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验设计中的通感作用

2018-02-02朱颖芳蔡准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3期
关键词:通感感官用户

朱颖芳,蔡准芳

(天津财经大学 珠江学院,天津 301830)

一、前言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视觉上的传达,让人们真正参与进来,不但更能理解和体会设计者的目的,也增加了设计的趣味性,那么如何将视觉上读到的信息巧妙地转化,以其他感官的形式出现并方便人们理解,就是本文所研究和探讨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目的

根据成功的体验设计案例找出通感现象的特点及作用并探索通感运用在体验设计中的新的特点,让设计更立体,让欣赏者在体验中产生共鸣。

2.课题研究的意义

运用通感现象建立设计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桥梁,充分利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与感知,让人们有新的体验,得到积极有用的启发,从而对生活和设计有新的体会和思考。

二、通感

图1 范学超作品:可以品尝的艺术

图2 Dénes Sátor设计的蛋形地图

我们常提到的通感修辞格,在文学创作中又被称为“移觉”。其具体含义是,充分发挥不同感官的积极作用,积极利用它们对事物的不同感觉,并提高它们相互沟通的水平,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推动感觉成功移转,充分发挥一种感觉的作用,对另一种感觉进行生动的描写。在对这一方法进行运用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其自身特点,做出生动形象地描述,进而推动客观事物更加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眼中,同时充分发挥其形象的表现优势,并将其以语言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而对一种感觉做出生动表述,使其转移到另一种感觉上,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觉,这其中涵盖了人们对于听觉的利用,还有人们在视觉上的感受,以及人们对于嗅觉的使用,同时还包括了人们在味觉上的体验,最后还有人们对于触觉的利用,将它们融会贯通,进而促进其实现更高水平的转化,通感可以作为感官间的桥梁,运用通感效应将复杂、奥妙的通感心理融入我们的审美,运用通感设计的体验设计,使寻常物品有了新的诠释,达成一种心灵升华的催化剂,并引发人们新的思考,不再停留在以往单一的层面从更深层次了解人们心理诉求。

三、体验设计

体验在进行一项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积极作用,提高其对于该设计的参与度,使其与该设计更好地融为一体,尽可能提高服务水平,进而发挥其在设计中的“舞台”作用;同时对产品做出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其蕴含的“道具”职能;然后积极利用环境的功能,进而促进其“布景”作用的发挥,不断增加消费者自身的满意度,提高其对于商业活动的参与度,不断丰富其对于该设计的感受,进而促进其对于美的感受不断提升,在体验设计这一活动的进程中,不断完善设计需要的流程,从而促进产品及服务质量的提高,进而推动其人性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用户满意度的提高,使其在操作习惯上更容易被满足,进而达到更为便捷使用的目的。

科技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给现代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今天,人们已经可以把更多的感知融入设计中,从界面式交互逐渐拓展成空间交互,使消费者能够捕捉到更多的感觉,让“设计追随体验”,这也是未来体验设计发展的趋势。

四、体验设计中的通感应用

(一)感官体验

感官体验无时无刻地发生在我们身上,这一思想在德国哲学美学家费歇尔的理论中也得到了体现,在其一本名为《美的主观印象》书中,对这一思想做了充分阐释,其明确指出,人类在对感官的利用过程中,并非互不联系的,在对其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大多以同一感觉作为出发点,进而从中分支出多种感官,在本质上能够代替彼此发挥作用。在对某一事物进行感知的过程中,当某一感官发挥作用时,与之相关的其他感官也会发生作用,不仅会发挥回忆的功效,同时会对这一感知发出一种回声,最后会作为一种象征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里,由此产生了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共鸣。体验设计中的感官体验,就是在已有的视觉听觉上,调取日常生活经验,使用户更有代入感。例如范学超在中央美术学院展示的2016毕业设计作品,《TASTE ART》项目——可以品尝的艺术(图1),创作初衷是源于范学超对艺术展览形式的思考,在艺术领域中很少有人尝试用味觉进行艺术创作,而味觉恰好又是身体附属感官中对物质反应最为灵敏的,所以对此项目他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将各个阶段年龄的人对颜色和味道的通感进行比对,再用一套程序将油画作品中的颜色进行归纳,将画面计算成若干种基本色并计算颜色的总占比,最后将分析结果转化成按照不同颜色比例配制成一种混合饮品,让人既能观看欣赏艺术,还能品尝艺术,素有“天人合一”之说,现如今还能感受“画人合一”。

