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地区现存古旧书画常见病害及保护性修复

2018-02-08张文军陈一珀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浆糊书画作品西北地区

张文军,陈一珀



西北地区现存古旧书画常见病害及保护性修复

张文军1,陈一珀2

1.甘肃省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甘肃 兰州 730000

西北地区现存古旧书画的常见病害破损原因有客观的自然环境,如干燥的空气,较强的紫外线引起的光热反应,空气含浮尘多;此外也有人为原因,如装裱工艺水平和材料选择,以及收藏存世过程中的不当做法,均可造成古书画的损坏。对西北地区现存古旧书画的保护性修复,需要先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然后从采集信息、建立修复档案、分析测试、确定修复方案、配备场地及材料、清除异物及清洗,到揭褙、加护边、加助条、全色、裱装,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以期完成每一件珍贵作品的装裱修复,实现作品的保护保存,体现出它们的文化价值。

古旧书画作品;自然腐蚀;人为破损;保护性修复

中国大西北的古丝绸之路给世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其中包括历代书画、经卷、文册等大量纸质载体的文化瑰宝。但当地的自然环境多干旱缺水、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土壤盐碱重、风沙较多,为纸质文化遗存的保护修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西北地域存世的纸质书画进行保护修复,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基于西北地区古旧书画文化遗存的现状,针对客观环境条件、致损原因,提出几点保护与修复措施,仅供参考。

1 西北地区古旧书画常见的病害破损原因

1.1 辐射氧化

存世古旧书画作品的基本构成是纸张、绫绢、色料和相关辅助材料[1]。作品的价值体现为文明的传承、文化的表述、工艺和材料的实证。古旧书画在传世过程中,被展陈、存玩,用于教化和美化人们的生活,容易受到阳光的照射或者是光源性强光的辐射,导致书画载体材料如纸张、绫绢、棉麻、色料等发生光氧化反应和光热反应,造成天然有机材料纤维的氧化,生成氧化纤维素,同时纤维结构内水分子散失,纸张、绫绢、棉麻老化,出现黄斑乃至改变原来的色相渐次变黄色,整体酥脆,触之即破[2]。其中的色料是被胶料粘附于纤维上,光的作用使胶料蛋白分解成氨基酸,失去胶性,导致脱落,并使色料发生化学反应,出现变色、褪色等现象[3]。这些问题是西北地区存世书画作品最为常见,也是最直接的伤症。

1.2 烟熏粉尘

西北地区老的民居房舍、寺观庙宇、官府衙署等建筑群落,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或泥坯房,或窖洞,或砖石泥房,冬可御寒,夏可避暑,防盗安全,门窗紧凑。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做饭、取暖、照明、焚香时,会产生大量的柴火、麦草、煤炭、油烟的烟雾,这种烟雾的主体是燃烧粉尘及其与水汽相融合的饱和弱碳酸、亚硫酸、亚硝酸等化学凝结水珠,在相对密闭、空气流动性弱的环境中,极容易飘移粘附或沉积于书画作品表面[4]。再假以高温高湿的水膜作用,或低温高湿产生露点作用,使得古旧书画形成从上到下、正反两面、由深到浅的陈旧颜色的渐次变化,由此产生的破坏作用不亚于光的破坏性。

1.3 碱性、酸性包浆

由于空气扬尘,房屋老化形成多尘空间的房屋馆舍环境,空气中飘浮着碱性尘埃粒子和微生物。在空气流动缓慢的室内,古旧书画作品在悬挂陈展过程中,无论正反面,其表面都会降附相当数量的尘埃和微生物,形成包浆。包浆层是一层混和物的积淀产生物,所含尘埃粒子有棱角,会磨损书画作品,其碱性作用又会对书画的载体材料发生碱性降解,加速它们的老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会产生新陈代谢,蚀咬纸张纤维和绫绢、棉麻纤维,微生物的生长排泄产生酸化作用,加大作品酸性破损。包浆层的存在对古书画原貌有相应的覆遮性,使原始形态和信息有相当的损失。

