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负责者负责 为担当者担当
——关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思考

2018-02-05石开

浙江共产党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区分底线问责

石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既要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中央印发的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意见》,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近年来,浙江、湖北、四川等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相继出台完善容错纠错方面的制度文件,传递了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鲜明导向。结合已有探索和做法,笔者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有以下认识和思考。

重在基层一线

县乡基层处在改革创新的最前沿、矛盾问题的第一线,工作责任重、要求高、压力大。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基层干部普遍感到“动辄得咎”的问责压力。调研显示,一些地方存在多干重责、少干轻责、不干无责的情况,突出反映有“三多”:一是会议纪要多,没有批示不办事、没有纪要不执行;二是主动要求提前退出现职多,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萌生退出领导岗位、提前退休的念头;三是不愿去重要岗位、中心大镇的多。一些过去争着去的“热门单位”,现在反而没有人愿意去,有的乡镇领导宁愿守在山区乡镇。从严管理干部,要做到“为官不易”,但不能导致“干事不易”。

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往往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要对基层一线干部多关心关爱,多体谅包容,在谨慎问责、精准问责的同时,宽容他们在推进改革、尝试创新上的失误,让基层干部闯有劲头、苦有奔头。我省2016年出台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若干意见》,提出有利于推进改革和创新发展,而且符合其他基本条件的,可以容错免责;湖北提出因法律、法规的修改或者国家政策调整等原因,导致改革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和损失的,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这些制度安排,对于打消基层干部怕出错、怕担责的思想顾虑,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让干部的心热起来

容错纠错,不是简单为容错而容错、为纠错而纠错,更多的是树立激励干部干事担当的导向。容错纠错机制要和其他工作手段形成组合拳,鲜明地“上”、坚决地“下”、大胆地“容”、真情地“爱”,才能真正解决怕担责不敢为的问题。一靠比学赶超“打气”。浙江每半年召开市委书记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通过市、县委书记的比学赶超,带动整个市、县班子的比学赶超。特别是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目前已召开21次,实现了省委直接抓到县、一竿子插到底。类似这样的比学赶超机制和平台,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激励鞭策效果。二靠用人导向“提气”。对于敢于管难事、解难题的干部,组织不仅要为他“点赞”,关键时候还要“点将”,不能“干活有份、提拔无份”。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良好导向,对实绩特别突出的,敢于打破隐性台阶。对为官不为者要动真格“下”,这更能体现正确用人导向,也更能起到激励广大干部“为官要有为”的作用。三靠撑腰鼓劲“顺气”。一级有一级的担当,一级要为一级担当。干部要担当,组织先担当。组织部门自己敢于担当,才能选出更多敢于担当的干部,才能让干部吃下“定心丸”。要全面历史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干部,正确看待有争议的干部,建立澄清保护机制,对经查受到恶意中伤、诬告陷害的干部,及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说明,消除负面影响。同时,对那些故意诬告、散布谣言、干扰改革的行为,也要坚决进行严肃处理。四靠人文关怀“养气”。要认真落实公务员奖励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集体,及时予以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可探索设立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方面的专门奖项,用于表彰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干部。要推进谈心谈话常态化制度化,探索“向组织说说心里话”等有效载体,加强干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积极实施带薪年休假制度,让广大干部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界限清晰

容错纠错,最根本的是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原则,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权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为此,一方面要制定正面清单,明确可以容错的具体情形。符合党章、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精神的;符合中央决策部署精神的;有利于推进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决策的;没有为本人、他人和单位谋取私利的;积极采取措施挽回损失或减少负面影响的等情形,可以列入容错范围。在这方面,浙江推动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把容错纠错嵌入到改革发展中,形成了以省若干意见为主体、各地各部门各改革领域实施办法为配套的“1+X”容错纠错制度体系,这些探索均体现了制度建设上的集成提升、健全完善。

另一方面要制定负面清单,明确哪些错不能容。关键是严守4条底线:严守政治底线,改革方向与中央精神不相符,出现方向性错误的不能容;严守纪律底线,违反党纪法规明确规定的情形的不能容;严守法律底线,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必须受到法律制裁;严守社会影响底线,工作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比如生态环境损害、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力等,都不能列入容错范围。从已出台的容错相关文件看,基本都结合各地实际,明确了可以容错的基本情形,以及不能容错的例外情形。

与严肃问责有机结合

为什么容错,怎么容错,不可封闭运行,关键在于积极运用容错理念处理事项、评价工作、对待干部,必须要与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结合好。应该说,容错和问责是干部管理的“一体两面”,容错是保护干部,问责也是保护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宽严相济,既严格管理干部,又关心关爱干部;既区分改革试错失误和违纪违法,又坚决防止借机搞法治“例外”、纪律“松绑”、作风“减压”;既鼓励改革创新,又坚决防止打着改革旗号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条例》等党规党纪要求,在支持保护干部改革创新、实行容错纠错的同时,从严加强对干部的管理监督。要注重防错纠错,在出台重大改革举措、作出重大改革部署前充分论证,加强风险评估和备案,对探索中的失误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要动真格严肃问责,该谈话提醒的谈话提醒,该调整的坚决调整,该处分的依规处分,不能使容错纠错成为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挡箭牌”。

猜你喜欢

区分底线问责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真相与底线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怎么区分天空中的“彩虹”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区分“我”和“找”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
怎祥区分天空中的“彩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