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足球”背景下日本校园足球教育模式对我国体育院校足球项目教学的启示

2018-02-06陈昭宇易春燕

浙江体育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校园足球教练员

陈昭宇,易春燕

(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2015年8月13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在未来十几年间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使其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蓝图中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园足球教练员将是影响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我国的近邻日本,早在几百年前就通过“校园足球”活动,来培养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兴趣。日本足球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日本足协对校园足球的高度重视。在日本的青少年足球培养模式中,“校园足球”可谓是重中之重,其教育模式中有许多值得中国校园足球教练员学习借鉴的地方。我国体育院校足球专修的学生随着校园足球政策的广泛开展,逐步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去,担任起校园足球教练员的职责。为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院校对足球专项学生的培养,本文从日本校园足球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为我国体育院校足球专项的教学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推动我国校园足球活动的蓬勃发展。

1 日本校园足球教育模式

1.1足球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日本的“校园足球”起源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兴国的背景下,拥有百年的历史。早在1917年,大学联赛和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便已诞生,比日本足协成立的时间还要早。日本现在虽然并没有像皇马、巴萨这样已经成立百年的足球俱乐部,但是确有大量的百年足球传统的大学和高中,并形成了发达的校园足球文化。具体表现为:日本各地的中小学建有自己的足球校队。无论是学校领导和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十分支持和配合学生学习足球。他们认为,足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社会活动之一。通过足球,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学会沟通、配合;如何面对失败与挫折;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感恩。日本的“校园足球”一般以课外部活(社团)的形式存在,一般不会占用文化学习的时间。日本体育课的教学大纲指出,中小学足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控球和传接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感受踢球的乐趣,足球教学主要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没有训练和比赛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啦啦队或组织人员,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1.2 “校园足球”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并重

日本足协非常重视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教育,规定球员必须高中毕业后才能参加职业联赛。也就是说,日本职业球员都经历过完整的文化知识学习,其中优秀的球员基本都有校级比赛的经历,甚至有的球员是大学毕业后才从事职业足球运动。日本足协认为球员只有在校园中接受了文化素质教育,各方面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了解并接受教练的技战术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短时间内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上海申花足球队主教练曼萨诺就曾点评中国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非常出色,沟通能力很强,但他们最缺乏的是技战术的执行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球员在文化素质教育上的短板。

1.3专业教练为“校园足球”教育提供保障

拥有一个高水平的教练可以提升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也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足球水平,积极地推动小球员朝着专业的方向发展。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许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日本足协格外重视对教练员的培养。足球教练员的资格考核有着严格的审定程序,即使是退役的国家级运动员执教也必须要持有教练员资格证。日本的“教练资质制度”分为五个档次:少儿级、C/D级、B级、A级、S级。针对各个等级,日本足协会定期开设教练员培训班,任何有足球基础的人都可以参加培训,只要通过考试即可获得相应等级的证书,实行宽进严出的考核政策。少儿级主要面向10岁以下孩子进行指导,C/D级主要面向12岁以下孩子进行指导。执教中学年龄段及高中年龄段队伍的主教练,则须拥有B级及以上教练资格证书。日本正是通过教练员等级制,大大提升了参与学习足球教育的教练质量和数量。

1.4运营成熟的赛事为“校园足球”教育提供动力

日本“校园足球”的比赛模式并非是长期性的联赛制,因为学生还是以学业为主,所以大多数比赛都是短期集中的赛会制比赛。通过各种级别的足球联赛来保证各个年龄阶段的小球员拥有足够的比赛机会。比如在少年年龄段有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J联盟举办的足球节;初中年龄段有高元宫杯全国足球锦标赛、全国俱乐部锦标赛、全国初中学校体育大会、俱乐部青年杯等;高中年龄段主要有高元宫杯全国U18足球锦标赛、日本U18联赛、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全国高中综合体育大会等。以日本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为例,每年至少48支参赛球队,采用单场淘汰制,每年都会有自己的赞助商、形象大使、主题歌及高规格的电视转播。

2 “校园足球”背景下日本校园足球教育模式对我国体育院校足球项目教学的启示

2.1对学生足球文化构建能力的培养

“没有文化的足球是沙漠足球”,是没有灵魂的运动。我国体育院校对足球专项学生的培养,要提高学生对校园足球文化的认识,通过校园文化来培养中小学生的意志、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体质健康,启发学生的足球兴趣,使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目前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个人思想素质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人格魅力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体育院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爱国主义、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强烈的事业心和对足球无限的热爱。学生毕业后在从事学校训练工作时要做到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在学生的个人品质修养方面要培养乐观、亲切、宽容、耐心、尊敬、公平公正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的素质,足球教师才能把学生管理好、训练好,才能培养学生的精神形成校园文化。由于我国学校教育的实际问题,学生对足球兴趣的坚持需要得到家长和班主任的认同,特别是在中小学的校园里,升学的压力使家长们和老师担心学习足球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当前我国社会普遍认为学历代表能力的背景下,家长期望孩子的考入重点高中、考入名门大学,老师期望个人的考核绩效工资能多一点。因此,体育院校在对足球专项培养时,要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拥有与学校领导、家长、任何老师沟通的能力,可以让中小学的学生充分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让学生体验到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从而促进校园足球氛围和校园足球文化的形成。