1.4 装裱材料、工艺

对书画作品的装裱直接关系到作品的美观和存世时间。装裱是材料、工艺和保护方式的综合结果。材料分工具材料、裱材和浆糊,工艺对应的是装裱技能、装裱形式、装裱工艺过程,保护方式是对装裱引用材料的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和辅助材料的要求。从西北地区存世古旧书画的装裱实物分析,它们存在着使用材料简陋、工具不足、浆糊提纯度不高、含杂物多、相关技能欠缺、工艺过程中有个别环节缺失、保护方式不充分等常见问题。

古旧书画装裱的裱边和天地常以纸料为主,两边辅加宽窄不等的通天的绫边,或绢边、布边,起到装饰美化作用,也有对新裱作品不易破裂的加固作用。选用的天杆木质粗糙、细小、易变形,甚至有用芨芨草茎杆等替代。地轴有直径在2~3 cm的木轴,或用多层纸包卷沙土、两头封住制成粗度在 2 cm的沙轴。托画和複背的裱背纸多系当地出产的以麻料、构树皮料纤维、草料纤维为原料,用浇纸法或抄纸法制成的土纸,纸纤维提纯度不是特别高,纤维粗细不匀,分布均匀度弱,形成了装裱件在不同位置的薄厚差异,及折裂度的不同。

装裱用浆糊多为不洗除面筋的小麦淀粉浆糊,浆糊中所含麸皮多,浆糊乳化度低,浆糊里含泥沙尘等异物较为明显,这些杂质势必影响浆糊的黏性,对粘接应力均衡、画心酸碱变化、材料老化倾向产生很多不利的反应。

在装裱过程中,使用的装裱工具多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装裱实物的裁口、接口等处略显草率。从生活条件和生活资料及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准见识等诸多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对古旧书画字画的保存和保护有一定的欠缺。古旧书画作品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古人尽管采用了诸如画袋、画盒、画箱、画架、专用收藏室等多种器具,但是,由于画袋材质不佳、画盒大小不规矩、画箱变形挤压等原因,如同人穿衣物不合体,起居环境条件不适宜,使作品遭受到了保护与保存条件不得当的损伤。

从多件存世古旧书画裱件可以分析古人的装裱工艺,从中可以直接反应出一个地域内人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高低和优劣。是否选用合理的装裱材料、配备应手的装裱工具、尽心尽力地完成作品的装裱过程,从托画、配料、镶接、複背、砑装,到装配天杆、地轴,形成的装裱作品的表面和背面的平整度、光洁度、柔韧度等方面,均可以感受到西北地区存世古旧书画的装裱工艺技能存在手法不够精准、技能水平不是特别得当、技能识见稍见狭窄等问题,因而造成装裱加工工艺不足。

1.5 展览存藏

书画作品在展示陈列、收藏把玩、卷收存放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如明代高镰《遵生八笺》中“古画年远纸绢已脆,不时卷舒,略少局促,即便折损破碎无救”的情况,更存在如“童仆不识收卷有法,即以两手甲抓画卷起,不顾边齐,以轴杆著力紧收,内中绢素碎裂”和“或出示俗人,不知看法,即便手托画背,起眼就观,绢素随折”的人为破坏性问题。西北地区存世的书画作品无论公藏,亦或私人收藏,每一幅每一件书画作品在悬挂、陈列时,有可知不可知因素对其造成内在的老化和外在干扰性致损形成的脆裂、变色、异物附着、斑渍等,影响到作品品相的好坏优劣,关系到古旧书画原始文献信息的完整性,载体材料的可靠有效性和艺术表现的客观性。

本刊讯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100名杰出人物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以表彰他们在改革开放40年中的贡献。路遥作为陕西籍杰出人物入选。

