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思想探析
——背景、战略内涵与意义

2018-02-06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政党外交共同体

高 辉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91)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是新时代党的事业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挥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时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政党发展新型政党关系,携手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过往政党外交理论和实践经验,立足党和国家事业以及总体外交全局,提出了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一系列科学论断,并指导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开创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新格局。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思想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础,以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为路径,具有深刻的战略内涵,对新时代世界政党交往、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刻指导意义。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理论及实践背景

政党外交是近代以来世界政党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由社会主义国家政党首创,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新型外交方式。随着世界政党政治的快速发展,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议题日益增多,政党外交的内涵日益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思想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顺应国际秩序演变及世界政党政治发展大势,具有深刻的理论及实践背景。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思想的理论背景

就政党外交的概念而言,政党外交一词主要是国内学者和官方使用的一个概念。虽然世界各国政党普遍开展着政党外交实践,但国外尤其是西方学界和官方较少使用“政党外交”一词,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各国政体不同,另一方面在于西方强调外交仅限于主权国家对外行为的严格限定。国内对政党外交的概念的界定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政党外交将政党的一切对外活动视作政党外交,如钱其琛认为政党外交指一国政党旨在促进国家间关系所进行的对外交往的一种提法,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1]。狭义上的政党外交,指主权国家合法政党之间为促进有关国家关系的对外交往活动,强调政党的合法性和外交性,“政党外交是指作为主权国家合法政党之间开展的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2]。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我国官方的对于政党外交的概念界定是广义上的,将政党外交等同于对外工作,政党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补充[3]。综上,政党外交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合法政党(以执政党为主体)与其他国家的合法政党及国际政党组织之间,通过参与一国政府外交、双边及多边政党会议机制、开展跨国政党交流等方式,进行增进国家利益和国家关系、开展全球治理工作的活动的总和。

从政党外交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其缘起深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影响。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时期,各政党之间交流虽尚不具备政党外交的性质,但为后来真正意义上的政党外交做出了必要的历史积淀。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创建了共产国际,此后,政党外交正式在各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之间发展起来。二战后,在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重视政党外交、政党政治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之下,世界上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纷纷开始重视政党外交。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化加速发展,跨国性议题增多;同时世界政党政治进一步发展,全世界的政党数量近5800个,约180个国家建立了政党组织,政党成为全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行为主体[4],这些都进一步激励了政党外交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

当下,政党外交的内涵日益丰富,从最初仅局限于稳定政党及国家间关系的政治性功能,日益拓展至扩大经贸、理论交流领域。首先,政党外交的首要内涵是其稳定国家间关系,协调全球治理的政治性功能。各国执政党、参政党、在野党之间建立广泛联系,就治党或治国理念、稳定双边关系、国际热点等其他全球治理议题的沟通交流。其次,在经贸领域,通过政党之间广泛交流,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党不仅可以为国家间的经贸合作牵线搭桥,而且利用各类双边、多边交流机会考察国际经济趋势、他国成功经济政策、企业管理经验等,助推彼此长期经济发展和经贸往来。此外,在理论交流领域,随着世界联动性日益增强,政党外交也日益注重行政、司法和社会治理等各领域成功经验的交流。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思想的实践背景

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既发自世界政党外交的大趋势,也是源自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由初创发展至现今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内涵日益深化,格局日益拓展。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政党外交,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对外交往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取得了重要的外部支持。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制裁,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和争取国际支持,中共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为主体的“一边倒”政党外交。1951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正式成立,此时其部门职责主要是“负责各国兄弟党及侨党的联络工作”[5],争取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和左翼进步组织的支持,后来联络范围扩大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党组织。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共与多国的共产党、工人党及其他进步左翼政党均建立了密切关系。随后,由于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以及苏共“老子党”的错误政党外交思路,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分化,中苏关系也逐渐恶化,中共的政党外交亦随之受挫。“文化大革命”期间,中联部受到严重冲击,中共的政党外交受到重大干扰,对外交往范围有所缩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共政党外交的根本任务也转移到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上,确立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四项原则,逐步与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恢复了党际关系,积极开展同亚非拉等国的政党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本着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谋求谅解与合作的精神,同欧洲国家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及其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冷战结束后尤其是步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进一步活跃拓展,交往范围更广、内涵日趋丰富、体系更趋完善、效果日益彰显,广泛涉及政治交流、经贸合作、双边关系、热点问题、治国理政、党的建设、文化沟通、民意互动等各大领域[6]。目前,中共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及政治组织建立了常态化外交联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政党外交新格局。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思想的战略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思想发展创新了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体系,立足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两个基点,始终围绕和平发展、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统一起来,具有深刻的战略内涵。

