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革命精神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02-06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弘扬革命价值观

苗 倩

(天津大学 仁爱学院,天津 静海 30163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大任为己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革命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追求高度契合、奋斗目标一脉相承。弘扬革命精神,有利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有利于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从而扩展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因此,革命精神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必须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充分利用。

一、革命精神的内涵及特点

(一)革命精神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指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觉悟、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2]

在对革命精神内涵的理解上,由于“革命”二字,容易发生歧义。说到革命精神,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精神风貌,如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固然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精神风貌,是革命精神的灵魂、核心,但革命精神的时间跨度不应局限于革命战争年代。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接续奋斗、一脉相承,都统一于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整体事业中。第二,改革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场革命,其带来的变革之广泛、之深刻不亚于革命。也正因如此,即使在今天的和平建设时期,远离革命战争,人民解放军又被称为当代革命军人。所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铁人精神等,改革开放新实践中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都应该包括在广义的革命精神当中。

(二)革命精神的特征

1.文化的传承性。革命精神绝非一党一派一段时期孤立的精神,它与其他革命文化一样,深深植根于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高的理想追求、天下为公的夙愿、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是一代代中华儿女追求的最高价值,这些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事业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也正是革命精神的精髓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革命文化是中华文明在特定历史时空下的具体展现。”[4]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弘扬革命精神。

2.鲜明的时代性。各个时期不同的革命精神在其内在核心涵义、内在追求上是完全一致和一脉相承的,但每一种革命精神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和具体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因此,每一种革命精神都可自成为一种独立的形态,具有那个历史阶段特有的时代烙印。如延安精神,其形成在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领导中国革命由曲折走向成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抗日救亡”是民族大众的呼声、是时代最强的声音。在这样的艰巨任务下,延安精神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都是与救亡图存的时代任务紧密相关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表现出妥协退让,然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带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表现出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定性。在日军扫荡、补给断绝的情况下,各根据地军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展广泛的生产自救运动,不仅实现粮食自给还能给前线输送补给,是救亡图存的最有力回应,更是中华儿女奋斗精神的重要里程碑。

3.强烈的感染力。革命精神是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是各阶段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优良的工作作风、高尚的道德风范,每一种革命精神都是历史与实践不断选择和熔铸的过程。每一种革命精神从凝练到形成再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必然经历了不断凝练与升华,都是革命主体最优秀品质与风范的集中写照,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成为一种深入人心、具有强大感染力的一种精神动力。尤其到形成某种革命精神的实地实景中感知历史、体会革命精神形成的过程,去了解和回想曾经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曾经的血雨腥风、战火硝烟,极易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陶冶人们的情操与灵魂。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参观时所言:“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5]

二、革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一)价值追求高度契合

1.坚守实事求是原则的高度一致性。二者都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创造性结合的伟大实践中。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打破对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迷信,打破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理解,开辟农村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真正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创造性结合。延安时期,更是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重大成果。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意识形态领域规定性的继承,也是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结合时代特征,提出国家、社会、公民个人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价值层面的集中表达。

2.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高度一致性。革命精神可以按照不同主体、不同时期划分为形式多样的具体精神,但贯穿于各种革命精神始终的核心,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概括长征精神时指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他们都统一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革命精神中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内在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上的高度统一性。革命精神中蕴含丰富的道德内容,团结奋斗、勇于牺牲、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等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道德信仰,其本质上是高尚的集体主义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内涵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个富裕是共同富裕,从改革开放短时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目标,这正是对集体主义价值理念的坚持。“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根本区别于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式民主,可见集体主义的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精神伦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是对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集体主义是指导性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三者难免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公民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这正是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革命精神当中内涵的集体主义精神高度切合。

(二)奋斗目标一脉相承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实践中凝练出来的。

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奋斗目标。“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升华出来的。

特区精神、牛玉儒精神、抗震精神等,形成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涌现出来的。

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为了凝魂聚力、团结全国各族同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胜利。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成就的取得;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建设初期成就的取得,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取得。革命精神形成在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的历史阶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斗目标一脉相承。

三、弘扬革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一)弘扬革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

1.把握革命精神的核心,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革命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必须掌握革命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弘扬革命精神,不是机械的套用、简单的复古、形式的模仿,也不是打红旗喊口号,而是真正把革命精神的精髓内化于心,落实到新的实践过程中。革命精神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但究其共性,最根本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无论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还是红旗渠精神、铁人精神等,都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基础,在重重自然天险、恶劣环境中,在敌人的层层围困、围追堵截中,主义从未改变,理想从未动摇,坚信正义的事业一定能够胜利,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才能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7]

以长征精神为例,如果长征精神不提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征精神。对于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弘扬长征精神必须首先解决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问题;只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长征精神才能真正得到发扬,也才能把其中的不怕牺牲精神、独立自主精神、紧密团结的精神和与人民生死相依的精神推广到全社会。即使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要发扬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形成的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也必须树立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把握革命精神的本质,紧扣时代主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下,一提到革命精神,一些人觉得不合时宜,我们早就告别了革命年代;一提到艰苦奋斗,就觉得那是物质条件紧缺的情况下被迫的选择,改革开放后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早就不用艰苦奋斗了。这些观点,都是没有把握住革命精神的本质,把内容与形式混为一谈了。确实,革命精神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每一种具体的革命精神都是当时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一些形式诚然已经过时,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则是永恒的。因此,问题的重点不是要不要弘扬革命精神,而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8]在弘扬革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当下的时代主题,推动革命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今中国最鲜明的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9]弘扬革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继承革命精神的实质和核心要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不断赋予革命精神以新的时代表达,而不是为了弘扬而弘扬、为了历史而历史。