古旧书画在存藏时,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收藏者的品评意愿、不可预料的人为干预等因素,出现改变字画原始信息、随意加减信息、甚至改头换面变身它用的不正当现象。作品题款或被粘贴遮盖、或被裁挖改换,作品由大尺寸裁小,局部位置挪移,各种仿旧色加工,材料被搓揉做旧等等,手法不一而足,产生说不清道不明的损害。

古旧书画在居舍悬挂和长期展陈,会遇到不可预知的墙壁渗漏水、霜雾天气,还有鸟蝇飘落下粪迹污染,在作品上留下渗漏水痕、泥渍和水膜作用下形成的饱和酸性、碱性因素,对书画材料纤维进行分解破坏[5]。也有人为的不小心泼溅到作品上的油污,或少不知事的玩童的涂鸦行为破坏。

至于古旧书画在存世传承时遭遇“兵火水溺,岁苦流移”,虫吃鼠害,再加以人们对其认知不够,珍视不足,保存保护环境条件不够充分,对古旧书画的初次装裱或以后的修复不得当等原因,造成难以复原、难以保全、不可逆转的病害。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接触了大量的实物,发现古旧书画所用纸张、装饰材料、浆糊及装裱的工艺方法,都直接关系到作品的美,平整美、材料美、做工美、形式美,统一形成了装裱工艺美。但是由于用料不当、浆糊的干净程度和黏性不够、装裱时排刷不妥贴等问题,很容易见到做工粗糙、起夹层、折痕断裂、鼓包、材料收缩不一致等状况。古旧书画不仅不易保存下来,更难讲求到精、雅、美、善的较高文化要求。

2 对西北地区存世古旧书画的保护性修复

2.1 采集信息,建立修复档案

利用相机拍摄整体图像和局部图像资料,利用电脑记录作品文献信息和破损信息,作为修复依据。并记录修复的过程,留取第一手现场资料,建立修复档案文献。

2.2 分析测试

对古旧书画先进行初步消毒和灭菌工作,再测试书画作品的酸碱度、颜料特征特性和稳定性、分析书画载体纸绢布等材料的性质和老化程度。

2.3 确定修复方案

2.4 配备场地及材料

准备良好的修复室舍环境、配备工具器材和选配适用的纸、绫、绢、颜料、墨、轴等材料,自已制作浆糊,处理纸张绢绫染色,都是对古旧书画材质、装裱形制、病害状况客观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

2.5 清除异物

书画作品表面有积尘、蝇屎等黏附物,先裁去已破朽装裱镶料,然后用毛刷、毛巾、软橡皮擦、面团等除尘,用针、小刀等剔除黏附物,并对折裂口和破损口刮薄,刮去破洞黑口。

2.6 清洗

对古旧书画清洗前,先对油斑、泥污、霉菌、笔污等进行安全可靠的祛斑,对颜料进行固色处理,再用温纯净水淋洗,最后用毛巾吸去水份。温纯净水淋洗的作用有四:一为去脏,使得纤维间积存的尘埃、微生物随水流失;二为改善书画材料的破坏性酸碱环境;三是通过洗润使原书画高度失水的载体纤维进行一定的补水,以减缓纤维的老化速度;四为在揭裱时,能够揭去原托裱纸,并有效调整因破损导致的形态改变。

2.7 揭褙

逐步用揭、揉、搓、捻等手法揭去裱背纸。古人言:书画之命,全关乎揭。揭裱书画的难点在于对材料的了然于胸,修复人要有平和安详的心态、精熟的技能,才能做到揭得净、揭得到位、揭不伤。

2.8 加护边

对古旧书画的托裱多用搭覆的方式,就是选用大于画心四边各5 cm的托纸上刷涂浆糊,然后撤去托纸多余的水份,搭在画心背面,用棕刷排刷,使托纸和画心背粘贴紧实,在大出画心的四边从背后加助条,这是出软局,以保证原作品的大小形状不变。清代周二学在《赏延素心录》中指出,“被缀破画,法备前人,无可增损。惟有经裱多次,上下边际,为恶手滥割。必须觅一色纸绢接阔一分,才不逼画位。要之”。出局有软局、水局、硬局,以保护为前提的出局是修复各种古旧书画必要的工序。

