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癌腹腔镜手术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

2018-02-03张永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结肠癌开腹腹腔镜

张永峰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结肠癌发病率较高,且多发于中老年人[1]。现阶段,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结肠癌患病人数不断增多。结肠癌发病具有隐匿性特征,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被患者忽略,而出现明显症状时,大多已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增加[2]。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常用方法,传统开腹结肠癌切除术能有效切除病灶,但具有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弊端,且老年患者耐受性较差,导致临床应用受到限制[3]。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快速发展,结肠癌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特点,已发展成为治疗结肠癌的首选方法[4]。但是,临床上针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恶性肿瘤能否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治疗安全性等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就结肠癌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均有便血、腹胀、腹痛、肛门坠胀等症状,且均经病理检验确诊为结肠癌;②术前实施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超声等检查,显示均无异常;③自愿参与本研究,且依从性良好。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出现远处转移,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老虎台分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2例,按照手术治疗措施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研究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35~69岁,平均(58±4)岁;发病部位:25例右侧,11例左侧;肿瘤分期:21例Ⅰ/Ⅱ期,15例Ⅲ期。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34~68岁,平均(58±4)岁;发病部位:23例右侧,13例左侧;肿瘤分期:20例Ⅰ/Ⅱ期,16例Ⅲ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后全身麻醉。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创建二氧化碳气腹,确保气腹压力为13~15 mmHg(1 mmHg=0.133 kPa)。于脐下缘切开皮肤1 cm做观察孔,按照肿瘤位置,于左右麦氏点与左右锁骨中线交点处制作操作孔。经由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及操作器,对腹腔内情况进行探查,观察肿瘤位置、大小、转移情况等。采用超声刀切开肠系膜及腹膜,游离结肠系膜、网膜、侧腹膜等,分离肠系膜下血管或右结肠血管,直至根部位置。夹闭血管,行D3根治。按照肿瘤位置,做相应腹下切口,取出离断肠管。于病灶近端10 cm处,切断病灶,吻合近端肠管及远端肠管。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气管插管后全身麻醉,常规肠道准备,实施标准开腹结肠癌根治术。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近期手术效果,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 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本研究中的数据,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手术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近期手术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近期手术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对照组 36 168±13 18.5±3.2 132±12 13.5±2.6 62±4研究组 36 228±22 5.6±0.8 51±8 6.5±1.0 28±3 t值 14.048 23.465 33.627 15.077 43.77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且无一例患者合并两种或以上不良反应。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远期疗效比较随访24个月,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结肠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诱发因素较多,包括遗传、不合理膳食、环境污染、毒素吸收、工作及生活压力等[5]。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结肠癌的病死率居于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五位,高达10.25/10万人[6]。结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腹泻、便秘、贫血、肠梗阻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需引起高度关注[7]。目前,手术切除仍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而手术切除根治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其能有效切除病灶,获得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但也有研究发现,开腹手术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大手术创伤,且术后并发症多,影响术后康复效果[8]。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快速应用和普及,腹腔镜手术在结肠癌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具有微创特点,不会给机体造成较大损伤,患者术后恢复快,能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是,临床上针对腹腔镜手术是否能获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远期疗效仍存在较大争议,能否彻底清除肿瘤、控制复发率及转移率等为临床争议的主要话题。

有研究分别对两组结肠癌患者实施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结果表明两组在肿瘤上下距切断距离、切除肠段长度、淋巴结清除数目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也有研究对两组结直肠癌患者实施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术后随访 3年,结果显示,两组 3年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还有研究对开腹结肠癌切除术与结肠癌腹腔镜手术的复发率、转移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复发率、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上述研究与本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知,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获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远期疗效。

但是,开腹手术切口较大,术中失血量较多,特别是对于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来说,会增加其痛苦程度,延长术后恢复时间[12]。而腹腔镜手术能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操作,便于准确、清晰地观察患者相关病灶部位,有效控制创面面积,减少创伤。本研究中,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凸显出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但是,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考虑与腹腔镜手术对术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等有关,需要手术医师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手术操作熟练程度。

此外,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且无一例患者合并两种或以上不良反应。由此可知,胃肠道反应是结肠癌手术常见不良反应,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性,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使患者胃肠功能尽快恢复,且不会给机体免疫力造成较大影响,能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此外,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能降低切口感染和局部炎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结肠癌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能促使患者术后尽快康复,且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其远期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开腹手术相似。

[1]高翔宇,张衍胜,孙勇,等.结肠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研究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9):738-740.

[2]陈遐林,孙彩萍,王建芳.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医药,2016,11(1):80-83.

[3]林楠.应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6):84-85.

[4]董长秀.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2):366.

[5]周录平.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2013,33(21):5327-5328.

[6]赵战强,胡建庭.腹腔镜手术应用于不同分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7):818-819.

[7]谢裕强,陈智.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工程,2016,38(3):43-45.

[8]朱东波,姚斌,姚鑫,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28):36-37.

[9]张艳辉,李红伟.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6):496-499.

[10]卜宁.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14-115.

[11]杜峰华.结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02-103.

[12]吴松,杨成林.腹腔镜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11):1259-1261.

猜你喜欢

结肠癌开腹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