(二)行为体验

在进行体验设计这一行为的过程中,极大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同时促进了展示水平的提高,进而推动了设计方式的革新,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展示功能,从而推动了观众群的不断拓展,极大提高人的参与程度,进而减少二者在交流上的障碍,从而推动了信息更加有效地传递,不断促进其准确性的提高,同时推动其高效性的发展,也就是将用户高度融入该项体验中,充分利用其在认知上的不同特色,进而丰富用户的感受,进而推动其与认知的交融性,从而推动用户更好地参与其中,让用户得到更惊喜的体验,例如由匈牙利设计师 Dénes Sátor设计的蛋形地图(图2),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城市导航工具,它不需折叠、方便携带,它不需Wiベ,想去哪里捏捏就知道,不同深浅的颜色将城市分割为不同地块,非常容易快速辨认及定位。蛋形地图由弹性橡胶制成,内部填满了空气,无论是摔、踩、扔、还是甩,都不会破,可以轻松握在掌中、放在口袋或背包,携带非常方便。表面防水,在恶劣环境中仍然能继续导航。在当今各种地图盛行的市场上,有着别样的趣味,给用户自行选择的机会,既不会因为网络而着急,也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此外还很有设计感,在市场上极具优势。

图3 台湾大学生作品:污水冰棍

图4

图5

(三)思考体验

人只有真切地经历某种情景才能算是体验,在产生通感的过程中,首先从感觉出发,不断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同时积极发挥情感的功能,不断利用其推动作用,对用户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其最大限度地融入到设计世界中,换句话说指的是触景生情。但体验设计中的思考体验却打破常规,运用情绪记忆的激发来引起用户的发散或收敛性思维,进而提升设计价值,启发用户获得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例如前段时间微博上很火的“污水冰棍”(图3),是由台湾艺术大学的三个大学生耗时一年,采集台湾100处河流,湖泊,池塘等地的充斥着生活垃圾,重金属的污水制成,以此呼吁人们关注水污染问题。

五、通感发展新特点

(一)空间

建立“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映射,依靠如今的科技,我们已经能满足人们各种感官的需求,通过物理世界中物体的改变来改变通过计算机屏幕展示的虚拟空间中对应物体的状态(图4),让客户全方位立体的感受,以此实现一种虚实交融的互动体验方式,当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人们对事物知觉也就越完整。例如AR(增强现实技术)就是一种典型的技术代表,这种技术将真实和虚拟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二者涵盖的信息进行一个“无缝”集成,这在当下是一种新潮。具体来看,其较为复杂,在当今的现实世界,有些信息是难以被人体知觉所体验的,主要是因为它们隐藏在一定的时间或空间范围内,比如说,常见的视觉信息,用于人际交流的声音信息,以及品尝所需的味道信息和触觉信息等都是这一方面的代表,AR就能对上述信息进行变更,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例如电脑,继而经过三大流程,一是模拟,二是进行仿真,最后进行叠加,这样一来,虚拟信息就可以被真实世界所应用,人类会自然的通过自身的感官进行一定感知,带给人们的是一种超越现实体验(图5)。还有可以将人带入特定虚拟情境中的VR,也是借助计算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其需要营造特定的模拟环境,这一环境内涵盖多源信息,且具备交互式,用户进入这一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往往会浸入其中,切实感受三维式的动态视景,且这一视景和用户的实体行为相类,具备完全的仿真性。对于VR来说,其理想中的状态和人们的日常现实应具备一致性,特别是在感知功能上,更要保持一致,这样人们进入其中,才会有真实的体验。在感知信息中,不能只涉及视觉感知,其余的人体正常感知都要涉及到,比如听觉和触觉,以及动态体验的运动觉,严格的说,我们品尝食物时的味觉和嗅觉也要引入进来,这也就是人们在面对它时,即便心理不断暗示自己这是虚拟的,身体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应急反应,因为它带给用户的体验已经基本包括人的所有感知都太过真实。

(二)信息

将“虚体化”信息“实体化”,人的各种感官是互动中最基本的元素,在体验设计中需要找到人的绝对感觉阈限才能将信息最直接有效的传递,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3D电影的眼睛,VR的眼罩以及4D、5D电影的座椅,都在不断进行完善,利用感官刺激将信息传递到极致,把以往固定的表现方式进行改变,满足消费者的感觉经历,触发多维度的用户体验从而进行信息的传递。

(三)用户

变“被动”为“主动”,让用户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行体验,自行判断。关注用户的情感需求和内心体验,触发用户共鸣,提升产品和品牌亲切感,充分发挥用户的市场辐射效能。

六、总结

以人为本是我们进行产品设计的初衷,尊重用户的体验,以此为基础,发展体验经济,已经成为时代的新潮,只有让用户有更多的行为体验的产品才更容易让人铭记,既然科技的创新会带动技术的普及,那么设计师就更要充分运用通感的作用,基于行为体验,利用当代科技,强化原本的视觉信息,建立设计者和欣赏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以通感的手法建立用户和产品间的桥梁,能从一个为别人创造产品的人蜕变成一个创造消费者与产品关系的人,使用户产生被重视的感觉,突破日常生活的限制,获得更全面更多方位的感知,让用户有更强烈的亲近感、参与感和代入感。■

[1]赵世勇,张兵,朱颖芳.疯狂AD——创意广告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

[2]李铮.通感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J] .青年文学家,2012(2):50.

[3]关艳.产品体验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4]罗仕鉴,朱上上.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通感感官用户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感官训练纸模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感官训练纸膜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