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聂拉木:一座边城的援藏志

2018-02-03顾玉雪

齐鲁周刊 2018年50期
关键词:组团式医疗队烟台

顾玉雪

三年前的“4.25”尼泊尔大地震让边境县城聂拉木几乎被毁。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烟台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把医疗、教育援藏作为民生工作重点,改变过去医疗教育人才援藏“单打独斗”的模式,建设雪域高原第一批制度化、常态化的县级“组团”医疗援藏队伍,以转变当地教育理念作为对扶贫攻坚重要的撬动,整体带动提升当地医疗教育水平。

一批批烟台援藏人为了实现心中的梦之蓝,从烟台的海之蓝,来到高原的天之蓝。

从日喀则出发,沿318国道,穿过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山嘉措拉山和希夏邦马峰,八个多小时的颠簸伴随着高反,记者来到樟木镇时已是深夜。这里是318的终点,也是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夜色中依稀还能看到,那场地震在部分路段遗留下的满目疮痍。

自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后,昔日繁华的樟木口岸已经全面封闭。

从樟木到聂拉木县城,只有不到30公里的车程,海拔却陡然上升1400米。这样的山路,这样的落差,大概也只能出现在喜马拉雅山麓。

大山里硬凿出來的路,只能单向一车道行驶,脚下就是万丈深渊。事实上,直到2017年,聂拉木仍然余震不断,山体滑坡、泥石流堆积经常造成公路中断。

而记者脚下的路,也是烟台援藏干部走过的足迹。

“灾后最大民生”

聂拉木县城正在重建恢复,一片百废待兴的场景。唯一的主干道冲堆路由于挖路埋管道,到处坑坑洼洼。从半山腰的一排老楼房走过,东南角一处简易的两层平房,便是“聂拉木县卫生服务中心”临时医院病房。

副院长尼玛次仁告诉记者,地震后医院从帐篷到板房,2017年才搬到了这处租赁的民房。由于是临时病房,规模较小,但各种护理常用设备和规章制度一应俱全;包括主要用于普外科和妇产科手术的手术室,这些都是烟台援藏资金投入。

坡下停着去年刚由烟台市捐赠的两辆救护车和移动巡诊车,今年2月进藏的烟台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领队魏恒告诉记者,在地广人稀的聂拉木,藏族群众来县里看一次病十分困难,这台巡诊车去乡镇义诊可是起到了大作用。

适逢周五,魏恒走进了县城69岁的藏族退休教师吴坚家里,不久前的一个中午,吴坚突发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已进入休克状态,魏恒和其他援藏医生经过紧急抢救,把老人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这次,他给吴坚复诊后重新调了药,建议他及时去做冠脉造影术,并叮嘱老人平时把救心丸随时带在身上。

谁能想到,以前的聂拉木卫生服务中心连最基本的阑尾炎、剖腹产等手术都不能开展。

距离“4.25”尼泊尔8.1级大地震过去三年了,那场地震让紧邻尼泊尔的我国边境县城聂拉木几乎被毁。

2016年,烟台第八批援藏干部领队、聂拉木县委常务副书记田长青进入聂拉木后,当即带领大家深入县各乡镇、村落和小学、卫生院摸排调查,了解到全县11家医疗机构,开放床位数由88张减少至38张,其中县卫生服务中心仅余7张床位。

更让人担忧的是,医护人员流失使得原本落后的医疗卫生事业雪上加霜。全县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仅两人。刚到时,聂拉木卫生服务中心有10多年没开展过任何手术了,只能做普通的清创缝合。

面对农牧民群众看病就医这一最大民生,烟台市把“组团式”医疗援藏列为年度援藏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是确定援藏资金投入2960万元,配合国家灾后重建资金,加快恢复重建全县医疗卫生设施。二是“组团式”医疗援助聂拉木,建设雪域高原第一批整建制、制度化、常态化、援助到县级的内地医疗队伍。

2017年5月,高原冬雪初融,以烟台莱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孙立国为首的8名全科医务人员抵达聂拉木,在西藏大地上率先拉开了县级组团式医疗援助的序幕。

同时,加上烟台市第八批2名医疗援藏干部的力量,一个涵盖神经外科、ICU、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检验、放射、麻醉、手术室护士等多科室的医疗援藏队伍组建起来,使聂拉木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了相对较为完整的专家框架,能完成日常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实现了小病不出县的目标。

县医院来了烟台医疗专家团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农牧民跨雪山、趟河流赶来。他们双手合拢放在胸前说:“感谢烟台援藏医生,你们就是活菩萨。”

2018年2月24日,第二批“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队进藏开展工作。当地的干部群众真正吃了定心丸,高兴地说,援藏门巴又回来了。

“带不走的医疗队”

8月1日,在聂拉木县卫生院产科住院病房内,31岁的旦增看着身边两个刚出生的双胞胎儿子,脸上洋溢着为人母的幸福。

几天前,旦增在分娩时遭遇腹内双胞胎“胎头绞锁”,生死攸关,在烟台援藏医疗队妇产科主任王黎明的紧急救护下,旦增在救护车上顺利产下两名男婴,母子三人平安。

烟台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进藏工作短短5个月时间,成功抢救高空坠伤、心脏病等13例急危重病人,做出了多个第一:

第一次开展了心脏彩超检查、颈动脉斑块筛查、腹主动脉及下肢动静脉检查;第一次开展了凝血象检查;首次成功开展了聂拉木县医院第一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成功抢救了聂拉木县医院近6年来第一例“高原性肺水肿”……

