多,除了淘宝、京东、苏宁等传统的电商平台外,本地化的农村电商平台逐步兴起,更有众筹农业、订单农业等新的渠道模式。除了平台竞争外,还有各类新型营销方式的市场行为竞争在农产品电商领域广泛应用,如微信、微博等针对特定群体的社群营销。同时,还有市场绩效方面的竞争。四是政府方面的问题。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平台搭建和培育市场经营主体的作用,未推动示范项目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尤其是农产品安全质量保障供应链体系不健全,还有土地流转、金融扶持和财政补贴方面的问题。

(二)电商扶贫三个层次上的问题

湖南商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唐红涛教授:从三个层面阐述了电商扶贫问题。一是微观层面。人才是农村电商扶贫的关键。从农村电商产品角度分析,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最核心的是品牌问题。虽然存在区域性的公共品牌,但是没有各自的品牌,导致农村电商一旦做起来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扰乱了价格甚至整个市场。二是中观层面。从农村电商扶贫市场契约角度来看,电商扶贫主体有很多,包括农民、合作社、电商公司和消费者。市场契约是一个不完全契约,信息、机会主义或者道德风险等因素都会影响契约效果。在电商扶贫过程中要尽量规避这些问题,制定一个最优的市场契约。从农村电商扶贫市场渠道角度来看,之前农产品上行和下行试图采用一个渠道,但很有可能上行有上行的渠道模式,下行有下行的渠道模式。三是宏观层面。农村电商扶贫的关键是如何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村的经济、社会、乡村治理有机融合。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长沙沁坤大宗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晓瑜:借助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创新供应链流通节点,打造供应链核心载体平台。批发市场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一是扩大场地规模;二是增加在网上交易、结算、支付的设备,优化硬件设施;三是增加业态,同步打造仓储(冷链仓储)物流市场和批发市场;四是改变经营方式,免租金入驻,每年末位淘汰。免租金入驻需要的条件是商户从线下到线上来交易,年交易额达到300万元。业主收益通过分享线上交易手续费、线上年服务费和在线供应链金融收益来解决。免租金入驻能够降低企业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以销定产和新建市场招商难等问题。

(四)农产品流通研究中基本问题的反思

南京审计大学新经济研究院教授、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内贸流通专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流通三十人青年成员徐振宇:农产品流通中真正的问题是流通政策持续偏差、流通基础设施长期滞后、城乡基本权利长期不平等。农产品流通体系复杂性来源于主体数量、客体数量和关系数量。一是主体太多。不管是生产者还是经销商,整个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太多,主体越多,流通过程就越复杂。而国外的农产品生产者和经销商很少,在借鉴国外经验时一定要考虑资源禀赋、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的差异。二是农产品本身的复杂性。仅初级农产品就包括农、林、牧、渔等大类产品,每个大类下又有多个小类(粮棉油、肉蛋奶、麻丝茶、果药杂、糖菜烟等)和不同品种,再加上农产品的商品化、标准化以及加工处理难度比工业品复杂很多。三是流通环节太多,农业经营主体类型比较复杂,主体之间的关系则更为复杂。因此,研究中国农产品流通时必须立足中国但必须跳出中国,立足农产品但必须跳出农业农村,立足流通但必须跳出流通领域。科学研究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把握基本事实,发现关键问题,构建或发现新的理论及理论的应用、检测和预测。长期跟踪和田野调查非常重要,同时应该注重跟业界无缝对接,长期跟踪,还要注重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利用“关系网络”调研,客观看待量化分析的价值,参与式观察是获得灵感和前沿问题、把握事实和关键问题的决定性一步。

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院长赵娴教授:基于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政策的回顾与总结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应充分认识当前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是现代产业体系分工的结果,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中国现代物流业当前尚处于探索发展的成长期,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物流企业经营模式、产业技术、服务功能不断更迭,除去发展中已经和可能出现的突出问题之外,各级政府难以针对行业发展形成明确的产业发展导引、技术服务标准、行业监管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二是明确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主体及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现行政策除重点项目外,多为普适性的支撑性政策与监管政策,关于激发物流企业主体能动作用的相关政策较为欠缺,对物流企业乃至物流市场的促进作用极为有限,这也成为未来物流业政策制定所需要重点研究与倾斜的方面。三是调整中国物流业政策的内容体系。一方面,契合中国物流业实际,重构物流政策结构。具体可将物流政策划分为保障类政策、培育类政策、监管类政策与促进类政策。其中,保障类政策主要包括资本、土地、通道、人才等物流业发展所需的要素支持政策,培育类政策则主要包括为节省物流企业运营成本而给予的具有一定时效性的税费减免支持政策,监管类政策则致力于规范市场运营,促进类政策则着力于将鼓励物流企业重点发展的方向与其他各类政策之间建立条件关系,进而促进物流企业主体向各级政府引导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以企业竞争推动行业技术革新等政策内容的实现,即不再构建物流业地方乃至国家标准,鼓励企业建立企业标准,并通过竞争方式将企业标准发展成为地方标准乃至国家标准。