(二)构建弘扬革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格局

1.学校教育:发挥先锋作用,引领革命精神的教育与传承。“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0]坚持不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革命精神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精神支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革命精神。

第一,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以科学研究和深入的理论探讨为基础的,在学校教育中弘扬革命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对革命精神的研究和理论学习。各种形态的革命精神,如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在宣传教育领域经常出现、屡屡被提及,然而人们往往对这些革命精神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的理解,缺乏专业性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高校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相关学科建设,推动革命精神的系统深入的研究。

第二,将弘扬革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坚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革命精神教育宣传的重要阵地,将革命精神融入课本、课堂,让大学生普遍熟悉和深入了解革命精神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等。有条件的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开设特色课程,开展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例如,延安大学在校内开设“延安精神概论”“延安时期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等课程,对于学生深入认识延安精神以及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风范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除此之外,要坚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以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免费公映革命题材电影、开展党史知识竞赛、礼赞英雄主题演讲等,让大学生浸润在红色革命文化之中,潜移默化地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教育:唱响主旋律,在多元中塑造核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社会生活多样化、小众化,各种新思潮新思想的不断交融碰撞,多元多样化日渐成为我国社会现状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结构调整和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带来的阶层分化以及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多样性表现尤为明显。在多元价值观念中确立“最大公约数”,使全社会大多数劳动人民不分阶层、不分界别、不分群体,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能否实现。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历史和人民在反复比较后做出的庄严选择。弘扬革命精神有利于让更多的人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奋斗的历史,深入认识历史和人民是如何做出这一庄严选择,从而强化对党的执政合法性的认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路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方面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强执政认同,有利于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共产党提出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周围共同奋斗。在社会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精神,有利于在多元社会思潮中抵制错误思想认识和扭曲的价值观念,在多元中确立核心。弘扬革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精神。政府要加大革命资源整合,增加设施开发、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充分利用革命历史纪念地、革命旧址和纪念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同时,要将革命精神融入文化产业,开发出一系列生动具体,有吸引力的精神文化产品。如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穿插介绍老革命家陈岩石,他讲述了只有一天党龄的共产党员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众多观众深深动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第二,网络新媒体要大胆唱响主旋律,弘扬革命精神。互联网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正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选择,挑战着传统媒体格局和舆论环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抹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矮化革命英雄人物,对年轻人造成恶劣的影响,甚至扭曲其价值观念。因此,要坚决打好网络新媒体的攻坚战,“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管理,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11]加强阵地管理不仅要旗帜鲜明地对错误观点针砭要害、有力批驳,更要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中国共产党历史有资政育人的作用,积极传播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革命精神,能够给广大网民带来无限的精神鼓舞,是唱响网络主旋律的重要内容。对革命精神的宣传要与新兴媒体、新兴技术有机结合,增加传播的亲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要“在真实可靠上动脑筋,在可亲可敬上做文章,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12]

第三,突出道德模范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敬畏英雄、看齐模范的社会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挖掘和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革命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道德楷模,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染带动群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英雄,是那个战乱年代百姓们的希望和支柱;今天的现代化事业,是由无数革命英雄抛家舍业、舍生取义换来的。不忘历史,铭记英雄才能有前进的无穷力量。新时期的道德模范是各行各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取得巨大成就。因此,要深入开展敬畏英雄、学习模范的宣传教育活动,激励人们敢于拼搏、崇德向善,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的良好氛围。

3.家庭教育: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内化精神追求。弘扬革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意把我们提倡的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13]家庭教育是教育环节中最基础的环节,家庭环境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定意义上说家庭教育的影响是终生的。如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既是在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中升华出来的,更是在他的良好的革命家风的影响下深刻于心的。他在给父亲的信中曾写道:“学您的赤子情怀。爸爸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革命战友,热爱家乡父老,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您自己博大的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14]因此,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在弘扬革命精神中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青少年的内心追求与外化行动。

第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年轻父母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学习和继承革命文化,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影响孩子的习惯养成,如学习和践行革命精神中的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积极进取等。孩子在无形中养成良好习惯,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达到“日用而不知”的程度。

第二,家庭成员通过多方渠道,为孩子营造革命文化教育氛围,引导孩子学习党和国家的历史、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革命家庭的良好家风,如长辈讲过去的故事,以亲身经历告诉孩子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教授红色歌曲,讲述歌曲传递的革命精神;再比如,陪同孩子一起参观红色革命旧址、观看主旋律影视作品、参观主题展览等实践活动,让其在休闲度假中汲取革命文化的养分,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等,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凝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动力。

[1][13]十九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2]王炳林,房正.关于深化革命精神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03).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1.

[4]林映梅.习近平“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及实践路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01).

[5]习近平.永志不忘的红色血脉[EB/OL].中国青年网,2017-08-07.

[6]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4.

[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

[9]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5-04.

[10]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11][1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99.

[14]习仲勋革命生涯[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669.

猜你喜欢

弘扬革命价值观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