2.2执教理念的培养

足球教练是校园足球活动的直接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行为活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足球活动中能否真正促进文化知识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足球教师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体育院校在对足球专项学生培养时,要注重其执教理念的培养,使其充分认识足球的教育功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进行教学训练工作时,要认识到学生不能因踢球影响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是最重要、最核心、最基本的执教理念。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一定要在学生完成文化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有潜力的学生进行长远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目标,让学生不以职业球员或明星为目标,要以身心健康、文化知识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学生真正理解参加足球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人的智力,让人更加聪明,提高情商,更是可以促进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在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文化知识学习、足球技能学习共同重要的认识下,才能促进校园足球活动的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

2.3专业素质的培养

2.3.1 将足球教练培训内容融入到体育院校足球项目的教学大纲中,我国足球教练员的培训工作发展较晚,从2009年校园足球活动第一阶段开展以来,我国才加大了对教练员的培训考核,考核内容采用的是亚足联的培训教程。体育院校在对足球项目教学在进行相关足球理论基础学习的同时,还要进行教练员培训考核教材的学习,掌握新的训练理念。培训内容要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的,还要运用到实践中,培养足球专修学生获取、分辨、学习、掌握足球专业知识的能力。

2.3.2 与足球特色学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育实习是体育院校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实践环节,校园足球教师更是需要丰富的实践能力。现阶段我国体育院校学生的实习多集中在最后一学年,时间较短且集中,体育院校在进行培养时,应当把教育实习贯穿至整个足球项目教学的全过程。在学生掌握足球技能后,就组织学生进入中小学的足球特色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使学生可以发现不足,及时补习。长时间的观摩、教学可以使足球专修学生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体育院校可以与当地的足球特色学校合作交流,组织足球专修学生进行观摩学习、教学训练。足球特色学校的优秀教练对实习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该评价成绩可以计入足球专修学生的毕业考核中。与足球特色学生的合作,可以直接了解当前对校园足球教练的能力需要,对能力不足者可以进行“回炉再造”以满足校园足球教练员的能力要求。与足球特色教练员的沟通,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2.3.3 与足协合作,持两证上岗。体育院校要完善足球专修学生的评价体系。证书是确定学生是否可以担任教练员资格的最好证明,足球专修学生除必须考取教育部认证的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应考取足协认证的教练等级证书。这有利于促进足球专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在从事校园足球教练员工作时,做到持两证上岗,保证教练的质量和数量。

2.4掌控、组织管理竞赛能力的培养

我国各年龄段的全国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联赛、超级杯、冠军杯,及各地市的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校长杯等各种体制的不断完善。教练员将带领学生参加更多的比赛,所以校园足球教练员掌控比赛的能力就至关重要。掌控比赛的能力是完整联赛体系下教练员知识、经验、智慧的全面反映,体现出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对赛场突发事件的应对、战术意识的传达更是教练员情绪和意志的反映。因此体育院校足球专项学生很可能毕业后担任足球教练员,所以要重视对手分析、比赛分析、战术制定、比赛编排、临场应变、调节运动员竞技状态、激励运动员斗志等全方面的竞赛能力培养。

校园足球运动队的管理优劣,直接影响到球队作风和运动员的成长环境、长远发展。一个运动队若没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必将散沙一盘,缺乏生机,难以取得进步,甚至误人子弟。因此体育院校要培养未来校园足球教练员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其充分调动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足球训练刻苦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训练、学习。还要具有科学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严格管理、凝聚团队精神的管理能力,做到球队管理纪律严明、训练计划科学、奖惩分明,从而带领球队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

3 结 语

日本成熟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可以给当前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很多启示,本文仅从我国体育院校足球项目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高我国未来足球教练员的整体的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校园足球的伟大事业。

[1] 应虹霞.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117-132.

[2] 谭刚.日本青少年足球发展策略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4-121.

[3] 程隆,张忠.日本足球青训的发展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4(7):95-98.

[4] 郭振,乔凤杰,李声民.日本大学足球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7(1):121-127.

[5] 汪玮琳,王莉,康辉斌.中日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6):690-693.

[6] 李卫东.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2.

[7] 李卫东.日本足球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4):15-18.

[8] 熊崎敬[日].李志红,译.日本足球独家揭秘J联赛百年构想[J].足球俱乐部,2011

[9] 山口隆文,伊藤信宏[日].足球运动员培养政策的展开[J].日本足球协会新闻,2000.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校园足球教练员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