(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凝聚政党共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政党外交思想的要旨所在,是世界各国政党政治的最大公约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同志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其影响日益广泛而深远[7]。2013年,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愿景和倡议。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政党外交中不断得到践行和发展。基于新型国际关系原则,中国同相关各国共促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同欧盟、非盟、阿盟以及拉共体的区域命运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在“一带一路”倡议驱动下,中国与相关国家及区域组织依据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理念,在全球经济治理、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联通、创新能力提升等领域务实合作,共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治理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政党引领各自国家发展、开展国际政党间合作的利益契合点。政党是各国政治生活的核心,是国家发展的领路人,也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关键力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政党理应成为先行者[8]。“中国共产党与世界高层对话会”作为十九大后中国首场主场外交,来自世界各国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与会。会议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这一主题展开。在会后通过的《北京倡议》中,各国政党一致肯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9]重大倡议,极大凝聚了各国政党共识,为新时代世界政党外交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历史性愿景的首倡者,始终坚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长期主题,在政党外交实践中,与各国政党共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规划,汇聚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政党力量。

(二)以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为基础,增进友好关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思想强调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应立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基础之上,置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局之中,服从和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10]。同时,要积极发挥政党外交的特殊优势,努力开创总体外交和政党外交的新局面。

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以来,民族国家始终是最主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政党作为普遍存在于民族国家内部的政治组织形式,不同国家政党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受到国家间关系影响,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和发展新时代政党外交必须立足于新型国际关系基础之上。为此,要积极发展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一方面加强同主要大国间的协调和合作,发展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另一方面,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耕同周边国家间关系。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继续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合作,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一道推动国际秩序更趋公正合理。最后,以多边外交为重要舞台,积极融入和创建各类秉持开放、包容、公平、正义的多边外交机制,践行大国大党责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政党外交的全方位布局。

同时,政党作为各国内政外交的决策来源、民意的代表者和践行者,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过程中,要发挥好政党的政治引领作用。一方面,各国政党要从战略角度就双边和多边合作的顶层设计进行理念沟通;从政治角度凝聚共识,引领各党派及政党成员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谋划和发展新型国际关系。另一方面,作为大国大党,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要发挥中共党际交往的经验优势、引领优势,从政策制定和舆论源头引导各界对华认知,做好人的工作与民间外交,积极参与重大外交议程,配合政府外交开展好党际交流,协同推进新型政党关系和新型国际关系。

(三)以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为路径,加深交往合作

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共政党外交通过政党间高层往来、机制化论坛对话等渠道,同大国大党、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周边国家政党等各国各类型政党就双边关系、区域合作、执政经验交流、全球治理等议题广泛交流与合作。新时代,要立足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格局,建立和完善形式多样、层次立体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

深化大国大党机制化交流,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大国在中国总体外交中居于关键地位,积极开展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大国大党的机制化、常态化交往,使其成为领航新型大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引擎。首先,欧洲方面,中共一方面继续加强与欧洲传统左翼政党如英、法、德等国的工党、社会党、社民党的经常性交往。另一方面,面对当前各类右翼政党在欧洲强势崛起的政治趋势,中共注重发展与欧洲各国传统中右翼政党的交往,并做好与欧洲各类极右翼政党的关系拓展工作。例如,中共持续深化与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德国基民盟以及英国保守党等政党间的新型政党关系。其次,重视开展与美国主要政党的机制化交流。至2017年末,中美政党对话会已经举办10届,日益成为中共与美国共和党、民主党党及其他重要智库组织的重要交流平台。

推进“亲、诚、惠、容”的周边国家新型政党关系。周边在中国总体外交布局中居于首要地位,对此,中共政党外交以周边日、俄、印等大国大党尤其是执政党为首要,同时深化与周边邻国其他主要政党的交往。首先,中共深耕与周边大国大党的常态化和机制化交流。中共与俄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以“中俄政党论坛”以及“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为主渠道,不断推进两党交往和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高水平迈进;自民党、公明党以及民主党为当今日本政坛的主要政党,中共与这三党间均已建立了稳定的交往机制;中共重视与印度两个主要政党——国大党及人民党的长期交往,同时建立了与印度左翼政党及地方性政党的友好关系。其次,中共与越南共产党、朝鲜劳动党以及老挝人民革命党保持密切交往,发挥政党外交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此外,中共通过创建湄公河国家政党对话机制等,积极参与亚洲政党国际会议等周边多边政党外交机制,促进亚洲政党命运共同体建设。

