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燕鸣:江城的似水年华

2018-02-03何志鹏

大武汉 2018年1期
关键词:汉口沧桑武汉

记者 何志鹏

图片由武汉出版社提供

“家住小朝街的尹秀清看到南湖炮队从中和门进城了,这是辛亥革命成功的入口。不久,中和门改成了起义门……”这是武汉本土作家姜燕鸣新书中篇小说集《武汉的沉香浮影》中《中和门》中描述的片段,讲述生活在那个时代中小市民的生活经历和人生变故,在这样的构建下,也反应出这个城市的精神和魂韵,更重要的是,她以此揭开了逐渐在时代中被遗忘的过去。

1月3日,新年第一场雪终于降临江城。漫漫温润的初冬之后,武汉在寒流的影响下迎来空前的寒冷天气。走在汉口老街巷中,雨水夹裹着小雪洗礼着午后行人稀少的街道,为凛冬再增添了一丝萧杀的意境,看着古朴沧桑的老建筑,心生感念:这已历百年的建筑,走过怎样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怎样的时代变迁,曾生活其间的人又活出了怎样的人生?

时间巨变裹着城市快速向前,历史的记忆被抛却在身后——那些曾与这城市息息相关的小市民、小人物的人生,那些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生活,逐渐消失在老去的那一代人的记忆中……时光老去,这原本属于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如何守护?

姜燕鸣在这部书的封面上写:长江之水长流,恒久不变,改变的只是两岸的风景、城市的面貌,还有一代代的人。岁月更迭,往事就像夕阳里的云彩、江面上的霞影,渐趋暗淡,唯有定格那些瞬间,以留住曾经闪过的光亮、鸟飞过的痕迹。

她用10多年的努力坚持记录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沧桑往事和辉煌图景缓缓落下成为她笔下的文字。2017年12月16日,她关于武汉往事的全新力作《武汉的沉香浮影》,新书分享会在光谷书城举行,这部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是姜燕鸣距出版《汉口的风花雪月》七年后,又一次对这座城市历史的重温。

通过作品上部沉香篇《中和门》、《嗨,足球小子》、《天水》、《风吹过的街道》4篇老武汉题材作品,和下部浮影篇的《雪地无垠》、《门前有棵桂花树》、《小巷里的女人》、《1999年的春节》、《白雾》5篇新武汉题材作品,姜燕鸣再一次以诗情画意的表述反映出武汉的沧桑变化。

在新书分享会上,姜燕鸣分享了她的创作体会和写作经历,她说:“想想还有多少我们忽视的过往,我们漏掉的宝藏,为了这些,也值得一直去追寻,因为只有这些,才是有意义的。”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李俊国,中南民族大学教授、评论家杨彬等与会专家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感受。其中李俊国说:“城市中有种流动的、看不见的风韵,一直是文学家和文学爱好者阅读的重镇。姜燕鸣站在21世纪写武汉,用当代感抓住读者,通过讲述正在发生的武汉人自己的故事,写出了一座城市的魂和韵。”

国家一级演员鄢继烈还在现场动情朗读了书中《雪地无垠》大结局,引得台下观众泪目。现场小嘉宾朗诵的《嗨,足球小子》片段,则不禁令人回想起曾经那青涩的学生时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赞赏此书为:“以不同时代、不同侧面描写各样小人物的命运,犹如一幅幅世俗风情画,展示武汉这座城市的沧桑与厚重、艰辛与希望。”

从2000年后,姜燕鸣一直在创作武汉题材的文学作品,而她创作的初衷,是源自于对这座城市、对老汉口的热爱。姜燕鸣从小生长在汉口,成长半径基本是围绕汉润里、方正里、六渡桥展开,老汉口情节渐渐在心底生了根。她曾说:回头再看一眼我们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再打量一下1999年,我觉得大多数和我一样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们,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惋惜和不甘——本不应该丢失的、本不应该毁掉的、本可避免的伤痛和不幸,总归一切都不可能重新来过,如同一艘偏离航线的船,难以调转,唯有叹息。

这样的惋惜和不甘成为她创作的动力之一。从最早的老汉口长篇小说三部曲——《汉口之春》、《倾城》、《大智门车站》,姜燕鸣以老汉口为小说背景,时间跨度到上世纪80年代,写消失的老字号,写老汉口风情,构建出浓厚的怀旧氛围和丰沛的情感。她笔下的女人群像,除了火爆、泼辣等标签,还有温柔、优雅的一面。她借小说重塑武汉女性的形象,重拾武汉女性缺席已久的古典美,为武汉女人正名。

此次中篇小说集《武汉的沉香浮影》中,她用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深远的笔触描绘出这个城市那个时代中小人物的种种命运,以此反应出整座城市的面貌和精神。正如著名作家、《长篇小说选刊》主编付秀莹对此书的评论:“这是一个城市的似水年华。小说家以追忆的叙事姿态,以女性的细腻、敏感与柔软,把笔触伸向城市的肌理以及身处其中的人物的内心,写出了一座城市精神的辗转与命运的变幻,写出了历史光影中的世道与人心。沉静而从容,有岁月磨砺的质感,有打动人心的光泽。”

所有关于这座城的描写,都源自于爱。

猜你喜欢

汉口沧桑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一头在沧桑岁月中老去的驴
梅兰芳汉口吃河豚
《汉口北》
咸说云盐史 道尽沧桑事
盐道沧桑——湘粤古盐道勾沉
阳光下的沧桑(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