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研究

2018-02-06梁怀新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犯罪行为跨国全球化

梁怀新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冷战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全球化也面临着各种传统与非传统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各种跨境犯罪问题日益增多,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面临严峻的挑战。2017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刑警组织第26届全体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演讲指出,面对日益增多的跨境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必须“加强警务和安全方面合作,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1]。应对跨境犯罪,必须加强各国的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各国通过打造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来防控国际安全问题,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一、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走向,提出了中国深度参与国际治理,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2017年1月18日,习总书记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面对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的增加,面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2]。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奋斗目标

近代以来,航海大发现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世界的各个地域都被卷入了全球化的大潮。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两次世界大战让众多国家陷于战争状态,基本的安全都难以保障,又何谈发展?在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确立了雅尔塔体系,人类社会终于重新获得了和平。在雅尔塔体系之下,虽然美苏两极争霸,但是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全球性的大市场逐步萌芽。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速。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成为国际秩序的主要特征,和平与发展更是成为了时代的主题。人类社会获得了和平发展的重要契机。但是,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格局也充满着各种挑战的因素。一方面,作为后冷战时代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凭借着自身的主导力量,奉行单边主义的外交原则,不断冲击国际治理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逆全球化甚至是反全球化的现象。特别是在几次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民粹主义泛滥,全球化的发展面临极大的考验。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在后冷战时代,应该怎样构建一个和平发展的人类社会的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洞悉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融合中国传统智慧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构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后冷战时代,世界各国必须坚持互利共享的原则,坚持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共同应对全球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国际观发生了多次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挑战者,这在巩固我国国家主权与民族独立的同时,也影响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融入既存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成为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努力,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跨越。新时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同时,经过长期的发展,国际治理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二战后形成的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全球政治治理机制和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代表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在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面临进一步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谋篇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理念。在国际领域,中国正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进一步参与到全球治理的进程中来,为全球治理的进一步转型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进一步参与到全球治理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人类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各国应该共同合作,推进全球治理的转型与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新时期,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处理外交事务必须紧紧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推进我国更深入地参与到全球治理的进程中,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处理全球安全问题的分析框架

全球化日益深化发展的当下,全球性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全球安全问题既包括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也包括新出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全球安全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应对全球安全问题必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分析框架下,各国合作进行全球安全治理,打造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处理全球安全问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共同的权力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原则。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应该是各主权国家以及各主权国家的人民所共有共享的。国际权力的运用必须是为了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另一方面,处理全球安全问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义利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国在处理全球安全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携手合作应对全球安全问题是各国的共同义务。维护国际形势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各国的国家利益,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能够有效推动各国形成应对国际安全问题的合力。同时,处理全球安全问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要求。全球性安全问题的出现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深层次原因。不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全球性安全问题往往会死灰复燃,治而不绝。在处理全球安全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着力解决全球安全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国际社会安全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打造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面对的挑战:跨国犯罪问题

跨国犯罪,是指“以跨国形式出现的犯罪,或者说犯罪过程跨越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度的犯罪”[3]。同一般的发生在一国内的犯罪行为相比,跨国犯罪最显著的特性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具有极强的国际性。跨国犯罪涉及各个领域,凡是牵涉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犯罪行为都属于跨国犯罪的范畴。特别是在全球化日益深化发展的今天,各国人民之间的跨国交往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各种跨越主权国家国境的犯罪行为也不断增加。日益增多的跨国犯罪不断冲击全球安全治理,已经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大挑战。

(一)跨国犯罪危害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后冷战时代,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跨国犯罪现象逐步增多。跨国犯罪同传统的一国之内的犯罪行为相比,具有更明显的国际性。跨国犯罪的国际性导致其滋生和蔓延会严重影响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给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跨国犯罪严重干扰国际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毒品走私、跨国恐怖主义等跨国犯罪行为严重干扰了国际社会的正常秩序,对于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产生极大的阻力。在一些地区出现的跨境劫掠问题,扰乱了边境地区的安定状况,给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带来极大的危害。例如之前在湄公河流域出现的跨境犯罪问题,就严重干扰到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边境地区正常的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另一方面,跨国犯罪严重阻碍国际经贸的正常进行。经济全球化是后冷战时代国际社会交往越来越密切的一个重要表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系列涉及经济领域的跨国犯罪行为严重干扰了国际经济秩序,影响到了国际社会的正常交往。跨国性的金融犯罪、洗钱、贪污腐败严重干扰了国际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给国际治理带来极大的威胁。同时,跨国犯罪也影响相关国家之间的正常交往。跨国犯罪往往涉及多个国家,会威胁到相关国家的正常外交关系。恐怖主义袭击的发生往往是恐怖组织利用所在国家的监管漏洞,逐步发展壮大,从而发动对别国的恐怖袭击,进而引起两国甚至多国间的外交关系恶化,甚至导致战争的发生。同时,在相关跨国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的引渡与管辖权等问题上,相关国家也会因此产生摩擦,影响正常的国事交往。

