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右脑年龄测试”不靠谱

2018-02-07刘国信杨果平

科学养生 2018年2期
关键词:左脑右脑个人信息

刘国信+杨果平

最近,一款“左右脑年龄测试”的小程序在朋友圈中热传,人们只要通过扫描测试图中的二维码并回答几个设定的问题后,便会生成一张显示有左右脑两个年龄测试结果的图片,图片的下方还配有相关的文字解释。然而,许多做过测试的网友指出,自己做过测试后,得出的左右脑年龄往往相差悬殊,例如“左脑27岁,右脑43岁”、“左脑39岁,右脑22岁”、甚至“左脑35岁,右脑8岁”……网友质疑,选择了相同的答案,但是却得到了不同的分数,结果也相差很大。

就在“左右脑年龄测试”小游戏热传后,有程序员根据网址破解了测试代码,称左右脑年龄是随机分配的数字,而并非是根据所出题目科学分析出来的结果。

据了解,目前网络上已经出现过多个版本的“左右脑年龄测试”,其代码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年龄范围会有所调整,答案是随机产生的,题目跟脑龄没有任何关系。网络监管部门就此提示,所谓测试其实是一个谎言,部分是为了骗取个人信息及网络流量。

大脑能力需要综合评估

对于大脑是否有具体的年龄这一问题,多年从事脑研究的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沈政称,大脑年龄和人体实际年龄相关,比如会有青年、中年和老年等大范围的划分,但很难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而这些测试中的题目来自于智力测验,包括操作智力成绩和语言智力成绩等,通过这么几道题就得出来大脑年龄,是不科学的。

长期从事左右半球大脑研究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科教授王毅认为,20岁脑细胞开始衰老,最直接的表现是反应速度的退化,但随着年龄增加,人在社会交往中学习并积累经验,大脑的洞察力、逻辑推理判断能力、抽提共性问题、抓住核心要素的能力也更强。所以,大脑能力表现是综合评估,而非单一指标。

左右脑有分工但不能割裂

其实,这个测试究竟有没有科学道理,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下有关大脑的知识。众所周知,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1981年,美国心理生物学家罗杰?W?斯佩里凭借证实了大脑不对称的分工理论,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该理论证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具有显著差异:左脑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脑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左脑善于掌握、运用概念进行逻辑推理和判定分析,即对语言、数字、逻辑等信息敏感,偏向用语言、逻辑性思考,对数字文字的识别、认知、记忆要比右脑好一些;右脑善于掌握图形进行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对图像、模型等信息敏感,以图像和心像进行思考,在图像图形处理上要优于左脑一些。

后来,这个说法在日本被歪曲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一些学者根据斯佩里的理论,提出了“左脑负责抽象思维,右脑负责形象思维”的说法并将其推广。之后,这种说法传入了中国,又演变出“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图形”的版本。

然而,随着对大脑研究的持续深入,科学家提出,左脑右脑不能完全割裂开来,例如斯佩里的理论提出左脑支配右半身,右脑支配左半身,但研究发现,当左脑或右脑出现障碍时,另一侧脑半球会补偿对侧脑半球的缺失,对身体进行控制。因此,左右脑从功能上讲是有重叠和互补的,这就决定了不能在正常情况下对左右脑进行独立测试。2000年前后,在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会上,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脑科学专家开始反对日本学者的理论,认为其是一种谬误。在这之后,我国的教育界不再说“开发右脑”,取而代之的是开始推行“全脑教育”。

事实上,多年来人类对于大脑的研究从未停止,但大脑就像一个神秘的迷宫,一直还没有揭穿它的谜底。2013年,美国政府提出“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同年,欧盟推出了由26个国家参与的“人类脑计划”;2016年,中国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我们的大脑如此神秘,怎么可能仅靠一个十几道题的测试就揭开谜底呢!

谨防个人信息暴露

时下,动辄刷屏社交平台的测试不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爆款,测试你今后的工作如何?情商有多高?能赚多少钱?心理年龄有多大之类。不过,输入相同的信息,却得到不同的结果,这种测试真的可信吗?

网友刘女士表示,在看到很多人在朋友圈晒图后,自己也扫码做了题目,“其实就是一种娱乐,就跟星座测试似的,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参考,没有太大意义,也没有必要当真。”据了解,朋友圈里晒测试结果的人不少—但似乎并没有人因这个结果的“指导”而换工作、换思维方式,更多的是参与娱乐,在闲极无聊时就当换换脑子,甚至仅是当作转发一条朋友圈而已。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此类需要授权或绑定某些账号的小测试,其后台操作和运营者往往都是有所图的。比如,接受测试前必须授权登录,那么,QQ号、手机号、姓名、生日等很多个人信息就会被程序后台所获得,而获取用户数据、个人信息,要么是为了打广告、赚人气、博关注,要么就是先把自己的影响力和用户数做出来,再拿出去跟各种有需求的人谈条件、谈价格,因此,大量的个人信息被用作渔利的工具。

那么,在缺乏科学依据的前提下,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人熱衷于通过授权加以测试?有媒体人士分析认为,这些行为与生存焦虑、怕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被出局”的心态密切相关,当然,还与“权威满天飞”、“不信真理宁信公号”以及单纯好奇的心态有关。

事实上,相信科学,并不意味着相信某一种看似权威的说辞或者诱导,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至少,也要拥有可信的、经过检验的参照系。如果人们能够尽快掌握信息辨识的有效方法,增强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打假意识,更多地去学习、更多地去比对、更多地明辨是非,就能避免在鱼龙混乱的信息海洋里陷于无奈的境地,进而洞悉其背后隐藏的“小把戏”和潜规则,防止上当受骗。endprint

猜你喜欢

左脑右脑个人信息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演奏乐器可开发右脑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我用右脑多,还是左脑多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你是左脑发达还是右脑发达?
高中数学如何加强右脑开发
你是左脑发达还是右脑发达?
右脑开发是谎言
个人信息保护等6项通信行业标准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