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说(节选)赏析

2018-02-05云溪

铁军 2017年9期
关键词:尊师重教圣人弟子

云溪

原文

古之學者[1]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2]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e)乎!师道[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4]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5]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o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ou)焉,小学而大遗[6],吾未见其明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an)、苌弘、师襄、老聃(da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7]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8]有专攻,如是而已。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2]受:通“授”。传授。[3]师道:以师为道。即学道。[4]出人:超出(一般)人。[5]惑矣:(真)糊涂啊![6]遗:放弃。[7]不必:不一定。[8]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各的)专门研究。攻:学习、研究。

解析

《师说》的作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文章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和为师的标准,批判了当时社会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本文摘录时有删节,其大意为: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多,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差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老师教小孩子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没有给人传授高深的道理。不知标点文句的小孩子倒要从师,大人有大道理上的困惑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感言

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何为“师”?韩愈认为,“师”并非只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童子之师,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为师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教求学者一般的文学知识。在《师说》中,韩愈提出,年龄、身份、地位不应该成为从师的障碍,只要他人有一点可取之处,便可以从师而学。他还阐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者必有师”,但并不是说弟子在道德和学问上永远落后于老师或紧随老师之后,而不追求自我建树。他举了孔子拜师的例子,说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师说》中的这些正确认识值得当代教育学借鉴与思考。

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就曾经提出“要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研究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当教师,努力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最令人向往的职业。”今天,我们重温尊师重教,并继承和发扬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尊师重教这一传统在“文革”遭到严重破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有所恢复。但在现实生活中,尊师重教观念淡薄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有一段时期,“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究其根源,有一部分是社会风气、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教师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不懂得尊敬老师,甚至认为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是一种商品买卖关系。而我国的教育制度是填鸭式的,教师及学生太过注重成绩的优劣,轻视道德教育,造成许多学生都没有尊师重教的美德。

尊师重教是道德修养的起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老师。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尊师重教,他就不会去尊敬父母、朋友,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也就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自己的学识素养。身为学生的,看见老师打招呼,把功课做好,认真求学,遵守纪律等等,都是尊师重教的表现。身为家长如果以身作则,孩子就会模仿父母,敬重老师。另一方面,老师应该要以育人为主,让学生们明白尊师重教的重要性。总之,提倡尊师重教,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敬教师、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从而引导人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将贱师而轻傅。”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十分重视教育,尊重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保证了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而这一发展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包括尊师重教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定是尊敬教师、尊重知识、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社会。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继承和发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已成为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

(本栏目责任编辑 魏冉)endprint

猜你喜欢

尊师重教圣人弟子
尊师重教,每天都是教师节
非暴力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弟子规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弟子规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不以己善示人
程门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