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振兴背景下北京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环境的生态化研究

2018-01-31彭源超黄映晖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化

彭源超?黄映晖

摘 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是农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鉴人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理念,分析北京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环境及其生态化发展现状。研究表明:北京农村实用人才基本实现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环境的生态化发展,并要从调整人才结构、塑造“热爱农业、热爱农村”氛围,推进教育培训体系化以及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作用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培养环境。

关键词:人才振兴;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环境;生态化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伴随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人才短缺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农村进步的关键因素。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人才工作会议,将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五类人才队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首次提出。在《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中,对农村实用人才概念进行了界定: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作出贡献,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按照从业领域的不同,一般划分为5种类型: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和技能带动型人才。2015年全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抓好农业科研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农业外事外经人才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实用人才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北京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为研究对象,从人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的视角,分析北京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环境生态化发展的内涵、现状及优化路径,对于推动全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是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理论和工具。目前,学术界关于人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尚未形成标准定义。彭剑锋(2002)指出,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指人才与人才所处的环境之间的互动及其制约要素的相互影响与均衡;并提出了良性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十项标志。黄容萍、颜爱民(2011)借鉴生态环境的生态学概念界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指出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对人力资源生存、发展、分布等产生影响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综合体。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环境生态化的内涵

1.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环境的概念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环境是指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利用的过程中,影响其培养数量和质量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包括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以及制度环境。优良适宜的培养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壮大,更能吸引社会先进要素聚集到农业农村的建设中,实现人才强农的目标。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实质上,自然环境通过延伸到产业选择的层面,进而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的“因地制宜”性。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主要包括消费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必须紧跟经济发展需求,服从并服务于区域产业开发。

(3)科技环境。科技环境主要指影响科技供给主体与农村实用人才间进行科技信息有效传递的因素,比如专家资源、科技传播途径、科技资源交流平台等建设。

(4)文化环境。文化环境的内涵相对比较丰富,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精神动力,直接影响农村实用人才的参与程度、重视程度,在这里主要体现为创业精神、创新精神、价值追求等。

(5)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的重要方面。教育和培训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建设的基本手段,培训手段、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培训目标等是否与城乡建设所需的农村实用人才相匹配是一个重要问题。

(6)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的保障。包括战略性制度的制定、激励性政策的实施、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以及法律法规保障等。

2.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环境的生态化内涵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及其是否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是取决于技术的引进、资金的投入、教育的投入等环境要素本身,而是取决于农村实用人才与其培养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匹配性;如果两者实现了匹配,则实现了生态化;反之亦然。

因此,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环境的生态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结果必须适应环境,紧跟需求,有利于实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目标;二是培养环境的打造要持續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壮大发展,提供平台,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二、北京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环境的生态化分析

2005年北京市开始启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长期以来,紧扣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已经由2005年的8355人增加到2017年的5.3万人,造就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首都建设世界城市、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得益于培养环境的生态化发展,或者说基本实现了农村实用人才与培养环境的匹配性。

1.与自然环境的匹配性:立足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有重点地培养三产融合型人才

水、耕地资源是制约北京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郊区山水资源则在城市快速发展中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因此,伴随“农村游”、“山区游”热潮的出现,北京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积极转型,开展民俗旅游专题班培训,共吸纳13个郊区县的400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和60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参加。

2.与经济环境的匹配性:立足区域内城市化推进步伐,有差异地选择实用人才培养类型

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对于已经基本完成城市化的区域,围绕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和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对于正处于城乡一体化过渡时期的区域,围绕市场营销、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各类新兴产业进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对于农业生产仍占很大比重的区域,围绕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等进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然而,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人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稍显滞后,尤其是在管理类、营销类等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

3.与科技环境的匹配性:立足首都聚集科技资源的优势,构建紧密的院区联合培养体系

北京拥有全国最丰富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资源, 有29家涉农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130多家国家、市、区(县)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科技人员近2万人。以市级政府部门牵线,各区县政府与在京高等院校建立了“人才+专家”一对一帮扶机制,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与高校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科技创新成果的无障碍落地转化。

4.与文化环境的匹配性:搭建人才创业平台,营造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

为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市农委已连续组织举办6届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成果展示推介会,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同时,充分利用“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网”等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不仅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动力,而且营造人才创业的社会环境。

然而,农村实用人才对青年的吸引力还比较弱,目前以41-55岁为主,“老龄化”趋势明显;需要进一步塑造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尤其是缺乏“热爱农村、相信农业”的理念意识。

5.与教育环境的匹配性:联动产学研各类主体,形成较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

北京市各区县充分整合县域内职业技术学校、成教中心、职业学校、农机学校、村镇成人学校等的职业培训资源,基本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农民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加快建设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新农村等示范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采取专题讲座、座谈研讨、现场参观、赴外学习等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实现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的多元化、多样化培养。

与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农民教育体系相比,北京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尚未形成系统性、规范性、科学化、体系化的教育培训网络。

6.与制度环境的匹配性:依据农村实用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

为全面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有关部门及时出台战略性规划和具体性意见,引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战略层面,制发了《首都中长期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京郊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实施意见(2010-2020年)》等,明确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在管理层面,建立了以信息统计、评定激励、考核监督为核心的管理体系。2008年投建运行“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管理系统”;2009年制定《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定办法(试行)》,把绩效和示范引领作为选拔农村实用人才的主要标准,并按照评价标准,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考核办法》,定期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工作进行考核。在保障层面,市级财政设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主要用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创业兴业、激励表彰、服务管理等各项投入;区县、乡镇政府设立本地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

与国外“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的人才管理体系相比,北京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尚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可以利用,比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类农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将有利于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推动北京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环境生态化发展的建议

1.及时调整人才结构,优化经济环境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下,将进入新一轮的转型发展期,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三产融合农业是基本方向。农村实用人才必须紧跟这种变化,有重点地培育节水型技术人才、景观农业设计人才、农产品流通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人才、电子商务人才等,真正实现人才服务于“三农”发展。

2.着力营造“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的文化环境

创新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成果展示推介,搭建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的平台;积极培育潜在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大文化知识、意识观念的培训教育,培育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采取“人才带人才”的方式,通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宣讲和感染,带动一批有志之士投入农业,尤其是吸引一批青年人和大学毕业生,为农村实用人才注入活力。

3.推进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

借鉴国外农民教育体系建设,创新探索包括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分层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评价与标准,探索实施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联合贯通,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4.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优化制度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是提高任何一个事物管理效率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活跃在北京农业农村领域的社會组织越来越多,包括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性主体,也包括农民联合社、行业协会等平台型组织,他们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市场主体。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可以借助这些载体和平台,将有些可以市场化的人才培养任务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实现人才培养,减少制度成本。

参考文献:

[1]解海美,陈进.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研究述评[J].科技与管理,2014,16(4):124-128.

[2]彭剑锋.WTO 与中国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优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1):7.

[3]颜爱民,黄蓉萍.区域人力资源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18-19.

[4]李小聪,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12):209-212.

[5]毛德智,雷海章.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129

[6]王春伟,刘云涛.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3(4):145-148.

[7]曾一春.加快培养支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思考[N].农民日报,2014-5-30:3.

[8]刘英杰.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第一资源,2013(5):51-59.

[9]沈立宏.打好农业农村“人才牌” 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J].农村工作通讯,2017(23):54-55.

[10]胡永万.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J].农村工作通讯,2017(24):27-30.

猜你喜欢

生态化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实证研究——以重庆为例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以生态化理念引领协同创新 推进美丽湖南建设
旅游产业生态化模式建设与管理研究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