2017年9月底 ,塔杰林村16岁的扎西罗布,重症肝炎、肝衰竭,因家贫被父母放弃治疗,在烟台市援藏工作组的帮助下,在烟台市传染病医院得到救助;2018年4月中旬,11岁先心病儿童阿旺加参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得到救助,康复出院。烟台援藏分组还为其捐助了1万元的爱心款。

“我们来后延续和完善第一批医疗援藏队伍的工作,除了日常的医院诊治病人工作外,还前往农牧区为不方便出行的牧民、辛苦驻守边疆的解放军官兵义诊。”魏恒说。

通过认真筛选,17名县乡卫生工作人员分别拜师“组团式”医疗队的8名专家,分学科进行系统学习。在医疗队专家的手把手带教下,他们正成长为当地“一专多能”的医疗人才。聂拉木镇卫生院大夫刘玉蓉,平日主要是给患者治疗拉肚子、感冒之类,师从援藏医生谢振堂,一个月下来,轻伤缝合会做了。

魏恒组建了“聂烟医联一家亲”微信群,每周五下午,队员们分批对全院人员进行统一讲课培训,还利用休息时间针对医院亟需的技术,手把手操作、带教、演示,让对口科室学员进一步熟悉学科相关技术,提高他们对重症疾病的诊断、鉴别及治疗能力,为聂拉木留下 “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让大海与高原深情诵读

震后的聂拉木“几近归零”,但不包括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等不得的。”烟台第八批援藏干部、聂拉木县委常委、副县长王诗龙清晰记得,在制定聂拉木“十三五规划”会议上,田长青的那一次拍板———“援藏先援啥?就是要让群众有房住,有学上,有钱花,有病能治,其中孩子的教育最不能断档,一断就是一辈子。”

于是,震后的那个学生假期,聂拉木火速完成了中学搬迁、小学加固、幼儿园兴建工程。学生开学了,除幼儿园外,其他工作都完成了。为了这“不断档”,第八批援藏干部组紧急筹集了1个多亿,实现了这一目标。

在聂拉木镇完小,宽阔整洁的操场上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文艺演出。校长占堆介绍,学校有25名教师,378名学生都来自农牧区,烟台第八批援藏对教育的投入,“历年来最大。”

有学上,不是终极目的。教师出身、继而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王诗龙深谙教育之道,他想让聂拉木的教育有所突破。

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对于很多农牧民来说,“上学对放羊有啥用?”转变教育理念也是对扶贫攻坚最重要的撬动。

“为每一名学生终身學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这是我们教育援藏的理念。”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王诗龙和同事们以“四讲四爱”学习教育活动为总抓手,以讲卫生活动为突破口,以践行《弟子规》为学校德育工作主线,以实现教师人生幸福和专业成长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内容,以师生“写好字、读好书”活动为载体,以抓好学校精细化管理和教育项目建设为重点。

这天,记者走进了聂拉木镇中学的教师阅览室,光线很好,阳光温暖地照射着这个有图书、咖啡、音乐和茶的雅致所在。“老师是一个县级区域先进文化和生活的引领者,所以要尊重老师,提升老师的文化素养。”王诗龙说。

在聂拉木中学,援藏资金承载了配备设备和多媒体的任务,致力于开展“智慧校园”。

由于聂拉木县师资力量有限,为了尽快落实教育目标,王诗龙亲自备课,结合“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到各学校进行宣讲。

“跟孩子们在一起,我特别快乐,虽然累,但我觉得非常值。‘苦孩子所迸发出的热情与力量总让你热泪盈眶。”王诗龙还积极为学校争取资金,为各学校配备了洗衣机,图书柜等用品。

聂拉木县地广人稀,学校布局分散,乡镇学校规模小,且多数在高海拔地区,办学条件艰苦,许多学校海拔超过了4300米,更有甚者竟没水没电。

借鉴山东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王诗龙提出了合并办学的基本思路。2017年8月,波绒乡中心小学3—6年级的学生集中到县城区聂拉木小学就读。

家在门布乡的索朗曲宗,由于家离得太远,每学期才能回家一次。在学校,按县教育局规定每周熟读一篇古诗词。她说,这样对学习汉语提高很快。学生诵读经典、学校精细管理、老师结对帮扶……

聂拉木的教育成就斐然:2017年,聂拉木小学有7位学生考入内地学校的西藏班,实现了零的突破;初中升高中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32名,超过了日喀则市制定的107名的指标,今年则达到了139名。

推动结对共建,让大海与高原奏出最美的交响,是教育援藏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在援藏干部的推动下,2016年9月份,聂拉木县8所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到烟台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管理理念,最终移植到聂拉木。2017年8月3日,“高原梦·山海情”格桑花烟台行交流活动正式启动,主要安排聂拉木教育系统与烟台二中老师、同学进行座谈和交流,让藏族学生亲身感受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汉藏同心,共抗风雪。

王诗龙有时会想起那些“烹雪煮茶”的日子。2017年3月,聂拉木县遭遇了1989年以来最大的暴雪,交通中断,房屋受损,停水近60多天。在积极开展各项灾后救助工作的同时,王诗龙和援藏组同事们只好将室外的雪水烧开,解决喝水问题。

自2016年进藏以来,烟台市第八批9名援藏干部一直在风雪中前行,在奉献中无悔,以满腔的热忱,务实的举措,塑造起烟台帮扶工作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组团式医疗队烟台
援非医疗队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放眼大局抓细节——组团式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
医疗“组团式”援疆模式应加快探索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