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安娜?卡列宁娜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2018-01-31汪欢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悲剧命运必然性安娜

摘 要:《安娜·卡列宁娜》这部小说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宁娜的追爱之旅,以及这段旅程形成的悲剧结局,一场悲剧的发生,必然是由诸多原因共同致的结果,在安娜的这场悲剧中也包含了社会、性格、家庭以及爱情观等诸多因素,导致安娜的爱情悲剧成为了一种必然。

关键词:安娜;悲剧命运;必然性

作者简介:汪欢(1995-),女,重庆黔江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2

一、社会时代背景

《安娜·卡列宁娜》这部作品写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新旧制度交替的动荡时期,一方面此时的俄国正在进行农奴制改革,另一方面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及思想也在不断地入侵。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俄国旧的贵族阶级渐渐腐化堕落,连宗法习俗也逐渐被瓦解,新的思想不断崛起,人们开始渴望解放思想、追求婚姻和恋爱自由。安娜的婚姻爱情纠葛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一)男女关系不平等

安娜的丈夫卡列宁,除了仕途官场,其余的一切在他眼里似乎都不是那么的重要,在他看来,与安娜的婚姻结合只是因为自己需要,他的地位、职业需要这样一个妻子,或者是女人的身份,谁都可以,只是安娜让他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更体面一些罢了。安娜在自己八年的婚姻时光中也说过“他不是男子、不是人,他是木偶、是一架完整机器。[1]”他就像机器那般冰冷无趣、枯燥乏味。当安娜决定将自己与伏伦斯基的事情告诉他时,他也只是要求安娜顾全在外人面前的面子,保全名誉。在安娜选择离开家庭时,他用家庭、孩子、法律等来束缚她,不让安娜来破坏自己经营的名誉和地位。

而安娜的情人伏伦斯基,在初识安娜之时,他认为安娜美丽聪慧、热情直率,与当时社会的其他女子不同,尽管知道安娜已是他人妻,他对安娜的爱也并没有减少,在安娜离开丈夫、孩子后,他选择与安娜一同面对社会的指责。久而久之,他便开始对这种情况厌倦起来,他开始羡慕更大的权利,安娜的贤惠也令他反感,他越发觉得安娜不可理喻。

卡列宁跟伏伦斯基虽然性格有很大的差别,但安娜于他们而言,都是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卡列宁需要安娜,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为体面;伏伦斯基需要安娜,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

(二)社会的不公正对待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贵族社会,各种社交舞会、骑马射箭,贵妇人们都乐此不疲。她们的家庭表面上风平浪静,看起来夫妻恩爱,十分和谐,私底下却是各种糜烂、腐败地活着。像安娜这样的出轨行为在当时也并不是个例,但只有安娜把这样的不雅行为公之于众,所以那些贵妇人们甚至在公开场合谴责她、谈论她,明明大家都做着相同的事情,却唯有安娜受到排挤。

社会的这些压力让安娜内心的矛盾不断加深,她一方面想要守护与伏伦斯基来之不易的幸福,一方面内心的罪恶感又让她恐惧,这种矛盾着的痛苦是安娜悲剧人生的根源。

二、悲剧的催化剂——个人性格

(一)性格差异导致爱情幻灭

安娜的性格勇敢并且大胆,在车站与伏伦斯基初识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原就渴求自由的她如同逃离笼子的鸟儿一样,一刻也不愿再待在淡漠的丈夫身边,她不愿再克制自己,不愿再像过去那样压抑自己的本能欲望。她对伏伦斯基的爱是那么的大胆,当伏伦斯基从马上摔下来时,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毫无保留地表现自己的惊慌失措。但在安娜面对社会舆论痛苦矛盾时,伏伦斯基不仅没有理解和安慰,反而因一件小事就发生口角,对于安娜的敏感,他却觉得是在无理取闹,甚至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厌倦,慢慢地开始羡慕官场悠闲的日子。

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的性格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卡列宁僵化、无趣;伏伦斯基风趣、幽默,但不懂体贴、理解他人。伏伦斯基的离开是造成安娜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在追寻爱情时,她将自己的一切都押在这个男人身上,上一段婚姻的失败令安娜对这段恋情变得小心翼翼,与伏伦斯基的一点小争执便会感到绝望,于是没有等到伏伦斯基的和解,就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二)矛盾的性格导致悲剧的必然

虽然安娜追求思想自由,但在她脑中,依然存在旧的贵族思想,在她为了爱情想要抛弃一切时,又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她担心在孩子的眼中,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在与伏伦斯基同居的日子里,她一边享受着爱情带来的甜蜜,一边担心上帝的惩罚;在伏伦斯基对自己有一丝不耐烦时,她又事事猜疑。这些矛盾的思想给安娜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三、悲剧的种子——盲目的爱情观

安娜真诚、善良、富有智慧,不屈服于她认为的不合理的环境,但也没有逃过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的魔爪,她选择了僵化、平庸的卡列宁,但他们的婚姻生活是没有爱情可言的,安娜眼中的卡列宁不懂浪漫,不顾家庭,更不爱自己。在没有遇到伏伦斯基前,安娜将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望封锁,她决心好好当个相夫教子的好配偶、好母亲。

安娜对伏伦斯基的第一印象是她觉得这个男子外表俊朗,性格热情又幽默。这次的偶遇也让安娜对卡列宁的古板越来越反感,于是安娜大胆示爱,发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的呼声,并且不顾一切与沃伦斯基相爱了。

在她跟伏伦斯基在一起后,她曾对伏伦斯基说过,除了他的爱,自己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她在恋爱前也并没有真正了解过伏伦斯基,她看到的只是伏伦斯基俊朗的外表和他浪漫的爱情方式,却忽视了他花花公子的名号。而伏伦斯基呢,他倾倒于安娜美丽、勇敢等独特的气质,他的爱从没有像安娜那般强烈,他不想结婚,不刻意追求爱情,甚至在安娜被推上舆论浪尖时,他想过退缩。

安娜的爱情是盲目的、短暂的,伏伦斯基给予了安娜对爱情的渴望,而后又冷落了她,因此在爱情方面,我是同情她的,每一个女人都渴望被人宠着、爱着,拥有童话般的爱情,但安娜没有,在经历了八年多枯燥无味的婚姻生活后,终于遇见了让自己心动的男子,对爱情强烈的渴望却变成了她悲剧人生的一条导火索。

安娜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勇于面对整个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当美好的爱情化成幻影,并且在传统封建社会面前,自己的反抗又显得那么的卑微,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最终酿成了一场悲剧。杀死安娜的包括她当时生活的贵族社会,包括她的丈夫,包括她的情人,甚至包括安娜的性格,所以安娜这场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素台译.安娜·卡列宁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endprint

猜你喜欢

悲剧命运必然性安娜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试论纳比画派分裂的必然性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小猫安娜