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入新时代 面对新使命 引领新发展济南宣言

2018-02-05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暨第二十六届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全体与会代表

中国科技产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战略

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忠林宣读《济南宣言》

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中,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暨第二十六届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的全体代表,汇聚泉城济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共商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一致认为,李克强总理和刘延东副总理对本届大会的重要批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产学研各界的亲切关怀和充分肯定,指明了新时代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方向,是产学研合作工作的重要遵循。全体与会代表围绕“产学研协同创新 迈向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形成如下共识: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刻认识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产学研合作工作,是产学研合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加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行动,坚持共建共创共享共赢,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拓展重大科技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二、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

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是产学研合作的初心。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通过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推进成果转移、产业转移、市场转移;要积极促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要发展健康产业,完善健康政策,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食品安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促进早日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全面推进智能制造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三、以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转型发展

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活力,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于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们要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推动各地、各领域、各行业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四化”(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四提”(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加快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

企业是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我们要要适应新时代改革创新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围绕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教学与生产结合,充分开放和有效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联合组织攻关,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要完善有利于产学研融合的政策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科技人员和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

五、把人才开发培养摆在优先位置

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也是检验产学研合作成果的重要标杆。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和青年人才培养摆在优先位置,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立完善人才使用、培养、引进、吸引机制,在协同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和凝聚人才;积极搭建国际协同创新人才合作平台,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于保持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以协同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业态、激发新活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暨

第二十六届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全体与会代表

2017年11月12日于济南

猜你喜欢

产学研协同战略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