五、以创造消费者价值为核心重构零售业态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研究员:云消费时代,实现了消费云内容和终端云服务,消费者所想即所得,消费突破了时间空间和渠道的障碍,呈现“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趋势,批发市场的渠道也在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传统的零售商贴近消费者的渠道优势对于消费者的价值趋向于零,传统零售业态生存的根基对消费者的价值不复存在,备受关注的买手制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商业店铺的渠道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倾向于零,因为在网上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获得的成本是极低的,而店铺的成本包括人员工资、房租、水电、物流以及店铺占用的商品资源一系列成本,都不可能带来比网络更强的优势。消费者突破了障碍之后,整个业界经营是一种平台化的趋势,一个独立企业自有的网络体系对消费者是没有吸引力的,作为一个中间环节的网站是没有价值的。

在这样的新时代,零售行业出现了四大变化,即体验化、个人化、社群化和实时化。体验化是指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逛街主要是体验过程带来的乐趣,而不是考虑商品的性价比;个人化是指商业智能大数据的发展,可以为每个消费者量身定制服务;社群化是指消费者更愿意在社群里展示自己,受社群的影响进行消费;实时化是指即时搜索、即时送达,除了送餐之外,各种服务到家,下单更加便利,碎片时间下单,实时定位搜索,关键是能否搜索到商品。

面对零售行业出现的变化,要让消费者到实体店消费,需要具备五个条件。第一是提供新奇好玩的体验,从坪效导向、品牌导向向以消费者体验为导向转型,给消费者更多新奇好玩的体验。第二是品质文化的认同,到实体店消费,代表了消费者的格调和消费层级。第三是族群社交的场所,哪里排队多就去哪里消费,在此社交是一个族群身份的认同。第四是家庭生活的空间,如今越来越注重亲情消费,特别是为了孩子在周末的消费,体现家庭生活方式的店铺和场所将代替以购物为导向的商业模式。第五是定制尊贵的享受,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一切定制化,比如家具定制化、服装定制化,甚至将来汽车各类生活用品等,一切都可能走向定制化。

六、让中国的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方虹:中国已是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要成为贸易强国,必须走出去,要跳出仅仅出口产品、商品等低附加值层面,让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世界贸易组织(WTO)在2005年的年度报告《贸易、标准与WTO》中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里,标准以惊人的速度在国际贸易中广泛应用。一方面,国际标准有助于确保各国的技术互相兼容,使消费者了解在国外生产的产品信息或他国的加工工艺,从而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国际贸易;另一方面,标准对国际贸易体现出促进效应的同时,也可以成为国际贸易与技术标准关系的保护措施。

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影响产品的制造过程和生产成本,进而引发厂商行为的改变、政府的政策以及消费者的选择,而政府、厂商和公众的选择则影响着国际贸易的进行。理论和实践表明,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标准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主要根源在于贸易保护。目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发布通信、航空航天、钢铁、工程机械、家用电器等领域74项国家标准外文版,加快标准“走出去”步伐,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夯实互联互通基础。

信息领域是国际标准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涉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成立的信息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1)相关55个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是贸易合同维护、贸易仲裁、合格评定、产品检验、质量体系认证等的基本依据。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直致力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掌握、控制着国际和区域标准尤其是涉及环境、安全等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其中美国标准具有技术先进性,欧盟指令具有领先性和先导性,是国际标准的基础。

中国标准国际化是战略目标,中国是装备制造业大国,具有后发优势,但我国在基础工业领域相对薄弱,在研发、制造和标准编制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只有我国技术发展到具有国际领先地位(如电信、新能源技术、超高压输变电技术、高速铁路技术、工程机械技术有跨越式的发展)时,中国标准才具有世界一流的话语权,采用“中国标准”才会具有主动权。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018级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刘迪、赵博文、晁文博帮助整理了专家发言,特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流通强国贸易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学习强国”礼赞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秦晋争霸
贸易统计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