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架构完善思考

2018-02-01韩文凤

财会学习 2018年34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

韩文凤

摘要: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这四十年间,国家经济发展,事业单位的数量与质量同时水涨船高。虽然国家政府一直予以事业单位一定的资金补助,确保经济效益,但事业单位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就要从内部控制制度出发,完善架构组织。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架构搭建的重要性,随后给出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以此来供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架构完善

我国的事业单位类型较多,主要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本文主要谈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针对这类型的事业单位,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其确保相关法律法规正常施行的基础,更是避免单位员工利用职务优势做出一些徇私舞弊的重要保障,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值得被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重视。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架构的必要性

架构一套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益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政府为了深化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做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改革,即选择透明公开的公共财物运作制度来配合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这种措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大众的利益,却使得传统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失去效用,重新架构成为单位运营的基础。不仅如此,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还是促进预算管理水平与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手段。架构一个合理的制度让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现速度提高,财务人员获得更多的时间去重新统计财务数据并得出更加贴近市场的数据来给决策人员,决策管理人员才能利用这些数据来分析市场,合理规避风险问题。预算管理与财政收支也因此得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事业单位对国家财政的依赖性因此大大降低,事业单位也能更好地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员工自上而下形成一种效率高、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工作状态。

二、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架构在事业单位中的缺陷

(一)内部控制制度匮乏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因此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存在不少的不确定因子,而这些因子很可能成为部分员工谋取私利的漏洞。例如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因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员工根据自己职务的优势,为了一己私利而无视单位的相关规定,于是在工作中出现许多会计失真问题。如这些员工借着内部预算审核制度不彻底、时效性不足的弊端制造权力空缺,以假账、虚假财务报表来敷衍单位决策人员。因此事业单位逐渐形成了一种规章制度无用的情况,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摆设,项目数据无法提供参考价值,单位无法避免风险。当市场经济出现较大的变动时,这些工作效率低下的事业单位就很容易拖累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丧失市场竞争力[1]。

(二)内部会计核算不规范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制度,然而当前我国的许多事业单位,尤其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因为国家政府赋予的全额预算经费,所以几乎不存在破产倒闭的问题,财务工作人员也因此对会计核算的工作丧失必要的积极性。例如我国当前很多事业单位针对会计核算这份工作,就有两套相对应的制度,财务人员之间的联系不够,固定资产就出现账目混乱的问题。不仅如此,实物票据记录的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式,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有待考证,甚至有时候财务人员为了保证票据与统计数据的“科学统一性”,采用捏造统计数值,编写开支条款的违规行动。核算步骤不规范,审核人员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核算工作的完成度,财务报表因为这些不规范的会计核算操作而失去参考价值,不能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更不能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2]。

(三)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我国当前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更是世界上事业单位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此前提下,财务人员的需求量就比较大。然而财务人员需求量大不代表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都处于一种较高的水平,例如我国的不少事业单位中都存在一些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工作态度与责任心都不够的财务人员。这些财务人员不仅缺乏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意识,更给财务工作增大了难度,不思进取,不能及时学习当代最新的科技与相关知识,最终导致事业单位蒙受经济损失。

三、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架构完善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对单位的意义重大,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当前发展态势与市场的变化机制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避免出现成功案例生搬硬造的行为。就青岛市某一事业单位来说其落实的较为合理。这所事业单位首先统筹规划了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标准的问题,协调内部控制的正式规则和具体的实施机制,保证非正式规则与标准的科学合理性,最终保证单位内部的控制机制得以完善。在具体的服务事务中,事业单位明确规范了员工的职责项目,确保员工在职权方面形成一种互相制约的科学状态。因此当这所事业单位需要展开重大业务决策时,员工之间也因为熟悉权责而明确了内部控制的范围与相对应的程序问题。除此之外,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的相互协调也是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的成效,单位以信息化系统为制度机制保证,确保内部预算与审计工作的时效性,科学安排并合理调度资金,在适应当前市场的前提下做出资金投资项目[3]。

(二)权责统一规范核算

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之一是核算工作,为适应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我国当前不少事业单位选择采用资产管理问责的制度来落实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例如我国的青岛市某一事业单位,这所单位明文规定财务人员的具体任务。财务人员按照职位的高低对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展开调查,以单位当前的发展态势为基础统一预算与核算措施,确保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完善资产管理问责之后,事业单位内部事务都能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员,可以排除一些责任心不强的员工浑水摸鱼的情况,使得原材料物质能够在规定的要求范围内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事业单位更加重视审核制度,核算也因此被进一步规范,审核人员从实际情况出发,核对预算与结算数据,避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无意义损失。此后,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越发明显,单位形成一种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促进事业单位的核算规范标准。这种方法的实施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保障,组织机构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單位工作人员职权的独立性与时效性大幅度提升,最终使得单位的战略目标发展可持续,符合国家十九大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4]。

(三)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

一群综合素质高的专业队伍是保证事业单位工作绩效的保证,因此事业单位内部需要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例如事业单位可以在招聘人才时适当提高招聘人员的专业能力,以此确保这些员工对工作的适应度。不仅如此在单位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单位需要考核员工的思想观念,避免单位中混入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员,更避免这些人员的破坏行为给单位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事业单位也可以选择安排一些培训工作,让员工之间相互学习,或是安排一些专业技术较强的人才科普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并能借此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框架构建,让事业单位在不断发展中得以提升。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阶段,各行各业的竞争在提高,面对这种崭新的历史与经济新时期,事业单位应当从内部出发,建立一个适合市场、满足员工需求的一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下,事业单位就能利用制度优势来规避部分财务风险,不仅能够保证单位绩效、国家资产的稳定性,更能从根本上促进国家相关行业的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民.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基于COSO框架的再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7 (13):33-34.

[2]姜丽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6 (13):243-244.

[3]樊宇玲.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16 (9):106-107.

[4]吕爱军.对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几点思考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12):48-49.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论如何有效实施医院内控制度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探析
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分析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