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教学如何把握训练“点”

2018-02-06佘召丹

周末·校园文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司马迁雪花日记

佘召丹

让每一位学生都会写、能写、爱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每一位学生的共同愿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要让所有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基本达到或超过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找准关键,对症下药,学生才能写得好。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学中的习作契机又无处不在,因此把握习作训练的“点”显得尤为重要。

一、结合文本,探究外延

台湾省小语会会长赵镜中先生提倡“习作放在语文课中进行”“重视阅读教学中的仿写”。众所周知,阅读教学都是凭借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来体悟文章内涵的,而理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当学生悟情明意、感悟母语的魅力之后,老师该做的就是带领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学习遣词造句,形成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利用课文的空白点和情感点扩展写。如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结束部分:“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这一句概括寫司马迁发愤写书,没有具体的情景,因此,可以利用这个空白,安排小练笔:指导学生联系课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以“那是一个风沙满天的清晨……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为开头,选择其中一个写一段话,写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一个场景。通过这种方式,把文本的理解,内化为自己内心的感悟,再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史的感人形象,真正地走进司马迁的心灵。再如《一路花香》的课后练笔《水罐与鲜花》描写了一个挑水工的形象。

教学中,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写下去,不仅可以激发想象,深化理解,还能有效地巩固表达方法。语文课文中,像这样典范的句段俯拾皆是,我们要善于做有心人,恰当地加以利用。

二、巧用日记,妙言提点

我们在批改学生的日记中不难发现,学生往往不能够准确使用词语。基于这样的现象,老师可以选取典型例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修改,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妈妈回来后,看到家里窗明几净,欣喜若狂地对我说:“孩子,你长大了,懂得为妈妈分担家务了。”面批时,我引导这位学生分析妈妈的身份、年龄和心理特点,使其明白“欣喜若狂”用词过当,进而又启发他回忆当时妈妈的神态,提出“欣慰”“微笑着”“眼里闪现着泪花”等修改建议,这个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例如《日记一则》叙写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合家团圆的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十分感人。

三、发掘生活,处处习作

作文教学应该不再禁锢于语文课堂,把作文训练巧妙地、有机地结合于饶有兴味的各类活动中,诸如参观访问、科学试验、手工制作、综合实践、体育比赛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的渠道和方式,更丰富的素材资源、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想象、创造。

例如,冬天下雪时,孩子们兴奋异常。下课后,我把他们带到操场上,一起看雪。他们的小脸迎着雪花,说着笑着唱着,叽叽喳喳个不停,仔细听来,有的在念有关小雪花的诗,有的唱着小雪花的歌,还有的用小手小心地接住一片雪花惊喜地叫着,“好大一朵雪花!”“六个瓣的,真的是六个瓣的,好漂亮啊!”“像水晶一样呢!”……男孩子在雪中又蹦又跳,不一会儿头发上、眉毛上就满是洁白的雪花了,女孩子们指着他们笑个不停。多么美好的画面啊,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篇充满童趣的习作。再如,《我长大了想当赛车手》真实地抒发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理想,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每个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endprint

猜你喜欢

司马迁雪花日记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雪花
淘气的小雪花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