(二)跨国犯罪危害各主权国家的国家安全

跨国犯罪行为在危害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的同时,也会严重危害主权国家的国家安全。跨国犯罪往往是利用其国际性来规避主权国家的正常监管。利用国家之间警务执法合作不足的现状,进行跨国性的犯罪行为。首先,跨国犯罪行为极大危害到了主权国家的政治安全。恐怖主义、非法武器买卖等跨国犯罪严重危害主权国家的政治安全。恐怖组织利用主权国家之间安全合作的不足,跨境实施恐怖主义袭击。一些恐怖组织更是同主权国家国内的民族分裂势力相勾结,冲击国家的政治安全。非法武器买卖等行为也对主权国家国内的武器管制产生极大的冲击,造成枪支泛滥,极大危害国家的政治安全。其次,跨国犯罪行为极大危害到了主权国家的经济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国内经济全面与国际经济接轨,跨国经济性犯罪往往会对国内的经济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国际性的侵犯知识产权、骗保等跨国犯罪行为,对主权国家国内的经济秩序带来极大的冲击。由于这种犯罪行为跨越主权国家,因此追责更加地困难。同时,跨国犯罪行为极大危害到了主权国家的社会安全。跨国犯罪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传导性,往往会在国际间迅速蔓延。如果不能很好的加以治理,将会严重阻碍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进一步扰乱国际社会各个主权国家的国内社会秩序。特别是国际间的人体器官贩卖和人口劫掠等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扰乱了相关国家的国内社会秩序,带来严重的危害。同时,随着全球化的继续深入发展,国际犯罪的形态日益多元化,各种新型的跨国犯罪层出不穷,这给监管带来极大的难度,进一步危害了相关国家的国家安全。

(三)跨国犯罪危害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冷战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在短短二十多年间,国际交往水平有了极大的飞跃。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体现在国际交往的各个领域。但是,随着几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全球化的发展受到了明显的挑战,各种逆全球化现象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跨国犯罪行为的不断出现也危害到了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首先,跨国犯罪行为增加就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全球化时代开始之前,跨国性的犯罪行为几乎很少出现。但是近代以来,全球化的发展水平日益深化,直接导致跨国犯罪行为的日益增多。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带来了世界各国之间更加紧密的经济文化交往,但是同时,跨国性的犯罪行为也应运而生。又因为对跨国犯罪行为的监管往往滞后于国内法层面的犯罪行为监管,因此跨国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尤为明显。其次,跨国犯罪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国公民对于全球化的态度。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跨国犯罪行为难以被惩治,这直接导致各国人民对于全球化产生极大的逆反心态。另外,跨国的人口买卖问题、文物走私等案例也极大影响了公民对于全球化的态度。反全球化主义者认为,跨国犯罪行为的产生,全球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跨国犯罪行为助推了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近来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系列难民犯罪行为,这也极大影响了民众对于全球化的看法,直接导致西方国家大选中,各种倡导反全球化观点的领导人上台执政。

三、合作应对跨境犯罪问题:加强国际安全合作

日益增多的跨国犯罪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了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也严重危害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影响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因此,世界各国必须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加强国际安全合作,携手应对全球犯罪问题。

(一)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必须坚持共同治理的基本原则

共同治理原则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性原则。在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的过程中,必须坚定遵循共同治理的原则,避免单边主义的泛滥。国际犯罪问题的出现,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国际犯罪问题涉及多国,任何单一的国家都难以凭借自身的实力,解决国际犯罪问题,实现长久的安全。在应对全球安全问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大国必须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国际安全合作的推进过程中,大国应该更多地在合作框架的确定、对话平台的搭建,以及国际安全合作关键节点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全面促进国际安全合作的深入发展。同时,还要发挥其他国家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大国也不能够垄断国际安全合作中的话语权。必须充分尊重其他国家的立场,听取其他国家的建议与意见,共同促进国际安全合作向着共同治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在参与国际安全合作的过程中,一贯坚持共同治理的原则,充分尊重其他国家的意见,支持小国在国际安全合作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安全合作中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参与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必须立足普惠共享的根本理念

普惠共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够保证治理的可持续性。在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以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携手解决全球犯罪问题。解决全球犯罪问题,必须力足于打造普惠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单纯从本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片面追求本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安全合作中的基本立场,就是坚持普惠共享的原则,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普遍安全是国际安全合作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个别国家的安全不是真正的普遍安全,必须打造整体性的国际安全合作框架,推动覆盖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安全治理体系。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严重危害国际安全的跨国犯罪行为,保证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现阶段,中国必须进一步参与国际安全合作,支持建立整体性的国际安全合作框架。坚持共同决策、共同受益的原则,推动国际安全合作的范围逐步扩大、程度逐步提高,打造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必须完善安全合作的制度建设

加强国际安全合作,解决国际犯罪问题,打造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必须着力推动国际安全合作的制度建设。现阶段,国际安全合作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整体治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各国可以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等国际性的安全执法合作平台就合作的相关事宜进行积极的对话。但是,相对于全球化深入发展情况下,全球安全治理所面临的严峻情势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安全执法合作的制度建设。首先,要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就国际安全执法合作的范围和相关职权进行清晰而明确的界定,为国际安全执法合作提供坚实的法理依据。同时,“国际警务和司法合作的前提与依据就是国际司法协助协议的签订”[4],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国家相关司法协议的签订,进一步参与到国际安全合作的进程中来。加强国际安全执法合作也需要进一步巩固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国际组织在国际安全合作中的对话平台作用,推动国际安全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另外,还需要充分发挥中国的积极作用,深度参与国际安全合作,推动国际安全合作的深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正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在国际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安全合作的制度化程度,应对国际犯罪问题,打造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小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举棋若定,提出了全面参与全球治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化全球治理理念、推动全球治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种跨国性的犯罪与安全问题应运而生,严重挑战着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跨国犯罪也同时危害各主权国家的国家安全,对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此背景下,各国应该以人类命运给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坚持共同治理的基本原则,立足普惠共享的根本理念。进一步完善国际安全合作的制度建设,加强国际安全合作,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犯罪行为跨国全球化
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网络侵财犯罪行为的定性研究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陈秋梅 跨国共谱抗疫曲
新旧全球化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论故意伤害罪入罪标准
全球化陷阱
诱惑侦查合法性之认定及此措施下毒品犯罪行为的界定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