2.9 加助条

古旧书画常见折裂口、虫蛀、磨损、絮化破损,在托好的作品背面对以上的各种情况需加折条和隐补纸,增强折口耐折性,使修补处薄厚一致。

2.10 全色

对被修复书画的全色,一般先采用胶矾水或豆浆液对补色位置固定,而后用狼毫小笔逐渐补全,使其美观协调。全色要做到对原作艺术风格、内容特点、绘画技巧和用笔高度接近,并要做到修旧如旧。全色过程用水宁干勿湿,用色宁浅勿深。

2.11 裱装

对托制好的古旧书画作品进行合理的方裁后,配以得当的镶料镶接在作品周围,然后覆裱背纸,之后贴到挣墙上,历时20余天,待其干透定形才可以取下,砑背、装制天地杆,装潢完成。

书画修复工作就是为了对存世书画作品已存在的病害进行一定的修治,使得作品得到保护,延长存世时间,美化生活。赵朴初曾题“书画赖有装裱助,乃能挂壁增光辉”,每一件书画作品所包含的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历史文物价值和材料价值,弥足珍贵,因此“画郎中”们要谨慎对待修复工作,坚持最小干预、最大信息保留、材料安全可靠、过程可逆的原则,才能称其为科学合理、尽心尽责的保护修复。

3 结语

古人言:故装潢优劣,实名迹存亡系焉。西北地区的文化实物——古旧书画,得之不易,传之不易。囿于客观自然环境和物产条件的局限,及人们在历代文化生活中现实环境的变迁与制约,古旧书画的载体材料的粗糙和简陋,对古旧书画的装裱工艺和保护方式的草率和不足,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作品保护性修复工作更显得任重而道远。

[1] 冯鹏生.中国书画装裱概说[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29-36.

[2] 王蕙贞.文物保护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145-170.

[3] 南京博物院.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64-73.

[4] 刘舜强.古书画保存环境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2):56-58.

[5] 宋丽萍.环境因素对古书画藏品的危害及控制措施[C]//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传统装裱技术研究会,2005:102-105.

[6] 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南京博物院.中国书画文物修复导则[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26.

Common Diseases and Damages and Protective Restoration of Existing Old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Northwest China

ZHANG Wen-jun1, CHEN Yibo2

(1. Gansu Province Library, Lanzhou 730000, China; 2. Gansu Province Arts and Crafts Association, Lanzhou 730000, China)

The causes of common diseases and damages of existing old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northwest China are objective natural environment, such as dry air, thermal reaction caused by strong ultraviolet radiation, the air containing dust, as well as some man-made reasons, such as mounting techniques and material choosing and improper practices in the collection process. All of the above reasons can cause damages of old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For the protective restoration of the existing old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northwest China,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lan should be made firstly, and targeted and reliable work should be done from collecting information, establishing restoration files, analyzing and testing, determining restoration plans, equipping venues and materials, removing foreign matters and cleansing, to uncovering, adding edge protection, adding auxiliary, painting colors, and mounting,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restoration and decoration of each precious piece of work, achieve prot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work, and reflect the cultural values.

old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natural corrosion; man-made breakage; protective restoration

10.3969/j.issn.2095-5707.2018.04.017

G264.3

A

2095-5707(2018)04-0060-04

(2018-03-02)

(2018-03-16;编辑:魏民)

张文军,陈一珀.西北地区现存古旧书画常见病害及保护性修复[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8,42(4):60-63.

张文军,E-mail: 48008537@qq.com

猜你喜欢

浆糊书画作品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老友“浆糊”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少儿书画作品8幅
自制浆糊管
西北地区赤霞珠葡萄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多样性
初学裱画之感——浆糊的制作与应用
浆糊对印画
书画作品欣赏
书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