创新多边政党外交机制,拓展多边外交舞台。多边外交一直是中国总体外交布局的重要一环,十八大以来,中共政党外交不仅积极参与已经存在的机制化多边政党外交机制,同时还不断创新多边政党外交平台;在重视区域党际整体合作同时,更加着眼全球。这一方面增进了中共与各区域内政党交流合作,另一方面也为区域内各国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注入了强劲的政党能量。首先,在区域政党多边外交机制方面,中共首创并策划组织了中欧政党高层论坛、中拉政党论坛、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政党论坛等党际交往平台,增进了中共与各区域内政党及国家间的交流。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前夕,首届上海合作组织政党论坛于2018年5月底在深圳举行。会议围绕“凝聚政党智慧,弘扬上海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30多个政党代表积极贡献智慧,为上合组织的深度发展发挥了政治引领作用[11]。其次,在全球性的多边政党外交机制方面,十八大以来,中共创造性的策划并举办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将其长期化、机制化,拓展了各国了解中共治国理念的渠道和国际间政党交流合作网络。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思想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宣示着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前所未有的靠近世界舞台中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作为大国大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迎来了新的责任与机遇。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外交思想着眼政党、国家、世界三个层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提供了思想指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优化外部环境,为世界提供了政党交往的中国智慧、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一)为世界提供了政党外交的中国智慧、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政党外交中的新形势、新课题、新需求,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眼光的新方向、新理念、新机制,为世界各国开展党际交流、增进国家间关系以及携手应对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全球性公共议题急剧拓展。世界安全形势充满挑战,局部冲突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生态污染、网络安全、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势头仍不稳固,世界经济的联动性进一步增强。所有这些问题都凸显出世界各国相互依懒性日益加深,“需要各国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加以协商探讨”[12]。与此同时,世界政党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式政党政治面临发展和治理困境,西方主流国家政党政治右摆,各类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性质政党不断冲击多国政坛。面对这些新变化,各国政党应担负起自己在政党、国家、全球等多层面治理领域的责任,积极回应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课题和政党外交形势,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思想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方向,凝聚世界政党共识;将“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13],作为新时代政党观,强调政党在国内政治生活和全球治理中日益突出的主体地位和重大使命;以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为新理念,“超越西方对立型政党政治和分的政治哲学,推动再造政党,再造政党政治”[14],发展新型政党关系;通过巩固双边政党外交、拓展多边外交机制,引导世界各国政党携手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交流合作网络;在具体政党交往中一方面向各国政党分享中共治党治国的成功经验,贡献了现代国家和政党治理的中国智慧,另一方聚焦地区热点、全球经济治理、区域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等全球性课题,在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下,增强了世界政党外交前瞻性和务实性。

(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路径规划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思想与时俱进的指出新时代中共政党外交的基本属性、工作原则、宗旨任务,为不断指引中国政党外交实践开拓新格局提供了思想指引。

对于新时代政党外交的基本属性,习近平同志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明确了指出新时代政党外交双重定位,“党的对外工作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战线,也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15]。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既要以党的事业总体目标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也要服从、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工作全局。对于新时代政党外交基本原则,在强调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不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成为世界各国政党普遍认可的交往新理念。对于新时代政党外交的基本任务,习近平同志提出围绕新时代国家总体外交 “抓政党”,拓展政党外交格局,发展新型国际和政党关系;创新对外宣传话语体系和工作方式“抓形象”,讲好党和国家的故事,提升党和国家的国际形象,不断加强软实力建设;围绕世界发展大势、政党政治现状、国家治理经验、全球治理等重大议题“抓调研”,为中央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发挥政党外交“做人的工作”特色优势“抓人脉”,全面发展与各国的执政党、参政党、在野党、智库、媒体、民间组织的交往工作,做到高层交往与民间外交并重,扩大知华友华的“朋友圈”。

(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智力支持、优化外部环境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世界发展大势、地区热点问题、政党政治现状、国外政局演变、“两个主义”、国家治理经验、涉华重大问题等中央重大关切深入开展调研,为中央谋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思想指出中共政党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服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不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优化外部环境。首先,积极配合国家重大外交议程。十八大以来,中共政党外交配合“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并开展一系列政策沟通、人文交流和落实民生项目等工作;配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举办“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配合上海合作组织组织青岛峰会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政党论坛等,有力推进了国家重大外交议程开展。其次,做好党和国家的宣传工作,提升国家软实力。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经中央特批建立“党的重大事项对外传播常态化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向驻华外交官、媒体、外资企业负责人以及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与民间组织,全面深入解读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理念[16]。在各类双边、多边政党外交活动中,积极宣传“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愿景,真实有效地做好中外沟通、讲好中国故事,增进外界对华了解和认知,不断优化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优化外部环境。

猜你喜欢

政党外交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爱的共同体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